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76节

  “一开始看见敌机的影子,满脑子就是想着扣扳机开炮,把学的东西全给忘了,连光环瞄准具都没想起来用,等反应过来的时候,才发现炮弹全打空了。”

  “不过那是第一次,慢慢地大家有了经验,技巧就熟练多了,到后来有些尖子甚至能在超音速的斜对头飞行状态下打中连瞄准具都跟踪不了的目标。”

  “而现在的空战,用机炮的机会已经少了,都是用导弹,超视距攻击。坦白地讲,我们的航空兵在这方面是没什么经验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一直到今年年初,全军加在一起,打过中距空空弹的飞行员也就刚刚突破两位数,所以这次参战的两位飞行员同志,你们的经验非常宝贵,希望伱们能够总结出一些方法来,把超视距空战的战法要领在全军范围内推广开来!”

  “……”

  领导讲话结束之后,自然就是授勋了。

  直接参战的郑良群和陈家亮,以及全盘负责指挥的那名领队总共三个人毫无疑问地收获一等功。

  参与猎蝠行动的其他指战员也分别得到了二三等功的奖励。

  原本按照常浩南的预估,仪式到这里应该就差不多结束了。

  因为一二三等功属于军队系统的内部荣誉,他们这些不穿军装的人哪怕功劳大破天也不可能拿得到。

  至于各自单位或者人事部的奖励,则显然跟今天的主题没关系。

  然而在郑良群等人依次领完奖章回到座位上之后,王老却拿起了另外一份红色封皮的文件,然后把目光转向了会场另外一边:

  “下面为在本次猎蝠行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地方同志颁发纪念章!”

  “首先宣布获得三等‘猎蝠行动’纪念章的人员名单!”

  听到这句话,常浩南在短暂的惊讶过后,眼中瞬间闪过一丝精光。

  他心动了。

  哪个男人在年轻的时候没有过立功受奖的梦想呢?

  虽然严格来说,勋章、奖章和纪念章属于三种东西。

  并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勋章>奖章>>纪念章。

  前两者都必定属于对某种功勋的奖励,而纪念章的发放条件往往要宽松很多,有点类似参与奖。

  但凡事都有特殊。

  参与奖也得看你参与了个什么事情。

  就比如这次的猎蝠行动纪念章就属于专事专设,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的那种,含金量显然要高上不少。

  而且看这个架势,一个纪念章竟然还要分成一二三等,那必定是存着奖励的意思在里面,只不过因为没办法直接给地方人员发军功章,所以才迫不得已钻了这么个空子……

  总之,拿到三等纪念章的人不少,比如410厂的钟世宏、601所的林示宽,甚至还有徐洋。

  常浩南没有听到自己的名字。

  这让他松了口气——

  毕竟纪念章这东西,要是拿个三等就真差不多是谢谢参与的意思了。

  至于连三等都混不到这种事情常浩南更是想都没想过。

  开玩笑,这点自信还是有的。

  获得二等纪念章的人数就少了很多,都是直接参与到八三工程的骨干人员。

  在这些人领完奖回到座位上之后,王老终于拿起了讲台上的第三本文件:

  “获得一等‘猎蝠行动’纪念章的人员有——”

  尽管心中已经有所猜测,但常浩南在期待之中还是带着些紧张的。

  “航空工业601研究所,杨奉畑。”

  作为整个八三工程的总设计师,实至名归。

  “电子科技集团14研究所,郭林。”

  对于一些不了解情况的人来说,这个名字显得有些陌生,但实际上正是他在电光火石之间判断出了两架歼8C受到干扰的种类,才得以顺利击落那架马上就要逃出巴方空域的米格25。

  “航空工业606研究所,阎忠诚。”

  也不算让人意外。

  并且名单看上去应该是按照姓氏笔画数进行的排序。

  “还有京城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常浩南!”

第238章 海军也想要新装备

  王老念完,合上了手中的文件。

  由于今天参加庆功会的并不只有航空工业系统的人,因此跟郭林的情况一样,也有不少人对于这个名字觉得有些意外。

  不过当常浩南的名字被说出来的那一刻,会场的几个区域几乎是立即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自然是来自航空工业、电子科技和试飞员单位的同志们。

  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常浩南在歼8C设计定型并最终入列服役的过程中做出过多少贡献。

  因此他们也在这个时候给到了最为有力的支持。

  尘埃落定,常浩南自己也是长舒一口气。

  满足了!

