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79节

  无非是华夏航空工业也面临着跟黑海造船厂一样的局面。

  而MD90就是那两艘挪威公司订购的货轮。

  “好,我明白你的意思。”

  杜义山深吸了一口气,他知道今天的通话应该到此为止了:

  “这件事情科工委方面会综合考虑,你们那边尽快推进涡喷14的模拟测试工作,如果要想把评定标准扩充为新标准,足够的工程数据是必须的。”

  “好的,老师。”

  “那你先去忙,后续的决定会以书面形式下发,我们到时候再说。”

  说完之后,他便挂断了电话,然后抬起头,重新看向办公桌对面的丁高恒。

  沉默的气氛维持了大概几分钟时间。

  丁高恒重新点燃一支烟,这次他吸了一口,但从动作上看并不算熟练。

  “你的这位学生,确实很不一样。”

  “今天的情况,也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杜义山摆了摆手:

  “我以为这会是一次偏向工程技术层面的对话”

  “不管怎么说,这位小常同志提出的可能性不能被忽视。”丁高恒又抽了一口烟:“如果真是如此的话,我们能做的也只有亡羊补牢了。”

  显然,在跟常浩南对话之后,他已经做出了决定。

  “MD90这个项目现在连零部件生产都开始了,总不能无缘无故叫停,你准备怎么处理?”

  虽然这是个疑问句,但从杜义山的表情来看,他显然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只是跟丁高恒对一下答案罢了。

  “杜老这就是明知故问了”

  后者把烟蒂丢进烟灰缸,揉了揉有些发干的嘴唇:

  “刚才小常同志也说了,引进国外的先进经验跟我们建立一套独立自主的航空工业体系并不矛盾,所以……”

  “把干线飞机项目的重点改为消化吸收重点技术,还有总结积累大型民航客机的总装和制造经验吧,这些我们以后也都用得上。”

  ……

  当休会时间结束,会议重新开始之后,现场的气氛变得完全不同。

  之前端坐首位、始终没有表达任何态度的丁高恒几乎是开门见山。

  他表示全新的、自主的航空工业标准体系建设势在必行,旧的标准中有很多都只是为了在客观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解决有无问题,以形成一个基本的框架体系,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应该考虑对其中不合适的内容进行彻底补充和替换。

  作为科工委主任,他的表态分量自然完全不同。

  下半段会议只用了不到半个小时的瞬间。

  尽管沪飞方面的几个专家选择保留意见,但还是同意着手进行全新标准的设立准备工作。

  国防科工委这套体制的优势就在于,尽管讨论的过程可能出现不同意见,但是在做出最终决定之后,整个系统还是能够保证劲往一处使。

  于是在当天晚上就成立了一个以刘振响为首、共计10个人的专家组。

  他们的任务有两个。

  一是前往涪城跟踪涡喷14的测试情况,以及对那份《航空发动机进气畸变试验与评定方法》进行更详细的审定。

  二是如果审定顺利通过,那么就在《方法》的基础上,对GJB/Z64-94进行重构,以建立一个新的、与华夏的实际情况适应的气畸变试验标准,作为航空工业新标准体系的起点。

  常浩南这只蝴蝶掀起的飓风,正变得越来越猛烈。

  加更还是在下午

第115章 专家评审(为上月月票金主flankerr

  加更38)

  第二天下午,又是一架波音737降落在了涪城南郊机场。

  机上自然是昨天晚上才成立的专家组。

  带队的刘振响率先走下舷梯,脸上透露着疲惫中带着兴奋的神情。

  昨天晚上的会议结束之后,10名成员甚至没来得及回家,就在国防科工委开始连夜对标准审定工作进行准备。

  毕竟常浩南提交上来的那份评定方法看上去已经相当完善,他们也希望能在落地之后马上开始工作,最好不要耽误任何时间。

  一直到出发前往南苑机场之前,终于拿出了一个可行的工作办法。

  因此从昨天到现在,刘振响一共只在刚刚的航班上休息了大概两三个小时。

  午后刺眼的阳光让他微微眯了眯眼睛。

  对于他来说,涪城几乎就相当于第二个家,过去的将近二十年时间,他除了必要的会议行程之外,几乎就没有离开过这里。

  眼前是再熟悉不过的景色,以及624所专门派过来接机一辆中巴车。

  车门口站着几名624所的接待人员,为首的一位见到有人走下飞机之后迅速小跑了上来。

  “刘院士,欢迎回家。”

  尽管刘振响已经不再负责主持624所的工作,但他在这里的威望和地位并不会因此而改变。

  二人随后握了握手。

  简单寒暄几句之后,对方或许也看出了刘振响掩盖不住的疲惫神色:

  “是不是先安排专家组的同志们休息一下?”

