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60节

  “目前关于弯掠叶片对于提高压气机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都是比较定性的,而跨声速和超声速压气机的流动状况又存在区别,所以我需要以涡喷14的原始设计为基础,对弯和掠的叶片积迭规律分别进行研究。”

  “在得到规律性的结果之后,进行顶部前掠改型和底部正弯改型,改变掠高和掠角、弯高和弯角得到不同掠和弯的设计方案,再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选取最优的综合改进结果,应用到高压压气机的叶片上。”

  其实这个思路跟常浩南刚穿越过来的时候做歼7改进型设计方案差不多,都是先寻找规律,然后再根据规律做方案,最后在方案中寻优。

  只不过这一次无论从工作量还是工作的重要性上都远远超过之前。

  所以他需要更多资源的帮助。

  “第一步进行规律研究,可以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同步进行的方式来加快进度,第三步也一样,但中间出设计方案的这一步没有什么捷径好走,需要相当大的人力,并且测试过程也需要生产出实物来进行,这方面,就需要606所和410厂的同志们分工配合了。”

  实际上就是让一大群工程师来完成之前由周书万和张漫二人完成的工作。

  杨奉畑重新看向了另一边的阎忠诚,以及410厂的技术部部长钟世宏。

  “如果按照小常同志的方案进行,那就需要你们从各自的单位里面调集一些人来接受他的指挥。”

  阎忠诚和钟世宏对视了一眼。

  二人在这个领域已经工作多年,自然知道厂所分工配合其实是一件不太容易完成的工作,更何况常浩南恐怕完全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606所的工程师还好说,基本上也都已经听说过常浩南的大名了。

  但410厂的技术工人完全是另外一个体系,他们可未必认识常浩南是谁。

  “杨总,如果只是把人调给这位小常同志,恐怕效果不会很好。”

  于是在短暂的思索过后,钟世宏首先开口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主要他自己之前就是从外面空降到的410厂,很多管理方面的难题都是亲身经历。

  工厂这种地方有点像是部队,工人和战士一样,未必有多高的文化水平,但有自己内部的一套鄙视链。

  好在钟世宏学焊接出身,最后靠着几手绝活才逐渐让整个厂子对他心服口服。

  但他看着常浩南这个白白净净的样子,大概不像是会车铣磨镗、锻造电焊这些手艺活的。

  “那钟部长的意思是……”

  “我想,在生产制造这方面,不如由您牵头直接成立一个攻关小组,由您担任组长,小常同志来担任副组长,我跟阎总工作为小组成员,直接归小常同志指挥!”

  “这……”

  饶是常浩南也被这个提议惊到了。

  他确实是想要在管理能力方面有所突破,但这次的突破似乎有点太大了。

  从管林示宽那一个小组的6个人,直接一步跨越到管着606所和410厂?

  虽然只是暂时的。

  “我觉得这个办法值得一试。”

  没想到旁边的阎忠诚也点了点头:“常浩南同志在分离流动的数值模拟方面造诣很深,这方面的东西我已经扔开十来年,正好也想要捡一捡。”

  “我……”

  听到二人的表态之后,杨奉畑自然是相当高兴,甚至没有再去问问常浩南本人的意见,而是走过来直接拍了拍他的肩膀:

  “那我的这两个老伙计,接下来可就全都归你指挥了!”

第92章 理论水平精进(二合一)

  或许是得益于刚刚重生时的那次尝试,也或许是得益于管理能力已经从一片空白的LV0进步到了LV1。

  总之随后攻关小组的组建,以及向606所和410厂分配任务的流程要比常浩南自己的想象顺利很多。

  毕竟能在这些地方工作的工程师,能力和经验都是经过考验的,比当初带着周书万和张漫两个本科生那是轻松多了。

  在介绍计算方法和实验内容的时候也基本上是一点就通。

  所以当天晚上,负责第一部分动叶上端部前掠及下端部正弯技术研究的小组就已经开始工作了。

  在分配完最后一部分任务之后,常浩南总算拖着疲惫的身子离开临时分配给他的办公室,准备回自己在601所的住处休息一下。

  从01号原型机发生事故那天一直到现在,他就没睡过一个囫囵觉了。

  留给他要解决的问题还有不少,很多部分即便有着系统的帮助也并不简单,哪怕已经把实验部分剥离了出去,仅仅是数值模拟部分就花掉了他50点积分。

  主要的限制自然还是这个年代的计算机水平。

  他给出的各个方案所涉及的流场复杂程度不同,掠动叶分别有不同掠高以及掠角的改型,弯动叶也分别有不同弯高和弯角的改型,在没经过系统的优化之前,每个叶片自动生成的网格数量都在90万个左右。

  别说1996年,哪怕放在2006年也绝对是一个能让人听到之后直接血压拉满的数字。

  并且这件事情的压力要比之前对机翼的设计改进更大。

  在04号原型机改装新机翼的过程中,01和03两架原型机仍然处在马不停蹄的试飞工作中,只是需要对试验科目进行一定的调整。

  但发动机作为飞机的心脏,出了上次那么大的事故,甚至几乎导致01号原型机彻底损失,在问题得到解决之前,试飞工作显然是不可能继续下去的。

  在这上面拖延的每一天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呼——”

  常浩南呼出一口浊气,感受着北方8月末的夜间已经有些凉爽的晚风,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就在他即将进入宿舍楼的时候,门口的值班门卫突然从身后叫住了他。

  “常工!”

