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268节

  而是跟航空母舰或者大飞机这样的复杂工业品一样,需要把各个子系统集中到一起,再由负责项目总体的主机厂最终完成。

  这对于后者的技术、组织、管理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

  “如果能对江重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造,那么我想还是有可能的。”

  常浩南把手中喝了一半的杯子放在茶几上,定了定神之后,开始讲述自己这几天想到的内容:

  “在组织和技术层面,我们的军工战线上,还是有不少能够奉行‘三老四严’革命精神的同志,完全可以调集一部分懂技术的过去担任骨干,尽快清除掉原来厂管理层的不良影响,还有就是对工人进行甄别,留下有真才实学的,把只是混日子的,或者阳奉阴违自以为是的老油子给清理出去。”

  “在管理层面上,其实那个林副厂长还是有些能耐的,他制订的几套管理办法都很先进,如果真能推广起来,应该会很快见效,只是这个人心术不正,把自己的能力用在歪门邪道上去了,所以我们只要在严格执行原有规章的基础上,稍加变动就行。”

  “其中最紧迫的几项,我已经以附录的形式列在报告末尾了,如果需要的话,后面我也可以写个更详细的出来。”

  听到他这么说,丁高恒当即再次拿起了那份报告,直接翻到最后。

  常浩南也顺势继续道:

  “这里面最核心的,首先是绩效考核的具体化和标准化,江重过去虽然也有跟绩效有关的规定,但是我专门看了一下,里面的内容很不具体。执行起来完全是由上级主管一个人说了算,这种情况下,跟上面搞好关系比踏踏实实干活有用得多,产生的反而是副作用,我们不能这么搞,要量化指标,交叉考核,最后还要加上核验过程,考核过程和结果全部存档备案,真正把绩效这个王牌用起来。”

  “第二个,设备管理方面,这个我想应该作为教训重点推广,要建立设备管理单人负责和档案管理制度,把设备组从工程部门里面独立出来,责任和权力都明确到人,设备运行、维修、保养都要建立档案并保存,如果出了问题,档案上又没办法找出具体责任人的话,那就由设备组相关人员负责。”

  “第三个,质量管理方面,贯彻全员生产维修制度,设立车间早会,报告人员出勤状况,回顾总结昨日生产异常,汇报当日生产计划,并告知次日生产计划……”

  “5S管理……”

  “质量控制循环模型……”

  “车间布局和物料动线规划……”

  一番总结持续了足足半个小时时间。

  管理学这种东西,对于一个经历过2020年代的人来说,但凡有过一些工作经验,都能开口说出个一二三来,对于已经在一线锻炼过,又把系统的管理能力升级到LV2的常浩南来说更是不在话下。

  当然,这也要感谢原来那条时间线上的常佳瑶。

  如果不是她辗转多个大厂,熟知各种基层和中层管理糊弄事的手段并介绍给常浩南,后者可能也没办法特别有针对性的做出防范。

  丁高恒起初还只是在听,到后面就拿起红蓝铅笔,开始在报告旁边的空白上做起了记录。

  只能说,常浩南总是给他整出点新花样。

  现在看来,除了在科研方面具有相当变态的天赋之外,他在管理能力上也绝对是未来可期。

  这让丁高恒不由得想到了之前在国家经贸委跟王宇忠的谈话来。

  当时面对对方的讨价还价,他心里也确实没太大底气,这才接受了那个先搞个项目组,等到见效之后再成立一家企业挂靠到科学院下面的方案——

  关键并不是等大半年,而是那家目前还八字没一撇的公司并没有被划到科工委名下。

  这让丁高恒非常痛心。

  当然这也怪不得别人。

  画饼归画饼,他之前并没有真的指望企业做大做强,只是想着能把常浩南鼓捣出来的那个模拟软件维护好并持续运营下去,就无论如何都不亏,所以一念之差下就没太当回事。

  结果现在追悔莫及。

  要是早知道常浩南还有这方面的能耐,当时就应该更强硬一点才对。

  丁高恒把红蓝铅笔在桌上重重地一顿,在心里这样想到。

第357章 我,博士,还没入学,但已经有

  了自己的项目组(日万,求月票)

  铅笔隔着一张纸跟桌面碰撞发出的声响还是比较明显的。

  正好常浩南这时候也已经讲完了想要说的东西。

  “丁主任?”

  他试探着喊了一声,还以为是对方仍然对于林旭等人的操作感到恼火。

  “啊……没什么。”

  丁高恒瞬间回神,

  “只是听你说起企业管理也头头是道,突然想起来之前你和杜院士报上来的事情,就是成立一家公司,专门负责开发和运营维护软件的那个。”

  “那您这意思是……已经有结果了?”

