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45节

  由于高级软卧的厕所设置在包厢内部,占据了一定的空间,所以在一组上下铺对面只能摆开一个沙发。

  “我的腰不太好,久坐需要一个地方靠着,沙发我来坐,把下铺留给你,怎么样?”

  这人看上去还是个自来熟。

  “没问题。”

  常浩南直接坐到了对面的床上。

  “您这岁数,看上去挺年轻啊,不知道小同志在哪个单位高就?”

  果然是个话痨。

  好在无论语气还是说话方式,都不让人讨厌。

  反正要明天早上才能到地方,常浩南也不在乎做做口腔体操。

  “谈不上高就,京航大学的,您呢?”

  虽然这年头能坐在这种包厢里面的都得有点身份,但毕竟不是在航空工业系统内部,所以他只是语焉不详地报了个学校。

  “盛京重型机器厂,哦,现在应该叫盛京重型机械集团了,跑业务的,我姓金,叫金桂,桂圆的桂,请问您贵姓?”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对方已经把名片塞过来了。

  上面写着的头衔是盛京重型机器厂供销部部长。

  难怪这么善谈。

  估计是企业刚刚完成集团化改制,这些东西都还没来得及换。

  “免贵姓常,平常的常。”

  常浩南没有报出全名,只是收下了对方的名片。

  盛京重型机械集团后来跟另外一家企业合并成了北方重工集团,他有个表弟就在这里工作。

  2020年的时候,北方重工第一次生产了100%完全国产化的盾构机,算是东北一众老国企中转型发展比较不错的。

  二人很快天南海北地聊了起来。

  然后话题毫不意外地转向了盛京重型机械集团的业务。

  这让常浩南总算松了口气。

  他的工作绝大部分都涉密,太多东西都不能聊,真要扯起来还得临时动脑子现编,现在这样以听对方说为主反而更好。

  至少北方重工就算有涉密业务肯定也非常之少。

  金桂也确实是能唠,从发车开始,一直讲到秦皇岛,愣是没让常浩南插进去一句有内容的话。

  所以当前者突然问出一个问题时,他甚至愣了一下。

  “常老师,您知不知道咱们国家最近好像搞了一个什么精工计划?”

  “精工计划?”

  “对,之前听冰城锅炉厂的同行提过一嘴,但我们集团不是科工委下属的,根本没有什么门路。”

  金桂点了点头,然后小心翼翼地问道:

  “我听说伱们京航大学是科工委下面的学校,不知道有没有参与进去的机会?”

  “没参与过。”

  常浩南面不改色地摇了摇头,从桌上拿起一粒瓜子磕开,把瓜子皮丢到旁边的一张废纸上:

  “我们学校不太搞加工制造这方面的研究,或许你可以去问一下冰城工业大学?”

  这倒也不算说谎,因为技术总顾问这个帽子暂时还属于编外人员。

  按照丁高恒的说法,实在是没办法给高中学历的人授这么高权限,无论如何得等常浩南拿到本科双证(毕业证、学位证)之后再转正。

  “太可惜了……”

  金桂一脸无奈地摇了摇头。

  “为什么突然问这个?”

  对方刚刚的问题勾起了常浩南的好奇心。

  同时他也意识到,必须得尽快把精工计划推广出去,否则只在科工委下属企业,以及跟科工委有直接联系的企业中间转悠还是有所局限。

  像是盛京重型机械集团这样的装备制造企业,既需要精工计划提供帮助,也能为精工计划做出贡献,仅仅因为条块分割就找不到参与的门路还是太可惜了。

  “实不相瞒,我们和冰城轮机厂合作,准备放个卫星,搞出第一台国产700兆瓦水电机组来,目前已经解决了不少技术难题,但是在大型工件锻压和切削加工这方面,差得还是比较多。”

  这不算是什么商业秘密,金桂也就直接把情况和盘托出。

  实际上在行业内部知道这事的人不算少,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抱着准备看他们笑话的态度就是了。

  “700兆瓦……”

  常浩南拿着瓜子的手停在半空中。

  眼下对这种功率水电机组有需求的地方基本上只有一个。

  “三峡?”

  不知道有没有人能猜到主角要拿个什么奖

第201章 需要重型水压机!

