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入侵现代 第102节
另外也不是把消息发过去,对方马上就会回。
一般像这种,都需要手下的助理先发消息过去,和对方约时间,比如我们在美东时间的下午五点进行对话。
然后双方再守到电传打字机前,等待着对方的信息传递过来。
现在也不例外,肯尼迪所说的去和对方联系,只是说去和对方约个时间而已。
“各位可以好好想想,我们要怎么提问。”肯尼迪走之前嘱托道。
肯尼迪走之后由林登约翰逊接着主持会议。
林登·约翰逊放下钢笔,抬头环视众人,声音低沉:
“先生们,我们的时间不多。我们现在需要一个问题,一个能让他透露出真实意图的问题,但又不能让他觉得我们在直接威胁他。”
罗伯特·肯尼迪说:“林登,我们不能让他以为我们在退缩。我建议直接问:‘你为什么在古巴部署导弹?’这样他就得正面回答他的动机。”
麦克纳马拉微微摇头,手指轻敲文件:“太直接了。那样听起来像是指责,他可能会变得更强硬。
我觉得应该更委婉一些,比如:‘你是否愿意与我们讨论古巴的军事部署?’这给他一个台阶,也能试探他的态度。”
腊斯克起身在房间里踱步:“我同意麦克纳马拉的看法。我们需要给他空间,让他自己解释。
我建议问:‘你对古巴的军事援助是否超出了防御的范畴?’这既点明了我们的关切,又避免了直接对抗。”
安全顾问邦迪双手交叉在胸前,神情非常凝重:“我认为我们可以更具体一些。问他:‘你是否愿意让我们派人去古巴检查那些导弹基地?’这能直接测试他的诚意,看他是不是真的想谈判。”
林登·约翰逊靠回椅背,沉思片刻:“邦迪,你的建议有道理,但他们不太可能同意派人检查。那样他会觉得丢了面子。
尤其是我们之间的通信是通过电报,电报是会留下书面记录的,这种形式下,对方更不可能同意。我们需要一个更微妙的问题,能让他在不失尊严的情况下开口。”
李梅将军神色激动,声音高昂:“林登,我们不能拖延!每过一分钟,那些导弹就离发射更近。我们得让他知道我们的决心,问些模棱两可的问题只会浪费时间!”
麦克纳马拉伸手轻拍李梅的肩膀,安抚道:“将军,我明白你的担忧。但我们不能让情绪主导。如果我们逼得太紧,尼基塔可能会孤注一掷。我们得冷静下来。”
麦克纳马拉接着翻开手中文件,语气平稳道:“根据情报,对方在古巴部署导弹可能是为了平衡我们在土耳其的导弹。也许我们可以问:‘你是否愿意在撤回古巴导弹的同时,我们也撤回土耳其的导弹?’这能打开谈判的门。”
腊斯克皱眉,“这听起来像是我们在主动让步。如果对方把我们的消息公布在报纸上,这对白宫可太不利了。”
邦迪点头附和道:“没错,主动提出撤导弹会让我们显得软弱。尤其在书面上留下这样的记录更不妙了。”
林登·约翰逊深吸一口气“我明白了。也许我们可以问:‘你是否愿意与我们共同寻求一个和平的解决方案,以避免核战争的危险?’
这样一来既表达了我们的立场,又留下了对话的空间。”
李梅摇头道:“这太含糊了,林登!我敢肯定尼基塔百分百会随便搪塞几句,我们什么也得不到。我们需要更具体的东西。”
麦克纳马拉思索片刻,抬头建议道:“或许我们可以问:‘你是否愿意在联合国的监督下撤回古巴的导弹?’”
这样做相当于让国际社会介入了。
给对方施加压力的同时,给双方一个缓冲空间。
腊斯克点头道:“这是个好主意。联合国能让事情更可控。”
这时候林燃提议道:“我觉得第一个问题不如直接问,他对古巴的军事部署有何解释,第二个问题才是,你是否愿意在联合国的监督下撤回古巴的导弹。”
大家没有讨论出结果,而是选择把问题写在白板上,等肯尼迪回来确认。
肯尼迪走进会议室脸上带着自信的微笑:“克里姆林宫那边同意了。我猜测他们也想试探我们的想法。
各位,你们讨论的如何?”
林登·约翰逊指了指对方背后的白板:“我们把想法都写在你背后呢。”
克里姆林宫内,厚重的木门紧闭,墙上悬挂着列宁的画像和苏俄地图。长桌中央摆放着刚翻译完成的电报,周围坐着核心决策者。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不安。
尼基塔拿起电报,语气中带着不满:“同志们,肯尼迪给我们发了这封电报,问题很简单:‘你对古巴的军事部署有何解释?’他这是什么意思?他在试探我们,想让我们自己暴露底牌。我们该怎么回答?”
葛罗米柯缓缓放下电报,语气平稳:“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这是白宫精心设计的问题。肯尼迪没有直接指责我们,也没有提到导弹,这说明他在试探我们的态度。
我认为我们应该强调我们在古巴的行动是防御性的,帮助古巴抵御美国的威胁,同时避免直接承认导弹的存在。”
其实也不是什么精心设计,白宫高官们讨论时间可能一个小时都没有。
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马林诺夫斯基语气强硬,双手握拳拍桌:“防御性?为什么要遮遮掩掩?我们在古巴部署导弹是为了保护古巴,防止阿美莉卡再次发动像猪湾那样的入侵。
肯尼迪自己心里清楚!我们应该直截了当地告诉他,这是对他们在意呆利和土鸡部署导弹的回应。”
米高扬微笑着摇头:“马林诺夫斯基同志,你的立场很坚定,但语气太强硬了。肯尼迪现在很紧张,他可能已经在考虑军事选项。我们需要给他一个台阶,让他觉得我们可以谈判,而不是直接对抗。”
尼基塔皱眉,沉思片刻:“我同意米高扬的看法。我们不能让肯尼迪觉得我们在挑衅,但也不能显得软弱。我们需要一个既坚定又灵活的回答,让他知道我们在古巴的行动有正当理由,同时留点余地。”
比留佐夫冷冷地开口:“导弹已经部署到位,随时可以发射。我们有足够的威慑力,不需要退让。如果他们敢动,我们就让他们付出代价。”
尼基塔瞪了比留佐夫一眼,语气严厉:“比留佐夫同志,核战争不是儿戏!你以为我们按下按钮就能解决问题?那会把全世界拖进深渊!我们必须谨慎,不能轻率地启用最后的威胁手段!”
