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24节

  他刚刚想的事情其实很简单。

  就是趁着飞机制造商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其它地方上的时候,想办法让他们同意在华夏生产一些“非重要型号”的重要零部件。

  主框架、起落架、机翼乃至风扇叶片什么的。

  一方面可以给国内提供不少高端制造业岗位,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更多的飞机制造厂提前获得客机零部件的制造经验,培养一些技术工人出来。

  上沪这个地方,说实话不太适合搞制造业。

  过于寸土寸金了。

  虽然沪飞总体上肯定是不能随便动地方,但等国产客机的产量上来之后,零部件生产肯定还是要分配到航空工业旗下其它各厂进行的。

  原本时间线上的ARJ21和C919就是采用了这种形式,在各地分散生产,最后在沪飞完成总装和测试。

  而这一世,国产大飞机的国产化率肯定要比前世更高,整个产业链涉及到的企业和工厂数量也必定更多。

  光靠一个产量大概率不会很高的图214肯定喂不饱这么多厂子。

  所以这方面的准备越早越好。

  如果能成,那么像是112厂、132厂、410厂、172厂这些单位,乃至所在的城市都会从中受益。

  不过常浩南不是那种喜欢半场开香槟的人,所以表面上仍然不动声色地和对方聊着天。

  “你在这方面懂得不少嘛。”

  航空制造业和航空运输业之间几乎可以认为是毫无关系的两个领域,尽管钟世宏是410厂的技术部部长,但前面他说的那些和民航有关的东西显然并不是来自于平时的工作。

  “那是当然,我从小就喜欢飞机。”

  钟世宏说这句话的时候满脸都是对童年的回忆:

  “我上小学的时候,跟大人看过一部讲空战的电影。”

  “因为身体不好,我知道自己肯定当不了飞行员,所以一直都把这个当成兴趣,后来有了机会,我就从搞机械设备的103厂申请调动到了410厂。”

  一个跟常浩南差不多的故事,因为开不了飞机所以选择去造飞机。

  “不过在410厂工作,其实很少能看到一架完整的飞机吧?”

  前者笑着问道。

  “确实,大部分时候都埋头在车间里面,经手的都是航发零部件。”钟世宏捋了捋自己的头发:

  “不过我选择调到这边,还有一个原因是盛京这边的民航飞机更多,这些年也攒下点小钱,买了个照相机经常去机场拍照……”

  ……

  在二人你一言我一语的闲谈中,飞机很快降落在了连海机场。

  不过这个年代的交通和沟通都不太顺畅,直到当天下午,一行人终于在找错了几个地方之后,见到了连海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的主任,周泽轩教授。

  “几位路上辛苦了。”

  周教授接过了那两片涡轮叶片,翻来覆去地打量了一番:

  “要对这些……呃,小孔内部进行金相检测对吧,放大倍率需要多少?”

  “最好是孔内部和周围都测一下,先用200倍和500倍两个倍率看一下整体形貌,如果发现问题的话,再看具体的细节。”

  “没问题,这个很快。”

  由于存在涉密问题,因此周泽轩没有叫学生帮忙,而是亲自戴上手套,先用酒精擦拭一番待测表面之后,把试样浸入到了试剂中。

  趁着等待化学侵蚀的过程,常浩南问出了之前在路上就有些好奇的事情:

  “说起来,周教授,既然国外的生产厂家禁止你们挪动仪器位置,那应该是想要对设备的具体用途作出限制的,伱这样直接给我们做检测,不会有什么风险么?”

  听到这个问题的周泽轩直接嗤笑了一声:

  “限制个P的具体用途,设备买回来之后,除非他们时时刻刻派人在这看着,否则哪有可能知道我们具体拿它干了什么。”

  “之所以写这种条款,一来是借着由头恶心咱们一下,二来,也是最重要的,还是担心用户去找第三方厂家买易损件和搞维修,导致他们的利润受损。”

  “有些零件一点技术含量没有,成本最多几块钱的玩意,外国佬狮子大开口直接要几千美元一个,你敢不用他们的,人家就要拒绝给你提供售后服务。”

  “要是能买找堪用的国产设备,谁TM愿意受这种气……”

  常浩南当下心中了然。

  “原来如此……”

  跟前世对华夏某些机构和学校的制裁差不多。

  比如禁止你使用某些软件。

  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不会有任何实质影响——本来用的也都是盗版。

  但就是要做这个姿态,顺便让你感觉恶心。

  真要说起来,反而还是那些高价的配件和服务带来的损失更大。

  重生之前他也听说过,很多进口设备的故障其实并不难维修,但合同要求必须原厂工程师来处理,要价奇高无比不说,效率还低得要死,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得停工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众人又聊了点其它话题,很快就等到了化学侵蚀过程结束。

