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493节

  常浩南一边解释一边笔走龙蛇:

  “比如,我们可以先分析一下最简单的时延和丢包形式,假设时延是短时延且在各个采样周期内恒定,数据包连续丢失数也具有上限n,那么在一个采样周期之内,到达执行器端的控制器输出可能就会出现两个……”

  “……”

  “发动机在稳态点附近工作的动态特性可以简单用一个连续状态空间方程描述,再把这个方程进行离散化,就会出现2n+1种子系统,实际的发动机工作特性会在这2n+1种之间随机且连续跳变,显著延长稳态系统的收敛过程……”

  说到这里,常浩南停下手中的笔,把已经写满公式的两张纸推到前面,然后抬起头。

  这一番计算让周围的人直接表演了一个目瞪口呆。

  但好在这次至少是边说边写,有不少纸面内容,所以相比刚才的完全茫然,至少还是有几个人听懂了其中的关键。

  “我们这个是线控连接,应该不至于出现特别夸张的延迟或者丢包吧……”

  一个人带着些许迟疑地问道。

  常浩南此时刚喝了口水,赶紧咽下去,然后摇了摇头:

  “其实就跟我们正常的电脑上网一样,发动机的ECU单元以及线缆的信号传输带宽实际上还不如家用电脑和网线,所以,哪怕是在正常飞行过程中,出现信息传输不通畅的问题也是很正常的。”

  “那这样的话……岂不是说明FADEC在稳定性方面存在硬伤?”

  另一个声音明显有点颤抖:

  “毕竟,机械控制系统的延迟是确定的,只要适应下来就可以了,更不可能出现数据丢失问题,但电控的这些都是随机出现,难道还要保留一套完整的机械系统做备份?”

  FADEC的一个巨大优势就是减重,保留机械备份自然是不现实的。

  不过,常浩南既然已经提出来了这个问题,那解决办法就必定是有的:

  “电控的延迟和丢包虽然是随机出现,但还是可以通过高鲁棒性的控制算法减弱甚至消除对于性能表现的影响。”

  “所以我在设计发动机控制程序的时候,采用了分布式控制增益矩阵,以提高对时延和丢包情况的稳定裕度,但这个裕度具体有多少,能否满足战斗机在各种工况下的需求,还需要在测试过程中进行验证。”

  “如果稳定裕度不够,那就需要再增加一个发动机控制单元,如果裕度过剩的话,还可能得减少一个,毕竟一套ECU和相关的线缆加在一起,也有个几十公斤的重量……”

  “分布式控制增益矩阵……这……还可以这样?”

  刚刚一直坐在常浩南旁边的姜甫和眼中顿时闪过一丝茅塞顿开的明悟。

  在去年把624所的研发重点转向垂直起降发动机之后,摆在他面前的最大问题就是发动机垂直输出动力过程中的控制响应和稳定性问题。

  要知道,垂直起降不像平飞,推力大点小点影响都不会很大,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推力输出失衡,那飞机轻则失稳重则直接坠毁。

  然而垂直起降过程的高压燃气要经过一个90°甚至更大角度的偏转,可能受到的外界扰动反而更复杂……

  所以对于发动机控制系统的要求相比普通发动机来说要高得多。

  在目前用老型号涡喷7发动机外接垂直喷口进行测试的过程中,哪怕用上电控单元,也仍然不能保证垂直输出过程的可靠性。

  但常浩南刚刚这一阵却,给了他一个完整的思路。

  姜甫和只觉得可惜,自己并不是控制算法领域的专家,所以现在空有一个思路,却很难落实下去……

  坐在对面的徐洋刚刚就已经把那两张纸拿到手里,别人还在提问的功夫,她已经飞速看完了上面的内容:

  “这样的话,我只要在测试控制系统里面加入一个丢包和时延模拟就可以……而且本质上,丢包也可以被等效为发动机的输入时滞……”

  “所以,可以认为发动机的输入端存在随时间推移而同步增长的时延,从而使得发动机收到的控制输入信号只跟测量值有关……”

  “当然,这种办法测出来的结果是系统允许的最大连续丢包数,不是丢包率,应该没问题吧?”

  “可以。”

  常浩南果断点头:

  “用最大连续丢包数的话,无非需要稍微改一下极限参数设置逻辑,这是个完全独立的单元,也就几个小时的事情。”

  “那等我消息,两天之内给你弄好。”

  徐洋把两张纸丢在桌上,站起身点了几名624所工程师的名字,便带着他们匆匆离开了控制室。

  “常总。”

  在房间里面重新变得冷清下来之后,姜甫和重新找上了常浩南:

  “关于您刚刚提到的分布式控制增益矩阵,能说一下完整的思路么?”

