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236节

  常浩南没有回答,只是笑着摇了摇头。

  1997年6月2日,在上一世,这是歼10首架原型机完工下线的日子。

  而现在的时间线上,尽管十号工程的原型机制造因为种种原因而加快了进度,但这一天还是成为了1001号原型机的另一个重要日子。

  像歼10这样的大项目,它的进度和基本设计是不可能保密的,实际上早在1994年,就有卫星拍到过早期全尺寸模型的模糊图片,1996年,美国海军情报办公室更是公开了相当接近于真实情况的华夏三代机想象图,并预测其会在2003年左右服役。

  因此,随着飞机被缓缓牵出车间,一行人干脆拉开阵仗,如同左右护法一般跟在两边,朝着厂区另一个方向的测试车间走过去。

  而薛炽夀则干脆骑了一辆二八大杠,在滑行道最前面当开路先锋。

  没有人坐上那台给他们准备好的大巴车。

  宋闻聪走在常浩南前面,中途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放慢了一些脚步向后者问道:

  “我这两天听小杨说,你准备等到黎明那边把涡扇10搞出来之后,在十号工程上直接用DSI进气道?”

  面对这位为了华夏航空工业操持一生的老前辈,常浩南还是没有过于夸口:

  “目前只能说有这个想法,后面还要在贵航那边的新型教练机上具体测试DSI进气道的性能和适装性,才能下最终的结论,毕竟修改进气道设计事关不小,不能直接在十号工程上面冒险。”

  有前世的改进型号在,他当然知道DSI进气道是可行的。

  一架中型单发战斗机,要那点高速性能取舍根本没什么实际意义,远不如降低一百多公斤自重和百分之几的阻力系数来的实在。

  但歼10B/C毕竟是2010年代才出现的设计,各方面条件相比90年代好了不是一星半点,所以常浩南也需要一个相对简单的项目给自己练练手,再往歼10上面照量。

  这样也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对于项目进度的影响。

  ……

  大约一个小时之后,1001号原型机终于来到了发动机试车工位上。

  这里的一切早在上个月就已经准备就绪,只等着这架凝聚了成千上万人心血的飞机就位。

  “这里附近的地面都已经打扫过了是吧?”

  趁着工作人员固定飞机的功夫,常浩南向试飞站主任、试飞负责人周自全确认了一遍。

  他知道上一世歼10在发动机试车启动环节就报销了两台AL31FN,但对于具体的原因没有印象,因此只能务求每个环节都做到最好。

  搁在其它情况下,这样直白的问题其实有点冒犯,但在眼下这个当口,再怎么小心也不为过,周自全自然也是理解的,点了点头回答道:

  “打扫过了,不止扫过一遍,还专门用金属探测器测试过,确认环境里不会有任何金属碎屑。”

  “另外我们还……”

  就在二人讨论着测试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时,工位上传来了飞机已经固定好,加电和液压准备完成的报告声。

  所有人依序退出测试场地,站在被防弹玻璃隔开的另外一间小屋子里面观看,

  几个头面负责人互相看了看,最后还是把对讲机递给了总设计师宋闻聪。

  由他来开这个头,再合适不过。

  宋闻聪看了看眼前的老伙计们(还有一个年轻伙计),点了点头,慢慢拿起对讲机:

  “十号工程,1001号原型机,发动机地面试车,开始!”

  旁边操作间里的一名工程师按下启动按钮。

  顿时,轰鸣声响彻了整个测试车间。

  即便隔着厚厚的保护墙,常浩南他们也还是能听到些许。

  几秒钟后,发动机的转速逐渐平稳,处在推力最小的怠速状态。

  “启动成功!”

  这次测试自然不可能只是为了测个启动,还要对发动机不同工况下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查。

  尽管AL31FN算是相对成熟的设计,但发动机本身在台架上测试是一回事,装在飞机上和进气道匹配起来又是另一回事。

  “转速提升,20%……”

  “30%……”

  “40%……”

  “……”

  后面具体的指挥口令,当然还是由周自全下达。

  随着他清澈洪亮的声音,1001号原型机上的那台发动机也平稳地逐步提升着运行转速。

  然而,当周自全报出70%的指令,操作员继续推动节流阀的时候,测试电脑屏幕上却突然出现了一个报警!

  也几乎是在同一时间,节流阀开度被强制收回到了40%的水平。

  这样的突变让在场的大多数人都有些猝不及防。

  “报告!节流阀开度突然降低!电脑报警!”

