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412节

  常浩南顺手扯过纸笔,画了个简单的示意图:

  “GPS的伪距定位原理是接收4颗及以上的卫星发射的卫星导航信号,然后根据信号传输时间计算伪距,最后解算出当前位置。”

  “现在既然我们伪造不出P码,那么可以让干扰机接收完全真实的GPS信号,根据干扰机与目标价接收机间相对位置处理真实GPS信号并转发,目标GPS接收机捕获并跟踪欺骗GPS信号,解算出错误导航位置。”

  “至于具体的欺骗方式,直接在你刚刚说的那套算法基础上改进一下就行了,军用信号和民用信号只有伪码部分有区别,导航电文数据码的格式和内容是完全一样的。”

  “当然,多颗卫星之间的信号会存在延迟,而我们的欺骗信号是同步发出的,所以还得伪造一下时间信息,把时间差控制在……”

  常浩南在纸上写下了一个算式:

  “把这个结果控制在正数就行。”

  这个思路并不复杂,徐洋只是略加思索便理解了。

  当然,转发式干扰的欺骗内容自由度较低,像是把目标信号从华夏替换到非洲这种事情就比较难做。

  但是生成一个百米量级的信号误差并不困难。

  只不过,这个思路还是面临硬件层面上的类似问题。

  “但就算是这样,我们还是需要一个能够接收并解算P码的设备才行,否则转发出去的信号还是只有C/A码。”

  “而且,这对于干扰机的信号解算速度要求非常高,毕竟信号接收、解算、转发都要由干扰机完成,而生成式干扰的话,干扰机其实只需要发送信号就行了。”

  “这就没办法了。”

  常浩南把笔丢到一边:

  “通过单纯技术手段对军码定位进行干扰本来也不可能手到擒来,否则美国人和苏联人也不会花那么多钱去建设卫星导航系统了。”

  “好在GPS的定位逻辑是无源定位,定位终端只接收不发送信号,所以不那么敏感,不管怎么说,搞到一台接收终端的难度,肯定要比潜入NASA的工厂拆一个星载信号发射机,或者把P码的完整特征给偷出来更容易。”

  “至于解算速度么……其实也还好,我之前在忘了哪看过资料,GPS的特征数据每12.5分钟才更新一次,所以,通过任意一个GPS接收机获取到数据码之后,还是有比较充足的时间进行数据处理的……”

  “更大的问题反而是惯性导航设备对信号进行归一化信息平方检测,如果导航信号和惯导信号差距太大,就会被自动过滤掉……”

  颇有些急不可耐的徐洋已经拎起自己的提包起身准备离开:

  “不要紧,这个我早就考虑过。”

  “归一化信息平方是个标量值,只要在生成欺骗信号的时候注意每次假信号只改变方向,不改变距离就可以规避这种检测。”

  “我这就去跟电子14所那边联系一下,让他们先研究一下具体的硬件设计,在接收终端搞到手之前,可以先用C/A码导航设备做一下功能测试。”

  常浩南也起身,把对方送到办公室门口:

  “接收终端的事情,我跟科工委那边上报一下吧,这个东西就得等机会了……”

第536章 涡扇A,终于熬出来了

  第536章 涡扇9A,终于熬出来了

  实际上,如果愿意多等几年的话,到2003年美军入侵伊拉克之后,GPS军用定位终端就会被缴获战利品的中东老乡,以及倒卖装备的美国大兵搞得满世界都是,直接把GPS干扰的门槛拉低了好几个档次。

  以至于2010年之后,稍微高端点的精确制导武器,都得额外搞几种末端制导方式实现复合制导。

  当然,也可以干脆全程人在回路让你无从干扰,或者高超音速打干扰机一个迅雷不及掩耳。

  总之,没点奇技淫巧的话,命中率往往惨不忍睹。

  但常浩南还是希望能让这种设备尽快投入使用。

  这种设备属于软杀伤武器,相对来说没有飞机大炮那么敏感。

  但如果用法得当,还是能起到非常关键的效果。

  把徐洋送出门后,常浩南回到办公室,拿起红色电话机的听筒,打通了科工委办公室的电话。

  与此同时,镐京,603所的设计研究室内。

  一众设计人员正围坐在一张长条会议桌周围。

  房间最前面,是一面绘图板,以及一块幕布。

  随着数字化设计和制造模式的推广,航空工业系统内的绝大多数研究所和工厂都已经开始逐步告别传统的尺规+绘图板。

  不过,毕竟是新旧两个时代的碰撞,并且这个年代的电脑和软件人机交互都不太到位,所以一步到位彻底无纸化显然还不太现实。

  尤其是很多需要现场改图的部分,反而还是用纸笔更方便。

  所以才搞出这么一幕土洋结合的场面来。

  总设计师唐长鸿站起身,来到幕布旁边:

  “同志们,前些天,624所那边已经把涡扇9A的基础性能测试结果给传回来了。”

