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577节

  “这么快?”

  李凌超看见常佳瑶出来的时候,惊得眼睛都瞪大了。

  这么大的事情,虽然不能细说,但稍微展开一点也有不少好聊。

  如果不是心疼电话费的话,她恐怕现在还在里面聊着呢。

  “家里人都在上班,没打通。”

  虽然没能在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常浩南,但常佳瑶的心情显然不差:

  “我们走吧……”

  “你今天感觉有点怪……真没事?”

  “没事没事,我只是突然想起有高兴的事情……”

  “还能有比参加阅兵更值得高兴的事情?”

  摸不着头脑的李凌超快步跟上了常佳瑶的步伐……

  ……

  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常浩南都在忙着筹备重型模锻压机试生产的任务。

  而112厂派过来的技术人员也在几天后赶到了江城。

  只不过……

  规模比他的预期多了点。

  带队的甚至是盛飞集团的副总工程师,也是十一号工程的新任总装负责人,常浩南的老熟人,何明。

  “何总,您这次带来的人……可是不少啊……”

  一番寒暄之后,常浩南看着面前从两辆大客车上鱼贯而出的人群,有点担心新厂区的宿舍可能会不够分配……

  何明则用半开玩笑的语气回答道:

  “向常总学习嘛,机会难得。”

  不过说完这一句之后,便转回了严肃:

  “主要还是这几个后隔框对于新机体来说太过关键,在设计上又做的比较极限,给生产环节留下的容错率很低,所以我从每一个小组,包括总装车间那边都带了人过来,就为了保证万无一失。”

  这个重视程度,哪怕是常浩南也多少有点意外:

  “这样不会影响到现在歼11AM和ASM型号的生产么?”

  “不会。”

  何明当即摇头:

  “从年初开始,上级就把歼8C总装那边的人手调到我们这边了一半左右,现在产线上的人员是按照1:1.2溢出配置的,一是为了防止意外,二是为了给B型号量产之后的产能提升做准备。”

  “空军喜新厌旧这么快的吗?”

  常浩南听后整个人都惊了:

  “歼8C这才量产了两年时间啊……”

  “什么喜新……”

  何明的岁数已经不算小了,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常浩南的意思,不过转念之间就笑出了声:

  “伱这形容倒是挺贴切……”

  “不过这次倒不是空军的缘故,他们今年下的订单反而比去年还多了,主要是黎明厂那边的发动机供货量比去年少了一半,我们就算造出一堆壳子来,也只能等着发动机到位,反倒比如去给歼11B做准备。”

  “蛤?黎明厂出问题了?”

  要知道常浩南还是涡扇10的总设计师呢,虽然自从双发装机测试之后,基本上就不需要他再跟黎明厂直接对接,但也没听说过那边遇到什么足以让产能减半的大问题。

  “那倒不是。”

  何明看着满脸惊悚的常浩南赶紧凑到后者旁边,小声解释道:

  “听说是去年年底的时候,巴空军那边突然要求132厂那边加快歼7F的交付进度,而且是直接通过上层渠道要求的,所以上级直接给我们下了死命令,要求优先保障歼7F的生产速度。”

  “有这种事?”

  常浩南心里一紧。

  1999年这会的环境,说起来比较特殊。

  印巴两边因为核试验的缘故,理论上都处在受制裁的状态。

  之所以说是理论上,是因为两家背后其实都有不在乎制裁的大哥。

  但再怎么不在乎,一般来说在军用物资上还是多少会收敛一点。

  所以,在这么个节骨眼上特别要求战斗机加快交付进度,而华夏这边竟然还直接答应了,那基本上就只有一种可能,

  备战。

  考虑到巴国内的经济在1998年金融危机之后几乎陷入崩溃,去年更是发生了军队提刀上洛的事情,现在要搞一波大的转移矛盾,也属于很正常的思路……

  常浩南抬起头简单思索了一下。

  在他印象里,印巴在世纪之交确实爆发过一些冲突,但规模肯定不大,至少不会是像前三次战争那样的举国之力开战。

  否则不至于没有特别清晰的印象。

  当然,在彻底扭转了盟军行动的结局之后,如今这条世界线的发展,也已经不能完全参考上辈子的情况了……

  好在,1999年的印空军还没有装备苏30MKI这样的重型多用途战机。

  如果只是打一打幻影2000H和米格21,那作为歼7F的实际设计者之一,他对于自己的作品还是有信心的。

  哪怕那只是大三时候练手的产品。

  “常总……常总?”

