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57节

  人在乍一接收到这种重磅消息之后,是需要时间来酝酿情绪的。

  所以常浩南故意沉默了稍长一些的时间。

  他甚至能清晰地听到身边两个人沉重的呼吸声。

  尽管这里的人们还都不知道未来二十年中,航空市场会发展到一个多么恐怖的规模,但只要想一想,华夏人竟然有一天能把飞机卖到欧洲,就已经足够让这群老军工、老航空心潮澎湃了。

  就连已经通过那张条子了解过常浩南大概思路的怀国莫,在这个时候都感觉到心跳慢了一拍。

  一秒,两秒……

  随着时间逐渐流逝,常浩南可以看出来有不止一个人想要开口发言。

  他们有很多问题想问。

  但一时间竟然没有人能发出声音。

  到底还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老同志易元和最先恢复了过来。

  虽然同样对常浩南描绘的前景十分期待,但见多识广的他还是强迫自己迅速冷静了下来。

  因为这种涉及面极广的事情,真的着手办起来,往往比头脑风暴要复杂无数倍。

  尤其这个年代的JAA还是一个并不具备强制约束力的组织。

  “小常同志。”

  易元和先是喝了口水,压制住因为兴奋而导致的微微颤抖:

  “推动华夏和欧洲进行民用航空产品的对等互认,可是个相当复杂的工作,而且平心而论,这对于他们来说几乎没有任何好处,你就这么有把握能在谈判中说服对方?”

  “我虽然没怎么接触过民航系统的人,但想必咱们手中最大的筹码,应该就是华夏航空市场的巨大潜力。可是这张牌之前已经拿出来对付波音和麦道了,现在面对欧洲,只靠一手结冰与防除冰技术,恐怕很难跟他们兑子啊?”

  这个问题虽然看似是在泼凉水,但也确实是实际情况,其它人并不是不知道有这回事,只是陷于短时间的兴奋中没顾得上细想罢了。

  现在被易元和提出来,周遭的其它代表团成员也逐渐回到了现实当中。

  说到底,还是华夏自己的航空工业不够发达。

  要是能完全靠自己造出来足够国内市场使用的干线客机,甚至不需要性能有多好,都能在这场博弈中占据绝对的主动。

  可惜没有。

  而且这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有的。

  一双双或是疑虑或是期待的眼神集中在了常浩南身上。

  见到这种情况,坐在主位上,却只在会议最开始说了一句话的怀国莫却露出了一个有些玩味的笑容。

  其实他在看到那张条子的时候,就考虑过这个问题。

  本来,他不应该同意搞这种节外生枝的事情。

  但之前众人在路上的那段闲聊让他最终做出了不一样的决定——

  既然常浩南此前已经证明了自己不是左一榔头右一棒子地随便搞,而是对航空工业发展有一个系统性的思路,那就不如信他一回!

  反正最糟的情况,也不过就是谈判进度归零。

  现在才刚谈到第一轮,哪怕推倒重来也可以接受。

  而现在,怀国莫看着旁边常浩南一副一切尽在掌握的神情,便知道自己应该是赌对了。

  这个年轻人果然是考虑周全的。

  只不过,或许是因为气氛还没到位,所以没说出来罢了。

  于是他放下手中的茶杯,主动给对方开了个头:

  “易总说的确实是个大问题,但我想,小常同志或许早就已经考虑过了?”

  常浩南本来也觉得火候差不多了,准备开口解释,正好借着怀主任给的坡下来:

  “要想让欧洲那边彻底放开,目前的这点筹码确实不够用。”

  “但我并没有说过要一步到位,直接搞全面对等互认。”

  豁然开朗。

  “你是说,要分阶段进行?”

  有人问道。

  “没错,就好比温水煮青蛙。”

  常浩南信心十足地点头,然后有条不紊地分析道:

  “像是737还有A320这个体量的干线飞机是欧洲航空工业的命根子,空中客车会对这个级别非常敏感。如果直接去谈全面对等互认,只会刺激到他们的神经,谈判难度不会小,甚至可能直接导致因为麦道波音事件形成的临时联盟破裂,这个风险太高,得不偿失。”

  “但我们可以循序渐进地来,现在欧洲方面最担心的应该就是ATR公司,如果FAA对于现有的防除冰标准,甚至整个膨胀除冰技术提出质疑,那么他们的当家产品ATR42/72飞机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失去大量市场份额,被北美派系的庞巴迪冲8所占领。”

  到这里,已经有人明白了他的意思:

  “所以为了跟北美竞争,欧洲人在支线客机领域不会咬的很死?”

  “没错。”

  见到有人应和自己的常浩南心情相当不错,手指轻轻敲了敲桌子:

  “空客的业务并不涉及支线飞机,至于剩下的福克公司还有BAE公司早就已经作古,只要ATR方面愿意做出让步,JAA就没道理阻挠。”

  “我们可以拿最大起飞重量,或者是最大乘客数量作为参照标准,这次先和JAA达成50吨、100座以下中小型飞机适航证明的对等互认,作为代价,我方可以为ATR42/72飞机单独设计一套可以适应一定SLD条件的防除冰系统,并且免费给JAA授权一套基础的气象预测和结冰风险判定软件,也就是之前我和林国范教授一起开发的那一款。”

  “等等……基础款?”

