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21节

  “无论如何,沪飞的总装线和生产线都要尽量维持下去,这是上面定下来的主基调。”

  丁高恒的这句话让旁边的杜义山长舒了一口气。

  在后者看来,如果高层方面都希望保下沪飞的大飞机生产能力,那至少在这方面应该没什么值得担心的了,最多就是顶着亏损继续生产,或者转产一些不那么先进的型号练手而已。

  当年最困难的时候,航空工业的各个制造厂基本也都是这么熬过来的。

  但对于知道后续剧情的常浩南来说却不然。

  他可太知道某些人在阳奉阴违方面的能耐了。

  华夏的民航市场,是几千架干线飞机的规模。

  并且为了保证安全,华夏的航空公司,尤其是客运航线几乎不会运营机龄太长的旧飞机。

  所以这还是个每隔8-10年就会强制刷新一次的市场。

  而对外采购飞机,无论是波音还是空客,后面都隐藏着巨大的利益链条。

  别的不说,这两家公司每年砸进来的公关费用就有十位数的规模。

  一旦华夏能够自己制造客机,尤其是主力干线客机。

  即便客机设计还是国外的,即便这个型号不是那么先进,华夏的民航市场也肯定会首先使用由自己生产的飞机。

  就像过去几年中采购的那些MD82,以及原计划在未来采购的MD90一样。

  这样一来,留给其它公司“自由竞争”的空间就会变小。

  同时也意味着,留给那些买办们的“利润空间”会随之变小。

  而这是那些人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在破坏自主航空工业发展这件事情上面,内部的敌人甚至比外部的敌人要更加积极。

  他们绝不可能因为上面定下来的基调就选择罢手。

  果然,丁高恒紧接着说道:

  “民航总局那边的意思是,如果MD90项目因为波音对麦道的收购而失去前景,那么可以考虑前两年空客方面一直在向我们推荐的AE100客机方案……”

  听到这里的常浩南在内心冷笑一声。

  跟原来时间线上的操作如出一辙。

  这个AE100项目此时连八字都还没一撇,空客之所以找上沪飞也是因为不确定这种支线飞机大小的干线飞机到底有没有市场前景,因此想拉个合作方分摊风险而已。

  一旦项目有所起色必定会想办法踢掉后者。

  华夏和欧洲在波音麦道兼并案中存在共同利益不假。

  但在发展自主航空工业这件事情上可就是另一回事了。

  前世发生的事情也证明这个思路并不成功,抛弃沪飞之后空客拿出的A318客机最后只卖出去了80来架就草草停产,买了这个型号的航空公司也很快就选择将其退役。

  实际上,百座级的客机对于华夏这个客流密度来说就是纯纯小丑,根本不可能撑起主要国内航线的需求。

  而且AE100的起飞重量才60吨,对于沪飞的产线而言也是大材小用。

  总之,选择找AE100来继承MD90项目完全可以说是最差解,甚至还不如硬着头皮继续造亏本的MD90。

  除了故意破坏华夏的航空工业之外,根本想不出还有什么其它理由。

  丁高恒刚才的话还在继续:

  “正如小常同志刚才说的,选择跟空客公司合作,我们没有主动权,对方目前的上升势头很猛,没必要把一架飞机的生产完全放在我们国家进行。”

  “但我目前能调动的,就只有科工委系统相关的力量,在资源方面完全没办法跟民航那边相比啊。”

  显然,丁高恒需要更加充分的理由向上面证明为什么AE100这条路走不通。

  而这对于他来说其实是一道超纲题。

  因为在民用航空工业领域,尤其是跟具体技术无关的发展路线这方面,本来是没有国防科工委什么事情的。

  完全是因为常浩南几个月前搞出来的那次航空工业标准风波,才让丁高恒和科工委有了全方位入局的机会。

  他本人又是搞航天和导弹出身,这两个领域连买的机会都没有,显然没有买办的生存空间,自然也没经历过这种场面。

  需要一个立场可靠并且专业知识过硬的外援也就不奇怪了。

  恐怕这才是找常浩南和杜义山过来的主要目的。

  刚才那段如何应对波音麦道兼并案的讨论,应该只能算附加题。

  只不过常浩南把附加题给答出花来了而已。

  而现在,他要开始完成必答题了。

  “今年香洲航展的时候,我见过这个AE100方案。也咨询了一些空客的技术人员。”

  常浩南肯定不能在丁高恒的办公室里直接大骂买办误国,那样攻击性太过明显,万一被路过的外人听到,还可能会给这位科工委主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但他也不可能空口无凭地直接预言AE100的命运,所以只好从刚刚参加过的航展入手:

  “首先,空客方面只拿出了一个模型,这个型号甚至还没进入总体设计阶段,从我的专业角度出发判断,就算工程师的效率再高,也需要2-3年时间才能完成从设计到量产的全部过程,所以哪怕单论项目进度,也不可能跟随时都有可能终止的MD90项目做到衔接。”

