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283节

  孙惠中正在面前的笔记本电脑上对资料进行出发之前的最后一遍检查。

  在他身后,则停放着一个刚刚完工不久的全尺寸木质模型。

  尽管其它兄弟单位已经越来越多地开始在设计甚至制造过程中提高数字化工作的比例,但对于条件比较有限的贵航来说,很多工作还是要用老办法才能完成。

  就比如他们现在只有有限的气动计算能力,因此要想测试飞机内部各种设备的安装情况,还是得搞个木质样机出来。

  这些年进到他们厂里的航空工程师,设计飞机的能耐学得怎么样先不说,木工活手艺基本都飞速提升。

  当然也不是没有好处,云马厂生产的家具帮助他们度过了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那段最困难的时间。

  相比于贵航原先生产的歼教7,这架飞机只从外形上看都要先进很多。

  至少它不再是机头进气了。

  而得益于宝贵的机头空间被腾出来,座舱空间也得到了极大地释放,尤其后座教练员的前向视野,好得让厂里负责试飞歼教7的飞行员连连称赞。

  这时,另外一个人气喘吁吁地跑到孙惠中旁边,从怀里掏出两个牛皮纸信封交给他:

  “厚的那个是你这次的差旅费,薄的是模型的照片。”

  贵航的总经理林海军。

  虽然名字里带着海军俩字,但他这辈子都没看见过海,早年间从冰城工程大学毕业之后正赶上三线建设如火如荼,就被分到了这黔省的大山之中。

  “这么厚?用不了这么多钱吧?”

  孙惠中说着打开一条缝稍稍查看了一下,却发现里面竟然有很多是10元乃至5元的零钱。

  摸着很厚,其实没多少钱

  “厂里这个月发完大家的基本生活补贴,账上实在已经支不出多少钱来了。”

  来人擦了擦额头上因为奔跑而产生的汗水,面色有些尴尬:

  “幸亏县里面对咱还算支持,凑了一些给我们,就是零钱多了点……”

  听到这个回答的孙惠中也是面色一沉。

  他这一趟,几乎肩负着整个集团的生死存亡。

  贵航要是倒了,他们这些干部编的人还可能被分到其它地方,最惨不过是做冷板凳,但厂里的那些工人,以及周边几个县镇围绕着贵航的诸多产业,显然都要凶多吉少。

  黔省的经济本来就不太发达,恐怕经不起这么折腾。

  林海军看着孙惠中面前电脑屏幕上的飞机设计图,总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

  假如这个型号立项成功,那么按照命名规则,应该会被命名为教练9。

  但是在厂家设计阶段,一般会有个自己的内部代号。

  目前定的是FTC2000。

  意思是“华夏生产的、面向2000年代的战斗教练机。”

  未来的出口型号也会叫这个。

  但这种冷冰冰的数字编号似乎还是差点意思。

  “我说老孙呐,咱们拿出来的这个设计,还是得有个好听点的名字吧?”

  “嗯……”

  孙惠中放下鼠标,低头踱着步子走了几个来回。

  “这架飞机,是从我们这大山里面起飞的,就叫它‘山鹰’吧。”

第376章 华夏航空发动机产业大会!

  常浩南把心满意足的芮晓亭送走时,已经是两天以后了。

  当然,跟后者之前的预估相比,这简直可以称得上是神速。

  要知道现在南理工那边正在负责的炮兵装备型号就包括但不限于某型自行火炮、某型远程火箭炮、某型小口径自行高炮、某型轮式反坦克炮、某型轮式迫榴炮……

  炮兵装备虽然听着不太高大上,但其实是陆军支援单位的中坚力量,跟坦克在突击单位中的地位差不多。

  但在科研投入总量有限的情况下,想要同时推进这么多个型号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每个课题组自然都希望能为自己负责的项目争取到更多资源。

  作为研究所所长的芮晓亭近些年一直都在为这类事情所困扰。

  但是现在,他隐隐感觉到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就摆在自己面前。

  ……

  按照常浩南的时间表,接下来就是等着贵航那边派人过来,把新型高级教练机的设计给完善起来。

  由于芮晓亭在中间的插队,新软件的设计思路已经被证明正确,目前完成的工作也至少不存在大的问题,所以高教机的项目对于常浩南来说倒是没有了太大的价值,主要还是抱着拉兄弟单位一把的精神。

