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第45节

  落地的话,我们确实没有这么做过,加上需要天线模块的厂商配合。

  他们得把精度定位做到非常高的水平,需要搭配低相位失配天线阵列和16T的天线开关,我不确定有关航天工业是否能跟上。

  这属于硬件层面的问题,算法层面,自动识别,图形补缺,表面地图水文的生成。

  数据量够不够大,算法是否能模拟出来不好说。”

  这个说白了就是雷达探测到的数据由人工智能算法来做补全,和验证码补全有点类似。

  毛可笑了笑:“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做出来,按照他的方式,这次我们能做不小的创新。

  像他说的那个低相位失配的雷达设计方案是可以用在军工上的,能把我们现在的雷达探测精度提升一个等级。

  包括他说的模型,如果能做到他说的效果,那能提高主动防御能力。

  光是冲着这个,我们就得去尝试尝试。”

  毛可眼睛里的精光在闪烁:“难怪国家这么重视他,愿意给他投钱。

  他是开创性的人物。”

  毛可给了陈元光非常高的评价:“我去趟部里,我先把消息和部里通气,看他们怎么说。

  大概率陈元光的方案会通过,通过之后整个项目的保密等级要再提高两个级别。”

  毛可和向平虽然也没太听懂为什么这么设计,原理是什么,但是作为行业内专家,他们好歹能听懂个大概,林甲那是完全没有听懂。

  她觉得自己就是个安静的美少女,和一帮理工科技术宅在一起,至于发生了什么,她连意思都听不懂。

  “其实你可以不来的,你只要知道我们要做这件事就行。”陈元光见林甲还没回过神来说道。

  林甲觉得这工作挑战性太大了,在挑战她的极限。

  “虽然我听不懂,但是我多来来,早晚有一天能听懂。

  如果我全程不参与,那我在光甲航天没有意义,我没有辨别能力,难道每一笔投资,每一个并购项目都要你亲自去谈吗?”

  陈元光这次来燕京就只有两个目标,一个是和毛可聊华国复眼项目,希望成为这个项目的出资方,获得项目的控制权,二来是收购一家火箭发射的公司。

  短期内可以靠SpaceX,长期还是得靠自己,自己要有货。

  最好的方式就是收购。

  陈元光知道学文科的要做航天领域的投资不容易,有太多专业课的内容要补:“好,我们和申海沟通一下,你平时可以去交大补补课。

  去交大航空航天学院补一些基础课,后续我给你安排。”

  林甲内心是拒绝的,拒绝的话已经到了嘴边又咽了下去:“好”

  陈元光接着安慰道:“你也别有太大的心理压力,你当成是科普课去上,主要后续你要做投资的话,即便有专门的团队,也需要你自身有一定的判断力。、

  我不可能每个项目去把关,我只关注最终项目呈现的效果。”

  陈元光对光甲科技的架构设计很简单,研发部门由他亲自负责,投资并购部门由林甲负责,他只提需求,具体是高校还是企业实现,就看谁更符合条件。

  现在是因为刚起步,公司运转没有进入正轨,所以陈元光需要同时顾及研发和投资。

  “姚先生,我们想要收购东方空间,我们愿意按照2亿rmb的市值来完成这笔收购。

  你可以选择套现离开,或者选择置换成光甲航天的分红权。”陈元光和林甲来到此行的第二个目的地东方空间在燕京的研发中心。

  姚松在这等着他们。

  同样身为大学毕业就开始创业的创业者,姚松的经历已经够传奇,本科清华毕业之后创办做AI芯片的公司,然后在18年作价3亿美元卖给了赛灵思。

  东方空间是姚松的第二个创业项目,做的方向和SpaceX主要盈利项目一样,可回收商业运载火箭。

  只是和陈元光比起来,这些成就变得不够看了。

  身为业内人士,姚松之前就知道陈元光的宏伟计划,他对这个计划抱有不知可否的态度,认为太难成功,太遥远了。

  也是因为陈元光之前的成功案例,让投资人愿意赌一把他是华国马斯克。

  这次见到之后,陈元光的开门见山反而让他产生了些许好感,对年轻创业者来说真诚显然更有效。

  “光神,我不缺钱。”姚松很给面子,也很能玩梗:“小行星挖矿这个命题太大太大。

  我估计再怎么短都需要二十年才能看到初步成果落地。

  而我做的可回收火箭,有成功案例在,华国有蓬勃的火箭发射需求,有一流的人才,我们估计两三年就能拿到不错的成果。

  我们创业的时候就拿到了五千万融资,等明年我们的第一款火箭发射后,最少能融到5个亿,我没有任何理由要卖公司。

  不过我们可以合作,光甲科技有什么发射需求可以找我们。”

