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645节

  “啊……原来是冯总编,您吩咐……”

  对方显然已经没工夫在乎他的态度:

  “孟勇,上级主管部门这次对你们版面非常不满,要求我们马上发声明撤稿和道歉,而且还要拿出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案来,这件事,你看着办。”

  实际上,如果长期混体制,应该能听出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已经给这件事定性了。

  而且“妥善解决”指的不是事情,而是要明确到具体责任人。

  但南城报这种性质的媒体,只有少数几个高层属于在编人员。

  孟勇显然不在其列。

  因此,他还以为事情仍然有转机,便开口说出了早已经在思考的“补救措施”:

  “冯总编,能不能考虑,从他们这次宣传的成果入手,比如质疑一下那篇什么论文的含金量,或者往学术不断的方向带一带节奏?”

  电话那边的冯总编直接就被他这天马行空的思路给气笑了:

  “他们那篇论文发在了数学年刊上,那可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出版的顶级期刊,你能质疑京航大学和央媒,难道你还敢质疑普林斯顿?”

  孟勇顿时不吭声了。

  他虽然不知道数学年刊到底是个什么水平,但普林斯顿大学的名字还是听说过的。

  美国八所常春藤盟校之一。

  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质疑美国人的名校?

  想都不敢想。

  “那……”

  见到孟勇仍然不开窍,冯总编也有点恼火了,当即下达了最后通牒:

  “这件事情闹得很大,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总之,必须给我明确一个责任人出来!”

  说完,就啪地一声挂了电话。

  这话,就已经非常直白了。

  真要明确责任人,那首当其冲的就是他这个版面主编,然后上面的总编也跑不了,再往上……

  那就没完了。

  因此孟勇知道,只能采取另一种思路。

  好在,这篇报道不是他自己写的。

  所以,只要把主要责任推到那个实习编辑头上就行了。

  其他人只能算监管不力……

  想到这里,孟勇刚刚悬起来的心总算放了回去。

  然后,拿起那份《逸林》,起身朝隔壁编辑办公室那边走去……

  ……

  处理结果很快就传到了常浩南耳中。

  南城报会在随后三天的报纸上发布撤稿和道歉声明,撰写那篇新闻的作者也已经被出版社开除。

  当然,他也能猜得到,被处理的只是个背锅侠而已。

  真正的幕后操纵者,不可能因为这么一件事就倒台。

  毕竟,某些国家培养反贼的动作,已经持续了十几二十年。

  又何止是一个南城报。

  至少,相比于以前类似事件罚酒三杯就此揭过的结果,这这次能抓住对方撞到枪口上的机会,最大程度地降低南城报在吃瓜群众心中的口碑,已经是个不错的结果。

  常浩南非常清楚,和内外敌人的斗争,是一个持久的过程。

  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况且,对于他来说,目前已经有了更重要的事情要关注——

  搭载量产状态涡扇10A发动机的歼11B战斗机,马上就要首飞了。

第790章 歼B

  第790章 歼11B

  这条时间线上面歼11B的进展,可以说是非常顺风顺水了。

  1999年5月,也就是恰好半年以前,常浩南的重型模锻压机课题组在为国庆献礼的试生产过程中,锻造出了用于歼11B新机体的第一个国产隔框。

  在随后的三个月里,01和02两架原型机的各个零部件,包括两台以量产型标准交付的00批次(试生产批)涡扇10A,以及电科14所提供的新型1493雷达,都被陆续送到了112厂。

  原本厂里的打算是尽量赶在十一之前让飞机下线,也来个50周年献礼。

  但歼11B毕竟使用了大量新工艺和新技术,考虑到时间有点紧张,因此为了保证万无一失,避免欲速而不达,最后还是没为了这事赶工期。

  所以下线日期将将错过了国庆当天。

  当然,献礼的横幅和内部宣传材料还是搞出来了,只是阵仗明显不如赶在十一之前的那些项目。

  又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地面测试,确认各子系统在地面都能运转正常之后,也就迎来了首飞。

  常浩南照例乘坐那架挑战者601,回到了自己已经离开差不多半年的盛京。

  只不过这一次,常浩南在飞机盘旋并下降高度的时候,就看到了二号总装车间前面停着一架黄皮黑头的战斗机——

  在他的影响下,如今这条时间线上的歼11B已经跟老型号有了更明显的区别,但仍然不是能从远处一眼看出区别来的。

  常浩南之所以如此笃定,是因为那架飞机旁边正异乎寻常地围着一大群人。

  大多数情况下,这是只有首飞原型机才有的待遇。

  在一个紧凑的U形转弯之后,常浩南的飞机降落在了北陵机场那条熟悉又陌生的跑道上面。

  “常总,欢迎来我们厂莅临指导!”

