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891节

  “是的。”

  吴威点点头:

  “毕竟那是最经典的最大秩距离码。”

  “不过我们也测试了几种加比杜林码的变体,总的来说效率比原版有所提升,不过并不十分明显……”

  “但我要测试的最大秩距离码,并不完全依托于加比杜林提出的概念……”

  常浩南重新把刚才放下的笔拿了起来:

  “关于这部分的技术细节……太长了,一两个小时讲不明白,我后面会给你一份专门的技术文件……”

  “但简单来说,就是引入一个新的概念,叫做最大秩距离码的自对偶性……呃……类似于矩阵的正交概念,就是当一个MRD码C和它的对偶码C⊥相等的时候,我们认为它有自对偶性,在满足特定条件的前提下,一个MRD码一定等价于一个自对偶MRD码……”

  “结合这一概念,我们可以设计出一个针对加比杜林码……当然也可以是其它MRD码的快速译码算法,也就是对于伴随式S和i=t, t-1, t-2……计算矩阵Mi和行列式det(Mi),直到首次出现i=m使det(Mi)≠0,这里的m就是错误向量e的秩……”

  “……”

  “更进一步地,我们可以让合法用户A选择矩阵S、X和G作为私钥,再通过Gcr=SG+X计算公钥,由于已知Gcr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倒推出等号右侧的秘密矩阵,因此安全性可以获得很大提升……”

  尽管是“简单来说”,但常浩南仍然说了差不多半个小时。

  这还是在吴威有足够加密算法基础的前提之下。

  “也就是说,我们用传统加密手段传递经过非对称加密的消息本身,然后用非对称加密传递解密所需要的密钥,这样就可以减少需要中继站纠错的数据量,保证传输效率?”

  吴威试探着确认道。

  常浩南欣慰地点了点头,上半身靠回到椅背上。

  现在,后者至少听懂了技术路线的部分。

  至于具体的算法层面……

  这个急不来。

  就连他本人,在有系统帮忙的情况下,都在这上面耗费了差不多一个月时间。

  “我已经在小规模的有线网络当中测试了这套MRD码结合网络编码的技术。”

  常浩南轻描淡写地说道:

  “结果是在四路由的多跳网络当中,实际传输容量大概可以提高15-20倍,就是处理延迟稍微高了点,得按秒来算。”

  “不过对于卫星通讯或者天地通讯来说,因为带宽太低,所以传输延迟会取代处理延迟占据主要地位,实际表现出来的延迟……反而会降低!”

第1013章 五倍不够!

  既然明确了技术原理和具体的研发路线,电科五十四所的动作还是相当迅速的。

  这也得益于对方已经在地面移动通信领域耕耘多年,作为目前最重要项目的两种车辆底盘通信装备,实际上也早就进入了测试阶段。

  只是其中的卫星通信车,由于华夏自己的通信卫星数量和性能都比较抱歉,一直被限制了发挥而已。

  而在接到常浩南的项目要求之后,五十四所只用大概三个星期的时间,就完成了对四辆样车的硬件改造,使其具备了完整的接收-解码-储存-编码-转发功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网络编码数据节点。

