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339节

  尽管整个过程中并不需要操作什么,只要等结果出来就行了,但根据规定,还是必须得有人在旁边看着。

  因此,尽管三个人走进测试车间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但还是有不少测试人员在工作。

  或者说……摸鱼。

  一个人看到大步流星走进来的方满昌,飞速停掉了电脑屏幕上的游戏,然后最小化。

  “方总……”

  但还没等他欢迎的话说出口,方满昌就直接斩钉截铁的下令道:

  “马上停掉所有正在进行的疲劳寿命测试!”

  “停……停掉?”

  几个操作员几乎同时看向了这边,脸上都带着难以置信的表情。

  疲劳寿命测试如果中断,那前面的测试可就全都白干了。

  “对,停掉,然后检查和维护一遍设备,我等会送一批新样品过来,所有人和仪器都去测试新样品,我来签字!”

  方满昌此时完全没有耐心等待重复试验结果出来,但根据测试标准,置信度又必须得保证,于是他直接决定同步进行多组实验。

  至于目前正在测试的那些样品么……

  不重要了,跟刚刚吴浩做出来的那一批材料相比反正都是废品。

  能在这个测试车间工作的,都是至少有几年工作经验的公司老员工,虽然摸鱼划水很擅长,但真到了要干活的时候,动作还是麻利的。

  最开始的小小骚动很快平复下来,一群人有条不紊地开始准备新一轮测试。

  方满昌几乎双眼放光地看着眼前的测试车间,脑子里面甚至已经开始思考下一步的动作了。

  尽管1996年时,华夏的钢铁产量就已经位于世界首位,但那个统计的是粗钢。

  真要论高端钢材,产量非常之低。

  尤其是M50NiL这种轴承钢/齿轮钢,复杂的后处理工艺极大地限制了生产效率,加上过去华夏只能生产相当低端的特种钢,市场反馈一般,因此大家过去都会有意地压缩产能。

  然而现在,形势变了。

  所以短时间之内,无论是自家兴澄特钢还是友商东北特钢,最重要的任务肯定都是——

  扩产。

  想到这里,方满昌回头看向跟在自己身后的同事徐进程。

  “老徐,这几天伱快点出一份给总经理办公室的报告,到时候如果测试结果没问题的话就就第一时间交上去,建议集团准备资金,当然还有向上面的申请和公关,争取到明年这个时候,把特钢的产能扩大到现在的十倍!”

  “多……多少?”

  徐进程一副见了鬼的表情。

  “十倍,或者说,至少十倍!”

  方满昌踌躇满志地说道:

  “咱们这个钢材如果顺利投产,国内的轴承企业必定会抢着要,甚至还有可能反向出口到其它国家,十倍产能是至少的!”

  他已经不可避免地开始期待国产特种钢拳打椿中岛,脚踢克虏伯的美好场面了。

  然而在并不清楚全部内情的徐进程看来,提这种疯狂的建议,跟直接写辞职信也没啥区别:

  “不是,老方,我知道这个钢材的性能应该很好,但是咱也应该循序渐进地来吧?”

  身后不远的徐进程擦了擦额头上的虚汗,觉得这个计划实在有点过于激进了:

  “您想,咱们集团过去产的特种钢,那都是求爷爷告奶奶才能让人采购一些,现在突然拿出来一种全新牌号的钢材,说比M50 NiL还要好,市场总要一些时间才能接受。”

  “更何况对于一种新材料,各轴承齿轮的零部件制造商他们拿回去之后,自己还要针对产品进行更深一步的后处理,这里面也需要时间,更别提现在轴承齿轮行业的利益关系已经非常稳固,要想打开市场还不只是技术问题,至于出口那就更是没法预料的事情了,那些发达国家哪那么容易接受咱们的钢材……”

  “老徐。”

  徐进程的长篇大论说到一半就被方满昌打断了:

  “你说的这些我都懂,但别的集团我不敢说,至少冰轴、洛轴和复轴这三家集团,肯定会全力支持咱们的新钢材,吃下十倍产能绝对轻而易举!”

  前者脸上的表情明显就是不信。

  几个菜啊喝成这样。

  许久之后,徐进程才又试探着开口:

  “这……这三家要是都用咱们的轴承钢,那国内的市场占有率不就奔着100%去了?”

  本来只是随便一说,结果方满昌还真就郑重其事地回答道:

  “100%当然不可能,最乐观的情况也就50%吧……”

  然后又在心里补了半句:

  “毕竟东北特钢那边现在估计也在盘算扩产的事呢……”

  “5……”

  徐进程心说那您可真是谦虚,但又担心真讲出来的话语气会过于讥讽,最后还是咽回了肚子里。

  “放心,最后是签我的名字,就算出了事也是我顶着,你把报告内容写好就行了。”

  方满昌的自信当然是有理由的。

  毕竟他们两家特钢企业跟火炬公司之间的接触,就是那三家轴承集团在牵线搭桥。

  对方当时明确表示过,进口的M50NiL不符合要求,所以才需要他们开发全新的特种钢材料。

  要是不买,折腾这一圈干啥?