  迎上来的何明一边跟常浩南握手,一边半是认真半是开玩笑地说道。

  此前常浩南的职位一直是火炬集团总经理和涡扇10项目的总设计师,前者相当于央企下面的二级子单位,跟112厂平级,而涡扇10就更不用说了,哪怕经过提级不再被视为飞机的子系统,但也只是跟十一号工程对等。

  所以那时候,还相当于兄弟单位过来进行合作。

  不过后来常浩南进一步擢升,航空动力集团已经跟航空工业集团对等,如今再来112厂,虽然二者之间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但说一声莅临也没什么问题。

  当然,何明毕竟是从八三工程那时候就跟常浩南有过工作接触的老熟人了,真要是按照接待上级领导的标准拉开架势,反而会把气氛搞得很僵。

  而常浩南此行是来跟踪这两台涡扇10A在量产机上工作情况的,自然也不可能讲这些排场:

  “何总说笑了,我这次是以涡扇10总设计师的身份,过来协调歼11B首飞工作的,所以和过去一样就行。”

  跟对方寒暄的时候,常浩南的目光就已经投向了远处的总装车间。

  他在重生之前,也跟歼11B打过不少交道。

  只不过都是间接的。

  比如给某些批次的小改动做个测试之类。

  实际上,前世歼11B直到2009年服役的时候,已经稍微有点跟不上时代了,毕竟那功夫国际主流战斗机型号都已经基本完成了从标准三代到三代半的过渡。

  不过对于华夏来说,从第二批次开始用上涡扇10发动机的歼11B算是真正步入了“三代机自由”,再结合充足的航程和载弹量,总算让空军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来自几个方向的海空压力。

  也是大致从那个时候开始,某几位老对手谴责“不专业拦截”的次数出现暴涨,吃瓜群众们也总算能够频繁地在新闻中看到自家战机。

  因此,尽管歼20的技术验证机在紧随其后的2011年就亮相,夺走了绝大部分关注度,但受制于三代半和第四代战机的产能,歼11B在2020年之前都属于绝对主力型号。

  而现在,常浩南把这个时间点提前了整整十年。

  会引发什么样的连锁反应,连他自己都有些好奇。

  北陵机场的停机坪面积不大,也用不着什么摆渡车,一行人步行走向厂房的方向。

  除了112厂的职工以外,常浩南还在现场看到了几位来自黎明那边的技术人员——

  这也很正常,新发上新机,肯定要有技术团队来保障一下。

  相比于前世,如今的歼11B在外观上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机翼内侧下方多了一对2000kg级别的重载挂点,以及增设了空中受油装置。

  随着几架伊尔78和伊尔78M的到位,华夏空军总算也有了相对稳定的空中加油能力。

  虽说换发之后超过4000公里的航程基本够用,但这种东西总归是多多益善。

  “说起来,何总,02架原型机的进度怎么样了?”

  路上,常浩南突然开口向旁边的何明问道。

  正在车间门口停着的,是准备首飞的01架,按照习惯,02架是没有设备只安装配重的静力验证机。

  只有做完全部,或者至少大部分静力试验之后,飞机才能被允许进行比较剧烈的高G值机动。

  这也是常浩南最关心的部分——

  把涡扇10装在飞机上四平八稳飞行这件事,在两架歼11WS验证机上面已经进行了总共上千小时,没什么好担心的。

  但歼11B有一个全新的机体,与发动机之间的固定方式不同,并且新机体也带来了更加极限的机动性和敏捷性,因此重点在于考察严苛工况下的工作状态。

  “已经造好了。”

  何明的回答言简意赅:

  “我们在开工的时候就考虑到,歼11B作为一架只在结构设计上有所变化,但气动设计基本完全维持原样的飞机,试飞流程跟一般型号肯定完全不同,所以采用了两架飞机同时总装的方案。”

  “或者不如说,02号机因为不需要安装设备,甚至比01号机还要更早几天下线。”

  这绝对算是意外之喜了。

  正如何明刚刚所说,大部分改进型飞机都是气动调整但结构变化不大,他之前还担心静力验证机会拖后腿。

  “那静力试验……”

  常浩南的语气有些急切。

  “基本完成了。”

  何明也是老航空了,当然知道常浩南关心的是什么,指了指车间门口的方向。

  “所以,歼11B第一次上天,就是全状态原型机,而且已经获得了飞复杂工况的许可。”

首节 上一节 645/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