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565节

  虽说是百无禁忌,但你这也过于没禁忌了一点……

  “当然不是光我们自己派……”

  常浩南也意识到自己确实有点一鸣惊人,于是赶紧找补:

  “我的意思是,既然当初美国人打的是人牌,那不妨将计就计,只要盟军行动能在名义上结束,我们就可以在安理会提议,以维和的名义,由五大善……五大常任理事国共同派出维和军事单位,进驻到巴尔干地区,以防再次出现人危机!”

第708章 空军,走出国门的机会

  能坐在三座门这间会议室里面的,绝对不会是什么泛泛之辈。

  虽然刚开始的时候被常浩南的语出惊人给吓得不轻,但那主要是因为倒装语序,把重点放在前面了的缘故。

  在听完他的整个思路之后,众人也很快想通了其中的关节——

  你以为常浩南是乱说的?

  那他可不是乱说的。

  实际上,哪怕在原来的时间线上,盟军行动结束之后,也有一批“维和”单位进驻并维持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存在。

  只不过是由欧盟派出的而已。

  没错,派出维和部队这件事,从来都不只有联合国能做。

  只要驻在国同意(或者被同意),其它国际组织,乃至于单一国家也可以。

  当然,上一世盟军行动的结局是联军方面取得完全胜利,因此这个所谓的“维和”自然也不可能存在什么公平性,只是给“军事占领”安了另外一套好听的说辞罢了。

  其它域外国家哪怕有心,但在仗都已经打完,防守方大败亏输的情况下,也是既无干涉的名分又无插手的能力。

  然而如今的情况完全不同。

  巴尔干半岛的局势对于几乎所有势力来说都已经接近于无法收场,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应该由主持“公平正义”的联合国出面来控制局势。

  而且,对于五大善人来说,面子上也都过得去。

  美国发动盟军行动在名义上是为了保障人,现在维和单位进驻,而且其中还包括美军,那完全可以对外宣称说自己最初的目的已经达到,盟军行动取得了完全胜利,顺理成章地鸣金收兵,赢。

  对于已经被炸麻了的英法而言,也可以对内解释说,自己在第一时间退出行动,回应了在巴尔干地区遭受的损失,而且正是由于自己的“强硬”立场,才导致美方被迫结束了盟军行动,维持了欧洲的繁荣与和平,赢。

  至于后续的赔偿道歉,那就是另外的事情,跟巴尔干局势无关了。

  而对于当前本来就处在守势的华夏和俄罗斯来说,能把本来几乎是必输的局面扳成现在这样,保住差点就要支离破碎的巴尔干地区,甚至还能名正言顺地重新对此区域施加一定影响力,绝对是赚足了里子,赢。

  如今选择见好就收,给盟军行动一个体面的结束也并无不可。

  五赢,赢麻了。

  但是,跟常浩南此前提出的各种奇思妙想一样,计划归计划,执行归执行。

  这个思路之所以能被他首先提出来,主要还是一个思维开阔。

  对于一个经历过2020年代的人来说,维和属于随时随地都能看见的日常新闻,人选选择、兵力配置、日常行动等也都已经有了一套规范化的执行体系。

  但在90年代末可不是。

  虽然华夏此前有过类似行动经验,但那只是前往邻国而已,派出的还是工程兵部队,执行的任务也是真·维护和平。

  跟常浩南提出的这次任务,完全不是一个层面上的东西。

  只有名义相同罢了。

  因此,倒也没有人马上明确表态支持。

  内行要考虑的问题,远比外行要复杂得多。

  这和造飞机是一个道理。

  军队提出技术需求只需要写几个关键指标,但要落实起来,却得调动无数人力物力花上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

  如今只是把情况反过来了。

  所以常浩南倒也不着急。

  从其他人,尤其是张老和傅友全的神情不难判断,他们已经开始思考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了。

  而这,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

  最后,还是张老给定了调子:

  “在维和任务这块,我们是没有最终决定权的,所以这次会上肯定讨论不出个结果,现在都已经过了中午了,我建议暂时休会。”

  “不过,我下午会跟俄军的安纳托利·克瓦什宁将军通话,如果上级领导不反对,那么我们可以在电话里面沟通一下这件事情在执行层面上的可能性……”

  “另外就是,无论最后能否真正成行,总参方面都要按照正规军事行动的标准,拟定一个详细的方案出来,尤其是在后勤补给和应急事项处置层面。”

  突然被点到的傅友全赶紧回答:

  “是!”

