首页 > 科幻魔法 > 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第214节

  太空回收装置就像是太空中的一个‘人’,他待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等神舟-光甲号进入预定范围内,它去把神舟-光甲号抓住,然后抛回地球。”

  发射后两分半钟,在约80公里的高度,神舟-光甲号从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开始进入轨道部署卫星。

  部署完卫星之后,它的速度开始降低,在黑暗的深空中孤零零地只有它自己的存在。

  很长一段时间,整个直播画面都是黑的。

  直播分成几个环节,主持人和嘉宾们只有在关键时间节点才会出现进行解说,大部分时候,都只有一个直播画面留给网友们自嗨。

  “我们能够看到火箭回收装置已经出现在了神舟-光甲号的背后,等到距离近到一定程度后,火箭回收装置会伸出机械臂,像人一样把神舟-火箭号揽回自己的怀抱。”

  “真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画面,目前双方的对接非常顺利,神舟-光甲号成功被火箭回收装置进行降速。”

  “这次的重新定向,火箭回收装置表现出了极佳的定位能力。”

  “目前来说可以看成已经基本成功了,火箭发射装置接下来完成它最重要的工作了。”

  “什么是最重要的工作?”

  “给神舟-光甲号重新涂上一层涂料。

  大家要知道,摩擦是产生热。火箭在离开地球进入太空的过程中,是需要穿越大气层,穿越大气层的过程中,外壳和大气发生摩擦会产生高达2400℃的高温。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光靠火箭外壳中钛合金、铍合金、铝合金这些材料是绝对不够的,因为这些材料传热非常快。

  火箭外壳直接接触高温,那火箭外壳的强度会大幅度削弱,高温会很快传到火箭内部,烧坏各种控制仪器、电子元件,更重要的是电池会直接爆炸。

  我们是采用耐高温的树脂结合像二氧化硅、云母粉这些无机填料,以及一些氧化硒和硫化汞的升华物质,共同去做火箭外壳的隔热涂料。

  但这些涂料在发射过程中,升华物质就会受到热而挥发,然后留下的树脂会形成微孔的碳化层,我们需要在火箭回收装置里将火箭重新涂上一层隔热涂料。

  让它再次完成这样发射顺利回到地球。”

  在看直播的观众们听不懂的觉得没什么,这不是很简单吗,就是在太空中涂一层膜,本质上不就是手机贴膜吗。

  稍微懂一点的观众都惊呆了,这脑洞和执行力也太牛了。

第251章 遗憾

  华国不乏航天爱好者,深知这玩意听上去简单,做起来是真不容易。

  最大难度就是火箭回收装置的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了。

  这得非常牛逼才能做到这个程度。

  最后成功从西北的戈壁滩上收回带着降落伞的完整火箭后,整个弹幕都沸腾了。

  “见证历史”

  “喊星舰过来,喊星舰过来,我让你喊星舰过来!”

  “这总是纯原创技术了吧?再说光甲航天是跟在SpaceX后面的人出来溜达一圈?”

  “戴高龙正在拨打热线,兄弟这技术卖吗?”

  “老美赶快放人!”

  “再不放人我们要放狗咬人了”

  知乎上的老中们更是热度爆棚,和直播间的情绪化发言比起来,各路高手都冒出来了。

  这是社区底色所决定的,知乎作为小镇做题家们的最爱,天然对科技进步就有着独特的执着。

  不过这次,知乎的回答中,点赞数最高的是某键政博主的回答:

  “我只想说老中这次是一次再明显不过的亮剑了,技术本身够惊艳,够亮眼。

  我想说的是技术之外的事情。

  在直播过程中来自华国航天和光甲航天的工程师们也给我们介绍了,太空回收装置可以看做是空间站的模块。

  这也就意味着等未来光甲航天的空间站发射上天之后,他们要做太空采矿是认真的,太空涂料自动化只不过是整个太空采矿的第一步尝试。

  可以看到光神也好,光甲航天也好,朝着自己设置的目标正在一步一步前进,和华国航天之间的合作,更是让我看到华国开启商业航天未来的希望。

  说回亮剑,联邦以黑人谋杀案为由让光甲航天去做交流的工程师们全部给扣下来了,对于华国来说这肯定是不能接受的。

  现在都什么形势了你老美还搞这一套。

  直播神舟-光甲号的回收全过程,证明了我们所说的回收率接近100%不是在吹牛,只需要用到电能就可以完成一次火箭发射,这意味着成本同样能够给你压缩到非常低的程度。

  发射一次只需要用到电能、火箭自身损耗、隔热涂料之外就没了。

  能不能做到光神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声称的100元一公斤我不知道,但肯定低到传统火箭发射方式难以想象的程度。

  我从中读出了非常隐晦的信息,一直以来光甲航天都没有和大毛合作过,没有帮大毛发射过卫星。

  但这次不一样,如果阿美利肯不把人放回来,光甲航天用最新的电驱动火箭技术帮大毛发射卫星,阿美利肯和欧洲要怎么办?

  22年那次大毛和二毛干架,为什么双方有来有回,大毛几乎没有制空权,星链和GPS的禁用,导致大毛的防空体系仍然活在上一个时代。

  一旦如果光甲航天帮大毛承担发射卫星的工作,那么大毛将要是再次开启战争的话,将会获得巨大优势。

  过去没有制空权都能干的你来我往,要是有制空权,二毛怎么抵挡?