  “其次,根据对方在航展上给出的数据,AE100只有100-110个座位,是A320的三分之二左右,但是对于机场资源的占用却和后者是同一个级别的,运营成本方面也没什么优势,或许对于客流量较少的某些欧洲航线来说还有需求,但在我们这里必定不会成为主流。”

  “最后,就又是刚刚说过的问题了,空客显然不可能按照我国的航空工业标准去打造一架新飞机,这就意味着如果沪飞选择了AE100项目,就又要去接纳一套全新的制造和总装标准,长远来看对于我国的航空工业发展未必有利。”

  一连几句话听得丁高恒连连点头,显然对于这一套答案相当满意。

  但常浩南却知道这仍然不够。

  在讨论这种实际问题的时候,你不能只提出困难,却不给出解决办法。

  所以科工委方面还需要拿出一个可行性更高的方案。

第171章 图波列夫,也是一种选择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可以考虑让航技集团去接触一下图波列夫方面的人员,按照引进苏27技术和生产线的方式,去谈一谈图204,以及图334两个型号在我们国内进行制造的问题。”

  “相比于空中客车,图波列夫的情况显然要糟糕很多,这也意味着他们在谈判中更容易妥协。再加上我们已经有过跟苏霍伊公司谈判的经验,应该有希望让他们按照我国标准对飞机进行改进,我方的技术人员也可以参与这个过程,还可以像歼11一样,给这种飞机一个我们自己的代号。”

  很明显地,当常浩南说到这里时,丁高恒的眼神猛地亮了一下。

  华夏产的MD90也只能叫MD90,但华夏产的图204,却可以有一个自己的名字。

  不要小看这点区别。

  对于一个民族自信心处在最低谷的时代而言,这绝对是相当有吸引力的事情。

  于是常浩南又继续趁热打铁道:

  “更重要的是,俄罗斯人可不会限制咱们制造这些飞机的用途,就算民航方面撕破脸皮,拒不接收这些飞机,军队也可以成为坚强的后盾。图204是比运8更好的特种飞机平台,侦察、反潜、预警、电子战、要员输送,都可以在这个型号基础上改造。”

  显然,丁高恒已经心动了。

  这里面还有一个常浩南没有明说,但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好处——

  只有对俄的贸易谈判,是航技集团能够完全做主,并且可以避免其它势力插手的。

  因为俄方那边相关行业的人脉关系几乎都在航技手里,不用担心有别人从中作梗。

  并且效率也更高。

  现在已经是12月16号了,距离各相关单位就波音麦道并购事件向上级递交应对计划书只剩下大概半个月时间。

  所以自然是越快越好,如果能在这段时间里和图波列夫方面就型号改进和技术转让等关键问题达成哪怕是最初步的共识,也能极大地提高科工委此事上的说服力和话语权。

  想到这里,丁高恒已经有些坐不住了。

  他把手里早已经燃尽的烟头按进烟灰缸,然后站起身来:

  “老杜,小常同志,本来我今天是准备留你们在科工委食堂吃晚饭的,不过现在看来,情况紧急,我得马上去准备开个会。”

  “没关系,还是正事要紧。”

  杜义山笑着摆了摆手:

  “不过这顿饭得欠在这里,等你解决了眼前这个麻烦之后,我再带着小常过来,你可不能赖账。”

  “不仅不会赖账,如果这件事真的能以这种方式妥善解决,那小常同志就可以说是我们国家航空工业的大功臣!”

  丁高恒说话间已经穿上了外套准备出门:

  “到时候,我亲自给他请功!”

  “那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

  直到跟着杜义山离开科工委的时候,常浩南都还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之中。

  相比于丁高恒口中所说的请功,更让他兴奋的其实是今天发生的事情本身——

  总算是有机会把心中所想畅所欲言出来了。

  自从在珠海航展看到那架图204开始,关于国产大飞机的事情就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

  如果手里有无限量的科研点数和时间精力的话,那最好的解决办法自然是抛开一切外国人,自己动手搞一个对标A320/330/350/380的客机系列。

  但就眼下的客观条件而言,这还只能是个想法。

  实际上,就算把A350或者A380的全套技术资料都摆出来,如今的华夏也没有能力独自制造一架这个体量的飞机出来。

  所以还是得循序渐进。

  但总体技术薄弱并不意味着拿不出一些先进的关键技术。

  在常浩南的推动下,华夏完全能够在图204的国产化过程中验证一些新的关键技术,借此提升自己在大飞机设计和制造领域的能力——

  没错,就像是歼11一样。

  这也是他希望能找图波列夫合作的另一层原因。

  毕竟不能指望空客或者波音允许别人在他们的飞机设计上动手动脚。

  这时候,杜义山拍了拍常浩南的肩膀:

  “走吧,这次没带伱在科工委蹭上饭,我请你去那边吃一顿。”

  说着指向了街对面的一家金聚德。

首节 上一节 121/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