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341节

  以后甚至有可能以此为跳板直接进入管理层。

  不过,现在都已经快到下班时间,晚上还有两个刚招进来的外国研修生约他去喝酒,这么厚的文件,广田自然没耐心自己一页一页地翻下去。

  于是他在草草看过前面两页之后,便有些不耐烦地直接翻到了最后。

  中间那些复杂的数据,上面的大人物不会关心,大可以慢慢去看。

  他准备把最关键的业务规模和增长情况填到自己手头的报告上,然后就去享受夜生活。

  “相比去年8月的数据,同比增长了11.4%……”

  “等等……”

  广田把这个数字抄下来之后,才意识到有些不对劲,抬头向刚刚送材料进来的秘书问道:

  “怎么下降了这么多?”

  11.4%这个数据自然不算差,事实上,要是搁在其它地方,那绝对是值得开香槟的成绩。

  但今年前八个月,华夏的同比业务增长都在15%附近,怎么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上直接掉了差不多四分之一?

  广田浩志知道自己的前途命运都绑在华夏市场上,因此绝对不能出半点差错。

  “主要是之前的几个大客户都减少了明年第一季度的订货量,最多的一家复州轴承集团,预订的总量只有今年一季度的一半。”

  听到这个令人心梗的数据,广田的双身体猛地抖了一下,手上的长刀研笔尖咚地磕在了桌面上。

  这是他当年升入东大时父亲送的礼物,一直用了将近二十年时间。

  不过此时的广田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赶紧把报告往回翻,很快找到了秘书所说的那部分内容。

  “受到影响的主要是钢球和滚子……”

  广田浩志深吸了一口气。

  这是椿中岛特钢最重要的两种产品,不仅华夏那边,甚至就连NSK、NTN、不二越这些日本高端轴承企业都是他们的客户。

  决不能出问题。

  犹豫片刻之后,他很快作出决定。

  今晚鸽了。

  毕竟只是两个研修生而已,怎么可能有他华夏本部本部长的职位重要?

  广田手示意秘书离开,紧接着掏出手机,给几名同样绑在华夏市场上的同事群发了一条短信:

  “今晚,加奈小姐的店里,老地方见。”

第449章 材料突破,满盘皆活

  没过多长时间,常浩南就收到了来自兴澄特钢的测试结果。

  用最快的速度下载,然后打开。

  学校给他配的这台新电脑性能不错,甚至可以同时打开两份表格而不卡顿,这让他的办公体验相比过去好了不止一点半点。

  对于一个已经习惯现代办公手段的人来说,每次都捧着几份打印出来的纸质表格一一对照简直是一件伤眼又伤脑的事情。

  “这两种材料……好像还是有点差别的嘛……”

  把关键数据提炼出来对照一番之后,常浩南摸着下巴思索道。

  冶金这种东西,可以说是开放性试题,没有标准答案。

  至少现在还没有。

  因此,尽管兴澄特钢和东北特钢造出来的新材料,可以算是一母同源,毕竟都是从他提供的那套工艺设计方法里面推出来的,但是跟其它特种钢企业的情况差不多,由于过去的经验和习惯存在不同,因此最终推出来的具体工艺也不会完全一样。

  总体上来说,还是兴澄特钢的产品更适合做轴承。

  而东北特钢的材料表层硬度和芯部硬度都更大,相对来说更适合做齿轮。

  当然,差别肯定是不太大的,真要换着用也没啥大毛病。

  轴承钢和齿轮钢在很多时候都是同一种基材,生产商拿回去再进行不同的后处理就行了。

  只不过航发轴承本就用量不大,加上现在还是试制,所以肯定要选个最合适的。

  尽管东北特钢算是常浩南家乡辽省的企业,但这种时候也不好损公肥私。

  于是,他拿起桌上红色座机的听筒,给盛京的黎明发动机公司打去了一个电话。

  “喂,我是常浩南,帮我转接一下你们钟总。”

  常浩南和钟世宏之间也算是老相识了,只不过在对方的下属面前肯定还是要称呼的正式一点。

  工作场合称职务.jpg

  “您稍等。”

  很快,在一阵持续大概几秒钟的拨号音之后,电话被重新接通。

  “常总,您找我。”

  “钟工,苏省那边的兴澄特钢公司开发出了一种性能比M50NiL更好的新型轴承钢,从材料性能上看完全可以用在第三代涡扇发动机上,你尽快跟复轴、洛轴和冰轴三家分别接触一下,让他们提供一些样品做个基础性能测试。”

  “等等……比M50NiL还好?”