  “恭喜你啊,常博士。”

  旁边的徐洋一边鼓掌一边凑到准备起身的常浩南耳边祝贺道:

  “看大家的反应,也应该算是众望所归了把。”

  后者此时也正沉浸在两辈子头一次领到这种等级证章的兴奋之中,倒也没有矫情,微微点头感谢了对方的祝贺,然后便离开座位,跟在阎忠诚后面来到台上。

  前面两等纪念章都是工作人员直接把一个带盖的木盒子发到获得者手里,然后打开盒子拍个合照完事。

  毕竟人多,要是一个个来估计也就不用准备什么晚宴了。

  而这一次,却是由参加庆功会的几名领导亲自给四人颁奖。

  常浩南晕晕乎乎地看着王老把金色的纪念章从包装盒里面取了出来。

  是襟绶的款式(挂在胸前)。

  他进一步松了口气。

  虽然从形制上来说,大绶和领绶的级别要比襟绶更高,但华夏这边的领绶一来有泛滥的趋势,二来绶带太长导致佩戴起来并不稳固,导致最终的佩戴效果有点像是运动员的奖牌……

  总之以常浩南浅薄的审美而言,还是襟绶更好一些。

  王老走上前来,把纪念章背面的别针固定在他的左胸口,然后二人握了握手。

  “小常同志,我从丁主任那听到过你的事情了,年轻有为啊!”

  “也感谢组织让我走上发挥能力的平台,并给予了充分的信任。”

  尽管大脑的运转还没有完全恢复,但这种标准答案常浩南还是能反应过来的。

  “人民空军的未来需要你们这样的年轻人才,老实说,现在我们能提供的条件,还是不够啊……”

  颁奖现场并不是个长时间聊天的好地方,因此王老也只是又简单鼓励了几句。

  回到座位上之后,常浩南仍然忍不住低头看了几次胸前别着的金色纪念章。

  章体采用了五角星、利剑、旗帜、光芒和长城等设计元素,在圆形章面的中央,则是一个断裂成两截的米格25飞机图案。

  立意鲜明,表达直接。

  虽然设计没什么新意,但没关系。

  土到极致自然潮。

  再说这东西的价值在于其背后蕴藏的意义。

  总之就是爽到。

  ……

  在三个等级的纪念章全部颁发完成之后,整个活动的前半段,也就是表彰仪式的部分便结束了。

  随后的晚宴在形式上就要灵活自由很多。

  当然,宴会肯定不会再这个大会议室里面举行。

  所以中间有大概半个小时的时间留给众人自由安排,以及顺便换地方。

  王老毕竟已经算是退下来的,倒也没什么架子,一路上都在询问有关轻重两种第三代战斗机项目的事情。

  “没有什么意外的话,十号工程的第一架原型机大概可以在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年初之间完成首飞,不过因为涡喷15没有搞,涡扇10也还没什么进度,所以暂时还是只能使用俄制航空动力,当然我们在设计进气道飞发匹配的时候已经考虑过留出余量,未来可以换装尺寸相近的国产动力。”

  611所的总工程师薛炽夀在旁边汇报道。

  歼8C取得的战果对于他来说既是压力也是激励。

  实际上从1995年左右开始,十号工程就已经成为空军最为看重的项目,相比过去能获得更多资源,不过也意味着他们绝对不能掉链子。

  好在准备装在歼10上的一些子系统,比如雷达和数据总线已经在经过改进之后的歼8C上面得到了验证,也算是给原本预计新技术使用率超过60%的十号工程降低了一些风险。

  王老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转向另外一边:

  “那十一号工程呢?”

  这次回答的是之前曾经带着常浩南去参观112厂总装车间的何明:

  “按照计划,由112厂负责总装的前两架飞机最晚今年年末就能下线,很多制造过程中的问题,尤其是数字化发图和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在之前就已经解决,所以这方面的效率比一开始的预期更快,不过在生产制造这方面,601所的同志应该是想要和苏霍伊那边的工程师一起对飞机做一些修改,这方面孙总了解的比较多。”

  当何明说到这里的时候,常浩南才顺着众人的目光从人群之中发现了不算太起眼的孙琮。

  “哦,是这样,我们计划在打通零部件生产线的过程中,对苏27S型飞机的一个工艺方法和一个设计问题进行改进。”

  “首先是关于飞机的大尺寸钛合金承力隔框,共青城那边一直是采用先制造两个小尺寸部件,再进行焊接的方式生产的,但这个焊接技术目前做下来的良品率很低,更重要的是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死重,所以我们希望能改为一体化成型。”

  “另外,苏27为了跟原来那个N001雷达妥协,在跨音速段有一个性能弱区,本来这一段的宽度其实很窄,影响也不大,但是原来的飞控却一刀切地限制了整个速度段的最大迎角和可用过载,我们准备通过数字电传和集中式飞行计算机实现对可用迎角的精确控制,真正发挥出飞机设计的最大潜力,既不会使飞机和发动机超出安全包线,又能最大限度发挥飞机的机动性……”

  孙琮虽然说的都是歼11的问题,但大家对此的态度还是积极的——

  问题不会因为伱不说就不存在,而现在至少已经有人开始想着解决办法了。

  尤其是跟在后面的几名空军飞行员同志。

  他们来自王老的老部队空三师,也是全军首个换装苏27SK的单位,对于孙琮所说的这些问题都是深有体会。

  只不过眼下的华夏军队还处在有什么用什么的阶段,所以主要还是想着怎么克服困难。

首节 上一节 176/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