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68节

  如果常浩南一辈子就准备在航空工业这个领域里面发光发热,这倒是也没什么不好的。

  但就在不久之前,他还在思考着要如何把现在自己拿出来的,以及随之衍生出的各种科研成果推广到更多领域内。

  要是就这样被不明不白地打上标签,对于后面的计划可是相当不利。

  “宋主任,这个大飞机产业园,和之前的麦道合作项目,包括和空客那个毫无诚意可言的AE100项目都完全不一样”

  常浩南知道这种时候不能急着表态。

  一方面科工委确实是他赖以发挥影响力的最坚实后盾,在丁高恒在场的情况下,只有傻子才会选择划清界限。

  另一方面,尽管他对宋建这个国家科委主任没什么印象,但既然对方能被丁高恒单独带着出来见自己,说明二人至少在核心问题的态度上应该是一致的。

  所以他还是选择就事论事,从技术角度切入:

  “无论是国产MD90还是AE100,一个大的前提都是我们为了这一个型号而要把整个航空工业,至少民用航空工业的发展切换到人家的轨道上去,成为别人体系中的一员,这意味着要在相当程度上失去自主权,比如麦道跟我们合作的时候,直接点名要求要改造上沪的厂房和产线,直接把运10时期我们积累下来的东西一扫而空,所以不要说这两个项目没办法落地,就算可以,从长远来看都是赔本买卖。”

  “但这次,空客可没指定我们要做什么,根据供货协议,只要我们提供的零部件质量达标,他们就会同意在销往我国的客机上使用,我们和欧洲人是对等交换,在商言商而已,并不会破坏我们自身的航空产业发展,我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

  实际上,这也是常浩南一直以来的态度:

  技术本身,是不分来源的。

  无论如何,把本来在国外的客机总装流程搬到国内来,这件事本身肯定没有错。

  问题出在某些人妄图挟洋自重,想要借着生产国外型号的机会,彻底扼杀独立自主的航空工业。

  说到底,华夏的民用航空业至少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主力机型都必定还要以国外型号为主。

  而且就算未来本国的客机系列发展起来,也并不是说就必须要使用100%国产的机队——

  单一机型固然有保障方便等好处,可也意味着风险得不到分摊,相当于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比如前世在波音737MAX由于出现涉及到飞行安全的结构性风险而停飞之后,如鹭岛航空这样使用全波音机队的公司直接就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只好再去紧急采购空客A320neo,还要再去培养和招募相关工程技术人员,还不如从一开始就同时使用两种机型。

  君不见美国和欧洲的航空公司也会购买对方生产的型号嘛(当然也有阿拉斯加航空这种头铁纯波音的航司)。

  既然如此,那莫不如把其中一部分利润留在国内。

  组装飞机总比做衬衫袜子要高端吧?

  后世华夏甚至可以为使用英制规格的北美主机厂提供各类子系统和零部件,现在不管怎么说,好歹欧洲人用的还是公制单位呢……

  果然,在听到常浩南的解释之后,宋建和丁高恒二人的表情都放松下来不少。

  “小常,关于这个大飞机产业园,你个人觉得,放在哪里更合适呢?盛京?镐京?蓉城?还是其它什么地方?”

  丁高恒话锋一转,直接把聊天内容带到了产业园落地选址的部分。

  常浩南果断摇了摇头:

  “考虑到沪飞和麦道之间合作的烂摊子都还没收拾完,为了避免让人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联想,当然也是为了避免再有某些人想要瞒天过海搞鸠占鹊巢,我个人认为,不应该把这个产业园放在这几个我们自主型号布局的核心城市。”

  他这边话音刚落,宋建仿佛早就在等着这个回答,几乎是紧接着开口道:

  “既然如此,那小常同志觉得,这个航空产业园应该放在哪个城市?”

  这个问题让常浩南不由得一愣。

  他看了一下旁边的丁高恒,发现对方也正用十分感兴趣的眼神看向自己。

  甚至还火上浇油地添了一句:

  “作为整个计划的提出者,小常同志你的意见也是很重要的嘛。”

  直接把常浩南给整不会了。

  首先,他确实没考虑过项目落地位置的问题,因为就技术层面而言,这并不重要,哪怕放在通辽都可以。

  其次,他更没想过面前两位会问自己这个问题。

  因为如果仔细想想的话,在非技术的层面上,这个答案可能会造成的影响就太大了。

  这可是航空产业。

  哪怕眼下刚起步的阶段,只能做一些非核心的,甚至边角料的业务,但那也是航空产业。

  90年代这会,就连日化、纺织、电子厂这些企业,都是招商引资的香饽饽。

  很多经营状况尚可,实际上还能维持下去的国企,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被当做交易筹码送了出去。

  各地甚至还要再协议中专门保障这些投资者的回报率,如果不达标就要用财政补齐。

  而现在,一个大飞机产业园摆在眼前。

  这玩意能带来多少就业、拉动多少经济、吸引多少人才,这些人才又会促进多少消费……

  常浩南不知道,但必定很多。

  多到他不敢就这样随随便便说出几个城市的名字。

  虽说最终决策权肯定还落不到他这,甚至也落不到丁高恒和宋建这。

  但刚刚那句话几乎已经明示了,他的意见会被捅到上面。

  现在已经不是搞两弹一星的那个年代了。

  就算常浩南想要学习前辈们隐姓埋名,也是做不到的。

  别的不说,他在学校以外获得的所有荣誉就都被挂在新舟60项目下面。

  主要是一开始的时候谁也没寻思过这么一个双发螺旋桨支线小飞机能牵扯出这么多后续,所以常浩南自己也好、杜义山也好、丁高恒也好,都是拿新舟60当成实际工作的挡箭牌来着。