  陈元光知道对方是天才,天才都有傲气在身上,会拒绝很正常,“我们只接受收购,短期内合作有SpaceX。

  长期的话,如果你们不出售,我们会换其他目标,如果大家都不愿意出售,那光甲航天会自己招人来做这件事。

  你也说了可回收火箭有成功案例在前,只需要跟着别人的步伐做就好了,东方空间做的不错,光甲航天同样可以做。”

  陈元光很平静地说出满是威胁的话,光甲航天的资金体量,放到华国的这个细分领域来就是鲨鱼,是要吃肉的。

  姚松同样信心十足:“我们很快就要发射第一款固体运载火箭了,已经开始做百吨级的大范围变推力液体发动机研制。

  我相信我们还是有一定时间上的优势,这种优势能够吸引到一部分资本入驻,光神,欢迎光甲航天成为商业火箭领域的新玩家,我觉得我们会竞争很长一段时间。”

  陈元光见对方意思是很明显的拒绝,丝毫没有受到他威胁的影响,而且别说收购,连投资机会都不给他,那也没什么好谈。

  “不一定,我们还会去和星际荣耀、蓝箭航天这些同样在燕京的商业火箭公司聊聊。”

  “他们在研发上的实力绝对不如东方空间,光神,与其收购他们,不如另起炉灶。

  这些公司都是结果还没拿到,沾染了一堆大公司病,我没夸大,你去看了就知道。”姚松语气坦诚,脸色淡然。

  等走完一圈,其他几家也一样,对他的到来很欢迎,都是创始人亲自来迎接面谈,谈到收购,要么开了陈元光压根不可能接受的天价,要么直接拒绝,大家都觉得这个领域很有前景,不想这么早就退场。

  “看来大家都很看好商业火箭领域,没有哪家愿意把公司卖掉的,都觉得自己的公司能成为下一个SpaceX,SpaceX我都打算干掉,更别说你们这些公司了。”陈元光对跑了一天没有什么结果很无奈。

  他觉得自己是给他们机会,如果他做这一行,最多一年就能有成果。

  未来时空里,SpaceX这类火箭的发射数据都属于是历史资料,模型和芯片设计图更是要靠电子图书馆来找。

  陈元光本来都计划是,收购一家商业航天公司,然后让这家商业航天公司来做可回收火箭,他会提供模型和芯片,来提高回收精度,做到比SpaceX还更低的成本。

  然后光甲航天负责这一块的研发部门则做更先进的方向,电推进火箭。

  现在看来,稍微有点希望的方向,大家都觉得自己手里的璞玉里面有宝玉。

  “不过这样也好,先从大家都能理解的领域做出一些成绩来,让投资方有信心。

  后续拉投资也更容易。

  一来就搞雷达阵列,大家很难明白你这么做的意义。”陈元光心想。

  今天先更4k,今天没有了,有点卡文。。。

第85章 华盛顿的说客

  “C9博士,航空动力学方向的博士在读,明年四五月份博士毕业,目前手上有几个offer,想问问去哪个比较好。

  A选项,组里导师想留我再做一期博后,意思是再做一期博后手里积攒点文章然后再出去能有更好的去处,不管是去高校还是去工业界都更好谈待遇,再在组里留一年待遇不到20万,大概18万左右,接点横向课题最多到20万。

  B选项,华为2012实验室,给定16级,总包大概在50到到60万之间,不确定是否能抗住压。

  C选项,航天工业集团,不确定能留总部,不给保证,有可能要去他下面的二级公司,最终定岗不是在燕京就是在长安,待遇差不多,燕京高一点四十万左右,长安的话估计只有三十万。

  D选项,光甲航天,新成立的公司,总部在申海,研发中心在鹏城,得去鹏城,待遇在50万左右,做的方向比较有意思,因为刚成立,机会多,发挥空间大,能真正参与到商业发射的火箭设计中去。

  其他一些零零星星我不打算去的offer就不拿出来说了,想问问大家的意见。”