  刘振响本想直接拒绝,但还是回头看了一眼跟在身后的其它几个人,犹豫片刻之后问道:

  “评审的事情,所里面准备的怎么样了?”

  “从601所过来的同志们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开始进行评审,还有涡喷14发动机的进气畸变试验,也会在今天稍晚些时候进行。”

  “哦?”

  听到这句话,刘振响脸上的疲惫几乎瞬间一扫而空:

  “既然如此,我们也得快一点才行。”

  “上车吧,不能因为我们把节奏拖慢。”

  ……

  评审会就在距离高空模拟试验台控制室不远处的一个二层建筑里面举行。

  但作为这次评审的绝对主角,常浩南却直到最后一刻才出现在会场门口。

  身上还穿着进行试验时候的蓝色工作装。

  甚至连脸上的汗水都还没有擦净。

  不过,并没有人会在意这些。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给自己准备好的资料上面。

  毕竟这些东西都是在624所完成的,所以内容相比于提交给国防科工委的那份还要详细很多,甚至包括一部分涡喷14的试验数据用作说理论证。

  更重要的是,终于不用十个人凑在一起看两本了……

  “这涡喷14的性能……不是在放卫星吧?”

  很快有人注意到了资料里面写着的那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数据。

  “台架状态下的推重比7.2……这纸面数据比米格29用的RD33还高,油耗也没多出太多,靠谱么……”

  “也别只看海平面推重比吧,你看它画出来的包线范围,还是带着明显涡喷发动机特征的,综合来看离第三代涡扇还是差一些,不像是放卫星的结果。”

  “这差的也太少了,我看测试项目里面应该是只剩下进气畸变和全寿命试车两项还没做,怪不得要在这个时候提交测试标准……”

  作为专家组里面唯一一个跟常浩南比较熟悉的人,刘振响并没有参与到关于涡喷14性能的讨论之中,而是趁着评审会开始之前的一小段时间来到了前者身边:

  “小常啊,你这次,简直可以说是一鸣惊人啊,整个国防科工委几乎都在关注这次项目评审。”

  “怪不得这么大阵仗……”

  常浩南看着面前分成两排的10个座位,他也没想到会是这种规模。

  “昨天收到你们送过来的那个评定指南之后,科工委立马开了个座谈会,在是否要另起炉灶搞新的资助标准的时候,意见交锋相当激烈。”

  “后来,还是丁主任直接表了态,说咱们华夏的航空工业要想发展,就必须有一套自己的、独立的发展体系……”

  刘振响并不知道丁高恒和杜义山在休会期间跟常浩南联系过这件事,只当是前者本来就有着自己的打算,没有一开始就表态只是想听听大家的想法而已。

  “等等……”

  刚才刘振响的叙述常浩南越听越不对。

  这个科工委丁主任在会上的发言怎么感觉这么熟悉,好像在哪听过的样子……

  哦,原来是我自己说过的啊。

  那没事了。

  但昨天打过来电话的明明是杜义山……

  常浩南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猜测。

  “刘老,伱说的那个会,我老师是不是也参加了?”

  他小心翼翼地问道。

  “当然了,不过他不是航发领域的专家,加上年纪大了,也有避嫌方面的考虑,所以没加入我们这个评审组。”

  “嘶……”

  听到这个回答之后的常浩南面部肌肉微微抽动了一下。

  昨天杜义山打电话的时候,旁边果然还有其他人在场。

  好在他回忆了一下之后,确定并没有说过什么出格的东西。

  而从那位丁高恒主任后面的表态来看,对方对于自己的想法应该还是赞同的。

  仔细想想倒也不算奇怪,前者的岳父在50-60年代主持全国科学技术工作,指挥了两弹一星等诸多国防重点工程,被称为科技界的元帅。

  有这样的出身背景,自然会更倾向于自力更生的发展方向。

  不过在评审会开始之前就已经“说服”了科工委的掌舵人,怎么好像又有一种钦点的感觉……

首节 上一节 79/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