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477节

  如果以他自己目前的水平,结合这个年代计算机的能力,那么设计肯定还是能设计出来,但稍有偏差,进而做几次修正肯定还是免不了的。

  而能在设计点是25.25的情况下,一次就得到25.16的结果,毕竟还是仰仗了系统发挥的作用。

  不过,这句话听在其他人耳朵里,自然以为常浩南的意思是指在这里的其他人也做出了重大贡献。

  于是纷纷表示自己只是在常总的领导下尽到本职工作,不敢贪天之功云云。

  这种误解对常浩南没什么坏处,他也不可能额外去解释,只是笑了笑,就把话题转移到了另外的地方:

  “剩下几个部件的测试也要加快进度了,尤其是燃烧室和涡轮。这两个热端核心子系统,再加上高压压气机,就基本决定了发动机的关键核心性能特征。”

  “而有了性能特征,尤其是进气特征之后,我就可以根据发动机的属性,去针对性优化飞机的设计方案了。”

  “飞机的设计方案?”

  听到常浩南突然转而提到飞行器的外流,也就是气动设计部分,海谊德一愣,有些没跟上思路:

  “您是指……”

  “过去,咱们的航空发动机都是完全,或者部分仿制的,各方面性能参数,很多都不是自己说了算。”

  常浩南把检测结果放回旁边的桌上,一边转身往外走一边说道:

  “再加上设计水平和制造水平都不太行,就导致造出来的发动机具体是什么性能,在装机之前都有可能是个未知数。”

  “所以在发变匹配这一块,也主要是以拓宽进气道的适应范围为主,以尽可能匹配不知道抽奖抽出个什么结果的发动机性能指标。”

  听到这里,包括海谊德在内,好几个人都表现出了有些不好意思的神情或者动作。

  毕竟,常浩南所说的问题,确实存在。

  航空动力领域长期以来的“心脏病”,确实给总体设计部门上了不少强度。

  虽说确实有一些发动机型号,是因为飞机项目的取消才中止了研发,但实际上,反过来的情况,也就是飞机型号因为发动机水平不足而夭折的情况,更多。

  负重训练了属于是。

  当然,常浩南显然不是为了强调这些,因此稍作停顿之后,又马上话锋一转;

  “不过,现在咱们既然已经有了第一种完全自主研发、独立知识产权的发动机型号,那么在飞机的发变匹配这一层面,就可以往提高匹配精度这个路子走了。”

  “这也是我跟611所那边早就确定过的事情。”

  常浩南所说的,自然是要更换DSI进气道,并对气动设计进行总体改进的歼10第二阶段原型机——

  虽然涡扇10有两个主要装机对象,但歼11的可调进气道适用范围极其宽广,作为重型战斗机也不差那二三百公斤的重量,所以无需在发变匹配这块下太多功夫。

  “也对……”

  听到常浩南的回答之后,海谊德轻轻拍了拍脑袋:

  “这段时间下来,我都快忘了常总最开始就是搞飞机设计出身的了……”

  “那您的意思是,十号工程目前的设计,还得改?”

  眼下跟在常浩南旁边的都是航发设计领域的人,虽然目前还没分家,但终究跟几个总体所之间隔着一层关系。

  尤其611所的位置还在2000多公里外的蓉城。

  所以他们对于常浩南对歼10所做的规划不太清楚也很正常。

  “那是当然。”

  常浩南当即给出肯定答复,紧接着又问道:

  “贵航那边去年首飞的新型号,歼教9,应该知道吧?”

  海谊德点点头:

  “这个自然知道,总公司那边去年年末还发过一个专题,来介绍他们通过这个型号渡过困难阶段,实现扭亏为盈的先进典型来着。”

  “我准备给歼10换上像歼教9那样的DSI进气道,可以降低一些重量,对飞机性能很有帮助。”

  大家都是航空系统的人,而且保密权限都足够高,这块倒也没什么需要隐瞒的。

  作为战斗机,歼10要面对的飞行工况远比歼教9要复杂,因此对于进气道设计的要求也会更高。

  人们一般的印象是“DSI进气道不擅长高速飞行”。

  实际上这是个彻头彻尾的误会。

  DSI进气道只是优化范围窄而已。

  一个典型是很多高超声速武器上面的超燃冲压发动机,也会用的DSI进气道。

  只不过,导弹和飞机毕竟还是有亿点点差别。

  前者可以靠助推器来渡过进气道效率低的这个阶段。

  但对于一般的飞机来说,高速工况有可能用不着,但低速工况永远都能用上,所以不存在“只优化高速而不优化低速”的选择。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进气道的适应范围足够宽,那么把优势工作区间扩充到跨音速范围,也并非没有可能就是了……