  “结合新型航发的性能,我们下一步就要把歼轰7A的改进方案给具体确定下来。”

  对于歼轰7后续改进型的研究,在之前改装那两架歼轰电7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但正式定型下来的歼轰7A肯定是全新量产,所以改进深度必定比老机升级要深得多。

  别的不说,光是这段时间以来航空动力、电子设备、航空材料以及生产工艺的进步,就足够在不对气动外形进行明显修改的前提下攒出一个全新子型号了。

  所以,听到会议的议题之后,在场的所有人都瞬间打起了精神。

  唐长鸿稍加停顿,紧接着示意会议助理把投影的PPT内容切换到下一页,然后让出了半个身位,用一根伸缩教鞭指向幕布:

  “这就是国产涡扇9A型发动机确定下来的指标,按照上级的要求,以及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我们本次对歼轰7A的改进,将尝试围绕发动机展开……”

  他本来准备了一大长句话,但是才说到一半,就发现大部分人的注意力已经完全被幕布上投影出的内容给吸引过去了。

  索性先让大家欣赏一会。

  “这就是咱们完全国产的斯贝?”

  “有发动机的话,新机交付应该就有保障了……”

  实际上,基础型号的歼轰7,原计划也是要装备100架左右的。

  然而最后只勉强交付了两个团还欠几架,就陷入了发动机供应不足的境地。

  导致镐飞集团在这个型号上面的投入很长时间都没能收回来,大家也很是过了一段时间苦日子。

  现在总算看见了能实现国产的发动机,说不高兴肯定是假的。

  不过很快有人看到了后面具体性能的那部分。

  然后,就意识到情况并不是那么简单……

  “这个涡扇9A……好像不光是个国产化斯贝啊……”

  大家都是航空专业的技术人员,被这样一提醒,自然很快发现了不一样:

  “好像真是啊……你看这海平面推力,竟然都破10吨了?”

  “差那点海平面推力根本不要紧,你看看那个包线,尤其是7000米以上高度和1马赫以上速度的包线,跟斯贝比起来就像是俩发动机……”

  “还有喘振裕度也增大了不少……”

  “……”

  涡扇9A的性能,对于在不久之前还为发动机零部件不够而发愁的这些研究人员来说,绝对是1998年开年最大的惊喜。

  但是,人在极度惊喜的情况下,往往会忍不住患得患失,乃至怀疑事件的真实性……

  “唐总,新型航发的技术指标,确定是能……稳定下来了?”

  有人率先举手问道。

  老歼轰7的研发过程持续了相当长时间,以至于在这这里坐着的大部分人,其实都没完整地参与过老型号的立项和指标确定这些步骤。

  况且歼轰7基础型用的是直接引进的斯贝MK202,本就是十分成熟的型号,跟眼下还没定型的涡扇9A完全不是一回事。

  不然怎么说飞机设计,动力先行呢。

  万一涡扇9A的指标又发生重大变化,那整个飞机的设计都有可能要受影响。

  而这对于华夏航空工业来说,绝对是切实需要担心的问题。

  或者不如说,此前几乎每个型号都多少面临过类似的情况。

  所以会有这方面的担忧也很正常。

  唐长鸿笃定地点了点头:

  “根据黎明集团那边的通报给我们的情况,后续的新技术就只作为涡扇10的技术验证,不会再引入到量产型涡扇9A的改进当中。”

  “所以发动机的技术状态已经基本确定下来,不会再有大的升级了。”

  两句话直接给现场整沉默了。

  大家担心的显然不是后续其它技术升级。

  而是装机之后的实际表现达不到纸面性能……

  “不是,唐总……”

  刚刚提问的那个人擦了擦脑门上的虚汗:

  “我的意思是,发动机的进度,还有可靠性不会再出什么问题吧?”

  “这个涡扇9A的改进程度,看上去似乎……有点激进了……”

  对于仿制或国产化过几十种不同型号发动机的华夏航空工业来说,以前大家考虑的问题都是,国产型号的性能能达到国外原型的几成。

  现在突然告诉说国产之后性能不单没下降,反而还提升了……

  一时间不太适应。

  听到这个问题,唐长鸿先是一愣,然后哑然失笑。

  他心说那是你们还没见过606所那边常总给涡扇10定下来的技术指标,否则非得把眼珠子给瞪出来不可。

  实际上,唐长鸿自己一开始看到涡扇9A这个数据的时候,也是有点不太敢信的。

  但是镐发集团那边表示这个型号是常总亲自过问的改进型。

  然后他就没再说什么了——

  虽然并未直接和常浩南有过合作,但以他作为镐飞集团型号总师的地位,总归听说过不少对方的传说……

  当然,眼前这个场合,肯定还是得找一些更加合理的理由。

  于是,简单组织了一下语言之后,唐长鸿回答道:

首节 上一节 412/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