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670节

  把瓦良格号给拦下来,已经是面向全世界公开的事情了。

  现在敲诈一笔的目的又没有达到。

  那就得给外界一个交待,解释一下你上蹿下跳这么多天到底是为了啥。

  总不能承认说我想敲一笔,但被反杀了。

  那也太丢人了。

  于是只能在技术上死抠细节,表现出一副“我是为了国际水道万无一失才这么严谨”的姿态。

  所以,对于这些纯技术要求,华夏直接照单全收。

  反正费不了多大事。

  但技术以外的部分,就完全不一样了。

  第一条,那肯定是毫无疑问地被完全放弃。

  当然我们作为五大善人,也不是说完全不讲道理。

  华夏承诺,如果通航过程中对海峡和岸上设施造成任何损伤,都将从一份巨额专项保险中支付相应的赔偿金。

  只不过,担保方从土耳其银行换成了华夏国内的保险公司。

  还顺便成为了未来很多年中华夏保险业的单笔最大业务。

  第二和第三条,则更换了一种说法。

  也就是参照之前和欧盟达成过的协定,双方参照WTO成员国的待遇向对方开放市场和投资。

  对于旅游业,乙匡尧同志花费了很多口舌,才让安卡拉方面接受了土耳其在华夏国内其实声名不显的现实。

  而为了改善这一情况,他出于善意地建议,可以考虑开放两国之间的免签或者落地签政策……

  而第四条,因为涉及一个北约国家的防务问题,确实有些敏感,因此最终被换成了一个完全务虚的说法。

  “双方将致力于增强两军战略互信,提高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能力,在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原则指导下,逐步深化军事交流程度……”

  总之,这场雷声大雨点小的“黑海-地中海危机”,就在让一众国家的目瞪口呆之中飞速结束了。

  虽然某些域外大国再次强调了一艘无动力船只通过海峡可能造成的“风险”和“威胁”,但在没有提前准备的情况下,显然也做不了什么。

  ……

  三天后,在博斯普鲁斯大桥两端上万名围观群众的见证之下,周围簇拥着十几艘辅助船只的瓦良格号,缓缓通过海峡的最狭窄处,顺利进入地中海。

  甚至连桥上的车辆通行都没有受到影响。

  正午12点整,为首的尼古拉·奇克尔号鸣响汽笛,向博斯普鲁斯海峡、向黑海、向尼古拉耶夫造船厂致敬。

  这艘跨越了两个时代的巨舰,终于在下水之后11个年头,第一次挣脱地理上的束缚,走向茫茫大洋。

  而在本次航行的终点,它将会继承起自己在建造之初的使命,成为另一支红色海军的标志性力量……

第814章 提前入世!(算昨天的)

  在华夏和土耳其方面忙着落实技术细节的几天时间里,其它国家也没闲着。

  最典型的,就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英国人。

  BBC直接派出了一个记者团队,跑到黑海边上,全程拍下来了从拖船队集结,到编队启程,再到通过博斯普鲁斯大桥的整个过程。

  尤其是最后那段通过海峡的部分,甚至还配上了一段昏暗的滤镜加上富有节奏感的音乐。

  如果不是瓦良格号的船体状态实在太差,以及上层建筑都不齐整的话,给人感觉就像是红海军又出征了一样……

  不过,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这其实不能算是个大事。

  一艘已经在水里泡了十几年的船壳子而已。

  虽然知道这件事的人都觉得“华夏人应该是想要续建这艘船”。

  但真要是让他们下判断说这艘船最后能不能建成……

  那大多数人还是会倾向于不乐观。

  毕竟,这已经不是华夏第一次买航母了。

  早在1984年,华夏就买下过退役之后的墨尔本号航空母舰。

  价格高达3000万美元。

  那可是80年代中期的币值。

  那个年头,华夏和西方之间的关系尚处在蜜月期,因此澳洲人也没什么太大防备。

  墨尔本号运到华夏的时候虽然已经接近一个空壳,但仍然有一些不方便拆的设备留在上面。

  当时几乎所有国家都觉得,华夏方面应该是准备把这艘船收拾收拾用起来。

  不过最后经过考察,发现这艘二战时期服役的航母实在是太老了,翻新成本极高而且投入使用之后也无法维持稳定。

  因此最后还是拆掉了。

  进入90年代之后,华夏又陆续购买了两艘退役之后的1143型。

  不过这两艘船作为“重型载机巡洋舰”,定位非常奇特,显然不是华夏想要的那种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