第597章 试飞F14

  与此同时,同在盛京的112厂,大修升级车间。

  实际上,仅仅一个半月之前,这个在官方档案中被记载为70#的厂房还没有一个专属的名字——

  一般来说,厂里员工都是直接它称呼为装配车间。

  42年前,华夏第一架自行生产的喷气式飞机“中0101”号就在这里下线。

  在那之后,歼6、歼7、歼8系列飞机也都曾经在此进行总装。

  不过,随着那笔两年前订单中的最后两架歼8D交付部队,70#厂房终究还是无法跟上新时代的步伐了。

  由于配套设施实在老旧,加上当年看上去巨无霸一般的36米跨度如今也已经不够承接越来越复杂的装配流程,因此新型的歼8C和歼11飞机都是在三个近几年才新建的厂房中进行总装。

  盛飞集团也在年初就计划好将其从总装车间序列中除名。

  但70#厂房的历史意义实在特殊,又不能随随便便就给拆了。

  所以关于它在结束生产任务之后的用途,就一直悬而未决。

  集团领导甚至一度准备将其改建为航空工业主题的博物馆,但最后因为地处厂区中间,实在无法对外开放而作罢。

  直到前些日子,何明看着那几架停在角落里,已经被大卸八块的F14,才终于有了打算。

  他觉得随着未来战斗机的服役寿命逐渐延长,以及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像这样飞了十几二十年之后,又要用新技术进行延寿升级的情况恐怕会越来越多。

  而这种活由于每一架飞机在长期使用后的個体情况都不一样,无法使用脉动生产的模式,因此单论工时并不一定比造新飞机少太多。

  如果占用生产装配车间,实在有些浪费。

  于是,一不做二不休,何明干脆向集团董事会打报告,把70#厂房专门划为对老型号进行大修升级的车间。

  而今天,则算是这里的“开门红”。

  随着车间的大门被缓缓升起,一架刷着蓝色迷彩涂装的巨大战斗机在一辆拖车牵引下缓缓来到了车间外面的机坪区域。

  自然是波斯人之前送来的那批F14之中的一架。

  此时被拖出来,自是因为已经完成了大修延寿和现代化升级,作为新型号样机准备试飞了。

  尽管飞机不是华夏的飞机,但既然在华夏改造,那就得遵守这边的规矩。

  因此,机头上绑着的大红花肯定是少不了的。

  其实这架飞机早在几天之前就已经完成改造,甚至进行过一轮基础功能检查。

  现在只不过是“补上”一次仪式罢了。

  相比于在波斯本土升级的那批F4,这些F14的升级改造要更加彻底,除了部分核心结构件以外,基本相当于是脱胎换骨成了一架新飞机。

  所以,波斯人干脆给这架飞机起了个全新的代号,叫F14IC。

  实际上,这批飞机从送过来开工到现在,满打满算也才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就一种过去从未接触过的全新型号来说,正常情况下,应该不可能这么快就完工下线才对。

  不过眼下这单生意的情况比较特殊。

  波斯方面虽然没有能力单独对F14进行改造,但他们过去为了保障手里这批王牌的战斗力,确实下了不少功夫。

  甚至在90年代初,就找俄国人进行过一次尝试,试图让F14发射R27之类的俄制武器。

  虽然这些努力最终都没有批量落地,但相关资料却准备得比较充足,并且比第一批飞机更早被提供给了华夏。

  这让112厂省去了绝大多数改造之前的准备工作,拿到飞机之后可以很快上手开工。

  再加上改装设备都是成熟型号,作为一架70年代的飞机,机体材料也没什么太复杂的,这才能拿出如此高的效率。

  ……

  两国代表共同参与的简短庆祝仪式很快结束。

  紧接着,两名试飞员付国祥和赵孟天便分别爬进了这架飞机的前后座舱,几辆电气辅助车辆也很快从不同方向飞速驶来,地勤人员略显生疏但仍然动作连贯地把电缆和充气管分别接在飞机上,然后开始进行起飞之前的各项检查。

  对于坐在前座,承担主要飞行任务的付国祥来说,这绝对是一次相当新奇的体验。

  尽管他过去已经参与过十几个不同机型的试飞任务,但是,一种美国飞机,而且还是可变后掠翼,却从未接触过。

  而后座的赵孟天严格来说并非试飞员,而是为了提前熟悉F14,而从鼎新训练基地临时被借调过来的蓝军旅飞行员。

  趁着地勤正在忙活的功夫,付国祥再次低头检查了一遍面前的仪表和屏幕布局。

  当然,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试飞员,他不可能是临时抱佛脚。

  此前一周时间,付国祥就已经提前把F14座舱的样子打印出来,贴在宿舍的墙上,一有时间就进行练习。

  但试飞任务,无论多么谨慎都不为过。

  尤其美国飞机在一些仪表的设置上跟中/苏(俄)飞机是相反的,如果不够熟练的话,很容易在天上看错,酿成大问题。

  “试飞员注意,执行动作检查。”

  付国祥的无线电中传来了地勤老班长的声音。

  “方向舵,左,右,好。”

  “副翼,逆时针,顺时针,好。”

  “……”

首节 上一节 477/9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