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260节

  “挂靠到一个研究所或者企业下面倒是没问题,但是小常啊,我得跟你交个底,咱们科工委旗下没有太多关于机床研发的技术力量,而且还全都分散在各个集团下面,大多数都只能处理一些机床应用和维修之类的小事情,对于模锻压机这种重型装备恐怕不会太熟悉。”

  “其中力量相对比较强的只有兵器工业总公司,他们下属有一家江城重型机床厂,是当年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到现在生产了大概5000台各种加工装备,过去还向友好国家出口过不少,勉强算是有点底子……”

  常浩南对于鄂省那边的情况了解不多,只是在重生之前,依稀记得这家江重在船舶制造和风电领域都占据着相当不错的市场份额,因此自然是没有什么意见:

  “只要有相关的生产经验就好,研发方面的话,肯定还是由我和青华大学的同志们担纲,而且这个模锻压机毕竟不是从零开始,我们要做的主要是攻克最后几个关键技术难题,以及对总体设计做进一步优化,剩下的大头,反而是工程上的。”

  但是怀国莫的表情却并没有变得轻松起来:

  “小常,你也不要过于乐观,从93年开始,因为市场竞争机制发生变化,江重就开始连年亏损,到现在,厂子的情况相当严峻了,具体的情况可能要去问兵器工业那边,但是光去年一年,他们就亏损了将近两千万人民币,两千万啊……”

  “嘶……”

  听到这种情况,常浩南也是有些挠头。

  两千万这个数字,说多其实不算多。

  尤其对于从航空业出身的他来说更是这样。

  毕竟刚才还提到过的圆环工程,光是第一架飞机的预付款就有3.5亿美元,112厂造一架歼8C战斗机,哪怕调拨价也得将近这个数。

  但是就一家二级企业来说,这个数也着实不少。

  毕竟据之前卢育英所说,包括611所和132厂在内的10家研究所和制造厂,总共也就给歼7F型号的开发筹集了4000多万人民币的经费。

  江重一年就亏进去一半,着实不是什么好现象。

  另外,作为一家曾经有过峥嵘岁月的大企业,这种亏损更重要的还不在钱上。

  而是说明厂子内部存在问题。

  重型模锻压机这种大国重器,属于在生产和后续的制造过程中绝对不能出半点差错的。

  所以肯定不是随便找个规模足够的厂丢过去就完事了。

  想要阻止华夏关于机械制造业的统筹规划部门被瓦解,最直接的办法自然是证明“机械制造业属于夕阳产业”是个伪命题。

  尽管机械工业部和冶金工业部被撤销存在一些外部因素,但要是能跟二十多年后一样,工业制造业每年实现几万亿的营收,那根本就不会存在这种想法。

  不过这个坑实在是太大了,饶是常浩南开了挂,在短时间内也根本不可能填上。

  要知道,在他重生过来之前的1996年第一季度,全部国有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都是处于净亏损状态的。

  光提升几个厂几家企业的效益根本扭转不过来这个趋势。

  所以他只能退而求其次,证明“高端机械制造业不是夕阳产业”。

  考虑到时间有限,这个重型模锻压机基本上就是唯一的翻盘点。

  思索片刻之后,常浩南再次开口:

  “怀主任,我想我需要更详细地了解一下江重目前的现状。”

  “这个好说,我让兵器工业总公司尽快递交一份报告上来,应该用不了几天时间。”

  这种要求对于怀国莫来说根本不算个事,因此当即答应了下来。

  但常浩南却摇了摇头:

  “不是,看报告虽然能掌握江重的一些基本信息,但还是不够直观。”

  “我是在想,能不能亲自去江城那边看一看厂里面的具体情况。”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这是伟人提出的著名论断。

  而调查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亲眼去看看。

  实际上,以江重目前的情况而言,常浩南不用问也知道,从江城市到鄂省,再到兵器总公司乃至国防科工委,绝对都是去现场看过的。

  但是这些部门的领导目标太大,一举一动都几乎处在万众瞩目之中,恐怕行程刚一安排下去,厂里面就会提前知道。

  再加上搞科研或者搞行政出身的人,对于工业生产常常缺乏概念,对方又是早有准备,就更不容易了解到真实的情况了。

  所以想来想去,常浩南自己反而是最合适的人选。

  面对这个要求,怀国莫犹豫了一下。

  倒不是说他害怕常浩南看出什么来。

  主要是担心他太年轻,经验不足。

  怀国莫自己就是搞技术出身,非常明白实验室和工厂之间的差别。

  常浩南之前虽然也在各个厂所的生产科研一线呆过很长时间,但是航空工业系统毕竟算是他的老本家,管事的多少都能和杜义山扯上点关系,而且还有非常浓厚的军工背景,情况相对比较简单。

