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210节

  “那行,我让参谋给你们找个就近的地方。”

  罗汇川言毕左右看了看,从不远处找来了一名中尉军衔的年轻军官。

  众人遂在后者的带领下来到一间会议室。

  常浩南把储存设备里面的硬盘接上电脑,然后打开了其中的数据文件。

  考虑到电子干扰吊舱有可能一次开启就要工作数个小时的时间,因此为了尽可能减小数据体积,在设计这套记录设备的时候采用了最简洁的记录方式。

  而代价就是文件打开之后的格式一塌糊涂。

  好在大家都是专业人员,虽然有些头大,但还是很快从中看出了一些端倪。

  “看,这个最开始记录到的P波段信号,明显是052驱逐舰上面那部远程警戒雷达,这个稍弱一些的S波段,特征不是很明显,但信号源的方位跟前面那个P波完全一致,应该是法国引进的TSR-3004……”

  谈到具体的雷达领域,郭林还是非常内行的。

  “但后面这段,数据为什么几乎是空白的?只有一些明显是海面反射的杂波。”

  另一边有人指着中间大概十分钟左右的时长疑惑道。

  “这个……应该是飞机在超低空飞行规避探测,这种情况下来自上方大角度的雷达信号因为机体本身的遮蔽,没办法被吊舱直接捕捉到。”

  略加思索之后,常浩南很快想到了答案:

  “我们的歼轰电7毕竟是在旧飞机基础上改出来的,机体跟吊舱之间的兼容度不是很好,如果要重新设计电子战平台的话,可以在垂尾或者机背增加一组接收天线来解决这个问题。”

  “原来如此……”

  刚刚提问的那个人也恍然大悟。

  他是电科14所的工程师,对于飞机并没有太多研究。

  “这种情况应该专门标注一下,等后面正式交付部队试用的时候让他们注意。”

  “问题应该不大,超低空飞行的时候本来也不是很怕头顶上的雷达,主要威胁还是来自地面。”

  “……”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有关这个问题的讨论很快便告一段落。

  “这里,很强的一个X波段信号,是搜水2000。”

  郭林又把数据文件向下翻了几页:

  “而且从这个时候,吊舱开始释放覆盖式干扰,我推测这个时候,飞机应该是在运8J和驱护舰编队之间。”

  “后面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没变化……”

  这个年代的鼠标大多数都没有滚轮,他只能拖动界面右侧的滚动条,让数据以一个合理的速度翻页。

  终于,到了所有人都最关心的地方。

  “看,吊舱的工作模式从覆盖切换到欺骗,应该是跟小日子的F4EJ接触了。”

  “吊舱总共生成了14个假目标,其中7个为高拟真度假目标……”

  常浩南用最快的速度找到了最关键的几处信息。

  “也就是说,在那两架F4飞行员的眼里,他们当时面对着咱们的8架战斗机,所以才掉头跑了?”

  说这句话的人显然因为成功戏耍了对方而非常开心。

  “不只是这样……后面还有一个更弱的X波段信号。”

  继续往下看的常浩南推测道:

  “我估计应该是他们的卫星通讯设备发出来的,也就是说空自的那两架飞机后来还尝试呼叫增援,但由于我们的干扰,他们跟基地之间失去了联系。”

  这下,一切都真相大白了。

第285章 区域防空,不能再拖了

  数据分析结束之后,按照原本的计划,就是准备去参加会餐了。

  然而谁也没想到,当天晚上,刚刚从岛城号上离船登岸的杨书玉便乘坐一架波音737赶到了东莱的海军航空兵基地。

  与之随行的还有几名岛城舰上的军官。

  紧接着,又有另外几架不同型号的直升机到来。

  因为在演习过程中临机应变,成功吓退图谋不轨的空自F4EJ而小规模庆祝一番属于天经地义,谁来了也不可能说出什么不对来。

  所以杨书玉到达之后,也象征性地喝了半杯,以示对今天参战人员的鼓励和认可。

  当然,上级领导连休息都不顾,从北海舰队的母港岛城专门赶过来,不可能是为了参与这么个连庆功宴都算不上的加餐,而是跟今天下午发生的事情有关。

  实际上就是来开一场总结会,各方说一说经验教训之类的。

  于是晚饭结束之后,所有相关人员又重新坐回了刚刚那间会议室中。

  杨书玉的开场非常直白:

  “我下船之后马上赶过来,除了祝贺你们之外,更重要的是想趁着电子科技和航空工业两个系统的专家们还没离开的功夫,表达一下今天这场对抗演习中我自己的感受。”

  一阵例行的掌声响起,但他马上抬起头向下压了压,示意无需搞这套场面上的东西,然后又继续讲道:

  “首先,感谢军工战线上的同志,是你们让我这个老海军切身感受了一下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样貌。过去,虽然脑子里也有个大致的概念,但纸上得来终觉浅,还是不如今天亲临现场来得直接。”

  “这次我们参加对抗演习的水面舰艇,是全军最先进、最年轻的一艘驱逐舰和一艘护卫舰,舰龄加在一起还不到4年。”

  “但就是这样两艘代表我们海军战斗力上限的军舰,今天下午的几个小时时间里,全程,只能袖手旁观,什么都干不了,什么忙都帮不上!”

  “其实,说袖手旁观,都是有些不准确的,因为我们只看到了这场演习的前半部分,看到了一架海上巡逻机,和两架轰炸机。”

  “而那两架不怀好意的日方飞机,全程都没能出现在雷达屏幕上面!”

