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403节

  “飞机不会管你们团结全欧洲的理想有多么高尚,也不会管你们为了弥合相互之间的分歧付出了多少努力,它只会按照物理原则准确、精密、刻板地工作。”

  “而我的朋友,政治改变不了物理学。”

  一番略显激烈的言辞让勒梅尔陷入了沉默。

  或许是看出了他的动摇,皮埃尔又继续道:

  “NH90项目从13年前就开始了,很快英国人毫不意外地退出了项目,然后是德国人,再然后德国人又重新加入进来,现在每个国家在项目里面都有自己的小九九,而我,就亲眼看着设计方案在一次次妥协中变得支离破碎。”

  “荷兰人为了推销他们的碳纤维自动铺设机器,要求飞机的机体使用大量一次热成型的碳纤维材料,美其名曰可以减重。”

  “但是大面积碳纤维的使用根本不成熟,不仅会降低飞机的结构强度,还会导致机体结构件无法维修或者更换,一旦出现损坏就会导致整体报废。”

  “这对于客机来说当然无所谓,但我们设计的是直升机,哪怕是民用直升机,也根本不可能避免低空任务中造成损伤,更何况是军用直升机?”

  “到时候美国人的黑鹰,俄国人的河马都只需要更换一块蒙皮就可以修好,而NH90却需要更换整个碳纤维制成的机体?这根本不符合使用环境的要求。”

  “还有意大利人,他们要求直升机使用T700-T7E发动机,说是因为性能更好,输出功率更高,但实际只是因为菲亚特集团参与了这个型号的研发和生产。”

  “美国人的发动机连标定单位用的都是英制,我们根本不可能设计出完美兼容RTM322和T700两种发动机的传动系统,只能在传动效率方面做出牺牲。”

  “还有德国人……”

  “……”

  皮埃尔接下来花费了整整十分钟时间,来一个个批判这些“盟友”给NH90项目带来的麻烦。

  最后,他总结了这个项目现在的状态:

  “如果继续这样搞下去,我当然可以把NH90给造出来,但恐怕它不会满足任何一个国家的要求,更别提挑战黑鹰直升机的地位了。”

  “我对于国际合作没有意见,但我们需要真正有意义的、能给项目水平带来提升的合作,而不是请来一群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断扯皮的狗屎来耽误研发进度。”

  “那如果依你的意思,是准备怎么做?”

  这一次,勒梅尔并没有直接反驳,而是首先问了对方的看法——

  作为一个从技术岗位走出来的行政管理人员,他比自己的绝大多数同行都要更加理智一些。

  刚刚皮埃尔所说的那些当然是有道理的。

  否则NH90这样一个不算复杂的10吨级直升机项目也不会拖延将近15年。

  要知道它名字里面的“90”是指面向90年代。

  然而这马上都要千禧年了,试飞流程还没过半呢,而且还出现不少需要返工重来的问题。

  不过,或许是怕对方说出什么惊人之语,他紧接着又补充了一句:

  “提前说好,完全抛弃盟友搞独立研发,在政治上可行性很低。”

  “我说过,我对国际合作没有意见。”

  皮埃尔的神情也缓和了不少:

  “但必须要参照空中客车的模式。”

  “各国在合作中的地位可以平等,但在技术上,尤其是飞机的总体设计上必须设立一个主体。”

  “另外几个国家,愿意参与的,可以提供符合总体设计需求的技术,我们也会在伙伴国家中选择符合要求的供应商,不会让他们白干,不愿意参与的,也可以单纯出资,到时候按照比例分配利润,或者到时候把一些生产环节放到他们国家完成。”

  “但如果这些都不愿意,那就滚出项目,总比拖到最后搞出一个华而不实的废物要强,我们法国人又不是离开北约就不能活了,再说了,总有人会选择留下的。”

  他一股脑地把自己早就存在脑子里面的想法说了说了出来。

  “那华夏人呢?”

  勒梅尔问道:

  “华夏人肯定不可能在北约的合作框架内跟我们进行军事合作,你准备怎么让他们参与进来?”

  显然,他已经开始认真考虑皮埃尔提出的方案了。

  别的不说,“让直升机更安静”这件事,毫无疑问具备极高的吸引力。

  相比于黑鹰,NH90当前的劣势在于不够紧凑、可维护性较差,以及侧面的舱门面积较小,舱门机枪的射界受到一定限制。

  而优势则在于机舱体积更大,而且还有一个可以装运大件货物的尾门。

  维护性的问题可以通过把碳纤维换成高性能锂铝合金来解决,但即便如此,也只能算是各有优劣。

  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加上一条“安静性好”的王炸,将毫无疑问是绝杀。

  而面对好友的这个问题,皮埃尔早有准备:

  “我研究过去年欧洲航空局和空中客车跟华夏达成的那个协议,发现他们很喜欢‘技术换技术’类型的合作。”

  “当然,NH90毕竟是个军用项目,不方便像是航空气象安全问题一样搞深度合作,但可以减小一些规模。”

  “比如让他们给NH90提供完整的降噪解决方案,作为交换,我们也可以在一个对等的项目上给他们提供技术帮助,就事论事解决问题,互相之间不涉及方法途径的传授。”

  “这样只需要一家合资公司就可以完成整个流程,合作结束之后,公司一拍两散,上帝来了也查不出什么痕迹。”

  勒梅尔终于看出,对方这是有备而来。

  不光方法,甚至连怎么处理后事都已经计划好了。

  绝对不是临时起意能想出来的方案。

  不过,在长达几分钟的迟疑过后,他还是缓缓开口道:

