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311节

  “……”

  看完整篇颇费脑子的邮件之后,洛伦佐再次把视线转移到那张照片上来。

  确实很清晰,完全没有偷拍的迹象,而且大概是用了长焦镜头。

  华夏人似乎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这个型号,但显然也没有太多保密的意思,否则不太可能让一个外国人这么大张旗鼓地用一台带着长镜头的相机拍摄。

  当然,受制于角度问题,仅凭这张照片还是没办法看到飞机的全貌。

  不过西泽龙给出的判断没错,华夏人在飞机设计方面确实有一些特殊的技巧——

  在年初那份协议签署之后,JAA按照约定获得了那个结冰情况模拟预测软件。

  尽管只是个功能受限的版本,但在几个机场的试用过程中仍然帮助他们提前预知了不少会导致航班延误的风险,几个月的时间给机场运营方和航空公司省下了几百万欧元的相关成本。

  否则也不会有那个飞行与气象安全实验室了。

  并且,对方能拿出来的黑科技似乎还远不止于此……

  想到这里,洛伦佐把目光投向了自己邮箱中的另外一封邮件。

  那是一家名为“火炬”的公司发送的官方回复邮件。

  内容是国立路桥学校已经通过了试用审核,安装文件将会在相关用户手册和法律文件翻译完成之后通过航空快递发货。

  尽管他本人还没有亲自体验过这个软件,但是从对方发来的初步说明文件中,已经可以管窥其先进性。

  作为曾经达索软件部门的核心成员,洛伦佐在数值模拟领域的敏感度极高。

  他几乎是从宣传材料中就判断出来,这个软件的开发者应该也是飞机设计师,而非程序员出身,因为对方对于实际工程项目中面临的痛点把握极其精准,并且描述的解决方法也完全符合逻辑。

  除此之外,这个TORCH Multiphysics甚至不仅仅是一个设计模拟软件,它的计算方法只要稍加扩充,就能在生产制造乃至新材料开发等领域发挥作用。

  至于为什么没有这么做……

  或许是因为人手不足,也或许是还没考虑到这一层……

  洛伦佐显然无论如何都想不到,这个软件在看似已经是顶级的专业版(ver. professional)之外,竟然还有一个专业提升版(ver. professional plus)。

  不过就算是前者,里面提到的那些功能也足够让他感到疯狂。

  宣传材料上写的是可以把数值模拟的综合计算效率提高5倍以上。

  洛伦佐觉着就算这个数字有点水分,能提高3-4倍也已经超越时代了。

  而既然华夏人能开发出这种逆天的软件,那么设计出一架全新的、气动计算相对复杂的战斗机也似乎也没什么让人意外的。

  ……

  一阵突如其来的电话铃声打断了洛伦佐的思绪。

  是他的学生助理。

  “教授,外面有两位先生找您,说是从意大利过来的,没有预约过,但您肯定会见他们。”

  “呃……好吧,没错。”

  洛伦佐揉了揉自己的额角回答道:

  “让他们进来吧,有一个是我的老朋友了。”

  几分钟后,一个高瘦且面无表情和另一个截然相反——身材敦实且面相和善的男人先后从门外走了进来。

  “费尔南尼奥,好久不见!”

  前者进门之后立即走过来,给了洛伦佐一个热情的拥抱。

  “得了吧,罗里,上次是谁不辞而别,把我丢在餐厅付款来着?”

  洛伦佐嘴上不饶人,不过从表情上看,跟对方的关系应该确实不错。

  “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

  被叫做罗里的男人让开身子,想要介绍一下跟在自己后面的另一个人。

  但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

  “别开玩笑了,我当然认识,标致的前领队,法兰西的国家英雄,不过马上可能要身败名裂的让·托德先生。”

  说着上前两步,和对方握了握手。

  1993年,让托德带领标致车队在当年的勒芒24小时拉力赛中包揽前三名,虽然很难称得上家喻户晓,但只要是稍微关注赛车的法国人,很难不知道这个名字。

  不过在第二年,因为标致公司拒绝了他进入F1的建议,因此托德转投当时已经日薄西山的F1老牌车队法拉利。

  然而在随后的几年中,车队虽然勉强有一定起色,但仍然只能在第三和第二之间徘徊。

  这才有了即将身败名裂一说。

  “所以,为了让我别身败名裂,拜恩先生才带着我来找您,洛伦佐教授,他说您是全世界最擅长计算流体力学领域的几个人之一。”

  被调侃的托德倒也不生气,反而顺势回答道。

  毕竟已经不是第一年有媒体写出类似的标题了。

  “得了吧,我对你们的赛车事业不感兴趣,现在只想在学校里面教教书。”

  洛伦佐摆了摆手,几乎不假思索地拒绝道。

  实际上,他当然不是对赛车不感兴趣,否则也不会一眼认出其貌不扬的托德,但本来就在达索体验过一次办公室斗争失败的他对于那支意大利红色车队内部的混乱情况早就有所耳闻,才不会因为一些兴趣就亲自入场。