  所以这个事情,迟早得被人,至少被一部分人知道。

  而“上达天听”四个字的分量,自然不必多提。

  ……

  “组织这是在考验我啊……”

  常浩南看着面前笑得灿烂的两个老狐狸内心想到。

第229章 给年轻同志压担子

  关于刚刚那道“送命题”,常浩南最终给出的回答是自己还没想好。

  不光是托辞,也确实是没想好。

  前世的津门有一条空中客车的飞机总装线不假,但远没有形成产业集群这样的规模,并没有什么借鉴意义。

  在常浩南重生之前,航空工业也确实正在筹备一个新的大飞机总装基地,不过那是为了服务华夏自己的型号C919,因此候选名单中自然全都是航空产业已经比较发达的城市如富阎、新郑、盛京、蓉城这些,跟他之前定下的的原则相悖。

  但是除了这些经常出差的城市之外,常浩南在重生之前又确实没去过太多其它地方。

  而毫不夸张地说,产业园的成功与否,甚至能直接影响到后续国产大飞机项目的发展速度——

  上级领导也是人,也是需要信心的。

  如果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连一个主要业务是提供配套服务的航空产业基地都搞不起来,那么当面对后续国产飞机更大的投资需求和更慢的成果转化速度时,心里难免是要打鼓的。

  因此即便不考虑任何非技术方面的因素,这也是一个很难做出的决定。

  更何况,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来就是常浩南从一开始所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如果考虑一些私心的话,他倒是希望能把这个产业园放在非沿海地区。

  毕竟从前世的发展情况而言,沿海省份,特别是东部沿海省份确实比较发达,就算多一个航空产业集群,也只能算是锦上添花。

  可对于一些内陆地区来说,就属于雪中送炭了。

  不过事情也并没有这么简单,贵飞和陕飞不算成功的经验已经表明,把高端产业安排在偏远地区只会降低吸引力,非但起不到拉动当地经济的作用,反而还会把产业本身给搭进去。

  其中的取舍,对于一个上辈子只干到过项目负责人的普通工程师来说,不可能在电光火石之间确定下来。

  大部分长期处于技术岗位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或者也可以说是缺点,就是善谋而不善断。

  常浩南也是如此。

  技术往往存在一个最优解或者至少较优解,实际上极少真正需要所谓“决断力”。

  在明确的一好一坏中选择,根本不需要决断。

  但要想发挥更大的影响力,这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系统在这种方面,毕竟是帮不上忙的。

  只能靠他自己来克服。

  ……

  而听到常浩南的回答之后,坐在另一边的丁高恒和宋建都表现出了一副“不出我所料”的样子。

  “你小子,不愧是杜义山能看上的学生。”

  丁高恒上身斜倚在沙发上,摆出了彻底放松下来之后的大佬坐姿:

  “虽然在身段的灵活性上跟老杜当年还有差距,但是就站位意识的敏感程度来说,已经基本可以学成出师了。”

  这段话显然涉及到一些杜义山过去的历史,虽然内心十分渴望八卦,但常浩南知道现在不是问这个的时候。

  他并没有开口接话,因为宋建显然还有话要说。

  果然,对方紧跟着丁高恒开口了:

  “小常啊,大飞机产业园的事情,确实牵扯广泛,我能理解你在这种事情上表现出的谨慎,对于个人来说,明哲保身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被看穿了部分想法的常浩南倒也并不意外,对面两个人什么大风大浪没经历过,要是连这点东西都看不出来那才是有鬼了。

  “但是你有没有考虑过,一方面,作为整个项目的提出者,你从一开始就已经处在这个局里面了,任何人都不可能取代你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实际上,如果不是因为我们实在没办法在毕业之前给你安一个职务,你甚至有可能直接参与到最终决策中去。”

  “另一方面,常浩南同志。”

  宋建说到这里稍稍停顿了一下,并且他直接称呼了常浩南的全名,语气也比刚才严肃了一些:

  “你也应该意识到,从丁主任和科工委接过整个民用航空产业指挥棒的时候,你就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埋头搞研究的技术人员了,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发展迅速但又盲目的时期,关于前进路线的斗争,甚至比技术领域的竞争还要更激烈,而航空产业只不过是矛盾比较明显的一个领域罢了,这点我想你应该也很清楚。”

  “话语权的阵地就在那里,不会因为你闭上眼睛就不存在,这和打仗是一个道理,我们如果不去占领阵地,那敌人就会占领,到了那个时候,局面可就被动了。”

  这话说的已经非常直白,只不过还没有点破所谓“敌人”的身份而已。

  以宋建的身份和立场,最多也就言尽于此了。

  之前常浩南的推测显然没错,他在“要不要搞独立自主”这件事情上,应该是跟丁高恒站在一起的。

  “关于产业园选的址,我倒不是担心这些。”

首节 上一节 168/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