  张老合上手中的笔记本,满意地点点头:

  “一方面,这个计划确实有可行性,在上级那边有很大概率获得初步同意,到时候拿出来的方案越快、越详细,给上级领导的信心就越强。”

  “另一方面,我国长期处于和平环境之中,这样有实际背景的行动计划,哪怕只进行纸面推演,对于提升参谋机关的能力也有巨大意义。”

  “还有,空军新成立的战略运输机单位也要做好准备。”

  他又看向另一边的刘尧顺:

  “如果真需要向巴尔干地区部署力量,走海路的效率实在太低,只有空运才能满足时效性,也是我军对外展示的一个窗口,这两年上级在战略运输机采购和训练方面的拨款可是给的很大方,伊尔76飞东欧也不存在兼容性问题,要是在这种关键时刻掉链子……”

  张老没有继续下去,只是伸出两根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

  听到这话,后者自然知道是让他表态的意思:

  “请首长放心,运输机部队从去年开始,已经在国内执行过几次陌生空域的长航时运输任务,有信心保障远程跨国运输任务顺利完成!”

  常浩南在刚刚说完自己的想法之后便继续回归小透明,不过听到这里也觉得有点可惜。

  毕竟,哪怕他的计划真正实施,华夏目前也还是只能用进口的伊尔76MF来执行这一任务。

  只能展示一下空军的风采,没机会展示航空工业的能力了。

  巧合的是,上一世华夏国产的战略运输机第一次到欧洲执行任务,也是飞往巴尔干半岛,送去了一批红旗22防空导弹。

  只不过,那批导弹到达的时间有些晚了……

  ……

  会议结束之后,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的常浩南却被身后的刘尧顺给叫住了。

  “浩南同志。”

  不知为何,这位空军的掌门人说话时似乎带着点忧虑:

  “在你看来,这次用高炮配合多点被动搜索雷达击落隐身战机的战例,是否具备可重复性?”

  这个问题有点出乎常浩南的预料,不过他还是果断摇了摇头:

  “虽然计划是我提出来的,但必须承认,运气在其中占了很大成分。”

  “当初之所以选择高炮,也是因为他们手头实在没有像样的现代防空导弹,S125实在是没办法同时应对干扰和低RCS的双重压力,如果能用上哪怕是早期型号的S300PT,36DM1警戒雷达和5N63火控雷达的组合在近距离和窄波束模式下,也有相当大的可能烧穿干扰……”

  “而且,更主要的问题还是,高炮的射程和射高终究不够,只能在对方完成投弹之后进行补充防空,就像这次,那架B2其实也已经把炸弹给丢下来了,如果不是GPS干扰发挥了作用……”

  常浩南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意思已经很明确了。

  事后防空总归是要吃亏的。

  “所以……更好的反隐身思路,还是应该用先进的中远程防空导弹,搭配具有被动搜索能力的雷达?”

  “对于我们来说,当然是这样。”

  常浩南回答道。

  “那就好……那就好……”

  刘尧顺显然松了口气:

  “不用担心高炮部队扩编了……”

第709章 我 们 仨

  相比于作为幕后操盘者,因此完全知晓事情全貌的华夏,以及作为罪魁祸首,虽然不知道全貌但也能想明白大多数关节的美国,欧盟方面的反应,多少就有点迟钝了。

  主要是自从3月末巴尔干危机爆发之后,他们就从巴尔干地区局势的话事人变成了打酱油的。

  局势完全被坎帕尼亚的盟军司令部和艾米利亚罗马涅的盟军空中指挥中心所主导。

  而美军发起盟军行动的主要目的本就是搞乱欧洲和挤兑欧元,再加上早就已经意识到这帮欧洲盟友极不可靠,情报通报给他们基本等于同步送给卢比扬卡广场。

  如今虽然冷战结束了,但惯性还在,所以自然不可能对欧洲“盟友”们开诚布公。

  在这种情况下,多数欧洲国家对前线的信息获取,实际上高度依赖他们的驻外媒体。

  虽说是“媒体”,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几乎属于半公开的情报机构特工。

  在平常,依靠这种办法似乎并无不妥,甚至因为深处第一线,且靠着记者身份在某些场合能够横冲直撞,获取消息的速度相比于依赖远程侦察和电子战手段的盟军司令部还要快一点。

  但是昨天晚上,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些媒体……

  失联了。

  最早发现情况不对的是法国对外安全总局。

  倒不是说这个机构在能力方面有多么强,而是他们的局长雅尼克·桑松跟丁高恒一样,在当地时间23点47分时,因为失眠而正在看电视。

  然后,转播信号突然就中断了。

  最开始,桑松也没当回事,第一反应是给身在国家电视台工作的朋友打了个电话。

  然后很快得到消息,是转播信号源突然消失不见了。

  对方甚至还反过来请求他帮忙问一下是什么原因。

  接下来,局长先生继续跟丁高恒做出相同判断,顺理成章地认为可能是因为军事行动而施放了电磁干扰。

  不过,作为法国情报高层,他在欧洲的人脉相比于丁高恒来说总归要丰富不少。

  于是又给在布鲁塞尔工作的熟人打去电话,询问晚上是否有大规模军事行动。

首节 上一节 565/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