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264节

  常浩南给出了一个语焉不详的回答。

  “这里是机床的总装车间。”

  穿上工装戴好安全帽之后,众人来到了第一个车间。

  让常浩南有点意外的是,这里面并没有他想象中那种一片混乱甚至显出破败的场面。

  尽管以一个重生者的角度来看,这座车间的布置还存在诸如原料区和半成品区分类不够清晰、物流线交叉严重、物料搬运距离过长且存在路线重复等问题,但就一座90年代中期的工厂来说,这不算是什么值得指摘的事情。

  唯一的问题是,在这里工作的工人数量有点少,导致整个车间冷冷清清的。

  “您想要购买的超重型数控立式铣车床,我们厂对应的型号是CKX53160-1,16米级别,过去曾经给桂省和湘省电力部门制造过两台,我们手头有一台客户违约弃单的半成品,现在订货的话,最快明年上半年可以交货。”

  “林厂长,你们这个主打产品的性能应该相当不错了,有这么高的技术水平,怎么我听你刚刚的意思,厂子效益还上不来啊?”

  “嗐……技术水平高啥啊,我这个人向来有一说一,不向组织上隐瞒情况。”

  说到这里,林旭无奈地叹了口气:

  “像这几种拳头产品,都是我们把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给集中起来,搞生产承包,责任落实到人,用手工作坊的模式一点点搓出来的,否则都有半成品了,哪还需要大半年的时间工期呢?”

  “但是这种整法说穿了就是搞生产大会战,产量少了还行,根本没办法用在量产的东西上面,再加上现在老师傅退的退走的走,平时还有人去外面接点私活,新的年轻人心浮气躁又不愿意学手艺,就连这种精工作坊的效率都越来越低了。”

  “常总您也是理工科出身,知道现代工业讲究的是个标准化生产,像我们这样精耕细作,每台设备成本算下来比进口的都高不少,质量也就跟人家差不多平齐,您买的这种机床进口困难,所以还有销路,其它一些能从国外买的,根本就没人来找我们,现在这个车间,已经是我们厂使用率最高的地方了。”

  “那伱们有没有想过通过一些办法提高管理水平?让这么大个厂就这样荒废下去,实在有点可惜。”

  常浩南化身捧哏,恰到好处地接了一句。

  “当然想过,实际上,这也是我担任厂长这几年来最主要的工作。”

  林旭说着把常浩南几个人带到车间外面,这里有一间小屋子,里面贴满了各种宣传画。

  “我们参考从国外引进的ISO9001质量体系,加强企业质量管理模式的优化,甚至专门请了日本来的专家,在全厂范围内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让每个员工,而不只是质检部门参与到质量管理工作中。”

  “除此之外,还引进了目前国际大企业最流行的6sigma理论,将顾客、过程管理和改进中利用数据作出客观的评价,利用数理统计中的标准差实现数据作为基础……”

  一连讲了四十大几分钟。

  能听出来,林旭绝对不是照本宣科死记硬背,他在管理上是有自己理解的。

  很多地方他都是直接拿本厂,或者是一些国际知名企业的例子甚至数据举例。

  要知道,这可不是二十多年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一些中层管理脑子里没有点真材实料,只要有搜索引擎一样可以当PPT战神,

  林旭讲的这些东西,在这个年代那都是相当有价值的。

  “所以,林厂长,既然你已经引入了如此完善的管理体系,你认为,咱们厂亏损的主要原因会是什么?”

  这个突然问出的这个问题让林旭表现出了一些沮丧:

  “无非是国企的那些老问题。”

  “管理办法再好,说到底也要靠人来干,国有企业,关系复杂、人浮于事,年轻人抱着铁饭碗想要混日子,老油子在厂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到外面接私活比谁都积极,行政管理人数倒是多,效率却高不起来,清理出一些沿街店面出租,却因为客流量和政策问题没办法租高价……”

  常浩南表面上摆出认同的样子,心里却已经想明白了一半——

  今天就是把西门子给搬过来,管理办法也跑不出墙上贴着的这些东西。

  搁在几年之前,国企管理体系乱套的时候,还会因为存在各种掣肘和倾轧而导致束手束脚,而现在厂长负责制下,厂长本人看上去比谁都懂管理懂技术,最后竟然整出这么个结果?

