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894节

  这意味着难免会出现多颗卫星凑在一起,或者是正在直接传输数据的两颗卫星正在不断拉远距离,需要提前接入一颗中继星来做备份的情况。

  所以,对于常浩南来说,自干扰问题必须被解决。

  “这样,吴威同志。”

  不知道绕着车转了多少圈之后,常浩南总算重新在吴威面前停住了脚步:

  “你刚刚说的确实也有道理,所以这个卫星/散射通信车的研发工作就按照原计划进行,先把目前这套网络编码算法给集成进去,至少让信息化试点单位能有個东西用。”

  “但是从长远来看,这项技术的应用范围不会仅仅局限于军用加密通信,而是早晚要拓展到工业,乃至是民用领域,所以在继续推进项目进度的同时,也得匀出一部分资源来避免自干扰现象对数据传输产生影响。”

  这样的折中方案,对于吴威来说自然不难接受。

  他当即点头表示同意,接着又询问起了常浩南有关解决问题的思路:

  “常总是准备继续开发新的算法?”

  自干扰的本质,是接收站无法识别出不同发送站发出的相同内容信号源,故而只要能在数据层面对其加以区分,就可以从根本上绕开这个麻烦。

  因此在吴威看来,像常浩南这样的算法巨佬,很有可能已经想到了具体的技术方案。

  然而,常浩南却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这个问题,光靠算法恐怕很难解决……”

  “中继站,即便是带有编码和解码功能的中继站,根本功能也是要保证信息内容在传输过程中不发生改变,所以软件层面的解决办法,恐怕只有在传输顺序上面下手……”

  “但中继通信的吞吐量本来就紧张,加入网络编码技术之后,又要求中继单位具备较高的算力……如果再在信号传输过程当中贸然调整传输顺序,好不容易提高的那点性能恐怕又要下降回去了……”

  吴威一时语塞。

  沉默一会之后,他突然眼前一亮:

  “那能不能从硬件上入手,对收信机进行特殊设计,比如A到B到C到D这样一个多跳网络,我们在物理层面上让D屏蔽来自A和B的信号,只接受由C发送的,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

  这一番话,让常浩南的眼中不由得露出一丝意外……以及赞赏。

  能在事先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这么短的时间里想到一个工程上完全可行的方案,说明吴威作为五十四所派出的骨干,确实有点东西。

  他微微点头道:

  “这确实是最直观,而且有效的办法。”

  突然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吴威整个人都有点没反应过来:

  “那您的意思是……就按照这个思路……”

  想到自己无意中提出的解决方案竟然有可能被采纳,他甚至感觉到了一丝虚幻的不真实感。

  然后,就被常浩南兜头来了一盆冷水:

  “但这个办法灵活性不太够,而且还会提高系统的复杂程度,所以……目前我准备把它当做兜底方案。”

  “呃……”

  吴威刚刚露出兴奋的表情凝固在了脸上。

  常浩南也有点被对方的反应逗笑,解释道:

  “你想,原本我的ABCD四个站,是能够以任意顺序进行收发中继的,但是按照你说的那样改过之后,就只能按照A-B-C-D的顺序单向传输了……这还只是四个节点的情况,要是整个流程当中涉及到的中间节点更多,那造成的硬件浪费会更严重……”

  “嘶——”

  听着常浩南的描述,吴威不由自主地倒吸一口冷气。

  好在荒漠地区的傍晚本就凉快,所以前者倒也没因此而感觉到周围气温变低。

  “常总,您这是……准备要搞海陆空通用的双向数据链?”

  几乎是在几个呼吸的时间当中,吴威就敏锐地猜测到了常浩南的目的……之一。

  尽管只是表层的。

  “长远来看,是的。”

  数据链这个事,常浩南给不少单位都发过合作邀请函,所以倒也没什么掖着藏着的必要。

  只不过,除了早有预见性的王晓模院士,以及现在刚刚被告知过的吴威以外,其他人都下意识地以为他只是准备搞个空军,或者最多是三军综合的指挥系统。

  既然是指挥,那就只是上级对下级的单向联通。

  但常浩南很喜欢马伟铭大佬的一句话——

  既然要搞,就超美国!

  所以,哪怕眼下的条件尚不满足,但他还是准备给未来的非对称双向数据链留出升级空间。

  “那既然软件层面解决不了,硬件层面又会带来其它问题……难道您还有第三条路线么?”

  从震惊中恢复过来的之后,吴威赶紧把话题拉回到了之前讨论的自干扰问题上。

  “第三条路线那当然是不可能的。”

  常浩南摇摇头,带着些许无奈的语气道:

  “但我可没说过不能从硬件层面解决……”

  “哈?那您刚刚……”

  “我刚刚说的是你提出的那个方法有问题,不要把问题扩大到整个硬件层面。”

  常浩南瞟了一眼吴威,用玩笑的语气说道。

  “咳咳——”

  吴威突然感觉自己脆弱的内心出现了一丝难以弥合的裂痕……

  常浩南也终于不再卖关子:

  “我的想法是,与其绞尽脑汁去规避由其他发信机发出的信号,不如把它当做当作有用信息来处理,从而在网络编码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整个多跳通信系统的吞吐量!”