  正重新端起杯子准备喝水的常浩南顿时眼前一亮。

  近几天在江城那边的遭遇让他感觉到心中积聚了些许郁气,而听到对方突然说起软件的事情,总算是稍稍振奋起来。

  这是他后面诸多项目和计划的基础。

  “是有了,但……也不完全有。”

  提起这件事,丁高恒只感觉心情复杂,

  “我前些天去经贸委找了一趟王宇忠主任,想让他审批通过成立一个新的企业,不过他说目前这个情况不太好操作,只能考虑通过对现有企业做所有权变更,划到科学院名下。”

  旁边沙发上的常浩南一时间没听出有哪里不妥:

  “这样也可以,暂时只要有个公司的名头就行,我不挑的,重点是能尽快开工,后面我准备搞的很多项目和研究课题都需要这个东西。”

  “哪有那么容易。”

  丁高恒摆了摆手,“你也已经亲眼看到了,企业转改后面会有多少事情,职工清退、资债清点、档案资料转移、组织关系变更……”

  “总之,就算是维持经营性质不变,也大概要等到明年年初,才能把一个干干净净的企业给剥离出来。”

  一听要到明年,常浩南可有点坐不住了:

  “这……丁主任……”

  不过话才说到一半就被丁高恒抬手打断了。

  “我知道伱要得急,所以从经贸委那边软磨硬泡,给你搞了个折中的方案。他们那边先给你拨款300万,成立一个你们学校和科学院联名的项目组,你来管事,先把程序的框架给搭起来,最好能再结合几个项目应用,证明一下这个东西的价值。”

  “这样等到明年企业正式转到科学院名下之后,不管是你直接管,还是到里面担任技术负责人,在上面的阻力都会小很多。”

  “怎么样,够意思了吧?”

  他自然不可能在常浩南面前说自己现在悔得肠子都青了,恨不得把这个企业抢过来。

  只好打打感情牌了。

  但后者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的表现有些出乎丁高恒的预料:

  “太感谢您了,丁主任。”

  常浩南的语气似乎透露着一点……

  喜出望外。

  实际上,他如今已经积累了多达1500点的科研点数,为了节省时间,甚至打算首次尝试系统直接输出结果的能力。

  否则按照过去那样按部就班的一项项串行完成任务,等程序写出来恐怕都得到明年。

  当然,系统肯定没办法直接变出一个装着程序的U盘或者硬盘来,就算直接给结果,也还是只能灌到常浩南的脑子里面。

  但是这至少让他从一开始就有了总领全局的能力。

  只要有足够的人力和算力,就可以直接并行分配任务,甚至把程序拆成一个个模块,由不同的人负责完成,最后再统一拼装起来,而无需等到一项工作结束之后,再根据结果部署下一项。

  效率会提高十倍不止。

  当然高效率是有代价的。

  那就是需要很多人。

  未必需要特别高的水平,只是数量必须非常多。

  但又不是一直需要。

  把初版软件搞出来之后,接下来的升级、维护和数据库完善这些活,就没那么急了。

  这样比较奇特的需求造成的结果是,在软件的开发阶段,更适合由传统的课题组模式来完成。

  毕竟可以利用科学院和学校内部大量的人(研)力(究)资(生)源。

  并且只要以项目补贴的名义发钱就行,不涉及到国企招聘员工那种复杂的组织和合同关系。

  但在进入维护阶段之后,又需要切换到企业的模式。

  因为流动性极大的研究生根本不可能满足长期迭代更新的需求。

  而国企,尤其是科学院旗下的国企,则可以直接和教授或者研究员们签长聘合同。

  如果有当初参加过程序开发的研究生毕业之后想要进来继续工作,那自然更好。

  只不过常浩南最开始的时候担心这么复杂的要求会显得自己B事太多,所以没好意思提。

  然而丁高恒阴差阳错之下搞出来的折中方案,却正好满足了他的要求。

  完美!

  300万的拨款就成立一家企业来说寒酸了一点,但对于一个存在时间大概不会超过半年的项目组来说,考虑到最重要的超算资源已经掌握在常浩南手里,就连电费都由学校出,那已经可以说是相当富裕了。

  “那丁主任,不知道这个项目组,什么时候可以正式挂牌?”

  常浩南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在问拨款什么时候能到账,只不过稍微委婉了一些。

  “应该快了。”

  丁高恒看了一眼办公桌另一边放着的台历:

  “我去找王宇忠主任的时候是6月初,他说争取一个月内批下来,算算日子的话也就是这几天了。”

  “我本来准备等到钱下来再通知你,但今天正好赶上你过来,也就不等了。另外回去以后可以先准备一下,毕竟大小也是个高校和科学院的联合开发项目,而且就算以后企业独立出来,这个项目组也完全可以继续留着,只不过后面的经费就要由公司来承担,不可能让经贸委一直兜底。”

  “太好了,我回去之后就跟老师和唐院长汇报这件事!”

  常浩南满脸兴奋。

  京航的秋冬学期八月末才开学。

  换句话说,他在博士入学之前,就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项目组。

  而且还有半年三百万的启动资金。

  整个京航,除了杜义山的课题组之外,其它老师一年都不可能有这么多经费。

  这种剧情,常浩南只记得后世看新闻的时候见过一回,说是有个富二代为了拿学位,直接给自己在忘了哪个知名大学投资了一个课题组。

首节 上一节 268/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