  钟世宏作为黎明厂的老技术人员,尽管并非冶金专业,但对于航发轴承钢这种东西自然也颇有了解。

  华夏在90年代以前使用的轴承钢主要是第一代的ZCCr15,一种1901年问世的典型高碳铬钢。

  当然古老不意味着落后,这种钢在高速铁路和精密机床中仍然在大量使用,但并不适合航空发动机这种恶劣的工作环境。

  直到90年代中期,在涡喷14和涡轴8上面,总算实现了第二代轴承钢M50的国产化应用,但对于这一材料的研究仍然远远不及发达国家深入。

  至于M50NiL,他之前根本就没想过能在涡扇10项目里用上。

  这也是钟世宏的一块心病。

  毕竟三代发动机轴承的工作环境相比二代发动机更加恶劣,如果把涡喷14的轴承搬到涡扇10上,首翻周期恐怕要比150小时更低。

  那几乎就不可接受了。

  结果现在,连涡扇10的总体设计都还没出来,常总一个电话过来,就告诉他这个心病已经解决了?

  “对,这个你可以跟轴承供应商去对接,正好前段时间我也跟几个机械设计领域的专家设计了一系列全新的球轴承和滚子轴承,结合新的轴承钢,完全可以在第三代发动机上面实现轴承与整机同寿!”

  “这……我……天呐……”

  电话那头的钟世宏已经因为巨大的惊喜而有些发懵,坐在办公桌前缓了一会之后才总算稍稍平静下来:

  “那常总,这个轴承如果通过了基础性能测试,是要先装到涡扇9上面做一下装机检测?”

  虽然常浩南名义上只是太行发动机的总设计师,而涡扇9项目仍然完全由430厂负责,但如今几乎半个430厂的研发和生产团队都在盛京这边,因此他实际上完全可以同时指挥两个项目。

  于是他当即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对,在涡扇10的详细设计方案出来之前,所有生产工艺相关的技术,伱们黎明厂都跟430厂对接一下,在涡扇9上面进行测试,这样设计工作和生产工作两不耽误,还能顺便解决涡扇中推的国产化问题。”

  这种操作严格来说当然是有些不讲究的,但华夏在航空动力这块的底子实在太差,不仅资金投入有限,就连研发和生产人员的规模,要想同时完成两个大项目也是捉襟见肘。

  偏偏这两种型号的涡扇发动机又都是重点型号的关键子系统,因此常浩南只能用这种办法实现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了。

  这也是为什么他在上午那份建议书中,强烈反对把航空工业总公司平分为业务相同的两个集团搞所谓的“同领域竞争”。

  几个菜啊喝成这样?

  电话另一边,犹豫片刻之后,钟世宏还是决定先把两家厂子过去的那点恩恩怨怨放下:

  “行,正好张振华现在也在我们厂里,我通过他开展工作也比较方便。”

  天大地大,手头的项目最大。

  再说这个事情做完,别看430厂那边能几乎白嫖一个成熟的涡扇发动机型号,但真要算起来,还是他和黎明厂的收益最大。

  航空动力“老大哥”的身份绝对无可撼动。

  ……

  把手头最重要的事情解决掉之后,常浩南随后又回了几封传真,确定兴澄特钢为航空发动机轴承用钢的A点供应商,而东北特钢则为B点供应商——这个年代的电子邮件在国内还不是一种正规的沟通手段,因此正式的公文还是要通过信件、电报或者传真形式送达。

  至于所谓AB点供应商,则是参照戏剧AB角的配置,避免偶发的不可控因素对项目进度产生巨大影响,属于风险管控的一部分。

  在这90年代还不算流行,不过以后大家都会在血淋淋的教训中逐渐建立起这种意识。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东北特钢就失去了机会。

  于公于私,常浩南都不可能让他们的努力打了水漂。

  作为一切制造行业的基础,材料领域的巨大突破绝不只是有利于某一个项目。

  尤其是齿轮轴承这种华夏制造业历来的短板。

  当然,常浩南相信无论兴澄特钢还是东北特钢,都肯定已经在考虑把这种新材料推向市场了。

  但是获得市场的认可毕竟还需要时间。

  思索半晌之后,常浩南重新拿起电话,拨通了科工委那边的一个号码。

  只不过这次不是直接打给丁高恒。

  对方毕竟是科工委主任,不可能什么小事都直接麻烦人家。

  “喂,兰秘书,我是常浩南。”

  “浩南同志,有事您吩咐。”

  尽管常浩南如今在科工委并没有任何正式职务,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除了丁高恒本人以外,他在科工委的话语权几乎跟几位副主任齐平。

  兰秘书这种能跟在大领导身边的人就更不用说了。

  只要不违反原则问题,常浩南就是他的第二个领导。

  “麻烦把目前申请到精工计划的项目列一个表,然后发给我。”

  常浩南自然是准备从里面找几个合适的分给东北特钢。

  他需要一碗水端平才行。

  “好,我马上去办!”

第450章 法国人的设计,不合理!

首节 上一节 341/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