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680节

  考虑到此处相对偏僻的地理环境,以及临近渤海湾的区位优势,在吴懿范把尼特卡航母训练基地的资料给弄回国之后,这里就被选为了未来的华夏舰载航空兵训练基地。

  后来又觉得这么大片地方,如果只是放个航母训练设施有点浪费。

  所以干脆又被规划成了海航专属的航空装备试验区。

  有点51区那意思。

  当然,尽管没人明说,但肯定也有点跟空军鼎新基地对标的意思在。

  所以,空警200作为海军方面出资立项的预警机,就成了第一个享受此处高规格待遇的型号。

  “常总,我们可是有一阵子没见过面了啊。”

  常浩南刚从挑战者601的机舱里面走出来,王晓模和梁绍修就迎到舷梯附近,分别跟他握了握手:

  “我还以为,你把自己这个副总师的名头给忘了呢……”

  作为空警200项目的负责人,王晓模当然记着自己还有一位几乎没露过面的副总师。

  “我……”

  常浩南心说这篇可赶紧揭过去吧,同时不动声色地转移话题:

  “是啊,好久不见。”

  说完紧了紧身上的大衣,以抵御周遭这见鬼的海风:

  “很惭愧,作为副总师,只做了一些微小的工作,现在手头有项目,还得来麻烦你们……”

  “诶,可别这么说,这预警机的总体设计,可还是你提出来的呢。”

  王晓模稍稍放慢脚步,回答道:

  “要是没有您提出这个T字形天线的方案,那我们估计就直接用类似萨博2000那样的平衡木方案了……”

  这个时候,刚才一直没出声的梁绍修也在旁边不住点头:

  “而且更重要的还是平台本身吧,前阵子我们还没到辽省这边的时候,有次在陕南的试飞就赶上严重积冰天气,好在是除冰系统工作及时,否则还真就有可能出事。”

  语气中还带着点后怕。

  说话间,常浩南一行人走进了远处停着空警200的大型机库——

  由于长期以来的主力装备都是一二代战斗机,导致华夏航空兵过去在飞机地面保护这方面历来不够重视。

  毕竟歼6歼7这种东西,也确实没什么需要娇惯的。

  至于你说雨雪天气怎么办……

  对不起,这些飞机本来就没办法在恶劣天候下作战。

  不用起飞……

  但随着第三代战斗机,以及一批特种机的陆续装备和试飞,再这么粗糙下去肯定是不行了。

  而这个大型恒温机库,就是海军航空兵的第一次尝试。

  刚一进门,最吸引常浩南注意力的甚至不是那架背着高耸天线的预警机。

  而是在机库周边的大半圈操控台。

  给人感觉不像是进了个机库,反倒像是个车间……

  或许是注意到了常浩南四处乱瞟的眼神,王晓模笑着介绍道:

  “这座机库可是厉害得很咯,海军专门考虑到技术验证工作的便利性,花大价钱加装了不少维修和辅助设备。”

  “一些小的零部件更换还有软件升级,都可以把东西运过来之后在这原位进行,都不用把飞机飞回到厂里面去。”

  “好家伙……”

  常浩南在重生之前倒是见识过类似的全功能机库,但是在2000年看到这么个东西,还是让他不由得啧啧称奇:

  “那确实是很方便了。”

  常浩南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本来以为飞机还得回一趟南郑才能完成自己所需的升级。

  但如今看来,似乎可以免去一轮折腾。

  “所以我们才提前把飞机从阎良转移到这边来。”

  王晓模说着拉开舱门,带着另外两人钻进了已经满满当当放置了一排显控台的机舱内部:

  “一方面是测试飞机在沿海环境下的适应性,另一方面也是测试雷达的工作效果。”

  作为一个不太称职的副总师,常浩南其实还是第一次进入到这架飞机,或者说是第一次进入到一架预警机的内部。

  因此还感觉有点新鲜。

  王晓模倒是早就见惯了第一次上预警机的人是什么样子,于是非常熟练地给常浩南来了段贯口,介绍每个设备具体是什么功能。

  常浩南则坐在旁边静静地听着。

  直到前者讲到最核心的多功能雷达显示器时,他才开口打断了对方:

  “王总,说起雷达。”

  常浩南指了指头顶:

  “咱们这个天线阵面,还能造出更大尺寸的么?”

