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426节

  反过来也是一样,在机床结构、加工过程优化等方面,则是以华夏这边做为标准。

  相当于让两国的工业之间来了个深度绑定。

  对于C.B.法拉利公司来说,绝对是好消息。

  因为这是华夏在高端机床领域的第一次成功尝试。

  一旦形成惯性,也就意味着华夏在机床产业的相关标准上,会大量参考C.B.法拉利公司。

  完全是泼天的富贵。

  常浩南略加思索,很快答复道:

  “人选的事情,优先从军工系统里面抽调立场和技术都过硬的骨干力量,当然,这些人我不白要,等到加工中心投产之后,可以在价格上相应地予以补偿。”

  “再有就是,建议C.B.法拉利,在可控范围内,尽量扩大一下企业规模。”

  常浩南说着整个人放松地靠在椅背上:

  “不然,我怕咱们到时候接不住收到的订单。”

  兰新志一手拿着笔记本,另一手握笔飞速记录。

  作为科工委的高级秘书,他处理具体事务的能力堪称极品,一条条一件件,按照重要性和相关对象分门别类,很快便把重要的业务全部处理结束。

  每天的例行公务结束之后,兰新志却并没有像往常一样马上离开。

  他犹豫了一下,然后从内袋中掏出了一份报纸。

  “常总,我觉得,您有必要看一下这个。”

  “哦?”

  哪怕距离重生已经两年,常浩南仍然保持了一些2020年代的习惯。

  比如除非有明确的目的,否则很少看纸质媒体。

  他略带好奇地把报纸接到手中。

  《行政干预,是否已成为影响对外开放成果的最大阻碍?》

  常浩南挑了挑眉。

  如此直白的标题,结合现在这个时间点,他甚至都能猜到里面的内容是什么。

  一目十行地看完之后,他差点绷不住笑出来。

  对于这个年代的人们来说,报道的内容确实很能吸引眼球。

  只不过常浩南那是经历过自媒体疯狂时代的人,看到这里面的内容,就跟看古墓派公知差不多。

  里面毫无新意地拿几个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作为例子,然后又和国内几家经营状况不佳的国企进行对比,指出“僵化的经营体制已经不适合新时代的市场经济”云云。

  至于文章最后的矛头,自然是直指几个工业部,以及即将取代它们而成立的几个对应司局。

  当然,如果仅仅是如此,还不至于惹人发笑。

  真正让常浩南绷不住的,是文章里好死不死地用最多的篇幅吹了一波意大利,并把意大利企业作为私有化之后得到飞速发展的“正面典型”。

  然而,如今的他敢说,全国范围内,根本没有人比我更懂意大利……

  别的不提,快要跟华夏航空工业总公司穿一条裤子的芬梅卡尼卡集团,就是意大利国企。

  除此之外,意大利的公路、铁路、邮政、能源等命脉产业,也都是国企……

  而且营收水平都相当不错。

  只能说是非常爆笑了。

  “常总,我们需不需要想办法回击一下?”

  兰新志自然是慌的。

  装备工业司的成立,虽然是板上钉钉,但如果风向过于不利,那么也会给后面开展工作带来巨大的阻碍。

  “当然要回击!”

  常浩南把报纸轻轻拍在了桌面上:

  “你把和C.B.法拉利公司合作签约的仪式往后安排几天,拖到这个月月底,给装备工业司来个开门红。”

  “既然有些人这么喜欢洋大人,那就让洋大人亲自来打他们的脸!”

第551章 装备工业司的开门红

  装备工业司最终还是成立了。

  只不过,在市场开放这块受到的内外压力确实很大。

  所以上级也不好明目张胆地直接把太多原来机械工业部的职能划拉到装备工业司名下。

  只能是以国防安全的名义,把一部分重点关注的单位转到国防科工委系统进行管理。

  当然,如果单从科工委这一个部门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扩大职权范围,还划入了总共十几家业内影响力不低的大中型企业,怎么都是血赚不亏。

  “兰司长,以后,我们的工作可就需要你多多支持了。”

  丁高恒的办公室里,常浩南跟刚刚接到调令,正式成为装备工业司司长的兰新志握了握手,笑着说道。

  “诶,哪里好说支持,根据丁主任的部署,我们部门是要配合常总您的工作。”

  兰新志的表态非常到位。

  支持,是可给可不给的。

  但配合,是主从关系明确,必须得给的。

  再者说,哪怕只从兰新志个人的角度上,他能完成从秘书岗位到司局级部门一把手的跨越,不说全部,至少有八成都是仰仗常浩南的操作。

  毕竟,建立装备工业司的想法,最早就是后者提出来的。

  从那些过去就有的部门里抢出一个岗位,和去一个白纸一张的新部门占坑,这二者的难度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而且,作为一个新部门的首任领导,只要他不是过于抽象不做人,那么这个部门一定会在相当程度上留下个人的烙印。

