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73节

  如果所有测试项目都能够顺利完成,那完全可以依托涡喷14的成熟核心机去开发一系列新的产品。

  整个华夏航空动力产业的发展都会因此而受益。

  项目研发也是讲究一个正向反馈的。

  过去几十年间,航发型号一直作为飞机型号的配套存在,再加上投入又不足,让底子本就薄弱的航空动力领域愈发雪上加霜,很多时候就算拿到苏联方面的全套技术资料,仿制出来的成品性能都跟原版有一定差距。

  而反观飞机工业领域,1956年总装出第一架歼5,两年之后的1958年,完全由自主设计的歼教1就成功首飞。

  尽管歼教1只制造了3架原型机,并没有实现批量生产,但那主要是因为飞行训练体制的变化,以及……

  410厂无法提供合格的喷发1A发动机。

  虽然其中存在着各种客观因素的限制,但如此鲜明的两相对比,就更显得航空动力部门有点“不够争气”了。

  在随后的将近40年中,这种发动机“拖后腿”的情况几乎一直伴随着整个华夏的航空工业发展。

  以至于搞航发的人自己都觉得有点抬不起头来。

  但是这一次,情况可就不一样了。

  八三工程的原始设计就是个正常二代机的水平,哪怕经过了常浩南的一番改进,最多能算是“准三代”。

  而咱们航空动力部门提供的涡喷14,也是个性能直逼F404的“准三代”发动机。

  不仅没拖后腿,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讲还走在了飞机型号的前面。

  总算扬眉吐气了一回!

  不过这个时候,正在那边互相庆祝的人群中突然有人意识到了一件事。

  “这次主持修改压气机设计的也叫常浩南,之前主持修改飞机设计的人好像也叫常浩南,怎么感觉……”

  那人挠了挠头,看向了正在人群外面低头查看试验报告的常浩南。

  作为606所的一个普通工程师,他当然没参与过601所负责的机翼设计修改工作,只是在和同事的交流中有所耳闻。

  “嘶……”

  “这TM不会是同一个人吧……”

第108章 涡轮前温度

  与此同时,姚梦娜正坐在控制室角落里的一张椅子上,几乎处于所有人的注意之外。

  从表面上看,她似乎正在盯着常浩南的侧脸发呆。

  好吧,实际上也确实如此。

  不过发呆的原因倒不是被后者的外表吸引而犯花痴。

  而是她在亲眼目睹刚刚的高空台测试过程之后,脑中一瞬即逝地闪过了一个灵感。

  但却没来得及抓住。

  只是隐约觉得刚刚的灵感跟自己这位师弟有关。

  姚梦娜相信视觉刺激可以激发潜意识,从而让自己想起来一些有用的东西。

  嗯,全都是为了科研。

  总之,当几分钟之后她真的重新捕捉到刚刚的灵感时,甚至还感觉有几分怅然。

  可恶,已经找不到其它借口骗自己了……

  “算了,正事要紧。”

  姚梦娜轻轻甩了甩头,把脑子里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暂时放到一边,然后站起身,沿着房间边缘不声不响地来到了记录着测试数据的电脑面前。

  实际上在下了飞机的这一路上,她都在考虑之前常浩南说过的涡喷14工况不稳定问题。

  而现在她已经有了个不太成熟,但逻辑上可以自洽的猜测。

  只是还需要一些数据来印证。

  很快,她便从浩如烟海的记录中,找到了那个不太起眼的项目——

  燃烧室出口温度/涡轮前温度。

  “很好。”

  双眼紧盯着屏幕的姚梦娜嘴角微微上扬,轻声嘟哝道。

  然而兴奋之情只持续了一个瞬间。

  点进去查看一番之后,她发现里面的数据并不完整。

  这个指标在燃烧室和涡轮叶片设计和制造的过程中非常重要,但在高空台测试中一般不算重点。

  主要是实在不容易测。

  非接触式测量的精度不高,而且技术不够成熟,甚至为了测试还要对发动机进行专门改造。

  而接触式测温则需要插入铠装热电偶,一个两个还没问题,但如果想要获得完整的温度场,那么需要测量的点位会很多,大量热电偶本身就会对发动机内部流场产生干扰,影响工作状态。

  所以只要发动机的进气流量、推力等核心指标正常,涡轮工作情况也没有问题,就不会频繁地对涡前温度进行测量。

  最多只是像眼前这样,给出1-2个取样点的数据,以保证不会超温发生事故。

  但她需要更全面的数据。

  几秒钟的犹豫过后,姚梦娜最终决定还是先跟常浩南说一下这件事。

  有了上次叶片开缝设计时的教训,她不会允许因为自己的原因再次耽搁项目进度。

  “师弟。”姚梦娜绕过刚刚结束庆祝的人群来到常浩南面前:

  “我想在后面的空中性能试验中间进行一次涡轮前温度场的整体测量。”

  “涡轮前温度?”