  知乎上某个拿到光甲航天offer的博士提问。

  光甲航天成立后,除了谈项目合作,企业收购外,就是在全国范围内招兵买马。

  不管是国企工程师还是高校硕博毕业生,光甲航天都来者不拒。

  这个方向和领域太高端了,大部分人做不出准确判断,因此这个问题的热度很高,却只有寥寥数十个答案。

  “题主应该是西交或者哈工大的吧,因为只有这两所高校才会说C9,其他的话清北会说自己前二,复旦交大南大会说自己华五,中科大和浙大会说自己前三。

  我的建议是从B和D里面选,A的话是大坑,现在B和D这两个offer已经很不错了,你再多做一年博后,未必能拿到这样的offer,这几年就业形势越来越不好,除非想走学术路线,不然没必要再留校念一期博后。

  C的话,首先待遇未必有和你宣传的那么好,到时候把各种公积金和社保给你打包算在一起,勉强四十万,甚至没有。另外还有很坑的一点在于,航天工业集团总部人太多,每年招的博士太多,不确定性太强,去了把伱分配到专业不对口的方向那会是大坑。

  华为的优势在于,牌子够响,2012实验室的名头够大,和C一样有很大可能把你分配到专业不对口的方向,但是好在华为是给钱是真大方,说50到60万,是真能拿到这么多,而且能熬下去的话工资也有很大上涨空间。

  光甲航天的话,最近业内挖人很凶,在航天领域给的待遇够好,毕竟刚刚拿了20亿美元,也就是一百多亿rmb,手上有钱,在大肆挖人,确实是要做事的样子,现在才起步,人少要做的事情多,肯定能分配到对口方向,这是非常大的优势。

  它的问题在于,未来发展不及预期可能整个项目被砍掉,这得看陈元光拉赞助的本事,能不能撑到盈亏平衡的那一天,哪怕实现盈亏平衡,这个项目都能一直跑下去。

  另外是看陈元光的决心,人体冬眠很明显垄断行业,在未来几年内能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如果拉不到投资,陈元光自己是不是会把光甲科技拿去质押,然后注资到光甲航天这个项目里来。

  不过对于你来说,至少抗过前三年不成问题,去那边从零开始参与一个项目的落地,这对你刚刚进入工业界很有帮助,而且待遇还很不错,我觉得华为和光甲航天里选吧。”

  “我和最高赞的结论有点不同,他的分析我赞同,具体选什么我觉得得结合博主的家庭条件进行分析。

  如果家里不急着你赚钱,你本身是求稳的性格,那可以去航天工业集团,铁饭碗旱涝保收。如果你自己想去学术界,那就选A,先做一期博士后再说。

  如果家里需要你赚钱,我觉得D会比C好,D专业对口,这几年商业航空很火,去的话出来也有议价权。你想换方向,那就去华为,华为足够大,他们能容忍你前面两年学习为主,而且博士前两年好像有绩效保护,怎么样都不会给你打低绩效。”

  “.我看前面大家都说要去光甲科技,去光甲科技纯纯开荒,不确定性更高,除了有钱以外,其他全是不确定因素,我觉得还是在前三个选项里选。”

  知乎意见不一,而现实中选择去光甲科技的博士不在少数,目前他们已经和超过五十位博士达成了意向。

  “目前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不好挖人,不管是从航天工业集团这种航天领域的老牌国企还是从一些商业航天公司,都不好挖人。

  即便我们开出的待遇比他现在的薪水提高了百分之五十,愿意来的也不足百分之十。”林甲沮丧道。

  因为光甲科技和光甲航天发展迅速,占据了她的绝大部分精力,所以她已经从家族企业离职,把所有精力放到这边来了。

  光甲科技已经步入正轨,进行了两轮融资后,加上大量各种背景的职业经理人涌入,整个公司运转很顺畅。

  而光甲航天不同,整个公司刚起步,而且截然不同的股权关系和公司架构,加上符合条件的职业经理人一直没有凑齐,陈元光又不负责具体的事务性工作,林甲几乎每一件事都要过问把关。

  在人事上,是最让她觉得心累的。

  专业性过强,导致他们只能去国企挖经理人,从国企还是航天系统里挖人,面临一个问题,他们只能给经济效益,无法提供行政级别。

  航空口的国企领导都是有行政级别的,光是经济效益很难打动他们。

  陈元光看过人事部门对于人力资源现状的报告,他觉得问题只是暂时的,长期来看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林甲,你不需要太担心,现在有多少人,把现在有的人充分发挥作用就可以了。

  我们需要做的是尽快打响名头,对于外界来说,光甲航天依然是一家贴着陈元光标签的企业,这样的企业过于依赖我,加上我在航天领域没有证明过自己,外界质疑再正常不过。

首节 上一节 45/1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球暴雨:我的船上全是女神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