  同时常浩南也理解了为什么连年亏损之下,这位林副厂长还是一直能坐稳位置。

  因为就以后者刚才的表现而言,但凡是个别人过来,都会觉得厂子的亏损属于非战之罪。

  换个不懂行的厂长反而有可能更差。

  实际上,从数据来看,前任厂长走人之后,他虽然没把厂子变得更好,但至少勉强止住了颓势。

  至于林旭刚刚提到的理由……

  那些话,可以说服很多人。

  因为90年代末这功夫的舆论风向就是这样的。

  国有企业就是原罪。

  没有人会对此提出异议。

  但这说服不了他。

  因为林旭提到的那些问题,实际上是大规模企业的通病。

  前世常佳瑶没有走上招飞这条路,毕业之后换了几个知名大厂工作。

  常浩南可以肯定地说,上面的情况,一样不缺。

  所以,那些当然都是问题,但肯定不是根本问题。

  林副厂长确实是有水平的。

  面对一个很有可能懂技术的人来视察,他就把花招玩到了企业管理问题上面,搞避重就轻这一套。

  如果换一个人过来,被他这么连环套一蒙,绝对是深信不疑。

  而接下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江重的资产负债表到底为什么会是之前那个样子。

  5个亿的负债肯定假不了,但是哪怕不算地产,就目前看过这几个车间里的设备,常浩南怎么估计也不可能只有几千万人民币。

  想到这里,他装作无意地问道:

  “我听说,咱们厂好像要归到兵器工业总公司那边了?”

  林旭一愣,旋即摇了摇头:

  “去年年末是有这么一说,但后来我们厂把资产负债表提交上去之后,就没了下文,估计是被我们5个多亿的负债给吓着了……”

  “5个亿的负债?”

  常浩南故作惊讶:

  “我搞航空出身不太懂机械,但是就这些厂房,还有设备算一算,怕是也能抵掉相当多一部分了,这么难脱手么?”

  “您有所不知。”

  林旭把常浩南带到一排蒙着雨布的设备近处:

  “厂里面的很多设备,都是从东德、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这些地方进口的,91年之后好多连厂家都没了,维护保障也不到位,再加上刚才说的,国有企业,员工根本不知道爱护设备,之前我刚过来上任的时候,那车间都没眼看,我花了好几个月功夫下大力气整顿,才制止了很多简直是在毁设备的操作。”

  “那这些报废设备就这么一直放着?”

  常浩南掀开雨布的一角,确实是一台机床,从铭牌上看,是罗马尼亚生产的SC2000立车。

  “没办法,设备报损容易,但是要报废,手续麻烦得很,再说这些东西哪怕不值钱,算资产负债的时候也能顶个十来万块,总比没有强吧。”

  趁着林旭回答的功夫,他又看了看另外几台设备。

  捷克斯洛伐克生产的AKODA W250G型数控落地镗铣床。

  东德的ZSTZ-10H磨齿机。

  东德的SI50内圆磨床。

  ……

  确实都如林旭所说,都是颇有些年头的老设备。

  即便机床这种东西的使用年限都比较长,但眼前这些型号也确实不太卖的上价格,更何况还坏了。

  直到他看见了一台非常熟悉的设备——

  常浩南自己亲手设计出来的软性磨料抛光机。

  “这个也坏了?”

  他指着那台设备问道。

  “是啊,去年年末才购置的,结果上个月的时候,就出现了过度磨削,以及磨料通过率不足的问题,厂家来人检修过好多次,一直都没能彻底修好,就把责任推给我们的技术人员,目前正在跟他们扯皮。”

  听到这个回答,常浩南一时间不知道自己该摆出个什么表情。

  他自己搞出来的设备自己有数。

  几个月就出现这种问题,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在PLC程序初始化的过程中用不是对应标号的磨料强行校准。

  修起来也简单,换一套喷嘴,最多再换一套阀门就行了。

  决然不可能出现修不好的情况。

  常浩南抬起头,环顾了一下周围这大几十台的机床设备。

  一个车间就是如此,整个厂区下来,这种被划为损坏或者报废的设备,起码也得有个二三百台。

  他突然悟了。

第353章 脚踏实地,从拯救江城重机开始

  !(日万,求月票~)

  一个近万人规模的大厂,要如何把资产总额做到一个亿以下?

  答案就摆在常浩南的眼前。

  尽管他没办法把其它设备一台一台检查下来,但是完全可以因小见大。

  把本来好的设备故意搞坏,再把这些完全能修复一新的设备处理成报废型号,恐怕已经属于平常操作了。

  至于接下来的动作,其实也不难猜测。

  一家资不抵债,亏空巨大的企业,无论是搞债转股,还是搞MBO(管理层收购),都是不值几个钱的。

  只需要再拖上一段时间,让兵器工业放弃接盘的想法,就可以用非常低的价格弄到手,到时候把这些“报废”设备修一修,就又变成了优质资产。

  到时候无论是作为原始积累重新投入生产,还是干脆低价清算等着卖地皮,总之都能赚上一大笔。

  这也是为什么面对着一个明明是上级派来送订单的散财童子,林旭却话里话外在暗示自己这家厂子的各种问题。

  但又通过相当巧妙的办法,把他自己的责任给摘了个干净。

  要知道,这功夫刑法里面是没有相关规定的。

  在厂长任上的时候还能定个经营不善或者破坏生产,真要是给他一套动作搞完金蝉脱壳,那连事后追责都没得做。

  想到这里,常浩南只感觉到一阵心惊。

  这样行云流水的操作,再配合上明年即将解散的机械工业部和冶金工业部……

首节 上一节 264/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