  但这个事情的细节实在过于复杂,并且他本人在当时的表现回看起来像个小丑,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所以方满昌思索再三,还是决定把老徐支应过去。

  等到交报告的时候,跟总经理稍微解释一下就好。

第447章 十倍寿命,还真不是吹牛逼?

  当常浩南接到一个从苏省打来的电话时,他刚刚跟杜义山和刘振响二位大佬开完会——

  时间已经来到8月末,之前三部委联合下发的征求意见函,也到了需要提交报告的时候。

  当时征求意见的,主要是三件事。

  一是把航空工业总公司拆分成一集团和二集团。

  这也是三人讨论的重点。

  国企的集团化、去行政化改革,属于时代的大趋势,总体上也绝对是利国利民的事情。

  并且这次拆分也并不只是针对航空工业,实际上,原有的五大行政化总公司(航空、航天、兵器、船舶、核工业)全都会被一分为二,变成科工委下属的十大集团。

  无论是作为重生者的常浩南,还是老谋深算的另外两位资深院士,都明白这绝不是几个人能够改变的。

  但拆分的方式却可以讨论。

  以常浩南马后炮的眼光来看,航空和造船行业的拆分都不算成功,分家的航空工业一、二集团以及南船和北船都在后来十几年中先后重新合并,折腾了一圈,最后还是回到了原点。

  事实证明,两家业务范围完全重合的企业并不能真正实现预想之中“在竞争中相互促进”的作用,反而会产生大量内耗,并不是一种合理的拆分方式。

  而核工业和航天工业的改革方式就要合理的多。

  它们根据业务不同分别拆分为了核工业集团/核工业建设集团和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在安然度过了刚开始的不稳定阶段后,反而逐渐开始把业务延伸到对方过去擅长的领域当中,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良性竞争。

  因此,三个人最终达成共同意见,建议把航空工业总公司根据业务范围一分为二,变成航空工业集团和航空动力集团。

  二是进行全国范围内的航空公司合并,这一点其实跟航空工业关系不大,三人也并非商业或者管理专家,因此只是建议应当保留一个由空军或航空工业系统运营的航空公司,类似安东诺夫航空或者伏尔加-第聂伯航空,以保障自主型号拥有最基本的市场。

  三是选址建设一个全新的、专门面向国际航空产业链服务的航空产业园。

  根据杜义山的说法,目前在几个候选城市中,支持庐州的人选更多。

  在这件事上,三人最终没有得出一个一致意见。

  只能说,庐州的经济水平、工业基础、交通便利性都满足要求,地理上不南不北,政策上也相对比较偏向于制造业。

  总之是个各方面都能接受的选择。

  直到常浩南拿起电话听筒的时候,他还在想着刚刚三个人之间的谈话内容,同时正在看杨慧梅给自己拿过来的一份文件——那是TORCH Multiphysics软件面向欧盟地区的用户协议内容。

  “你好,我是常浩南。”

  “常总,我们的新轴承钢,搞出来了!比斯凯孚原厂的钢材还要好!”

  电话那边的声音由于兴奋而有些变形,加上常浩南本就处在一心二用的状态下,脑子一时间还没转过来,因此听到这句话之后直接愣了一下:

  “你是……”

  “我是方满昌,兴澄特钢的总工艺师,之前我们见过的。”

  方满昌这才想起来还没报自己的身份。

  常浩南也总算回过味来:

  “哦,原来是方总,你们这就……”

  “别别别,我哪能算什么总……”

  电话那边的方满昌赶紧打断常浩南,纠正了后者的称呼:

  “常总您叫我小方就好。”

  “那什么……”

  方满昌看上去应该有个四十来岁,就算考虑到冶金这个行当比较熬人,老的快,也得有个三十几,这个小方实在是很难让嗯叫出口。

  对方如何倒是无所谓,但不能把他自己给叫老了。

  “方工,伱们这就把新钢材给搞出来了?这么快?”

  尽管对于自己的方法很有信心,但现在距离交易达成才过去不到两星期时间,要完成样品生产、工艺选择和检测,似乎还是太快了一些。

  “嗐,这可是常总您拿出来的东西,我们肯定是高度重视,回来之后马上就根据我们过去的一些经验进行推算,然后把手头其它所有研究和测试全都停掉,集中全部力量,朝这一个方向专门攻关,这才在今天早晨做完的……”

  兴奋之下的方满昌絮絮叨叨,话语中不着太多重点,但也没忘了把研究新钢材的过程给略微“美化”一下。

  实际上他回来之后只是根据常浩南的方法,凭借直觉和经验选了几个数值交给了手下最不受待见的人去做。

  谁想到运气爆表直接就找到甜点了。

首节 上一节 339/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