  只是为了方便测试,其中的解码和编码模块被设计为可以从物理上完全关闭,以尽量减少额外硬件对于对照组的性能影响。

  至于对信息进行加密和解密的程序……

  那就更不是问题了。

  常浩南之前在有线网络中就进行过测试,把当时的程序稍作修改即可。

  相比之下,浙省大学那边的动作虽然也不慢,但他们手头并没有多余的平流层飞艇。

  无论是另造新的,还是把已经飘在天上收集气象数据的几个降下来都需要时间。

  进度反而落后了一些。

  不过,常浩南并不准备因此而改变计划。

  原理验证无所谓在天上还是地上。。

  因此,在四辆经过改造的中继通信车验收完成之后,常浩南便将它们派往了位于蒙省西部的预定测试区域。

  至于为什么是蒙省……

  因为火炬集团在这里有一块面积巨大的试验田。

  由于庄秉昌同志尚未成功开发出满足要求的苜蓿和大豆,常浩南自己也还没找到足以为沙子提供足够抗剪力度的高分子材料,所以这块地目前还没有真正开始发挥作用。

  但毕竟使用权属于火炬集团,加上周边几百公里都没有大型城镇,所以搞无线电传输测试的审批很容易通过。

  唯一的问题是,2002年这会,还没有后来那遍及全国的高速公路网,尤其是中西部相对偏远的地区。

  所以四辆车先是从京城经铁路运输到蒙省首府青城市,然后又靠自己跋山涉水数百公里,前后花了将近一个星期时间才折腾到地方。

  当然,整个过程有火炬集团和电科五十四所的专人负责押车,并不需要常浩南亲自跟随——

  后者的工作安排也不允许他把这么多时间浪费在路上。

  作为项目总负责人,常浩南是在测试前一天才飞抵TMTZQ毕克齐机场。

  然后在第二天上午,转乘一架隶属于京城军区空军搜救旅的直12直升机,抵达测试场地附近的一座通用航空机场。

  当直升机降落时,已经提前到达这里的吴威等人,自然早就等在了停机坪附近。

  通航机场,主要服务的是各型直升机,还有运5这类小玩意。

  场地条件相比常见的民航机场自然要差上许多。

  甚至连跑道和停机坪都是只经过硬化的非铺装地面。

  而常浩南此前并没有太多乘坐直升机的经验。

  于是,他在确认直升机停稳后的第一时间便跳出机舱。

  紧接着就被尚未完全落回地面的扬尘给迷了眼睛……

  好在接机的一众人刚刚距离较远,这会正紧赶慢赶地走过来,并没有注意到常浩南这小小的狼狈。

  “报告常总。”

  吴威来到常浩南面前:

  “按照之前确定的流程安排,四辆样车已经完成全部检查工作,只等您正式下达测试命令!”

  在他身后不远处,四辆SX2190底盘的通信车正两两一组,分别停在两处由迷彩布搭成的棚子下面。

  看着面前有些灰头土脸的几人,常浩南深吸一口气,略带感慨地上前两步,和吴威握了握手:

  “辛苦你们了。”

  顺着前者的眼神,吴威低头看了看自己已经沾上一层土色的衣服:

  “嗐……这才哪到哪……”

  “我们一年恨不得有十個月都在外面出差,啥场面没见过……早习惯了。”

  说着伸手掸了掸衣服上沾着的浮尘。

  但效果显然不怎么样。

  于是只好转移话题:

  “常总,这边机场的后勤同志给您留了午饭,您看……”

  常浩南早上就没怎么吃,这会已经过了午后,确实也感觉有点饿。

  但看了看远处连圆盘型天线都已经展开的四辆测试车,还是觉得时间耽搁不得:

  “给我整个饭盒装上吧,测试的时候找个空垫一口……”

  “……”

  四辆通信中继车,按照由易到难的测试计划,将从相互间隔5公里开始,以5公里为步长逐渐拉长距离,最远到间隔30公里为止——

  受制于天线高度和地球曲率的影响,这型通信车进行直接通信的最远距离就是30公里。

  再远,就得上散射通信手段了。

  反而并不利于今天测试的进行。

  随着常浩南正式下令测试开始,二、三、四号车依序离开停车场,沿着一条土路向西驶去。

  而一号车作为信号发送源并不需要移动位置,此时已经在几名技术人员的操作下开始架设天线增高桅杆。

  最开始间隔5公里的通信测试倒是用不着这东西。

  但后面却是必不可少。

  几分钟后,常浩南也带着吴威一起,进入到了一号车的车厢当中。

  实际上,机场塔台那边专门腾出了一间会议室作为测试指挥中心。

  不过,为了能尽快看到结果,常浩南还是选择了亲自上车。

  ……

  尽管非铺装路面的路况很差,但百十公里对于车辆来说毕竟不算很远的距离。

  大约半小时后,距离最远的四号车也报告说自己已经抵达了15公里外的预定位置。

  于是。

  第一轮测试,正式开始。

  首先,自然是对照组。

  也就是按照传统中继模式,中继站只进行数据接收和转发,而不对数据进行处理。

  “各号车均已就位!”

  无线电当中,传来了现场测试指挥员付明义的声音:

  “一号车,开始发送数据!”

  一时间,原本有些嘈杂的车厢当中,只剩下空调和通信设备工作时的嗡嗡声,以及包括常浩南在内,总共四个人的呼吸声。

  测试所用的数据内容是常浩南提前就设定好的,所以并不需要操作员现场输入什么。

  只要在操作界面上选定内容,然后发送就行了。

首节 上一节 891/9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