  被突然cue到的林国范一脸茫然:

  “我们不是只搞过一个版本么,难道你还偷偷搞了高级版?”

  “当然没有……”

  常浩南捂脸:

  “但是他们又不会知道,只会以为我们手里还有更好的,而且林教授伱也确实在迭代新的算法和版本不是么,就算是咱们贷款了一个高级版吧,等到以后真开发出来再还上。”

  会议室里再次爆发出一阵轻笑。

  毕竟这个贷款的比喻确实贴切。

  这个时候,还是怀国莫收束了话题:

  “好了,刚刚小常同志已经详细地介绍了他的想法。”

  老将军用锐利的眼神扫过全场:

  “虽然现在还只是对小飞机搞互认,但万事开头难,这次相当于是在欧洲那边撕开了一个口子,等到咱们以后造出更大的飞机,再去和他们谈更进一步的适航对等互认,难度应该就要低上不少。”

  “所以,我觉得,虽然有一定风险和难度,但还是值得一试。”

  有了怀国莫的背书,以及常浩南刚才说服力十足的解释,整个代表团顺理成章地确定了接下来的谈判方向,并全票通过了任命后者为代表团临时副团长的决定。

  当表决结果出来的那一刻,常浩南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倒不是说这个代表团临时副团长的虚职有多么重要。

  而是一种热血。

  从常浩南重生到现在,他确实已经做过不少事情,也改变了不少型号,乃至不少人的命运轨迹。

  可是要说到直接扭转前世历史的机会,这还是第一次!

第216章 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

  没有经历过前世ARJ21和C919的人不会知道,华夏在适航取证上面吃了多少亏。

  并不是说用了欧美提供的子系统,别人就会在适航认证方面给你开绿灯了。

  空客和波音垄断生意做得好好的,怎么可能轻易让第三家参与进来?

  未经EASA和FAA审定的型号虽然不至于卖不出去,但想找到国外的大客户也确实非常困难。

  但最可惜的事情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没有机会,而是明明有过机会,却没能抓住。

  实际上,90年代末的时候,华夏已经跟欧洲多个国家的适航取证机构建立了相当不错的关系,本来是有机会趁着JAA重组为EASA这个过程取得一些突破的。

  不过,前世华夏在航空工业方面的积累确实过于薄弱,并不能像现在这样拿出什么欧洲方面急需的实用技术。

  更重要的是,在原来的时间线上,世纪之交那几年,国内的民航工业,包括整个CAAC在内都正好处在被寄予厚望的MD90制造项目半路告吹所带来的巨大动荡之中,在到底还要不要搞国产客机、搞什么样的国产客机,以及到底是向FAA还是向EASA的标准靠拢等事情上面摇摆不定。

  最终完整地错过了这个时间窗口。

  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等到多方拉扯之下的国产客机项目总算落地的时候,EASA也早就已经稳定下来,并且建立了跟FAA差不多的适航壁垒,根本不可能再留给外人什么操作空间。

  而现在,由于常浩南本人在过去几个月中或有意或无意的操作,以及一系列黑天鹅事件的发生,一个从源头上解决此项隐患的机会,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必须要成功!

  在大方向和基本思路确定下来之后,剩下的就是具体工作了。

  “我判断,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欧洲方面对于小常同志上次谈判过程中提出的,反客为主的想法,应该是会动心的。”

  怀国莫打开面前第一次谈判的纪要,对众人分析道:

  “不过他们肯定也会有所顾虑,尤其是顾虑咱们在结冰和防除冰领域的技术水平,这是整个计划的核心,也是欧洲方面完全无法控制的部分。”

  这方面的问题,常浩南自然也已经有所考虑。

  因此在怀国莫说完之后,他便接过了话题:

  “必须承认,咱们华夏的航空工业总体水平不如欧美,所以从客观的角度出发,这种顾虑,或者说偏见,也算是有道理的。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用事实去证明咱们的实力,消除他们的偏见!”

  “用事实……那就是说,要直接给他们来一次演示试验咯?用我们的飞机,在SLD气候条件下飞一圈?”

  现在对于支线飞机对等互认这件事态度最为热情的就是易元和,毕竟这直接关系到他主抓设计的新舟60能否有一个好的销路:

  “但这样的话,就必须得对新舟60做进一步改进才行,目前的防除冰系统设计还是只考虑了咱们新标准中的4类能力,也就是过冷液滴平均直径100微米,最大直径不大于200微米的情况。”

  坐在另外一侧的林国范也补充道:

  “不只是飞机的问题,一般来说,要是湿度大到能形成毫米级的液滴,早就下雪了,所以SLD这个气候条件本身就可遇不可求,哪怕在五大湖区都很少见,现在又已经是二月中旬,几乎不可能在国内找到合适的试验空域。”

  易元和听罢赶紧问道:

  “那一般来说,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出现符合要求的气候状况?”

首节 上一节 157/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