  因此趁着闲下来的功夫,他的注意力也逐渐转向了之前被他列为重点的两个项目上面。

  也就是重型模锻压机,以及第三代涡扇发动机。

  之前一直没有具体动作是因为磨刀不误砍柴工。

  而现在他手头的工具已经逐渐成熟,也通过了比较简单的项目验证。

  所以,是时候试试刀了。

  至于先选择哪个,倒也没什么好纠结的。

  考虑到江重那边的情况还没有完全尘埃落定,不适合弄出太大风声。

  自然是先把航发搞起来。

  思来想去一番,又跟杜义山和刘振响两位院士聊过之后,常浩南最终决定给丁高恒打个电话。

  要是搁在之前,他就算有这种想法,最多也只能跟比较熟悉的606所或者410厂去联系,然后一步步上报过去。

  不过现在,情况已经大不一样了。

  尽管仍然没办法直接影响到大的政策方针,不过对于航空产业领域内的一些技术方向,还是有些话语权的。

  如今常浩南的电话,甚至已经可以无需经过转接,直接打到丁高恒的办公室了。

  嘟嘟的回铃音只响了两段,电话就被接了起来。

  “小常啊,一大早就突然打电话给我,是又有什么好消息了?”

  虽然最近忙的有些焦头烂额,但在看到来电者是常浩南之后,丁高恒的声音还是不由自主地放松下来。

  大多数情况下,这都意味着有什么喜事发生。

  “可能要让丁主任失望了,这次没有什么好消息,反倒是给您添些麻烦。”

  “哦?那我们常主任有何指示?”

  丁高恒用略带幽默的语气询问道。

  当然,常浩南自然不可能真的接着对方的玩笑话,而是郑重地回答道:

  “我想请您批准,在近期召开一个只有航空工业系统内部人员参加的航空发动机产业大会。”

  电话那边传来了一阵沉默,显然丁高恒也是在评估这件事情。

  常浩南之前写的两份报告只提交了一份,因此关于搞第三代大推力涡扇发动机这个想法的细节,目前还没有第二个人知道。

  哪怕杜义山和刘振响,也只是大概了解过一些常浩南准备重点关注的技术方向。

  “更具体一点呢?”

  几秒钟之后,丁高恒再次开口:

  “航空系统里面,搞航空动力的研究所可正经不少,当年三线建设的时候,给每个区域内都配了至少一个,除了目前力量比较强的盛京之外,筑城、蓉城、建宁、冰城这些地方都有一定的产业规模,这个会,你准备把规模搞到多大?”

  “规模可以不用很大,但我希望每一家都能派代表过来。”

  常浩南深吸一口气,然后斩钉截铁地回答道。

  如果只是想要把涡扇10给搞出来的话,那他大可不必耗费如此周章。

  直接跟盛京那边联系然后对接工作就行了。

  最多再跟涪城624所沟通一下。

  也不是他瞧不起兄弟单位,实在是这功夫华夏的航空动力研发本就薄弱,为数不多有战斗力的力量都在盛京,具体到三代大推这种项目上,别人能提供的帮助不说没有,但也非常有限。

  之所以要开这个会,是因为他希望能把原本分散的航发研制力量给整合起来。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华夏在航空器设计制造这方面,虽然实力也不强,但总归有些底子,常浩南只要在一些关键技术层面给予帮助,哪怕是贵航这样技术相对薄弱的主机厂,都能勉强折腾出一个高级教练机来。

  只要有型号在研,那就有办法快速锻炼人才队伍。

  比如常浩南和姚梦娜带出来的林示宽,如今已经快成为整个华夏数字化设计制造领域的大师兄了。

  根本不用他多操心。

  然而在航空动力领域,情况就要严峻得多了。

  毫不夸张地说,除了606所/410厂和这对组合勉强有一些自主研发的经验(大部分还是失败经验)之外,剩下的是真带不动……

  只能是手把手教。

  可是现在常浩南手上的项目相比一年前多了何止十倍,根本没有足够的精力四处奔波再去各地搞一对一辅导。

  也没那么多项目给大家分别练手。

  单单涡扇10正式搞起来,就差不多能吃掉航空动力领域每年研究预算的一多半。

  况且现在航发这边还没有独立出来,理论上仍旧需要作为主机型号的配套才能上马。

  总之,在最近一两年的时间之内,涡扇10应该都是唯一一种从头开始走流程的航发型号,也是给航空动力系统练手的独苗,最因此好是让其它单位也有机会参与进来取取经,同时把经验应用到对现有型号的改进之中,逐渐积累科研力量。

  比如镐京的涡扇9、建宁的涡桨6和涡轴8、冰城的涡轴5,都可以作为这一过程的获益者。

  等到这些成果逐渐反哺到军队建设和航空工业发展上之后,航空动力系统再说“脱离飞机型号独立立项发动机”这种话的时候,好歹也能有些底气。

  “每一家都派人进京的话,这个动静其实也不小了……”

  电话那头的丁高恒要考虑的事情显然更加宏观一些。

  在京城这种地方,有很多非技术因素都需要考虑。

首节 上一节 283/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