  说到激动之处,杨书玉的声音变高了些许,同时痛心疾首地用两根手指敲了敲桌子。

  坐在会议桌另一边的岛城舰指挥官们也是面色沉重。

  显然,这种没办法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感觉相当不好受。

  “从结果上看,我们的应对还是好的,最后成功把敌机赶跑了,但如果不是红方电子战飞机在无意中捕捉到了来自F4EJ雷达的信号,我们恐怕还要一段时间才能发觉情况异常,如果是在实战中,这就是个巨大的隐患。”

  由于美方的限制,空自装备的F4EJ和F15J都被取消了全部的对地对海能力,但风险总归是在的。

  这次是F4EJ,那下次万一换成F18呢?

  杨书玉停顿了一下。。

  在军舰回港之后,他很快通过指挥部的演习情况报告了解到了整件事情的大致过程,因此几秒钟后又继续道:

  “当然,这并不能说是我们指战员同志的责任,岛城号上面的雷达没办法看到250公里以外战斗机大小的目标,而我们的海上警戒机则因为角度问题,同样没办法探测到那两架飞机。”

  “但是,战争,是不会讲理由的,不管怎么说,我们都严重缺少对空监视和区域防空能力,而这一项,也将是我们海军下一步建设的重点。”

  一番话讲完,杨书玉目光扫过会议室里的一众面孔,示意大家自由发表意见。

  既然开会的地方选在海军航空兵的地方,那自然是作为东道主的沈涛最先表态:

  “从过去一段时间对于运8J海上警戒机的运用情况来看,这种只有前向雷达的飞机还是更适合对海搜索,对空探测的话,一是盲区太大,很容易像今天这样,被对方飞机钻到空子,二是对水面舰艇优化的雷达对空中目标的发现距离也不够,所以,我认为,要想提高我军的防空监视能力,还是要有真正的预警指挥机才行。”

  提到预警机,那常浩南可就不困了。

  杨书玉特地赶在今天过来,明显就是为了能把一线部队和工程技术人员凑到一块,直接反馈前者的实际需求。

  “关于预警机项目,电科集团已经在推进了,目前的计划是两条腿走路,已经付了货款的圆环工程按照原样继续合作进行,同时争取立项一个完全由国内技术开发的中型预警机,以实现高低搭配并分摊风险。”

  “中型预警机……”

  常浩南的发言果然引起了杨书玉的兴趣:

  “这个项目进行到哪一块了?有没有一个预期的时间表?”

  圆环工程的计划里面只有4架预警机,出钱的又是空军,显然不可能分给海军一架,而且预警机这种东西要是不形成规模,保证在一个方向随时出动,其实用处也并不很大。

  所以海军其实对于一种性价比更高的预警机存在需求。

  “正在走审批流程,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大概今年下半年能够立项成功,至于时间表……2-3年内完成首飞应该不成问题,要是经费充足,甚至可以冲击一下加入9910工程。”

  这个回答显然非常有针对性。

  你海军打瞌睡,我就递枕头。

  杨书玉听罢只是轻轻点了点头,似乎并没有其它的表现,但他身后的秘书却在此时低下头开始记录着什么。

  歼轰7的成功让海军航空兵第一次体会到了按照自己要求定制飞机的快感,因此常浩南给空警200项目拉投资的企图十有八九是已经成功了。

  “那么……除了预警机之外呢?”

  一阵短暂的沉默过后,旁边一名军衔稍低的高级军官开口道:

  “等到购买的两艘现代级驱逐舰交付之后,我们的水面舰艇防空能力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提高,但是相比于真正的区域防空,比如提康德罗加级,或者是金刚级,甚至俄海军的基洛夫级,还是会有比较明显的差距,主要短板在于缺少高性能搜索雷达,快速反应的导弹发射系统,以及集中化的防空指挥系统,尤其是雷达,防空作战,当个瞎子可不行。”

  这话说的就比较委婉。

  实际如果以粗略方式分类,一套防空系统总共也就只有指挥、雷达和导弹三部分。

  没有什么木桶效应,因为是个盘子。

  全都是短板。

  毕竟现代级在红海军中的定位本来也是低级打杂舰艇,上面并没有装什么高大上的东西,从蒸汽轮机动力,到射程很短但威力巨大的3M80“白蛉”超音速反舰导弹,以及同样射程很短且反应速度一般的3S90防空系统,处处透露着凑合两个字。

  对于现在的华夏海军来说算个宝贝,但是跟别人一比,确实还差点意思。

第286章 神盾

  “我记得,电科集团14所手里,应该是有一个海基相控阵雷达项目的吧?”

  在话题来到水面舰艇防空之后,杨书玉向郭林等人那边询问道。

  以他的地位,自然知道这些项目的存在,但是对于具体进度就未必会非常清楚了。

  除非是自己主管领域的重点型号。

  郭林显然并没有料到自己所代表的电科集团会被这样突然提及,因此先是一愣,但还是很快点了点头:

  “没错,我们管这个雷达叫海之星,具体型号暂定为346型,不过目前还处在从技术预研过渡到正式开始项目的过程中,应该是由周万幸周所长在负责,我大概知道现在确定的技术路线是有源相控阵,T/R组件使用双极硅元器件,如果未来能够国产,或者寻求到稳定渠道进口砷化镓,那么可以改用砷化镓-双极硅混合器件。”

  海之星在目前的14所里面算是天字第一号项目,郭林曾经也做过诸如确定技术指标之类的的工作,所以尽管现在并没有参与,但还是知道一些大概的参数。

  “T/R组件的数量呢?”

首节 上一节 210/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