  而且也一样存在跟墨尔本号一样的问题——船体太老、设备损毁严重,哪怕修缮起来也难以维系。

  最后同样没有进行翻修,而是成为了海上游乐园。

  法国还提出过将克莱蒙梭级“免费赠送”给华夏,只收取维修改装费用的提议,但这里面显然是个天坑,最后也被拒绝了。

  总之,过去的经验似乎表明,华夏人虽然有“搞一艘航母”的想法,但在具体实施的步骤上还是非常谨慎的。

  除了少部分专门搞海军情报分析的人员,以及在海峡两边亲眼所见的吃瓜群众以外,整件事情所收获的关注不算高。

  至于华夏国内,则更是采取了低调处理,只是在某天的新闻上面报道了与土耳其之间达成的协定,完全没有提过还有一艘半成品航母的事情。

  当然,上面这些都只能算是次要因素。

  最主要原因还是。

  这段时间,绝大多数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另外一件事情上——

  随着华夏代表在入世协议上正式签下自己的名字,这场复杂程度举世罕见的多边谈判,总算画上了一个皆大欢喜的句号。

  按照WTO的章程,一个月后,华夏将正式成为WTO成员。

  全世界的大企业都在因此而狂欢和庆祝,准备杀入到这个占据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市场当中捞取梦想多年的巨额利益。

  而华夏国内同样在因此而狂欢和庆祝。

  毕竟,过去十几年中,全国上下始终在为此而努力。

  而无论如何,加入到世界贸易体系当中,对于华夏这样一个人均资源相对匮乏的经济体来说,都是利远大于弊。

  相比之下,别说是一艘半成品航母,哪怕是一艘完整的航母被华夏买到手里,恐怕都算不上是一件大事……

  ……

  常浩南是在丁高恒的办公室里,跟后者一起观看的签字仪式现场直播。

  相比于别人,他的心态倒是平稳很多。

  一来是上辈子就经历过一次,新鲜劲已经过去了。

  二来么,作为重生者,他对于加入WTO这件事情的两面性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对于现在的常浩南来说,已经不是一个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埋头在实验室和项目里面的单纯技术人员了。

  上辈子只在新闻和纪录片里面看到的那些挑战和威胁,如今需要他和其他人一起想办法应对。

  “想不到啊,这件事情竟然会发生的这么突然……”

  兰新志站在常浩南和丁高恒落座的沙发旁边,看着电视屏幕有些怅然地说道:

  “之前每年写总结的时候,都少不了一章跟加入世贸组织有关的内容,现在就这么进去了,感觉……还有点空落落的……”

  常浩南倒是能理解这种心情。

  有点高三学生刚高考完的那种感觉。

  旁边的丁高恒整个人放松地靠在靠背上:

  “也算是顺理成章吧。”

  他说着看向旁边正端起茶杯吹着气的常浩南:

  “这几年,我们确实也干了不少对推动入世有巨大意义的事情。”

  “尤其是美国人借助盟军行动搞垮欧元的企图破产,算是最后推了一把。”

  后者则在旁边深有感触地点了点头。

  这条时间线上加入WTO的时间点比上一世早了大约一年零十个月。

  主要就是得益于去年四月到五月的那一波操作。

  一方面,驴党手里的军事牌宣告作废,2000年末的大选基本进入了垃圾时间。

  而如果想要给四年甚至八年以后稍微留下点念想,那仅剩的手段就是抓紧机会利用WTO打开华夏市场。

  否则要是等到象党上台之后干成这个事,那恐怕要把驴党的铁票仓都给得罪到对面去。

  另一方面,华夏在去年年末已经和欧盟签署了基本等同于WTO条件的双边贸易协定,开放了相当多领域的市场。

  如果继续在入世谈判上卡着华夏,那就相当于让欧盟独享开放程度扩大之后的华夏市场。

  后者怕是要笑死。

  所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已经停滞了很长时间的谈判进度突然加快,双方几乎每次见面都会产生新的成果。

  按照谈判代表团负责人的说法,他“从未见过诚意那么足的美国人”……

  “新志啊。”

  丁高恒稍稍抬起头,看向站在自己侧后方的兰新志。

  “加入WTO,对于咱们国家来说,总体上绝对是有好处的,但是对于你们装备工业司来说,恐怕要做好受到冲击的准备咯……”

第815章 加入WTO的得与失

首节 上一节 670/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