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673节

第817章 资源二号,高光谱遥感卫星

  整个研究协议的内容足有大几十页,常浩南既没有精力,也没有那个法律知识自己一点点看。

  因此他只是确认几项重点条款符合自己的要求之后,就把三份范本分别丢给了集团法务部、学校的法治事务办公室以及实验室的柳晨晨,让几方分别确认一下,其它部分是否存在什么问题或者漏洞。

  对于这件事,最高兴的其实还不是常浩南本人——

  对他来说,一个200来万经费的课题而已,虽然不算少,但跟自己过去做过的其它项目比,倒也不算什么大事。

  如果不是研究内容恰好和计算材料学有关,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那他甚至都可能要犹豫一下是否接下来。

  而是唐林天。

  当然,也不是因为经费的问题。

  对于一般的课题组,申请下来的经费普遍被学校雁过拔毛,截留三分之一到一半。

  不过火炬实验室在这方面的待遇显然不同,校方于情于理也不可能干这种竭泽而渔的事情。

  而是因为这个课题的大背景。

  虽然京航如今已经成为了“985计划”的10所创始高校之一,但唐林天很快就发现,光是这样的名头似乎不太够。

  并不是说你学校的名字跟人家青华燕大放在一起,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就能跟人家平起平坐了。

  别说这二位,就算是华东地区的那五所,京航在影响力上也还是欠缺一些。

  常浩南这些年干的事情,搁在业内确实算惊天动地,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大部分都不太方便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

  说到底,还是学校过去的业务实在太单调了。

  华夏的人口基数大,因此给人感觉对航空感兴趣的吃瓜群众也好,还是吃航空这碗饭的人也好,数量好像都不少。

  但真要论起占比,就能看出属于小众群体。

  蛋糕不大也就算了,还有好几所学校分。

  所以,让学校的名声和业务扩圈,是作为校长的唐林天目前最想要的。

  而之前常浩南的那篇数学论文,以及这次来自石油系统的意外之喜,无疑都是相当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常教授。”

  在学校例行召开的学期末考务会议之后,唐林天并没有马上离开。

  常浩南在留校担任教授之后,挂名了方振那门课的一半课时数。

  虽然肯定不会真的去上课,但这些会还是要出面参加的。

  听到有人叫住自己,正准备混在人群中跑路的常浩南回过头,发现唐林天仍然坐在会议桌的主位上:

  “唐校长?”

  “对了,唐校长,我前几天给学校法务办提交上去的那份协议,您应该看过了吧。”

  这种事情应该会有专人和常浩南对接,但反正都已经见面了,那不如顺便问问。

  “看过了,我也正想和你说这件事呢。”

  唐林天略一伸手,示意常浩南在旁边坐:

  “协议的内容,我们找过去一直有合作的法律顾问分析过,没什么问题,而且说实话,就那里面的最后一项附加条款,我以前别说看,想都没想过。”

  他说的自然是那个“如果提前完成项目,仍然可以获得后续所有研究经费”的内容。

  常浩南只是笑了笑:

  “石油系统的同志还是比较信任我的,而且也能感觉的出来,西气东输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给他们带来的压力也很大。”

  “诶……他们的压力大一些才好嘛。”

  都是自己人之间说话,唐林天几乎是脱口而出,但估计是又觉得这话好像不太对,所以赶紧又找补了一句:

  “我是说,压力就是动力……”

  “……”

  一番谈笑过后,唐林天突然正色道:

  “常教授,其实最近不止你,我们学校还有另外几个课题组也接到了跟西气东输项目有关的研究课题,只不过,都不是华夏石油直接资助的。”

  “我在想,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你们几个项目之间肯定也有联系,或许可以相互协调合作一下?”

  常浩南没有插话,只是示意对方继续说下去。

  “像这位孟震远,孟副教授,他的课题就是从国家航天局那边接到的。”

  “嗯?”