  把兴趣变成工作之后,往往会连兴趣都没了。

  再说对于已经从事过飞机设计的他而言,赛车领域的速度与激情虽然有,但着实不多。

  “费尔南尼奥,托德先生已经挖过来了贝纳通车队全部的夺冠班底,可以完全隔绝来自菲亚特集团总部的影响,现在只差一个人专门负责CFD计算方面的工作……”

  罗里·拜恩还想再劝一劝这位老朋友。

  不过洛伦佐的态度决绝:

  “我已经没那么多精力陪着你们满世界乱跑了。”

  他摆了摆手,坐回自己的办公椅上,然后眼角的余光恰好看到屏幕上的那几封邮件。

  这让洛伦佐稍稍迟疑了一下,然后话锋一转:

  “不过,罗里,我倒是可以给伱一个建议。”

  “什么?”

  “你可以尝试一下学习这个东西。”

  洛伦佐带着七分郑重和三分玩笑的语气,把显示器转向了旁边拜恩的方向:

  “如果你相信我的眼光,那我敢说,这东西的效率至少领先同类竞品五年。”

  “TORCH Multiphysics……过去好像从没听过?”

  “没错,虽然这只是个宣传页,但我看了一下,里面的内容还是很可靠的。”

  “La Chine……还是一家华夏公司开发的软件?”

  拜恩一脸“你莫不是在逗我”的表情。

  “是的,不开玩笑地说,我甚至在考虑带两个博士过去跟他们交流一下。”

  听到洛伦佐这么说,拜恩转头看向旁边的托德。

  后者点了点头。

  “那么……你介意多一个人跟着一起去么?”

第411章 苏霍伊想要反向引进我军装备?(兄

  弟们,求一波月票)

  就在大半个航空工业系统、国外媒体以及情报机构的目光都集中在歼10原型机首飞的时候,刚刚在航空发动机产业大会上统一了思想和路线的航空动力领域各厂所则悄无声息地开始了一次动员。

  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堪称史无前例。

  尽管这两件事情之间并不存在什么直接的联系,但客观上确实实现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效果。

  以至于一直到很久以后,人们才广泛认识到1997年8月对于华夏航发产业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一个时间节点。

  盛京,北陵机场。

  “罗老,上次咱们112厂这么热闹,大概还是1956年的时候?”

  十一号工程总指挥刘高卓站在一个三层半的小楼阳台上,一边抽着烟一边看着跑道上一架刚刚降落不久正在向停机坪滑行的伊尔76运输机,向旁边一个年龄稍大的老者打趣道。

  旁边的罗时大摘掉帽子,轻轻挠了挠头:

  “差不多吧,不过当年苏联人也没有这么大的飞机,是用卡车把56式的资料运过来的。”

  这时候,112厂副总工程师何明也出现在楼梯下面,一边往上走一边接过话茬:

  “这次飞机里面运的也不是资料,罗老,应该是从镐京430厂派过来的技术人员。”

  罗时大是华夏第一代飞机制造技术专家,原112厂总工程师、副厂长,参与过从歼5到歼8在内15个型号飞机的修理、仿制、改进改型及自行设计研制工作。

  原本他1990年时就已经离休,但十一号工程涉及到天量的苏标俄语技术文件和图纸,别说在其基础上改进,就单单翻译和标准转换工作都是难以想象的繁杂,而且在国家安全形势和合同完成时间的双重压力下,工期极其紧张。

  最大的麻烦还是80年代后进入112厂和601所,如今正是基层骨干的工程师和设计人员几乎都学的英语而对俄语一窍不通,而苏霍伊方面派过来的专家理所当然地不懂中文,至于翻译……

  翻译不懂技术。

  所以刚开始的时候,竟然只能由刘高卓和何明这些经历过俄语时代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承担这些本质上并没有太高技术含量的工作。

  但他们毕竟分身乏术,事事亲力亲为只能解决一时之急,但绝非长久之计。

  最后没办法,只好把一大批已经退休和离休的老前辈重新请出来,负责资料翻译、标准转写,以及和俄方人员的沟通等任务。

  为此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十一号工程顾问组。

  而罗时大就是这个顾问组的组长。

  好在112厂如今接了波斯人的单子之后还算财大气粗,否则突然多了这么多编外人员,连供应都要出问题。

  老一辈觉悟高归觉悟高,但也不能让人家自带干粮来干活吧……

  如今经过大半年的工作,前两架由共青城飞机制造厂提供散件的飞机已经基本完成总装,相关文件资料的处理也进入收尾阶段,不过罗时大本人似乎又从中找到了工作的乐趣,坚持要继续留在十一号工程项目组里面。

  就在三人说话的功夫,那架伊尔76的舱门缓缓打开,从里面走出来的果然是一群拎着大包小包行李的人。

  为了让货仓环境极富苏联特色(低情商说法就是舒适性很差)的伊尔76能够正常运输旅客(而非经过训练的空降兵),伊留申专门开发了一套客运模块,每架飞机最多可以塞进去3个,在客货混装的情况下实现接近80年代普通客机水平的舒适性。

首节 上一节 311/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