  而江重虽然被列入兵器工业总公司旗下,但仍然处在过渡阶段,整体运作仍然相对独立,更接近一个普通的地方性国企的传统样貌。

  如今又正面临企业大规模改制和下岗潮的冲击,人心思变、鱼龙混杂,局面相当复杂。

  别说是一个技术出身的20多岁小年轻,哪怕是一些从基层一路摸爬滚打上来的老油条,面对这种情况都比较麻爪。

  在此之前,各级领导已经到江重视察或现场办公了不下30次,但仍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更进一步说,被人糊弄了还是小事,要是让人给坑了才是大麻烦。

  目前国防科工委内部,已经把常浩南定为了对于国防技术发展最关键的人员之一,可绝对容不得出现什么差错。

  “关于这一点,我需要向丁主任汇报一下才能决定。”

第349章 咱也是能混到安保的人了

  常浩南理解对方的顾虑。

  但是眼下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

  重型模锻压机这个事,肯定不能交给机械工业部。

  一方面是他们眼下已经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另一方面在沈鸿退下来之后,常浩南也没办法像在科工委或者科技委一样,跟对方的领导直接沟通。

  而只要是国防科工委这边站出来牵头,那项目的主要负责人里就不可能少了他。

  相比于之前诸如“顾问”、“技术总监”之类的擦边职位,如今已经有了正经学位的常浩南估计自己最次也得捞到一个副总工。

  权力当然是大了,但连带着的,责任也大了。

  要是这种摆在明面上的问题不提前搞明白,留下来的坑最后还得由他本人来填。

  早晚的事。

  因此常浩南只好想办法让怀国莫放宽心一些:

  “怀主任,我知道目前的大环境下,江重这样的国企,情况应该会相当复杂。”

  “所以我这次去,还是以调研情况为主,不会在现场过度干涉他们的生产和管理工作,也会尽量避免和江城的地方势力产生联系。”

  “不管怎么说,模锻压机对于制造业来说属于不折不扣的百年大计,负责生产制造任务的企业我要是不去看看,还是放不下心来。”

  作为重生者,常浩南知道,不管江重眼下的境况如何糟糕,至少在20多年以后还是作为一家隶属于兵器工业集团的独资国企而存在着。

  说明情况绝对没有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况且他的目的是要保证模锻压机项目的顺利进行,并不是盘活整个江重。

  所以担子也没有那么重。

  听到常浩南的补充解释,怀国莫紧皱着的眉头稍稍舒展开一些。

  他最担心的就是前者把局面想的过于简单,然后被打个措手不及。

  现在看来应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要不然……我和你一起过去?”

  常浩南赶紧摇头:

  “怀主任,我之所以要自己过去,就是因为我现在没什么重要的行政职务,目标比较小,您要是也跟着的话,那恐怕咱们的行程刚定下来,那边就已经提前准备起来了……”

  怀国莫也是露出满脸苦笑。

  因为他知道这是真的。

  “不管怎么说,去江重和去航空工业毕竟不一样,这件事情都得先报给丁主任,不过我也会把你刚才说的这些一并转告他。”

  ……

  为了增强自己的说服力,当天回家之后,常浩南又把那份关于模锻压机项目的建议报告赶完,并在第二天交给了科工委。

  因为对于很多地方还缺少了解,最后的相关技术以及项目开展计划部分,并没能补全。

  所以不算是个严谨的项目申请。

  但前面关于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内容,是早就已经完成了的。

  总之,或许是怀国莫的倾向,也或许是常浩南的报告发挥了作用,科工委在四天之后还是同意了他前往江城重型机床厂考察的方案。

  只不过这一次,情况有些特殊。

  在把一路上需要的相关文件签署完成,并交到常浩南手里之后,丁高恒又拿起办公桌上的听筒,打了个内线电话。

  “喂,办公厅吗,我是丁高恒。”

  “把我上午安排好的那几个人叫过来,对,我办公室。”

  结束通话之后,他又手按听筒思索了一会,才抬起头来看向刚刚收好东西的常浩南:

  “小常啊,虽然你之前跟老怀说过,不要把动静搞得太大,但说到底,伱是代表科工委下去的,于情于理不可能让你一个人去,那太不像话了。”

  “所以我给你安排了几个随行人员,两个是办公厅综合调研室下面的主任科员,协助你处理一些行政和联络方面的工作,还有……”

  话才说到一半,常浩南身后就传来了一阵敲门声。

  门外站着四个人。

  “进来吧。”

  丁高恒依次给常浩南介绍了一下他们的身份。

  两个只穿着西装衬衫的,就是刚刚说的那两位主任科员。

  一个叫林保华,一个叫范文康。

  他们实际的作用是就是常浩南的秘书,只是在80年代机构改革之后,一定级别的机关单位以下不再将这个名词作为正式称呼。

首节 上一节 260/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