  顺着唐林天示意的方向,常浩南才注意到,会议室一个不太起眼的位置上,竟然还坐着另一个看上去很年轻的人。

  听到自己的名字之后,那人方才起身,来到常浩南旁边的位置上。

  “常教授您好,我是孟震远,宇航学院的。”

  跟自己的名字完全相反,孟震远说话声音不大,甚至给人有点内向的感觉。

  对于这个人,常浩南并没有什么印象。

  京航既然特地从“京城航空学院”改名叫做“航空航天大学”,那肯定是既有航空也有航天。

  但无论上一世还是这一世,他都没怎么关注过另一边。

  实际上,在千禧年这会,京航的航天专业存在感也并不是特别强。

  不过后来有位京航宇航学院的教授成为了航天员火遍全国,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震远啊,你给常教授介绍一下你的课题情况吧。”

  常浩南虽然才任教半年,但他的名字在京航内绝对算得上是如雷贯耳。

  如果唐林天所说的合作真能实现,那从中牵头的不可能是别人。

  所以,这个合作的可行与否,也肯定得交给常浩南来判断。

  “好。”

  孟震远直接切入了正题:

  “其实按照原来的计划,西气东输工程应该要再过两年才正式启动,但因为入世谈判中涉及到了相关开放条款,所以才有所提前。”

  “但这样一来,之前对整个管道工程沿线的勘测计划,就不能满足要求了,为了提高效率,上级单位除了派出两架遥感飞机参与航空遥感之外,还从去年开始,就计划提前发射资源二号01和02两颗遥感卫星。”

  “在资源二号01星上面,搭载了一部去年末专门从法国进口的高光谱数字成像仪,有244个光谱波段,能够提供10米精度的空间分辨率和7.5nm的光谱分辨率,硬件性能相当先进。”

  “但这是我国第一次接触到这类星载高光谱遥感设备,我的课题组就负责对沿线几个重要位置的遥感数据进行提取和分析……”

  以如今华夏和欧盟之间的关系,对于这类非军用(至少表面上是这样)设备的限制,已经基本名存实亡,除了一些最尖端的产品以外,基本都能买到。

  只是得加钱。

  “所以,我们的合作是要……”

  常浩南面露疑惑。

  “在研究过程中,提取遥感数据的精度需要跟现地测量的数据进行对比,哪怕在应用过程中,也需要每隔一定距离和时间就进行校核,而我们的课题是从航天局手里拿的,要联系勘探部门的话,手续会比较繁琐……”

  这下常浩南听懂了。

  “所以,孟教授是看中了我这个课题里面能从勘探开发研究院获得一手的地理和地质信息?”

  “没错。”

  孟震远点了点头:

  “这样可以省去一遍行政手续,效率也会高很多。”

  “当然,我们也不可能单方面占您的便宜,航天遥感数据稳定下来之后,也一样会第一时间提供给您的项目使用!”

第818章 佩雷尔曼的到访

  这种双赢的事情,更何况话事权还在自己身上,常浩南自然没道理不同意。

  不过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

  “孟教授,听你刚才的意思,这两颗卫星应该还没发射,那有没有具体的计划时间?”

  常浩南询问道:

  “您知道,我这边的任务也比较繁重,不可能一直干等着卫星上天再开始做研究。”

  孟震远赶紧摆了摆手,示意不需要等很长时间:

  “根据最早的计划,资源二号01星应该在不晚于今年年底前发射,02星应该在不晚于2002年年底前发射。”

  “但是去年年底,国家航天局临时调整计划,把两颗卫星分别安排在了今年二月和四月发射,到时候将会跟已经发射的资源一号01星一起,构成一个重访周期大约20小时的遥感卫星体系。”

  “不过,具体到我们的研究,只有资源二号01星上面搭载了高光谱探测设备,再加上这颗卫星为了保证成像精度没有设计侧摆功能,所以重访周期还是有差不多一个月。”

  常浩南眼前一亮。

  如果01星二月份就能发射,那满打满算,第一批遥感数据最晚到三月份也就该出来了。

  虽然在地质学这块,不论是飞机卫星还是数值计算都不可能真正取代实地勘测,但毫无疑问可以大大提高总体的测绘效率。

  磨刀不误砍柴工,反正中间也要过个年,等到三月份其实损失不了多长时间。

  不过,对方的回答还是让他有些不解:

  “提前这么多……那要是按照原计划发射,卫星,尤其是02星,难道要在地面等上一年多时间?”

  “呃……”

  听到常浩南的疑问,孟震远摸了摸鼻子:

  “常总,这您可能有所不知,一方面因为火箭发射频次的问题,卫星在完成出厂检测之后还要等几个月甚至更久不能算是特别罕见的事情,另一方面,资源二号两颗卫星,也确实通过使用一些进口零部件,比原计划提前了很长时间下线。”

  “原来是这样……”

  常浩南点了点头:

  “那看起来,国家为了配合西气东输的市场化运行,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啊……”

  他之前就知道西气东输工程属于华夏系统性能源安全战略的一部分,但为此而专门修改航天发射计划,确实还是出乎意料之外了。

首节 上一节 673/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