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246节

  但说出去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脸他还是得要的,只好硬着头皮给出保证:

  “我给你走加急审批,第一笔钱争取一个月内到账!”

  争取到一个三百万项目的丁高恒终于把笑容挂在了脸上:

  “那就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王宇忠露出了一个和哭差不多的笑容,目送着对方的背影离开。

  随后长舒一口气,整个人倒在座椅靠背上:

  “这主任太TM难当了……”

  注:三次元中双院院士总共34个,但为了避免和谐,重要角色杜义山只能使用原创人物,也被安排进去了,所以是35个

第330章 我身为计划专家组成员,提一

  第330章 我身为973计划专家组成员,提一些建议很合理吧?

  接下来的十几天时间,对于常浩南来说属于一段难得的轻松日子。

  除了正式获得973项目专家组成员和精工计划总顾问这两个带编制且有待遇的帽子以外,唯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那本他和刘洪波合作编著的教材已经完成校对,交付出版社印刷了。

  不过这倒也不需要常浩南做什么,因此他这段时间除了每天安抚因为临近高考而焦虑不安的妹妹常佳瑶之外,最主要的事情就是撰写有关下半年项目的建议报告——

  没错,90年代这会,高考是在7月初进行的,一直到2003年才改到后来人们熟悉的6月初。

  至于下半年建议报告中的主要内容有两个。

  一是与十号工程和十一号工程同步,正式开始对涡扇10“太行”发动机开展总体设计。

  尽管第三代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的立项几乎和涡喷14差不多,但后者还可以依托一些参考而磕磕绊绊地推进下去,前者就完全属于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了。

  总之到现在差不多十年过去,虽然也做过几版设计,但都属于在纸面上看着就不太靠谱的程度。

  航空工业和606所自然也知道自家的水平,所以此前一直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难度更低的涡喷14上面,少数扑在涡扇10上面的成员也是以进行技术预研和跟踪前沿研究为主。

  好在也没花出去多少钱,不算亏。

  而如今,606所的工程师们在过去一年对于涡喷14的改进完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和数据,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十年前也有了长足进步,再加上常浩南自己的能力相比一年之前也不可同日而语,已经可以说具备了正式开始对涡扇10发动机进行研制的基础。

  另一方面,我国一轻一重两种第三代战斗机的进度都超过预期,歼10已经完成地面发动机启动测试,下半年基本确定能够首飞,两架由112厂进行总装的歼11战斗机原本预计年末完工下线,但从目前的进度来看,大概可以提前三到四个月。

  虽然目前看来AL31F/FN并没有遭到断供的可能,但留里卡-礼炮方面也一直拒绝转让发动机技术,国产三代机的核心动力长期依赖国外总不是个办法。

  因此无论从条件上还是需求上,搞新一代涡扇发动机,势在必行!

  在第一份报告的最后,他还列出了一些相关的关键技术。

  比如全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和数值仿真、新一代主动冷却技术、单晶材料开发和铸造、高温合金……

  嗯……

  不列不知道,一列全是问题。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关关难过关关过吧。

  好在这些东西并不全都需要常浩南亲力亲为来解决。

  写到这里,常浩南突然想起了今天上午看到的那封征求意见函。

  “以军用和民用分一集团和二集团虽然比上辈子的情况合理了一点,但是合理的不多……”

  他停住笔,开始思考跟航空产业改革有关的问题。

  如果要把航发真正重视起来,倒不如一步到位,直接把华夏航空发动机集团提前拆分出来,专门负责航空动力的研发和制造。

  这也是常浩南重生以前的航空系统,也是国外主流航空工业强国所采用的办法。

  毕竟飞机设计和航发设计本来就有不小区别,常浩南能无缝切换是因为他开了挂,不代表其它从业人员也需要这么干。

  “后面还是可以完善一下这个思路……”

  常浩南从桌边扯过一张便笺纸,把这个想法写在了上面,然后继续写第二封建议书。

  内容则是常浩南从过年那时候就开始考虑的重型模锻压机。

  与之相关的基础研究课题可以直接放在973计划的框架之中,再把成果对接到精工计划里面。

  正好他一个人在两边都能说上话。

  实际上,在十号工程1001号原型机的机体生产过程中,132厂就已经把过去华夏航空工业常用的自由锻压工艺改为了模锻压工艺。

  歼11的机体隔框目前还是由俄方提供,不过之前在三座门的庆功会上,601所就已经表示,他们和苏霍伊方面确定了将原来的拼焊法换成模锻压的改进思路,这样可以缩短不少生产工时,还可以给原本超重的机体减轻一些重量。