  他记得最开始跟王晓模聊起国产预警机的时候,对方好像说过这个天线的尺寸是8米*0.6米左右。

  就运8这个平台的体量而言,当然已经足够大了。

  但如果要用图214,或者国产化之后的C909做平台,那或许还能容纳更大的。

第824章 反航母技术之一(新的一月,求月票

  第824章 反航母技术……之一(新的一月,求月票)

  “可以。”

  王晓模果断回答道:

  “之前我应该跟你提过,14所几年前就在研发一款舰载的相控阵雷达,阵面尺寸是4米*4米,当时正受制于大尺寸箱体的结构加工和机电耦合问题,一直落不了地。”

  常浩南当然清楚,对方口中的这个雷达就是346型。

  俩人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说起来过。

  “没错。”

  他点了点头:

  “我记着TORCH Multiphysics软件发布之后,我们火炬集团刚开始接计算业务的时候,我还特地嘱咐过负责这块的同志,说如果有来自电科14所的项目请求,可以优先执行,但后来好像一直都没收到。”

  “因为14所后来组织了一个攻关团队,还专门派人去你们那学习过,最后把阵面的设计问题给攻下来了。”

  王晓模解释道:

  “现在第一面346相控阵雷达的原型机已经装到毕昇号上面去了,正在测试当中,目前没发现什么结构上问题,说明16平方米级别的阵面,我们还是可以搞定的。”

  “目前就是咱们这个第二代T/R组件里面的砷化镓,良品率实在上不来,所以第二面阵已经断断续续造了一年多了,估计到今年下半年才能完工。”

  之前他就提到过,如果能寻求到稳定的进口渠道或者实现国产,那么14所希望能在346雷达上面使用砷化镓-双极硅混合元器件。

  现在看来,国产化是实现了,但没完全实现。

  不过这种事情不用急。

  只要能有持续不断的订单,生产技术更新迭代就属于顺理成章的过程。

  就像是造相控阵天线阵面一样。

  前些年规划空警200的时候,王晓模还说需要靠工人用铣刀手工制作。

  结果没过多长时间,火炬-C.B.法拉利集团成立,推出的第一个产品MS45T,就解了燃眉之急。

  去年年底常浩南看报表的时候,发现电科集团已经不声不响地陆续买了将近三位数……

  而后面第二个四轴联动型号,电科也是首批启动用户。

  基本已经是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了。

  ……

  聊了一会关于空警200的事情之后,常浩南看气氛已经差不多,便向另外二人说起了自己此行的具体任务。

  “其实我刚才就想问了。”

  作为雷达专家,王晓模显然也对这个课题很感兴趣:

  “你说的这个雷达目标识别……应该不只是区分敌我那么简单吧?”

  “那是当然。”

  常浩南说着从公文包里掏出早已准备好的资料递过去:

  “其实也不只是雷达,我的阶段性目标,是希望能通过对多传感器所捕获的信号特征进行提取和分析,来具体判断目标的性质。”

  “比如雷达检测到一个速度几十公里每小时的回波,那到底是鸟群还是低速飞行的直升机?”

  “或者可见光波段上拍到了一个非常模糊的图像,那么它有可能是一栋房子,还是单纯的地形色块?”

  “再或者,声呐监听到一段噪音,到底是生物、海洋背景、还是一艘潜艇?”

  “……”

  “等一下等一下……”

  听着常浩南越说越远,王晓模赶紧伸手制止。

  一来是他担心再继续听下去,空警200在自己心里就要从小甜甜变成牛夫人了。

  二来,则是他突然想到了一种可能。

  一种神奇的可能: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是不是可以通过雷达发射电磁波给目标成像,然后借此判断对方,比如说是飞机的具体型号,或者地面目标是坦克还是卡车?”

  这绝对是全世界各国航空兵都梦寐以求的功能。

  虽然理论上,敌我识别可以靠IFF天线或者数据链来完成。

首节 上一节 680/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