  作为分析测试中心的主任,周泽轩的工作效率没的说,没过多长时间就做出了光学检测的结果。

  几张打印在纸上的黑白照片。

  钟世宏第一个凑了过来,随后是同行的其它人,很快把周泽轩身边为了个水泄不通。

  “嗯……”

  后者沉吟了片刻,最终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孔周围的材料形貌均匀,也没发现扩展裂纹,只有500倍放大下才能看到非常微弱的不平整表面,应该是抛光之类后处理过程留下的。”

  旁边的钟世宏听到这个评价后显然心情很好。

  但还没等他高兴几秒钟,下一句话就让他的心猛地提了起来:

  “至于小孔内壁……光线不是很足,但200倍放大已经能看到一些白色的条状或块状成分。”

  “跟这边没经过化学侵蚀的小孔内壁形貌差不多,好强的耐腐蚀性……”

  周泽轩说到这里放下了手中的两张纸:

  “我推测应该残留有没有处理干净的重熔层结构,但具体情况,尤其是重熔层厚度看不出来,如果你们愿意付额外的测试费用,可以用2500倍电子显微镜做更进一步的测试!”

第176章 喝水带来的灵感(

  刚刚还喜笑颜开的钟世宏神情古怪地僵在了原地。

  旁边一起跟过来的其它人也都露出了各种惊疑不定的表情。

  常浩南是在场所有人中唯一一个并没有感到特别意外的。

  情况跟他之前的预想差不多。

  电液束流加工属于电化学加工方式,从原理上就不会在形成的孔道结构内产生微裂纹和重融层,主要问题在于局部边缘质量不够稳定,所以适配这种加工方式的检测会把重点放在孔口周围。

  而电火花加工本质上仍然属于热加工,在打孔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再铸过程。

  尽管空心电极内部的高压内冲液,能够在加工过程中快速冲走一部分熔融物质,但残留下来的部分在冷却之后仍然有可能产生厚度十分不规律的重融层,影响产品质量。

  更换了加工方式,却没有对检测流程进行相应的改进,自然就会出现问题。

  只不过在实际操作中,重融层厚度跟加工电流、脉冲宽度和环境参数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常浩南之前在没看到检测结果的时候也不敢一口咬定就是这个结果。

  但现在可以了。

  “费用方面没有问题,我们希望能尽快拿到检测结果。”

  周泽轩点了点头,从旁边的光学检测台上面取出了两个涡轮叶片样品:

  “电镜中心现在有正在进行的任务,不过你们的情况毕竟特殊,我可以申请插队。”

  说完之后便转身离开。

  有了周泽轩的操作,众人并没有等太长时间,就拿到了电镜测试的结果。

  “我们在叶片上面随机选择了16个气膜孔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孔内重熔层的平均厚度是25微米,但每个小孔的情况差异很大,最薄的只有14微米,最厚的有45微米……”

  随着周泽轩一点点念出检测报告上面的结果,钟世宏的面色也愈发黑了下去。

  他不是个死要面子的人,但这次打脸实在是来的太快了……

  毕竟前些天他才信誓旦旦地表示过410厂在电火花打孔技术方面肯定不存在问题。

  常浩南的表现倒是一如既往的平常,他从周泽轩手中接过报告看了看,确定没有其他值得注意的问题之后又递给了其它人。

  房间内的空气变得有些焦灼。

  “这……”

  尽管十分不愿意承认,但确实跟常浩南一开始的猜测一样,是后处理和质量检测过程中出了漏洞。

  而且更加让钟世宏感到羞愧的是,410厂之前就收到过阎忠诚等人从涪城那边发回来的函件,要求对发动机热端部件的生产流程进行自查。

  但他们只是按照平常的检测工序重新进行了一遍抽样,发现结果没有问题之后就重新开始生产了。

  所以也就漏过了小孔内壁加工存在的质量问题。

  证据就摆在面前,既然有错,就得承认。

  “回去之后,开一次全厂职工大会,这件事情,我们需要检讨。”

  ……

  不过,611所那边对于涡喷14B要得很急。

  毕竟涉及到飞发匹配的工作,而且还有已经表达过购买意向的外方用户给压力。

  所以检讨之前,还是得先把问题给解决了。

  回到410厂的当天晚上,首先召开的是一次小规模的技术研讨会。

  “以目前国内的情况,要换用电液束流加工法,短期内肯定是没有指望的,所以,咱们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在电火花技术的基础上想解决办法。”

  钟世宏开篇就定下来了基调:

  “贺工,能不能考虑通过减小电流强度或者缩短脉冲宽度的办法,在加工过程中减小重熔层的厚度?”

  坐在这里的都是老技术,既然问题已经确定在出现了重熔层,那么一些基本的原理还是难不倒大家的。

首节 上一节 124/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