  后者稍微一愣。

  主要是没想到会有人问这种问题。

  因为这个属于设计过程中的内容。

  不过转念一想倒也合理,毕竟624所又不是只做航发测试,他们本身也是涡轮动力研究机构。

  甚至在上一世,有不少核心机都是624所搞出来的。

  只不过如今因为他的原因导致人家几乎成了小透明……

  “这个其实是受到了主机那边飞控程序算法的启发……”

  常浩南说着重新拿过来了纸笔。

  他在这件事上并没有说谎。

  确实是受到飞控程序的启发。

  只不过不是自家的飞控程序,而是美国人的。

  后世F35战斗机飞控的一个巨大问题,就是在某些飞行工况下会出现巨大的舵面操控延迟。

  一直到常浩南重生那会,这个毛病都还没解决……

  所以他在开发涡扇10控制程序的时候,几乎第一个就想到了这个问题。

  当然,这些内容不可能讲给姜甫和听,所以常浩南换了另外一个版本的故事。

  反正只要讲的知识没错就行了。

  看着眼前逐渐被填满的草稿纸,姜甫和之前还有些愤懑的内心反而愈发平静下来。

  “常总,我们院手头现在有个垂直起降发动机的项目,您看……等到涡扇10那边结束之后,您有没有兴趣接手?”

  人嘛,总要学会跟现实和解的。

  打不过就加入,不丢人……

第627章 令人纠结的垂直起降

  面对这个完全是突如其来的请求,常浩南一开始是有点懵的。

  毕竟早上刚到这边的时候,姜甫和的那点子情绪,他虽然没往深里面去想,但也还是能感受到的。

  怎么这才过了不到半天功夫,态度直接来了个540°大转弯?

  你听那用词都不是“加入”而是直接请自己来“接手”一个项目。

  而且,也不光是如此。

  更主要的,还是没想到能有垂直起降发动机这么一说。

  虽然在眼下这个时间点,624所确实应该已经拿到了R79V300发动机的部分技术资料。

  但他非常确定,上辈子绝对没有过这档子项目。

  华夏对于垂直起降飞机的研究即便一定要说存在,也仅限于70年代那个战锤味十足的歼6垂直起降型号。

  思路极度狂野,就是在歼6外面直接挂四个升力风扇。

  即便如此,它也已经是这个方向最正经的项目了。

  毕竟,甭管可行性高低,至少在航空工业层面上真正形成过一个思路。

  而再往后那些,基本就都是航空发烧友的玩票作品,做不得数的。

  实际上,对于如今的华夏来说,垂直起降飞机的优先级绝对不高。

  虽然由于常浩南的介入,华夏如今在航空产业,乃至整个制造业领域的水平都比前世高了不少。

  但综合国力这东西不是一年两年就能扭转过来的。

  有限的资源还是得集中在重点项目上。

  垂直起降就属于可以搞,但也可以不搞的那种。

  毕竟战斗力肯定比不上同等技术水平的固定翼,华夏又没有美国那种满世界欺负小朋友的需求。

  真落实下来的话,除了给海军航空兵玩玩票以外,大概率还是得拿出来外销。

  但那又得搭配轻型航母或者两栖攻击舰一起卖。

  这种级别的军售,那都是要看国际影响力的。

  眼下90年代末的华夏,显然还不太够格。

  所以,常浩南并没有马上选择同意或者拒绝,而是问起了这个项目本身的原委:

  “姜总,现在离涡扇10定型服役还早,我能不能参与一个新项目,也没办法现在就做决定……”

  “只是……不知道您说的这个垂直起降发动机……是什么来头啊?”

  天地良心,他问出这个问题,真的只是想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完全没有任何别的意思。

  但姜甫和听着可就不太对味了——

  毕竟他之所以研究垂直起降,就是因为原来的推重比9一级大推被涡扇10这么个核心机无限接近四代的东西给占据了生态位,迫不得已才剑走偏锋的。

  现在始作俑者竟然直接问出这个问题,颇有一种当面NTR的美感。

  好在姜甫和到底不是真小心眼的人,理智上也知道对方大概率根本不知道这中间的弯弯绕,所以连续做了几个深呼吸,算是平复下来了刚刚差点红温的情绪。

  但细想之下却反而更难受了——

  虽然说起来,他的项目是被常浩南干掉的,然而在整个过程中,后者恐怕根本没意识到发生了什么……

  别人还没发力,自己就已经倒下了……

  好气啊,但又没有办法。

  “姜总?”

  看着脸上表情愈发拧巴的姜甫和,常浩南有点担心自己是不是哪里刺激到了对方,小心翼翼地又试探着喊了一声。

  “啊?”

首节 上一节 493/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