  尽管常浩南并非601所的正式职工,但是大多数非技术岗的人员并搞不清这里面比较复杂的弯弯绕,因此基本都是以x工作为代称。

  “这位同志……有事?”

  听到自己名字的常浩南停住脚步,回过头,看到一个穿着制服,年龄看上去跟他差不多的保卫人员手里拿着一个东西从岗亭里面跑了出来。

  “这是一封寄给您的信,因为没写具体的宿舍号码,就留在门卫这了。”

  “信?”

  常浩南有些茫然地从对方手中接过牛皮纸信封,昏暗的光线下看不清上面写了什么。

  他在601所这边工作的事情并没有太多人知道,而知道这件事的人似乎都可以直接通过杨奉畑联系到自己。

  “麻烦您了同志。”

  “没关系,您到我这签个字确认收到就好了。”

  几分钟后。

  伴随着咔哒的一声轻响,常浩南打开了宿舍门。

  往常精疲力尽的回来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整个人抛到床上,先放空思想躺上半个小时。

  但是今天,在经过上楼时候的短暂纠结之后,常浩南决定还是得看看那封信是什么情况。

  点亮台灯。

  虽然距离重生已经过去了几个月的时间,他也逐渐习惯了这个没有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但真的看到一封贴着邮票的信件还是会让他觉得有一种奇怪的感觉。

  寄件人那一栏填着“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徐洋”。

  钢笔字写的非常漂亮。

  “怪不得……”

  常浩南一边拆信一边自言自语道。

  知道他在601所工作,但没有办法电话联系以至于需要寄信的,似乎就只有对方这一个人了。

  折迭起来的信纸有将近20页,这个厚度让他皱了皱眉头。

  “算了,拆都拆了,看看她写了点什么再休息吧……”

  因为展开信件的动作太快,他甚至没来得及回忆刚刚那一瞬间自己的脑海中是否闪过了什么狗血的剧情,就看到了第一页最上面的标题。

  《一种基于差分进化算法改进的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研究》

  摘要:扩展卡尔曼滤波已被广泛地应用到工程实际等各领域,但是此算法因假设过程噪声固定而带来误差,精度不高。研究了一种改进的EKF算法,主要通过假设过程噪声由滤波结果和观测结果得到,再用差分进化算法对所得到的过程噪声方差进行最优化选择来提高滤波精度……

  结果表明,改进的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减小了状态估计偏差,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滤波效果……

  “嘶——”

  “我有点后悔拆开这封信了……”

  常浩南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把信纸放在桌上,起身离开卧室。

  他准备去泡一杯浓茶。

  今天晚上的休息恐怕又要泡汤了。

  ……

  几小时后。

  常浩南看着已经被自己用红蓝铅笔做满标记的信纸,以及旁边写的满满当当的笔记本,喝掉了保温杯中最后一口苦得发涩的茶水。

  只能说徐洋不愧是UCB归国的博士,又亲自参与了差分进化算法的开发过程。

  就对方表现出来的这个能力水平,说她有个跟自己同款的系统似乎也不是特别夸张。

  举一反三的能力相当强悍。

  这封信的内容说起来并不算复杂:

  徐洋在看过常浩南对差分进化算法的改进之后,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想要就这个思路跟后者探讨一下可行性以及应用前景。

  简单来说,滤波是将信号中特定波段频率滤除的操作,是抑制和防止干扰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一切需要发射电磁信号的行为而言,几乎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

  实际上,高中数学学过的最小二乘法就是一种经典的滤波方法,但是由于只考虑了测量和状态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的稳定性不好。

  后来,针对噪声服从高斯分布的线性系统诞生了卡尔曼滤波法,由于其高效性和准确性,很快成为了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滤波方法之一。

  但因为最开始的卡尔曼滤波法只适用于线性系统,因此后来又有很多人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定扩展,以使这种广受好评的滤波算法也可以用于非线性系统中。

  其中最典型的一种便是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EKF),也就是先用泰勒级数将系统方程展开,忽略二阶以及二阶以上的高阶项,此时非线性系统已接近线性形式,再利用标准卡尔曼滤波算法对系统的状态进行估计。

  显然,EKF算法的计算量并不大,实现起来也并不困难,但EKF对强非线性系统容易产生严重的震荡,甚至是发散。

  到了90年代中期这会,工程界已经基本看到了EKF算法的极限,开始琢磨对EKF算法进行改进,或者创造一种新的卡尔曼滤波算法出来。

  而徐洋提出的这种新算法则是在滤波之前先使用一种经过改进的差分进化算法对过程噪声的方差进行选择,大大减小了状态估计偏差,可以凭借略大于传统EKF算法的计算量达到远远超出EKF算法的精度。

  作为一个航空工程师,常浩南此前对于滤波算法的认识仅限于应用层面,对于基础原理了解并不算深刻,但如果只看通过差分进化算法对过程噪声进行择优的过程,应该是没问题的。

首节 上一节 60/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