  操作员的声音中都带上了一丝慌乱。

  其中最冷静的自然要属常浩南。

  他知道这是自己的那套设备发挥了作用,于是挤开人群来到控制室的门口,对里面解释道:

  “是主动稳定性控制系统检测到了发动机的喘振先兆,所以强行介入了油门控制!”

  新的一个月开始了,求月票兄弟们

第317章 巧合

  在场的测试工程师们乎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了门口。

  “喘振先兆?”

  其中一个人轻轻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

  如今常浩南的名字在业内也算是有了一定名望,因此他起初稍稍犹豫了一下。

  但再三确定电脑屏幕上显示的曲线并无明显异常之后,还是决定发挥一下不畏权威的精神:

  “可是刚刚我们这边收集到的数据一切正常……没发现有什么问题啊?”

  “是啊,如果工作曲线不正常的话,从工作雷诺数和压气机流量情况上应该能看出来波动的……”

  最后还是薛炽夀一锤定音:

  “无论如何,先让发动机停车!”

  发动机即便是以慢车的状态运行,毕竟也还处在高温高压的工作状态下,万一真出现问题,后果还是比较严重的。

  “是!”

  能够最终拍板的总工程师发了话,控制室里刚刚有些不知所措的气氛总算消散了些许。

  测试车间内的轰鸣声逐渐减弱下来,最终归于平静。

  一群人面色凝重地看着测试车间中那架在灯光下泛着金属光泽的战机。

  “把数据导出来,让常工和杨工先带人分析一下情况。”

  沉默了几秒钟之后,宋闻聪率先开口说道。

  全程参与了这套主动稳定性系统开发的只有常浩南和杨韦,这件事情自然要由他们来完成。

  “老薛,老宋。”

  这时候另外一个穿着长袖衬衫、看上去有些病恹恹的男人:

  “是不是再开车试一次?毕竟试飞站的同志说得有道理,刚刚咱们没有观察到任何发生故障的征兆啊。”

  常浩南在记忆中简单思索了一下,然后确认自己对这张面孔没什么印象。

  但能用这样随意的方式称呼总工和总师,显然也不应该是一般人。

  然而薛炽夀在回头看到来人之后的第一反应却是惊讶,然后赶紧迎面走了上去:

  “老杨?你怎么又从医院跑回来了?”

  来人摆了摆手示意自己没关系:

  “这不是听说你们已经开始地面测试了吗,我这身体就算在医院呆着又能好到哪去,不如过来瞧瞧。”

  薛炽夀闻此叹了口气,张了张嘴但最后还是没有说什么。

  好一会之后,他才又侧过身子,伸出手掌示意了一下常浩南所在的方向介绍道:

  “老杨,这位是……”

  “我认识的,常浩南同志嘛,我在医院就已经听说过了。”

  男人打起精神,走到常浩南跟前打量了几眼,然后伸出手:

  “我叫杨宝树,小常同志,青年才俊,还是百闻不如一见呐。”

  这个名字让后者顿时恍然大悟,随即感到眼角有些发酸——

  杨宝树,蓉飞总经理,1995年时就已经被查出肺癌晚期,但仍然带病坚持工作,在原来的时间线上于1999年病逝。

  “宝树总,您好。”

  这个场合,常浩南也不好多说别的什么,只好伸出双手,紧紧握了握对方的手。

  “小常啊,我刚刚已经找现场的工程师了解过情况了,没有针对你个人的意思,但是在没有观察到明显故障征兆的情况下,是不是可以再重复进行一次测试?”

  互相认识过后,杨宝树很快回到了正题上,

  “如果刚刚的问题能够复现的话,我们再终止试验拆开进行检查也不迟啊。”

  如果讲道理的话,杨宝树的建议其实是没问题的。

  故障鉴定这种事情,其实很难说谁对谁错,问题复现确实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环,毕竟传感器或者算法本身出问题的概率也并不小,单靠一次测试说明不了太多问题。

  但是常浩南看过剧本,他知道这个发动机上一世确实在测试里出了问题。

  而现在他的主动稳定性控制系统又报了警,那肯定不能继续冒险下去。

  没准下次测到40%或者50%就真出问题了。

  喘振预测也只能预测由于正常进气畸变而逐步引发的喘振,伱飞机要是突然撞个鸟或者吸进去了什么大块异物,那神仙也救不回来。

  “别担心宝树总,我们暂时还没有到拆飞机那一步。”

首节 上一节 236/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