  “关于跟其他盟国的合作方式,我需要回去跟航空航天工业协会的同僚,还有国防部那边讨论一下,具体结果如何,暂时不能给伱保证。”

  “不过让华夏给给NH90提供降噪解决方案的事情,你回去之后就可以开始着手准备了。”

  “我会说服那几个老顽固的。”

第526章 布局工业控制领域

  在新加坡航展上发生的事情,对于身在盛京的常浩南来说暂时还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在接下来的半个多月时间里,他都在根据涡扇9A的测试数据,对涡扇10的高压压气机设计方案进行补全、细化和修正。

  因为目标是要把压气机的总升压比调低,这对于几乎一手主抓了总体设计方案的常浩南来说当然不存在任何难度。

  而调低级压比除了有保证超音速性能的考虑之外,同时还带来了另外一层好处。

  复州轴承集团提供的轴承和齿轮样品寿命超过预期,降低压气机的极限工作强度还有利于提升整台发动机的总体大修间隔和寿命。

  对于涡扇10项目来说,难度还是在于制造。

  涡扇发动机的风扇和高压压气机虽然不算是热端部件,工作温度相对较低,但只要是涉及航发,尤其是涉及航发核心机的零部件,加工难度就没有低的。

  为了降低叶片重量,风扇叶片会采用弱刚性的空心结构,然而空心毛坯往往就存在较大误差,再加上产品存在大扭曲型面,又有廓形和壁厚两个约束条件,导致生产效率和良品率都很难提升。

  一个优秀的总设计师,不可能只管自己案头上面的那点事情,而是一定要在最开始的设计过程中,就考虑到对于生产制造过程的优化。

  所以,常浩南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都是在410厂里面度过的。

  “常总,我们最近已经升级了一批设备,前端制造工艺采用采用超塑成形和扩散连接,后端工艺采用数控铣削和砂带抛磨,算是在我国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在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之间找到的平衡点。”

  “超塑成形工艺的生产效率很高,但因为涉及多重高压、高温循环的流程,所以很容易导致叶片大变形,形状一致性低、加工余量不均之类的问题,而在后端采用砂带磨削,可以对多余材料进行精准去除,又比人工磨削的效率更高……”

  钟世宏跟在常浩南旁边,一边走过正在调试的生产设备,一边向常浩南介绍道。

  当年常浩南过来只能叫参观,而现在已经算是视察了。

  “砂带自动磨削……那你们是怎么做叶片廓形检测的?”

  手工磨削可以靠老师傅的经验和直觉,但如果换上自动化设备,那就必须得有办法精确测量磨削之前的叶片廓形,再跟加工目标作对比,才能确定磨削工艺指标。

  尤其是空心涡轮叶片因为里面是空的,所以还涉及到壁厚检测的问题。

  常浩南必须确定410厂的加工能力,才能对应确定内部空心腔体以及桁架结构的设计样式。

  虽然叶片内部情况不会影响到压气机本身的性能,但如果叶片的实际质量分布和原始设计差别很大,就会影响到叶片的动平衡,从而影响寿命。

  “外轮廓检测是用的三坐标检测仪,这个东西我们自己暂时造不出精度那么高的,不过之前跟欧盟那边合作,他们绕开瓦森纳协定,给我们出口了一批功能不受限的设备……”

  瓦森纳协定在理论上并无强制力,成员国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发放敏感产品和技术的出口许可证,想要绕开实际上没什么难度。

  尤其如今的欧盟如日中天,几个成员国一致做出的决定,并不太会受到阻挠。

  反倒是未来的欧盟成员国越来越多之后,很容易被人控制一两个小国就往里掺沙子。

  至于钱……

  欧洲货确实是贵。

  不过,贵的东西唯一的缺点就是贵。

  好在如今410厂确实也不太差钱……

  “至于壁厚检测,用的是我们自己开发的技术。”

  说到这里,钟世宏转过身,指了指旁边不远处放着的两台设备:

  “我们厂有个工程师,研究了好多年受损叶片的修复和再制造技术,虽然具体怎么修复还没研究明白,但是结合数控机床搞出来了一台基于超声原理的壁厚检测仪,就像医院用的CT那样……”

  听对方这么一说,常浩南依稀有了点印象。

  一年多以前他第一次来410厂视察涡喷14的生产情况时,钟世宏就提起来过这么一个事情。

  只不过一来当时常浩南的注意力完全在涡喷14上面,实在没有额外的精力,二来损伤修复和再制造这个技术的核心其实是增材制造也就是3D打印,在如今90年代末的背景下基本研究不出个一二三,所以当时就没有插手。

  没想到墙内开花墙外香,虽然本来的研究内容没取得什么成果,但在其他方面收获不小。

  当然,实际上相当一部分的技术突破,都是这么来的就是了。

  根据向上级汇报的标准流程,成绩讲完了,下一步自然是讲困难:

  “目前我们面临的问题,主要是难以对砂带磨削的材料去除率做精准预估,导致砂带磨削效率不稳定,只能进行分段磨削,每一段结束之后再拿去检测。”

  “硬磨削啊……这个属于微观分子量级的研究方向了,确实不是我现在擅长的部分……”

  常浩南略加思索,发现这确实属于自己的知识盲区。

  虽说万变不离其宗,但至少也得回去学一学分子微观动力学的知识。

  “分子量级……”

  这下反倒把钟世宏给镇住了:

  “常总,咱们搞机械加工的,倒也没必要追求一两个分子的精度吧……”

  常浩南一愣,旋即意识到对方理解错了自己的意思。

首节 上一节 403/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