  卫星的优势是快速部署,秒达目的。

  过去卫星成本太高,要进行定点侦查就需要调用,需要要变轨,需要消耗卫星燃料,燃料就是卫星的寿命。

  现在不仅卫星发射的成本帮你拉下来了,没有燃料就靠数量弥补,实时性差就多发射几颗。

  需要多颗卫星变轨配合监控,成本要比原本单颗卫星还要更低。

  卫星实时性差,不能在目标上空停留,要保持持续监控,就要多颗卫星变轨过来换班,成本就更高了。

  总之发射成本的低廉,导致一旦光甲航天愿意给大毛提供这套发射服务,那么大毛可以靠着发射数量把所有劣势抹平。

  甚至卫星也可以交给华国来帮他们造,华国造的卫星便宜又好用,这大毛他不买上一批来干二毛那是肯定不行的。

  阿美利肯要是不放人,那我们就要输出超低价火箭发射服务给大毛了,这是赤裸裸的威胁。”

  外网上更多是讨论技术细节,讨论这套技术多么不可思议,为什么阿美利肯做不到。

  “关于光甲航天和华国航天这次的电驱动火箭发射与回收,过去也有阿美利肯企业做过类似的尝试。

  那是一枚首個用了电驱动涡轮泵来作为燃料驱动部件的轨道级火箭。

  它第一级和第二级都是使用的电驱动涡轮泵发动机,其中电泵用锂电池供电,二级使用了三个热交换电池,一旦电池电量耗尽就会直接丢弃以减轻火箭质量。

  该火箭的一级有九个发动机,第二级有一个真空优化版本的发动机。几乎所有发动机的部件都是3D打印的。火箭的主体是用轻质碳纤维复合材料建造的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也能够在太空中发射一个火箭回收装置,我们同样可以做到火箭被太空回收装置接收然后进行修复,最后让它返回地球。

  为什么我对它的参数如此清楚,因为我就曾经是这家公司的工程师,我们从17年开始首次发射,并在18年的时候发射成功。

  它甚至在发射质量上也和华国这次的火箭类似,同样是150公斤以内。

  华国这次用到的技术方案,就是我们当年提出来的技术方案。

  通过在太空中增加一个火箭回收装置,在太空中完成火箭修复,并且返回地球。

  这样能够把成本降低到10美元每公斤。

  但我们失败了,因为投资人不肯投钱,NASA不给我们订单,对他们来说扶持SpaceX远比扶持其他商业航天公司更加重要。

  哪怕我们的方案是如此先进,哪怕当时只要再给我们2亿美元就能够成功。

  这几年阿美利肯和华国在科技上的差距,正是来自于创造力,在我看来,阿美利肯失去了创造力,我们不敢给激进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案投资。

  看到华国人实现了我们当年的梦想,我不觉得遗憾,我只觉得欣慰。

  现在的NASA已经不是50年前的NASA了,里面一堆腐朽的官僚,一心想着把资源投资给SpaceX。

  一旦有了成绩,那是NASA领导有方,是NASA的功劳,一旦发射失败,是SpaceX的问题,马斯克会出来帮他们吸引火力。

  正是这帮官僚导致了NASA的迅速平庸化,SpaceX则是他们养出来的怪胎”

  乔治敲击键盘的速度飞快,作为前火箭实验室工程师,现下岗待业人员,他凌晨的时候守在YouTube某航天爱好者的神舟-光甲号直播频道前看哭了。

  华国的火箭回收装置去抓神舟-光甲号的那一幕,就是在他梦里出现过,他们要是获得了投资能够做到的样子。

  结果被华国人实现了。

  乔治在quora上刷到相关问题后思绪又被拉回了两年前,他们解散的时候,因为NASA的短视他们没有做到的方案,被华国人做到了。

  乔治义愤填膺,在quora疯狂发泄着自己内心的不满,旁边的苹果手机铃声响起。

  “喂,乔治吗?准备回来干活了。”

第252章 最好的兴奋剂

  电话是肖恩·奥唐纳打来的,他是乔治之前在火箭实验室的直接领导,也是整个电子号火箭的总工程师。

  “老板,我们的项目不是停止了吗?彼得他又拉到了投资吗?”

  乔治听到后很惊讶,他知道他们的项目难度很大,和星舰比起来优势有限。

  本质上还是航天领域的技术路线太多,你很难确定哪些是值得一直走下去的。

  就好比SpaceX的可回收火箭,如果不是SpaceX做出来了,这条技术路线属于异端。

  彼得·贝克是他们的创始人兼CEO。

  “没错,我们现在又有钱了,这可不是一笔小钱。

  华国人的直播你看了没?”肖恩转移话题道。

  乔治说:“看了,华国人的那套太空回收装置和我们的思路几乎一模一样。

  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在太空中只是完成一次隔热材料的涂装,而我们除了隔热材料外,还需要通过3D打印技术去补充一些丢掉的零部件。

  你是指我们能开始火箭回收装置计划吗?”

  “是的。”肖恩说,“所以准备回来干活了,这可是一个大项目。”

  一直以来火箭实验室的电子号火箭不仅仅致力于实现火箭大部分的零部件回收,同时还致力于火箭的快速自动化制造。

  他们的火箭制备大量使用了3D打印技术,火箭实验室希望能够把一枚火箭的制造时间缩短到7天。

  你没有听错,他们希望做到7天就能造一艘火箭。

首节 上一节 214/2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球暴雨:我的船上全是女神

下一篇:末日:每天十连抽,我必定无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