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600节

  实际上,能从颜永年教授那边顺利毕业,而且还是作为关门弟子培养,在学术水平方面不太需要担心。

  无非是现在刚从学生变成打工人,不太适应这个身份转变罢了。

  否则常浩南也不可能把这两个人邀请过来。

  他比较关注的反而是他们之间的关系。

  当然还有人品——

  对他这个实验室主任来说,两个讲师的为人好坏根本不会影响什么,但对于以后招进来的学生而言,导师,或者哪怕只是同一个课题组的老师如果太不当人的话,日子必定不会好过。

  间接地,他这个大老板的声誉也会受到影响。

  虽然常浩南自己两辈子遇到的导师都还不错,但类似的事情他可是听过不少。

  最后搞到师生反目的情况都有。

  “新人怎么了,谁都是从新人阶段过来的嘛……”

  常浩南靠在沙发靠背上,作出一副“大佬.jpg”的样子:

  “咱们火炬实验室是京航,或者说是目前全国高校搞校企联合的重点建设对象,算是这类合作模式的探索者,太多过去的经验反而会限制发挥。”

  “再者说,课题上的事情,我相信你们的能力,如果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共同解决,当然,我还是希望你们能尽量依靠自己。”

  “至于实验室的日常工作,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直接联系唐校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他会帮忙解决的。”

  这一番话说完,姚梦娜倒是早已经习惯,但刘方平和雷志兴可没见过这阵势。

  之前他们两个来京航报道的时候,唐林天确实跟他们说过些类似的话,诸如校领导要为教职工和学生服务云云,但哪怕是不善言辞的刘方平也只是木讷了点,又不是真的没脑子,自然只当是对方客套,并没有当真。

  一个讲师,刚入职的,有事就直接联系校长?

  几个菜啊,喝成这样?

  结果现在看来,反倒是自己二人狭隘了……

  人家还真不是在客套……

  不过人的名树的影,他们心里还是有数的。

  能有这份待遇,主要还是归功于这个实验室,或者说是归功于常浩南。

  “有您这句话,我们就放心了……”

  无论如何,二人最担心的事情算是解决了,长舒一口气的刘方平回答道:

  “那……常教授,您准备给我们两个分配什么任务?趁暑期这段时间,我们也好先找一些文献资料学习一下。”

  “你们也要表现的大胆一些。”

  常浩南看着并排如小学生般坐在沙发上的两个人,实在有点哭笑不得,并没有马上回答刘方平的问题:

  “等到十月份,最晚明年一月份,你们的学生就要进组了,要是让他们发现连自己的导师都没什么信心,积极性难免也会受影响。”

  “而且,你们之前也都是跟颜教授见过大场面的人,应该很快就能适应才对。”

  姚梦娜三人目前还只是讲师的身份,博士肯定是没办法带,不过每人每年会有一个硕士生的名额。

  当然,在火炬实验室这种环境下,具体哪个老师的学生之间倒也不必分的那么明显。

  毕竟估计大多数人都是冲着常浩南的名头才会来投简历……

  而且以他的经验来说,在自己未来准备涉足的领域里,学生的水平跟学位等级,以及导师的水平之间都没有必然的联系。

  换句话说,硕士生里面也有可能挖到宝。

  数学这东西,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果到25岁还没研究出什么名堂来,那这辈子基本也就没啥指望了。

  只能转去搞应用数学。

  再不然就只能去搞工科。

  哪怕是常浩南开着挂,现在想从纯应用的工科反向往理论领域发展,都只能慢慢熬着等系统升级。

  更别提其他人了。

  学科鄙视链一般就是这样来的。

  “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

  刚刚一直没怎么开口的雷志兴挠了挠头:

  “以前出去,别人重点关注的都是颜老师,现在突然自己成了老师,就有点……心里没底。”

  刚走出校门进入社会的普遍现象。

  上一世常浩南毕业之后刚到航空工业集团工作的时候也是这样,做起事来缩手缩脚的,一直持续了大概两年左右才逐渐适应过来。

  但现在,他可没有两年功夫可以浪费。

  “应该是环境突然变化造成的,不过咱们这里也是大学,跟你们过去的环境差不多,相信你们很快就能适应。”

  常浩南站起身,来到办公桌后面,从抽屉里翻出一摞资料:

  “刘老师刚刚问起项目的事情,正好我这边前些天接到过一个比较合适的,可以先给你们去锻炼一下单独负责一个项目的能力。”

  看到常浩南手里的牛皮纸档案袋,刘方平和雷志兴二人同时眼前一亮。

  青华大学的博士,在90年代末这会还是比较值钱的,如果他们想找个轻松点的闲职,或者油水丰厚的岗位并不算困难。

  而搞科研,虽然这些年由于常浩南的影响,条件已经比过去好了不少,但总体上仍然是个比较清苦的差事。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仍然选择到高校担任教职,说明本身就是有梦想的。

  现在,面对自己职业生涯中的首个项目,难免会有所期待……

  当然还有些紧张。

  要是上来就给搞砸了,那以后在这实验室里面的地位可就难说了……

  “别紧张,只是一些前期的情况调研而已。”

  常浩南从牛皮档案袋里抽出两沓纸,而刘方平和雷志兴两人见状也赶紧起身,快步来到办公桌前双手接过:

  “之前沪东造船厂找到我,说想要开发跟Gas-Transport液货舱相匹配的液化天然气船,不过我那时候走不开,火炬集团也没足够的人手来做这个事。”

  “这是船厂那边寄给我的一部分纲要性材料和核心技术标准,伱们先拿去看一下,再找一些文献资料看看,准备好之后就去沪市出个差,了解一下具体情况。”

  蔡宏桂其实已经把几乎半个车厢的资料复制完送到了火炬集团,但以后未必每一次都能有这么好的事情,因此这第一个项目,常浩南还是打算让两个人从资料搜集这部分干起。

  “是!”

