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21节

  周永航是现在镐京603所的所长,易元和则是总工程师,更换机翼并重新进行颤振试飞这种一类风险试飞科目,是必须要他们签字同意才行的。

  旁边的常浩南一直没有说话,但内心却已经喜出望外。

  杜义山身为院士,虽然已经不再担任一线职务,但影响力毕竟还是在的。

  有他出面的话,603所方面还是有很大概率会选择相信这个结果,并进行后续的一系列飞行试验。

  而一旦测试表明这个方法没有问题,那身为其创造者的常浩南就必定会被注意到,至少可以参与新舟60的后续项目。

  这相比于他最早计划中的给刘洪波教授打下手,再慢慢接触新舟60项目来说,进展已经快出不知道多少倍了。

  “不过小常啊。”杜义山拽过一张椅子坐到了常浩南旁边:“你的这个模型涉及咱们具体的型号设计,而且适用面很广,在整个飞机设计,尤其是客机设计领域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恐怕在短时间内都不适合公开发表。”

  常浩南一愣。

  “您的意思是……”

  很明显,杜义山刚才既然已经表示要亲自去镐京,那必定不是准备摁住这个成果不用。

  因此唯一的可能就是……

  “让603所那边先做验证,如果能确定可行的话,会成为咱们国家航空系统的内部设计材料。”

  杜义山摘下眼镜,用衣角擦了擦之后重新戴上:

  “只是这种内部材料,能看到的人就很少了。”

  “没关系杜老师。”常浩南笑了笑,用毫不在意的语气回答道:“我之前就跟您说过,我认为咱们华夏航空人的价值,不是通过论文体现出来的。”

  带着系统重活一世,他怎么可能满足于博取一点学术圈的虚名。

  想办法尽快接触到更高档次的项目、获得更多资源,帮助华夏航空工业,乃至整体工业发展走上快车道才是最优先需要考虑的事情。

  论文对他来说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之前那个歼7的改进设计,说破天也就是个二代半水平的改进型,况且只是个课程设计作业,所以才需要利用期刊的影响力来让别人看到。

  而他今天搞出来的这个工程模型的意义和重要性则完全不同。

  完全可以依托正在推进的新舟60项目,作为“先进经验”被内部推广。

  这个份量可比一篇论文大多了。

  要知道,这类可以得到广泛应用的工程模型,即便是在波音、洛马、罗罗这样的大公司,也绝对是不会随便对外公开的秘密。

  至于家底没那么厚实的华夏航空工业,就更得保住这为数不多的绝活了。

  听到常浩南斩钉截铁的回答,姚梦娜看向他的眼神中多了一丝明悟。

  旁边的方振则是低下头,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至于杜义山则只是拍了一下常浩南的肩膀,微微点了点头。

  他当然能看出来自己这个学生在说话时绝无虚情假意,况且这已经不是对方第一次做出类似的表态。

  在1993年的时候,金陵大学第一个提出了博士毕业要发SCI论文的硬性要求,随后其它学校也迅速跟进。

  到了1996年这会,已经逐渐开始形成那么一股唯论文论的风气了。

  当然,从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角度考虑,这不能说是个坏事。

  但像是飞行器设计这种没那么容易产出论文的工程学科受到影响还是难免的。

  而在这种背景下,常浩南能有这种觉悟,就更是显得十分难得了。

  满意之余,杜义山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或许可以让这样有能力而且立场坚定的学生提前参与一些项目。

  也算是给华夏航空工业注入一些难得的新鲜血液。

  不过在那之前,还是得先让603所先验证一下常浩南这个模型的正确性。

  否则说服力恐怕是不够。

  想到这里,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串钥匙递给了旁边的夏天:

  “小夏,伱去我办公室拿几张软盘来,把电脑里面的工程文件拷贝进去,我明天要用。”

  工程无小事,就算他已经身为院士,也得拿出足够的真凭实据才能让603所方面放心。

  夏天的动作飞快,没用几分钟就拿着一个软盘盒回来,然后坐在电脑前面开始拷贝资料。

  虽然一张软盘的容量只有1.44或者2.88MB,但它的读写速度更低,一般是十几到二十KB/s,而且还不稳定。

  因此写满一张盘甚至需要个几分钟时间。

  趁着这个功夫,杜义山走到旁边,看了看墙上挂着的日历:

  “等我从镐京那边回来之后,咱们后天下午开个组会,大家这两天稍微准备一下。”

  然后又转过头对着常浩南单独说道:

  “另外小常啊,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仿真模拟应该是咱们这个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这些方面,我这把年纪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如你们年轻人,所以我想让你来给大家系统性地讲讲这方面的知识。”

  杜义山这边刚说完,还没等常浩南反应过来,姚梦娜就接上了话:

  “杜老师说得对,我之前也一直有这个想法,常师弟在计算机仿真方面的水平非常高,有时候三言两语的指导就能让人打开思路,要是专门给我们讲一次的话,大家的进步肯定会更大。”

  虽然经过这一天的功夫,实验室里的所有人都已经知道——

  常浩南,很厉害。

  但只有姚梦娜真正向常浩南咨询过问题,知道他到底有多厉害。

  一件事情,自己会,和能讲出来,是两回事。

  能讲出来,和能深入浅出地讲明白,又是两回事。

  要想达到第三重境界,水平不说是出神入化,至少也要能做到融会贯通才行。

  而常浩南给她讲的那两次,虽然态度和语气上总是让她气得直咬牙,但效果确实是很好的。

  除此之外,姚梦娜也想让课题组其他人体会一下接受常浩南指导时候的那种被智商碾压感觉。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嗯……没问题。”常浩南揉了揉鼻子回答道:“干讲的话效果可能不太好,我可以找个算例现场演示一下。”

  把自己原本就会的,或者系统传授的东西教给更多人,发挥集体力量本来就是他从重生的时候就定下的策略。

  现在又是由杜义山主动提出来,他自然不可能拒绝。

  “这样的话……”

  杜义山低头沉思片刻,很快想到了可行的办法:

  “机房那边这么多人凑在一起不太好,我去找台笔记本电脑,到时候其它人先正常汇报,都结束之后休息一下,然后你再来给大家做演示。”

  就在组会内容被敲定下来的同时,夏天那边也终于完成了资料的拷贝。

  于是杜义山收起软盘盒,准备离开办公室。

  但此时方振却突然从后面叫住了他:

  “杜老师,我们晚上本来出去吃个饭欢迎一下刚进组的师弟,现在看来,欢迎宴要变成庆功宴了,您要不要一起来?”

  旁边的常浩南也是一愣,之前并没有人跟他说过还有这一出。

  应该是给他准备的惊喜。

  只不过今天他给课题组众人带来的惊喜更大一些。

  “算了,我就不去凑热闹了,没有我这个老头子,你们年轻人玩的也……”

  杜义山头也没回地说到一半,突然意识到了什么:

  “哦,这是想找我报销的意思吧?”

  方振和姚梦娜一起点了点头。

  “那你们到时候发票留好,等组会开完,要是这个学期大家的进展都不错,我就给你们全额报销。”

  在这些方面,杜义山基本上还是不会吝啬的,甚至在前些年他年轻的时候,每年还会组织课题组的秋游活动。

  “哦——”

  “谢谢杜老师!”

  “杜老师万岁!”

  “杜老师再见,我们不送了!”

  “……”

  趁着众人起哄的时候,常浩南查看了一下系统的变化。

  对于他本人而言,今天输出的成果并没有什么新东西,所以理论和管理两项能力值并没有变化,只有工程经验又上涨了10点。

  但是对于这个时代来说,他今天却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工程模型。

  因此尽管还没有经过验证并落地,但科研点数还是直接增加了20点之多。

  于是系统目前的情况就变成了:

  【科研点数:26

  理论水平:LV2(0/10000)

  工程经验:LV1(70/1000)

  管理能力:LV0(5/100)

  综合能力:LV1

  正在进展的项目:0

  可以开展的项目:1】

第34章 关键抉择【求追读】

  第二天一早,杜义山便搭乘当天的第一班飞机来到了镐京,随后在603所见到了所长周永航和总工程师易元和。

  前者昨天晚上就已经和两个人打了电话,让他们留出一整个上午的时间。

  见面之后,杜义山直接掏出了一张软盘,里面是他连夜整理好的说明材料。

首节 上一节 21/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