  常浩南抬头看了眼面前的姚梦娜,然后快速翻动起手中的报告,很快找到了写着对应数据的那一页。

  “涡轮前最高温度1575K,看上去并没有超出设计容限,而且从发动机整体工作情况上说,也……”

  话说到一半,常浩南突然顿住了。

  “你是觉得涡轮前的温度分布会有问题?”

  “没错。”姚梦娜坚定地点了点头:

  “现在得到的数据只是涡轮中心和边缘两点取样之后的结果。”

  “如果对于一般径向对称的温度场来说,这种测量方式当然没什么问题,但是涡轮叶片本身就有主动冷却的功能。”

  “如果涡轮叶片表面形成的气膜不够均匀,那么冷却效果就会出现波动,而在1600K附近,哪怕只是20-30度的温度变化也会明显改变叶片的物理性质,并且影响到发动机整体工况的稳定性。”

  “……”

  常浩南一边听着姚梦娜的想法,一边把手里的测试报告翻到后面。

  果然又一次从数据中发现了跟在01号和03号原型机上面类似的不稳定工况。

  好在这一次他已经预留了足够的喘振裕度,因此即便是在推力瞬变的过程中,也并没有出现什么故障。

  但传感器还是忠实地记录下了油门杆状态变动瞬间,压气机质量流量和增压比的剧烈波动。

  “我想,确实有这种可能……”

  看着手里的报告,常浩南意识到自己之前陷入了一个思维误区。

  因为一开始记录下工况波动的位置是压气机。

  后来他主持修改的部分也是压气机。

  所以他一直就觉得问题出在这个部分。

  但航空发动机这种东西,牵一发而动全身。

  气膜冷却的原理是从高温环境的壁面上的孔向主流引入二次气流,让这股冷气流在主流的压力和摩擦力作用下向下游弯曲,附着在壁面一定区域上,形成温度较低的冷气膜将壁面同高温燃气隔离,并带走部分高温燃气对零件壁面的辐射热,从而对壁面起到冷却保护作用。

  这个过程需要从压气机抽取低温空气作为冷却工质,因此会直接对压气机内部的气流流量产生影响。

  原理常浩南当然是知道的,但毕竟不是自己之前的老本行,所以一时间没有想到这块。

  “多亏了你提醒,师姐。”

  常浩南赶紧收拾好桌上的报告,准备到外面去找阎忠诚。

  在整个台架测试中,他只负责跟压气机改进相关的进气畸变试验,其它测试科目的负责人仍然是阎忠诚自己,所以要临时增加测试项目的话,还得需要后者签字才行。

  “没关系,能帮到忙就好。”

  姚梦娜本想跟对方拥抱一下,但想了想似乎又不是时候,只好放下已经抬到一半的手臂。

  “如果之前测试结果刚出来的时候过来就好了……”

  好在这个时候,刚才离开控制室的阎忠诚重新推门而入,没有让常浩南注意到她尴尬的表情。

  “阎总,关于后面进行的空中性能试验,师姐提出了一个想法……”

  ……

  以常浩南如今表现出的能力,这种建议自然非常顺利地获得通过。

  1996年这会还没有非常可靠的非接触在线测量手段,因此624所的工作人员连夜高压涡轮导向器上安装了一批铠装热电偶。

  三个小时的试验结束后,原始数据很快给到了常浩南的手中。

  后面的分析结果证明,姚梦娜之前的猜测完全正确。

  在最大加力推力下,发动机涡轮进口温度场沿叶高呈抛物线分布,即叶尖和叶根处温度低,中间位置温度高,这与设计规律相符。

  但是随着发动机转速的逐渐降低,涡轮前温度场的不均匀度开始增加。

  油门杆处在“最小加力”位置附近时,不均匀度达到了最高水平。

  这与两架原型机在测试过程中记录下来的情况完全相同——最剧烈的工况波动出现跨音速的加速或者减速过程中。

  对上了!

第109章 抉择

  控制室里面,第一时间看到结果的几个人面面相觑。

首节 上一节 73/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