第1016章 SeA650发动机,完成总装!

  在听到这个说法之后,吴威的眼神中流露出了一抹清澈的茫然。

  不过,今天这一轮大起大落又大起的心路历程走下来,他此刻的心态已经被磨炼得坚如磐石。

  因此,尽管完全没懂,但他还是没有表现出来,只是等待常浩南的进一步解释。

  毕竟后者刚才已经提到了要涉及硬件层面的改动,那最后还是得落实到他们五十四所来具体执行。

  果然,经过短暂思考之后,常浩南重新开口道:

  “理论上,只要能建立叠加波形与信息间的映射关系,就可以在无需单独解调每个用户信息的前提下,直接对叠加波形进行解调……只需要执行一步异或操作,就能消除广播效应带来的自干扰,也不会给系统增加太多额外的算力和功耗负担。”

  “另外,这样完成一次典型的单跳双向中继通信,中间只会出现两个时隙,而不是传统传输策略中的三个,相当于又能提高大约三分之一的理论吞吐量……”

  这一番推导的跳跃性确实有点大,反而导致吴威的眼神更清澈了。

  看着对方的样子,常浩南就知道自己刚才这两段估计是没解释通,只好返回到一号车里,把笔记本取了出来——

  方才等待那几轮实验结果的时候,他已经在上面写下了一些思路。

  “在半双工条件限制下,系统需要分别进行上行和下行两個阶段,才能完成一次双向中继通信,上行阶段,节点1和节点2同时发送各自的数据帧S1和S2到节点R,下行阶段则是节点R根据接收的叠加电磁波信号进行解调与网络编码映射,组成网络编码数据帧SR并广播到节点1和节点2。”

  常浩南一边说着一边从笔记本当中找到写着相关内容的一页,然后交给吴威:

  “因为叠加波形与信息间具备映射关系,因此节点只要利用编码数据帧SR,以及自身本来拥有的一个数据帧就能恢复出另外一个数据帧,此时整个双向通信过程已经完成,也就不需要再出现第三个时隙了。”

  “当然,这个过程的重点在于中继节点R对接收的叠加电磁波信号进行处理的具体方案,关于这一点到底怎么设计,我还没有完全想好……”

  吴威一边听着常浩南的解释,一边目光飞速扫过笔记本上的内容。

  虽然插图略显抽象,字迹也比较龙飞凤舞,但他又不是零基础萌新,况且旁边还有笔记正主现场教学,所以还是很快就理解了上面的内容。

  之后……

  他就没忍住,又看了一遍。

  虽然上面没有涉及到工程上的实现手段,但就算是只从思路的角度出发,也足以令人拍案叫绝。

  只可惜俩人是站在一处戈壁滩上,没有桌子用。

  于是吴威只好退而求其次,一掌拍在了旁边的引擎盖上:

  “常总,这不就是在物理层面上又实现了一次网络编码?”

  这个总结确实精辟,甚至可以说是透过现象直插本质。

  就连常浩南也不由得有些另眼相看。

  “从原理层面上还真就是这样……”

  他点了点头:

  “依我看,这个技术就叫做物理层网络编码技术好了……”

  “……”

  ……

  就在常浩南这边正为了研发双向通信中继系统而四处奔忙的同时。

  航空动力集团手上的另外一个重点项目,也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在经过了大约两年的研发周期之后,第一台完整技术状态的SeA650原型机,总算在斯奈克玛集团位于维拉罗什的工厂完成总装并下线。

  并且,在稍早几天之前,斯奈克玛的全资子公司赫雷尔-杜博伊斯集团,也已经按照华夏方面提供的设计,生产出了第一架原型机使用的两组发动机短舱。

  这也就意味着,整个猎鹰Z项目的动力系统,正式进入到了实机测试阶段。

  当然,由于整个SeA系列发动机都使用了M88-3的核心机,而后者之前就已经在华夏和法国进行了总计上千小时的单项实验,因此整个流程不会像一台全新发动机那样漫长。

  一切顺利的话,肯定能赶上明年年初的型号首飞。

  新飞机配新发动机,风险肯定还是会有。

  尤其是两边都用了不少新技术的情况下。

  不过,得益于还不错的航空技术和优秀的基础工业水平,欧洲人对于这种事倒是没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况且眼下这会,市面上也没有什么其它替代品可用。

  只有罗尔斯·罗伊斯和宝马联合研发的BR700系列算是同一级别。

首节 上一节 894/9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