  “没错,三峡。”

  金桂点了点头:

  “按照计划,目前的第一期14台机组,会从德国的福伊特、西门子、美国的通用电气、法国阿尔斯通和瑞士ABB分别采购,第二批的时候再开始考虑消化吸收技术搞国产化。”

  “不过厂里面还是觉得,这东西不能光想着等靠要,当年老大哥和咱们的关系看着多铁,最后不也是靠山山倒靠人人走,更何况现在这些外国公司。

  所以我们从几年前就开始试着自己研究一些关键技术,最开始只是寻思着搞搞预研,这样后面搞国产化竞标的时候也能有点底气,至少别人耍花样的时候咱不至于跟个傻子一样不知道。”

  “不过后来做着做着,我们发现目前除了轴承部分完全没有技术储备需要进口之外,剩下的好像都可以尝试自己搞,正好厂里这两年效益还行,就批了一笔经费把项目拉扯起来了。”

  听过之后,常浩南也不免感到几分敬佩:

  “原来是这样……”

  轴承,尤其是滚珠和滚子轴承对于华夏来说确实是老大难问题,前世北方重工搞大尺寸盾构机的时候,主轴承也是最后才由包括北方重工、中科院金属所和雒阳新强联等几家单位合作攻克。

  所以能在90年代就把超大功率水电机组的其它部分搞出名堂来,就已经算是极为不易了。

  坐在对面的金桂继续说道:

  “到现在么,整体进展还算不错,但就刚才说的那两块,实在不是我们单独一个厂能解决的,需要上级部门做总体规划才行。”

  常浩南当然知道大型锻件和车加工件是装备制造业的难点,但还是准备听一听业内人士更具体的说法。

  “这方面很难么?”

  他很懂得如何勾出后面的话题,更何况交谈对象又是个发言欲望很强的人,所以根本不用费什么事。

  不过这一次,对方却没有像刚才的几个小时那样马上给出回答,而是低头沉思了一段时间,以至于常浩南都以为这问题是不是哪里比较敏感了。

  “很难,或者说,不完全是难的问题。”

  金桂拧开保温杯的盖子喝了一口:

  “既然您是搞飞机的,应该也理解,一个东西只有中等大小的最容易制造,无论想要做到很大还是很小,难度都非常高,就像波音747肯定比运5难造得多。”

  “我们要造的这个轮机端盖,还有转轮轮毂,成品都是近百吨的量级,尤其那个转轮,因为要直接承受水流的冲击,对轮毂的强度的要求很高,而且因为在水里面工作,还要采用马氏体不锈钢……”

  “总之,不能像是铁匠打铁那样通过多次反复加工来制造,必须用一台足够大的设备,一次锻压成型,这种设备的复杂程度非常高,涉及到很多不同的学科和领域,必须得靠机械工业部这种等级的部门,整合全国资源才有可能搞出来。”

  常浩南了然地点了点头。

  其实就跟尼古拉耶夫造船厂没办法靠自己把瓦良格号航空母舰完工一样。

  好在华夏这边客观条件还是有的。

  只是如今各领域的研究经费都还不富裕,要想搞这种前期高投入的工程,总得拿出点足够的理由,去找上面要特批才行。

  “足够大……那得是多大啊?”

  这个问题倒不是常浩南装傻,而是他确实想多了解一些,以便于后面去找丁高恒要项目:

  “我看那些飞机制造厂造起落架之类的零部件,也会用到超大型的锻压设备,那种还不够么?”

  金桂果断摇头:

  “不够,你说的应该是咱们国家的那台3万吨模锻压机,或者另外一台1.2万吨自由锻压机,都是独苗。”

  虽然是供销部部长,但金桂说起这些东西来倒也算是如数家珍一般:

  “要说起来的话,那台3万吨的机子已经算是全世界最厉害的15台模锻压机之一了,像德国和英国,也就跟咱们一个水平,不过要想造出我们设计的那个轮毂,还远远不够。”

  “3万吨都不够?”

  常浩南重生前在新闻上看到过华夏有一台全世界最大的8万吨模锻压机,但确实没想到在90年代就能有3万吨的。

  “不够,要想造出来的话,至少要……”

  他说到这里突然顿住,靠在椅背上思索了几秒:

  “至少要5万吨这个水平,如果留出一些余量,比较稳妥的话,恐怕得6万吨起步。”

  “6万吨……”

  常浩南暗自记下了这个数字,同时心里也多少有些没底。

  后世那台8万吨模锻压机是2013年才投入试生产的。

  正如金桂刚才所说,大型设备涉及到的领域实在太多,装备制造业又是个很吃积累的行当,以现在的情况想要复刻出来恐怕……很难。

  “现在咱们只有3万吨,那这就是翻了一番呐,在我们飞机领域,这最大起飞重量要是增加一倍,技术难度可是相当了不得,咱们国家现在的基础……”

  “这个么……我不敢100%打包票。”

  金桂轻轻摸了摸下巴:

  “但我知道80年代末的时候,青华大学设计过一台6.5万吨的重型模锻压机,而且已经做了不少生产准备工作,只是在中途被叫停了。”

  “我不太清楚具体的情况是怎样的,不过至少相关技术,比如压力筒、储压筒、驱动电机这些肯定有过预研,总之这方面的技术绝对不是一片空白,否则我们从一开始也不会有想法。”

  这对于常浩南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意外之喜。

首节 上一节 145/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