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286节

  毕竟从之前那封贵航递交上去的申请报告来看,他们对这个项目应该还是挺着急的。

  “上个星期,江城那边连着下了好几天大雨,飞机全部停航,我们刚开始还担心安全问题不太敢坐火车,后来去看了一眼时刻表,发现通往北方的车次也几乎都停了。”

  “最后总算是在今天早上等到一个半晴的天气,机场跑道的水也正好排干,飞机这才能正常起飞,否则恐怕还得继续等下去。”

  孙惠中描述的内容让常浩南心里猛地一惊。

  他虽然没时间专门去关注天气预报,但是搞航空的人很难对此毫无感知。

  从最近各地反馈的只言片语来看,并不只是江城遭遇了连续暴雨。

  京城这边的雨势不大,但也断断续续下了小半个月。

  蓉城的132厂已经完成了十号工程首飞前的准备工作,但因为连续的阴雨天气迟迟没能确定具体的首飞日期。

  盛京的112厂因为天气原因推迟了4架歼8C的交付工作。

  前两天跟芮晓亭打电话的时候,对方也提到金陵正在下雨……

  全国范围内,尤其是长江中下游连续暴雨这个剧情,常浩南上辈子肯定是有印象的。

  但不是在今年。

  “难道洪水提前了?”

  气候变化这种事情本身就具有高度的随机性,而且极易遭受扰动,哪怕作为重生者,他也不敢保证说自己经历过的两条时间线在这些细节上都完全一致。

  但另一方面,在包括三峡在内的一系列水利枢纽建成之前,长江流域的大规模洪灾并不算罕见。

  只是98年那次尤其夸张而已。

  这又让常浩南不敢轻易地妄下结论,只好继续问道:

  “连下这么多天雨,江城那边的情况怎么样?我是指防洪抗灾这方面。”

  孙惠中抬起头,似乎是在回忆前几天发生的事情:

  “这个我不太懂,但看上去不算乐观,我印象里,从前天开始,就有不少拉着人和物资的军车开进去了。”

  “嗯……”

  思索片刻之后,常浩南还是没有继续追问下去。

  有解放军在,组织抢险这方面肯定是不需要担心的。

  唯一的问题是技术。

  在这方面,他本来应该可以发挥一些作用。

  但因为突然提前了一年时间,导致现在确实有点措手不及。

  太复杂的东西,比如改进直升机或者工程机械这种关键设备肯定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似乎只能从一些简单的东西入手……

  不过旁边的孙惠中自然不可能知道常浩南在想什么,在一番寒暄结束之后,便把随身带着的笔记本电脑,以及一盒光盘取出来递了过去:

  “常主任,这里面是我们关于新型教练机的详细设计资料,您看一下。”

  思绪被打断的后者赶紧调整了一下情绪,示意对方把东西放在他办公桌上。

  正事还是不能耽搁。

  再说参考之前芮晓亭那边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工作也不需要他来完成,只要在一开始和最关键的地方指导一下就行。

  花了几分钟时间打开电脑,常浩南点进去了位于桌面上醒目的工程文件——

  这个年代的电脑硬盘本来也没多大,加上不稳定的盗版系统也还没有充斥市面,很多人都没有分区的习惯,不管什么文件都是往桌面上一丢了事。

  使用习惯倒是有点类似于二十多年后的SSD时代。

  漫长的文件读取时间过后,一个常浩南非常熟悉的飞机3D模型出现在了屏幕上。

  正是他之前在蓉城那边提出来的改进思路。

  然而定睛细看之下,却又有很多细节有所不同。

第380章 大迎角高机动(HARV)技术验证

  机

  除了之前在丁高恒办公室那里看到的机翼和垂尾外缘形状的变化,以及机背的一组额外油箱之外,摆在常浩南面前的这个设计方案,还对边条翼形状进行了修改,直接从机翼前缘根部延伸到了座舱盖侧面。

  由于长度实在过于夸张,甚至会导致飞行员上下机的时候有点卡裆,所以贵航的方案里面,还在边条下面塞了个小号的折迭式登机梯……

  “想的还挺周全……”

  自带登机梯这事对于陆基飞机来说其实有没有都无所谓,但如果未来要上舰的话,那还是挺有必要的。

  毕竟航母甲板上面寸土寸金而且地勤人员的数量有限,飞机周围的零零碎碎能少一样是一样,

  当然,1997年的华夏飞机设计师肯定不会照着舰载机的标准来进行设计,如此大概只是单纯为了利用起来边条翼下面的那块无效空间。

  这样的改进方式,常浩南甚至都不用去算,就知道肯定是为了专门强化飞机在特定迎角范围内的操纵性能。

  在经过这样一番修改之后,整架飞机猛地一眼看过去,感觉反倒有点像是一架单垂尾且单发的F18。

  “上次从蓉城回去之后,我们按照您的思路,对歼教7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大改,目前第一版的气动设计这块已经基本上做完了。”

  见常浩南已经打开了工程文件,孙惠中连忙来到旁边,一边介绍着最近一段时间的工作成果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沓照片:

  “目前的问题,一个是确实不知道DSI进气道该怎么设计,所以先用了一个普通的D型隔板进气道代替,另一个就是受限于条件因素,没有办法做结构计算,所以暂时只搞了个木质模型,把内部设备给填充进去看看。”

  常浩南接过照片简单看了几眼。

  还真有点新鲜感。

  上一世在他进入航空工业工作并历经一路摸爬滚打终于接触到飞机设计的时候,连京城奥运都已经快开了,自然没有接触过这种传统手艺。

  “不是我说,孙工你们这个这个模型造的相当不错啊,感觉都能当工艺品了。”

  “唉……说来惭愧,这些年,我们贵航发展最好的业务,就是木质家具,甚至还出口到几个中东国家。”

  提起这件事,作为飞机设计师的孙惠中总归是有些不好意思——

  飞机制造公司,连飞机都没出口过,却出口家具。

  不过这在从二十多年后回来的常浩南看来倒是没什么。

  副业嘛,有条件当然可以搞一点。

  常浩南并没有在关于内部结构的问题上纠结太长时间。

  就一架简单的轻型教练机而言,并不要求具备特别夸张的结构强度,优化重点也主要是尽可能减重,完全可以交给贵航方面拿来练手。

  “我看你们在边条翼的设计上做了一些改动,是为了改善中小迎角下升力曲线线性程度降低的问题么?”

  听到这个问题,刚刚一直呆在孙惠中身后的林同鑫眼前一亮:

  “常主任,您……看出来了?”

  其实要论年纪,博士毕业的林同鑫还要比常浩南大上好几岁,但后者经过这段时间的历练,身上已经看不出太多作为一个二十岁出头本科毕业生的痕迹,再加上眼下所处的位置,不专门了解的话,多数人都会觉得他虽然看着年轻,但怎么也得有个将近三十。

  “这个设计还是小林入职之后提出来的,修改之后我们自己简单地算了一下,确实对改善操纵性有好处。”

  孙惠中在旁边紧接着解释道。

  “当然,小尺寸边条翼,或者类似边条翼的结构是飞机在中小迎角下出现升力曲线斜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对于早期的机械或模拟电传飞控来说,这种强烈且无规则的非线性非常难以控制。”

  常浩南把手中的照片放到一边,重新拿起鼠标,把屏幕上边条的那部分放大:

  “苏27和F15的早期设计在这方面都吃过亏,而我想你应该是从F18的身上找到了一些灵感。”

  “这……全让您给说中了。”

  林同鑫整个人瞬间兴奋起来:

  “这是之前我读硕士做一个项目的时候,导师跟我们说过的结论,当时本来还没太在意,结果今年一入职就遇到了一个差不多的情况……”

  对方的反应让常浩南不由得一笑,回忆起了自己上辈子刚毕业进入航空工业的时候,似乎也是跟他差不多的状态……

  然后很快就被现实给教育了一顿。

  实际工作跟学校里面学的东西多少还是有些区别的。

  实际上很多带边条翼设计的早期三代机会面临刚刚提到的那个问题,就是飞机在较大攻角的情况下可以维持一定的操纵性,反而是在中等攻角下容易失控。

  也就是力矩特性很差。

  很多看上去颇为奇怪的设计都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诞生的。

  只不过空气动力学水平的发展远远超出了最开始的预期,到90年代中后期这会,已经有很多精巧的设计来改善力矩的线性程度,再结合飞控技术的巨大进步,这个问题实际上已经基本不存在了。

  想到这里,他还是决定多说几句:

  “知识学的确实很扎实,只不过在活学活用方面还需要下点功夫才行。”

  刚才还以为自己的思路被完全猜中是受到认同的林同鑫顿时面色一僵:

  “啊这……”

  “伱读硕士的时候应该还是90年代初,情况跟现在还有些区别,实际上以如今电传飞控的响应速度和操纵能力而言,只要设计水平得当,并不会出现这方面的问题。”

  说到这里,常浩南又指着电脑屏幕上面飞机垂尾的部分说道:

  “反而你这样设计的边条有可能在机尾部分诱发一个发散振荡,对于垂尾根部的强度是一个考验,如果你仔细观察过的话,会发现F18的垂尾根部设计了三组加强筋,就是为了应对这个问题。”

  “这个……”

  林同鑫刚刚还自我感觉比较良好,被这么一说顿时觉得有点挂不住面子,只好尴尬地挠了挠头。

  当然,常浩南也知道,这种时候不能一味打击别人的自信心,因此话锋一转:

  “不过么,你能有这方面的想法,而不只是机械地执行领导的指令,就已经超过不少人了。”

  之所以这么说,绝不是常浩南在凡尔赛。

  那种能以一己之力改变世界的绝世天才终究是极少数。

  就拿他自己来说,如果没有系统的帮助,靠着前世的经验和技术当然也能够取得一些令人瞩目的成绩,但绝无可能走到现在这种地步。

  绝大多数人的生涯发展路线都是循序渐进的。

  关键在于要有进行尝试的机会、资源和勇气。

  因此这个林同鑫虽然在灵性上未必很强,但绝对算是个可塑之才。

首节 上一节 286/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