  何明看着突然开始愣神的常浩南,一开始并没有出言打扰,但后面他带过来的一百多号人都已经列好了队,也不好一直在大太阳下面站着。

  “哦……没事。”

  放下心来的常浩南摆了摆手:

  “走吧,我让这边的厂区的负责同志给你们安排住宿。只不过人数有点多,可能有一部分分到上下铺去睡了……”

第722章 俯冲轰炸

  常浩南的预测很快就成为了现实。

  实际上,早在盟军行动开始之后不久,巴方便分批次派出伪装成平民的武装人员,进入控制线附近的交界地带构筑防御阵地和哨所。

  按照他们的计划,这本来应该是一次力图趁着所有域外大国注意力都被汇聚在巴尔干半岛时,以最快速度达成既定事实的突袭行动。

  正如北方大国在1962年所做的那样。

  但是,盟军行动开始的突然性实在太强。

  因此巴军在3月25日时并没有做好准备,只能硬着头皮开始任务。

  而盟军行动的结束,突然性则更强。

  没有人能想到巴尔干危机会以那样离谱的方式结束。

  换句话说就是。

  巴方的整个计划,完全崩了。

  不过,从某种程度上说,上面两件事情并不重要。

  因为巴方大大高估了自己陆军的战斗力。

  他们原本以为,计划的最大难题应该是在完成跑马圈地之后,应对域外大国的干涉,因此才选了这么个时间点。

  但实际上,计划几乎在第一步就卡住了。

  所谓突袭完全没有达成突然性。

  在被发现之后演变成了一次对峙。

  起初,占据地利优势的巴军还能够占据优势。

  不过很快,回过神来的印军逐渐开始动用包括坦克和火炮在内的重装备进行还击。

  而巴方武装的形势则急转直下。

  按说到这个时候,就应该考虑如何体面收场了。

  但是。

  一来,他们为这个计划已经策划了半年有余,。

  二来,刚提刀上洛的新领导人也需要一些胜利,至少是宣传上的胜利来给自己增加威望。

  所以肯定不能就这么灰溜溜地滚蛋。

  哪怕最终要撤,也得干点什么再撤。

  因此,冲突的升级,已经无可避免。

  ……

  清晨。

  锡亚琴冰川,西麓,萨尔托洛山。

  两架来自第16“黑豹”中队的强5III正在两条山脊之间的沟壑中高速向北穿行,每一架的机翼和机身下方都挂着总共6枚mk82航弹。

  跟正常的双机编队相比,这两架飞机的间距相当远,甚至在进行一些大角度的转弯时,前机还会短暂脱离后机的视野。

  而另外一个不太寻常的地方在于。

  这个编队的长机,是后面那架。

  此时,长机飞行员瓦卡斯·阿斯拉姆上尉正一心二用地一边扫视两侧的群山,一边时不时低头查看放在大腿透明口袋里的飞行路线图。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印军完成部署的重型炮火对几个前沿据点进行了密度不高但接连不断的骚扰性炮击,而巴方却几乎不可能在交火状态下沿着己方所控制的山脊穿越控制线运输同等级别的火炮,肩扛马驮运过去的120mm迫击炮则因为射程过短,完全没有还手能力。

  这让本来占据着大约一千米高度优势的巴方地面部队反而炮战中吃亏,甚至连前些天打出来的优势战损比都在逐渐减少。

  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麻烦,空军参谋部制定了一个使用强击机对敌方火炮阵地进行打击的计划。

首节 上一节 577/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