  对于日后发展大有助益。

  至于后面的其他支持则更不用说了。

  拿到调令的时候,丁高恒明确说过,如果没有常浩南的高度评价,那么这个任命的决心并不好下。

  就这两件事,已经够兰新志决定自己后半辈子的立场了。

  “这次啊,还是要感谢经贸委那边,替咱们吸收了大部分火力。”

  丁高恒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楼外被薄雾笼罩的京城,开始给常浩南和兰新志讲起这段时间以来发生在水面以下的事情:

  “他们上来就提出要成立一个国家机械工业局,接手机械工业部的大部分职能,这个要求实在太直接,一下子就成了众矢之的。”

  “不光国内的那些人,就连正在跟咱们搞入世谈判的美国,都通过一些渠道施加了压力,说什么跟市场开放原则不符,让我们慎重考虑。”

  说到这里,他的表情还是带上了些许阴霾。

  毕竟,这个事真要说起来,还是被外国压力给影响到了。

  但也没办法,入世是眼下这阶段华夏的头等大事,在综合国力远不如大洋彼岸的情况下,斗争,还是得讲策略。

  “好在经过他们这一折腾,反倒起了掀房顶的效果,等到咱们提议把其中部分涉及到国防安全的企业划归科工委管理的时候,反对的声音反倒小了不少。”

  “这下,虽然咱们实际拿在手里的职权不算多,但好在是把装备工业司这个架子给搭起来了,只要组织架构能定下来,剩下的事情就都有操作空间。”

  丁高恒今天的兴致不低,毕竟也算是带着自己的部门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打了个胜仗。

  他稍微停顿了一下,然后转过身:

  “至于这个部门未来的上限在哪里,就要看我们接下来能取得什么样的工作成绩了。”

  本来嘛,新部门成立,就相当于组建一支新的部队,丁高恒也只是发挥例行作用,鼓励一下。

  结果对面常浩南却直接来了波真的:

  “丁主任,这方面我们已经准备好了,火炬-C.B.法拉利公司的成立仪式,本来其实月中就能举行,我特地让兰司长推到下个星期,4月初再办,算是给装备工业司一个开门红!”

  虽然火炬集团本身并不隶属于国防科工委管辖,但装备工业司的职权中包括一部分产业规划方面的内容,虽然远不及机械工业部可以直接决定政策发展走向那样强势,但好在也算是保住了一些可操作的空间。

  机械工业部在解散之前发布的最后一条文件,是将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机械行业分会的部分职能划归到自己名下。

  而紧接着,装备工业司就顺势拿到了开展行业国际贸易促进工作的相关权限。

  丁高恒甚至来不及平复脸上的惊喜,就重新坐回到自己的办公桌前:

  “正好,装备工业司成立以后的一号文件还没发。”

  “新志同志,你回去起草一个推进高端机床行业对外合作的文,赶在下星期之前发出来,正好跟小常那边的动作打个配合。”

  兰新志刚刚上岗,正处在最踌躇满志的时候,当即“啪”地一个立正:

  “是!”

  任谁都知道,机械制造这种重资产领域,无论是产业调整还是发展都偏慢,不可能第一天发了文第二天就看见成效。

  但有些事情,讲究的是一个姿态。

  尽管火炬集团和C.B.法拉利的合作,有99%的事情实际上都已经提前完成了,甚至双方互派的技术人员都已经开始了业务工作,但只要签字仪式这种标志性事件放在发文之后,那就可以表达对于产业政策的支持。

  包括装备工业司,也可以大大方方地把这件事当成业绩写进明年的年度工作总结里面,没人能挑出毛病。

  ……

  一切都按照常浩南的计划,顺利执行了下去。

  两天以后,装备工业司发布了国科装发〔1998〕1号文,正式将“加快推进装备工业技术研发,积极寻求对外交流与合作”列为九五计划剩余三年的发展重心。

  刚一开始,自然还是等着看笑话的人更多的。

  毕竟,华夏过去在这个领域完全没有话语权,市场也几乎全都被进口产品所占据。

  甚至很快就有媒体以《行政压力下“放卫星”不可取》的标题,进行了一番冷嘲热讽。

  文中表示在国内机械制造领域体制僵化、水平低下的大背景下,所谓“对外交流与合作”根本不可能实现,充其量只能作为领导的某种“面子工程”而存在。

  与其耗费大量资源做这种无用功,还不如实际一点,彻底放开产业政策,引入更有活力的私营资本,先从产业链低端部分干起。

  一番慷慨陈词,如果不是跟C.B.法拉利的签字仪式都已经准备就绪,没准常浩南自己都信了。

  “这篇雄文,兰司长可一定得收好,十分有纪念意义啊。”

首节 上一节 426/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