  但歼10这个最大起飞重量20吨的身板对于国内现有三万吨模锻压机来说基本就是极限,无论是歼11,还是未来的国产客机,亦或是火车上那位金桂提到的700MW水电机组,显然都需要更大体量的型号。

  由于这些东西都已经在常浩南脑子里面转了无数个来回,因此他的思路倒是一直如同泉涌,一直到参照上面一封的格式准备写关键技术的时候,才终于卡住了。

  重型模锻压机直接涉及到的第一个需求,就是那个多物理场仿真建模软件。

  不过这倒是还好,只要把投资拉到,弄个初版出来用不了太长时间。

  关键是常浩南手边的资料不够。

  根据之前金桂的说法,青华大学在大约十年前曾经研发过一款6.8万吨的重型模锻压机。

  如果要从尽快完成项目的角度来看,那么以此为基础显然要比从零开始快得多。

  6.8万吨虽然还算不上全球最大,但是就目前来看也绝对够用。

  能早几年投产,这个诱惑显然比一个头衔要大得多。

  再说前世那个8万吨的也早晚会被造出来。

  只是常浩南不清楚,那款模锻压机的设计完成度到底如何,又是采用了什么样的技术路线。

  青华大学并不是国防科工委系统内的高校,常浩南目前和那边唯一的交集就是之前有过一面之缘的魏永明,不过后者现在只是个硕士生,而且人应该还在盛京出差,恐怕帮不上什么忙。

  以他如今的头衔,走官方途径发函询问倒是可以,只是速度太慢。

  想到这里,常浩南拧上手中钢笔的盖子,给杜义山打去了一个电话。

  后者作为资深院士,在青华总归应该是有熟人的。

  我在书评区开了个参与发帖赢起点币的活动,虽然是蚊子腿但大家还是可以参与一下,目前看来没几个人,几乎是点击就送……

第331章 老一辈人的意难平(庆祝上月月

  票排名进入前百,继续加更)

  杜义山的人脉果然没有让常浩南失望。

  仅仅一天时间,后者就接到了回电。

  “小常啊,你说的那个重型模锻压机的事情,我已经帮你联系到了,是清华大学的设计,不过不是80年代,70年代就立项了,搞了差不多十五年,还拿了科技进步二等奖,不过后来因为一些技术障碍和资金不足,被迫下马了,和你说的应该是同一个项目?”

  “应该是的。”

  常浩南瞬间来了精神,

  “您打听到当年在青华负责模锻压机设计的人了?”

  之前金桂关于这件事情的认知也是来自于道听途说,中间出现一些差错再正常不过,但只要这个项目存在,对常浩南的计划就会产生很大帮助。

  “那倒是没有。”

  电话那边的杜义山语气中带着些许笑意,

  “我直接联系到了当年国家机械委员会的副主任,也是后来一机部的顾问,沈鸿,沈老院士”

  听到这个名字,常浩南差点就脱口而出一句牛逼。

  好在最后还是憋住了。

  能让杜义山尊称一声沈老的,自然不可能是什么凡人。

  沈鸿。

  哪怕和常浩南并不在同一个系统,但后者也听说过这个名字。

  只上过小学四年级,在延安时期就担任茶坊兵工厂总工程师,并一路自学成才的传奇院士。

  他在50年代就主持设计了华夏第一台万吨水压机,并长期从事机械工程的研制和组织领导工作。

  当然,沈老如今应该已经90多岁高龄,肯定早就脱离一线岗位了。

  不过这样的泰斗级人物,即便离休,人脉还是能维持相当一部分的。

  更何况那台6.8万吨模锻压机就是在他担任机械委员会副主任期间立项的。

  “沈院士这两天正在医院检查身体,还是不要打扰,他说伱下周一可以上门到他家里去,到时候他会把当时负责几个比较重要子项目的人也一并叫过去。”

  好家伙,这就是资深院士的影响力嘛。

  直接来了个全家福。

  “好的,您这次的帮助太及时了。”

  常浩南道过谢,又和杜义山寒暄了一会,然后便挂断了电话。

  ……

  三天之后,常浩南特意提了些礼品,前往之前杜义山给出的地址。

  一栋普普通通的公寓楼。

  大概是80年代末,京城第一批修建起来的新式楼房,如今已经有点旧了。

  当然算不上什么高档住宅。

  不过也没有像一些报道喜欢渲染的那样蜗居。

  就是单纯的很普通。

  如果不是位置相当特殊的话,大概不会有人想到不少位声名赫赫的院士都住在这里。

  按响门铃,开门的是一个看上去30岁左右的年轻女性。

  “您是……”

  看到门口站着个如此年轻,甚至有些许学生模样的人之后,她甚至下意识探出头往外看了看。

首节 上一节 246/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