  二人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现在咱们实验室还没有行政秘书,差旅费和介绍信,你们自己去跟学校打一下报告,另外我会从实验室经费里出一部分,给你们按照高一级的标准执行。”

  事业单位执行的差旅标准还是1996年制定的,普通人员每人每天15元餐补加3元车补。

  常浩南当初去盛京参加八三工程的时候,领的就是这个数,当时感觉还是挺滋润的。

  但是到眼下1999年这会,18块钱每天就已经比较抽象了,更何况这次要去的还是上沪这种地方,哪怕食宿都由沪东厂负责,也多少有点不够意思。

  因此各单位在执行的时候,普遍会灵活处置一下。

  常浩南无论是自己还是单位的账上都不缺钱,自然不会在这方面亏待别人。

第748章 LNG船的前置任务

  刘方平和雷志兴两个人,基本符合最传统意义上的那种理工科男生的人物画像。

  虽然刚刚见到常浩南的时候表现的非常拘谨,但只要聊起跟项目有关的事情,顿时就会变得放开很多,紧张的情绪也一扫而空。

  “常教授。”

  这次又是雷志兴率先开口:

  “要储存和运输液化天然气,在造船方面的主要难度恐怕在于结构安全性。”

  机械是一个百样通的专业,但凡是物质世界的事情都可以掺和一脚的那种。

  因此,尽管他并没有深入研究过造船行业,手中的资料也并不完整,但还是可以从过去做过的项目中获得一些灵感。

  常浩南没有开口,只是微微一伸手,示意二人继续说下去。

  刚刚还有些笨拙的刘方平这次却接上了话:

  “大部分材料,尤其是含有铁元素的金属材料,在极低温度下的性能变化有很强的非线性,甚至是离散性特征,结构特性比如强度、塑性、疲劳寿命等变化很大,不能按照一般设备的经验进行设计。”

  “之前刚度博士的时候,我跟着导师处理过一个低温液氮储罐内容器开裂失效的事故分析,当时查出来的原因就是奥氏体不锈钢冷变形引起应变诱发马氏体含量异常增加,最终导致封头部分发生脆性失效。”

  “LNG的温度虽然没有液氮那么极端,根据资料,正常的高压储存状态下大概是-60℃,但是航行中的船舶相比于陆地上的储罐,也并不是个良好的存放平台,船只内部又有动力舱这样的高温环境,正常情况下全船的温度差就能拉到100℃往上,如果再考虑到LNG一旦泄露,就是-168℃的低温直接冲击船体结构,对于安全系数的要求……”

  拿到资料之后仅仅几分钟的时间里,他就已经说了比之前大半个小时还多的话。

  相比于雷志兴,刘方平的语速偏慢,但从眼神和表情来看,显然是在边说边思考,而不是像之前在沙发那边一样不知所措。

  由于本科和硕士都是理科出身,他在项目经验这块显然比不上从大四就开始跟着颜永年东奔西走的前者。

  但是,基于同样的原因,他往往更擅长剖析问题的本质:

  “常教授,我想,在去到沪东那边之前,最好能先对弹性体内温度变化与热应力、热应变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些初步研究,尤其是结构温度场函数、热传导方程和热弹性运动方程之间的耦合关系,然后才能建立相对准确的船体结构模型,否则光是去转一圈的话,恐怕不会有太大收获。”

  当说到自己相对熟悉的领域时,刘方平的语速也逐渐从一开始的缓慢变得正常起来。

  当然,这里的“正常”是对于多数人的标准而言。

  对于他来说,应该已经是非常快了。

  刚刚那一段说完,刘方平原本有点发黑的脸色都涨红了不少。

  吓得常浩南赶紧给他递了一瓶水。

  旁边的雷志兴显然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仍然低着头翻阅眼前的文件。

  刚刚刘方平发表意见的时候,他就在旁边不住点头,显然是同意对方的看法,但此时却眉头紧皱,一副困扰的样子:

  “但是时间上……要想从头开始研究的话,一来我们两个过去都没有系统性地研究过热力学,二来研究低温课题需要专门的超低温设备……在短时间内恐怕不太好解决。”

  “呃……那就慢慢来?”

  此时刘方平喝了几口水,脸色已经恢复到正常了。

  当然,语速也恢复了之前慢悠悠的状态。

  “嗯……但是看这份资料上面的意思,沪东造船厂好像是想要跟棒……呃,韩国那边的三星海工争夺GTT集团第二代液货舱技术装船订单的主导权,根据他们估计,这一轮争夺的关键时间节点最晚应该在2002-2003年,换句话说,必须在那之前拿出方案,或者至少是关键技术,时间并不算宽裕……”

首节 上一节 600/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