葛罗米柯点头附和道:“谢尔盖耶维奇说得对。我建议我们的回答突出帮助古巴,表明我们的援助是为了保护古巴免受侵略。同时我们可以暗示,如果美国愿意讨论更广泛的裁军问题,我们也愿意参与。这样既能维护我们的立场,又能为谈判打开一扇门。”
马林诺夫斯基不耐烦地挥手:“裁军?现在谈裁军太虚伪了!阿美莉卡佬在土鸡部署了导弹,威胁我们的安全。我们应该直接要求他们先撤走导弹,作为交换条件,我们再考虑古巴的部署。”
米高扬劝解道:““马林诺夫斯基同志,你的建议有道理,但时机不对。如果我们现在提出交换条件,肯尼迪会觉得我们在勒索他。我们应该要留有回旋空间。”
尼基塔深吸一口气,手指敲打桌面:
“我明白了。我们的回答不能软弱,也不能挑衅。我们要让肯尼迪知道,我们在古巴的行动是为了保护盟友,防御来自阿美莉卡的威胁。同时,我们可以暗示,如果阿美莉卡愿意谈全球安全问题,我们也不反对。”
葛罗米柯拿起笔,准备记录:“具体来说,我们可以这样回复:‘苏俄在古巴的援助是为了帮助古巴政府加强防御能力,抵御外部威胁。我们的行动无意威胁阿美莉卡的安全,但我们希望阿美莉卡也能尊重古巴的主权。如果阿美莉卡愿意讨论全球范围内的军事部署和裁军问题,苏联愿意参与对话。’”
马林诺夫斯基皱眉不满道“这听起来太软了。我们应该更强硬一些,提醒肯尼迪,你们在土鸡的导弹同样威胁着我们。”
尼基塔摆手打断:“马林诺夫斯基同志,现在不是时候。我们不能在第一封电报中直接提土鸡,我们可以在后续谈判中再抛出这个条件。”
米高扬点头:“我们先稳住肯尼迪,给他一个模糊但有诚意的回答,让他觉得我们可以谈。然后,我们再看他的下一步反应,决定如何调整策略。”
尼基塔沉默片刻后点头道:“好吧,就按这个思路。葛罗米柯,你起草电报,强调防御性,暗示谈判的可能性,但不要具体承诺任何东西。我们要让肯尼迪自己琢磨。”
葛罗米柯起身,语气坚定:“明白。我会尽快起草电报,并提交给您审阅。”
尼基塔:“散会吧。希望肯尼迪能保持理智,别把我们逼到墙角。”
电报传递给克里姆林宫之后,白宫在等克里姆林宫的回复,林燃私下找到肯尼迪,“总统先生,我有一个更好的主意。
我相信克里姆林宫会对这个谈判条件感兴趣的。”
肯尼迪听到后显然也来了兴趣:“你说说看。”
林燃说:“那就是白宫撤掉意呆利和土鸡的导弹基地。”
从华盛顿到保守派报纸,关于林燃是苏俄的人的言论络绎不绝,但肯尼迪过去从来没有怀疑过。
这下是真开始怀疑了。
他眼睛眯起,这条件你都敢提的。
虽然这是双标,但阿美莉卡向来双标。
“不可能!”肯尼迪下意识反驳道。
林燃说:“总统先生,我还没说完,这是我们开出的价码。
同样的,对方也得答应条件。
那就是把古巴的导弹撤走,同时阿美莉卡电视台可以全程直播。
我们的导弹撤走是私下的,秘密的撤走。
而对方的导弹撤走是在全球民众的审视下,这是白宫的伟大胜利!
克里姆林宫退缩了,他们害怕和白宫竞争,他们在古巴的导弹不但要撤走,而且要被阿美莉卡人盯着,全程监督着撤走。
这是一个双方都公平的协议,而且我们还赢得了面子。”
这其实就是古巴危机最终的解决版。
经过了漫长的拉扯后,双方最终达成的协议就差不多是这个。
阿美莉卡口头答应撤回在意呆利和土鸡的导弹,由罗伯特·肯尼迪在华盛顿特区亲自跟苏俄大使解释总统受军方和执行委员会的压力不能书面出具同意书,但实际上会保证实现这一点。
而苏俄同意撤出导弹过程需接受阿美莉卡监视,古巴开放部分港口的领空,让阿美莉卡的侦察机低空近距离拍摄中导装船过程。肯尼迪利用这个机会,让公众媒体实况电视转播全过程。
但林燃的提议放在现在来看,是一个方案,但没有经过紧张气氛渲染,显得有些不那么合时宜。
“我会认真考虑的。”肯尼迪不置可否道。
第135章 教授,我该怎么办?
11月20日,华盛顿特区杜鲁门大楼,离白宫大概几分钟的车程,肯尼迪在这里举办关于古巴危机成功解决的新闻发布会。
在过去一个月时间里,古巴危机从燃烧到蔓延再到最终结束,最后苏俄军人把导弹撤出古巴更是被阿美莉卡电视全程直播。
这为这届肯尼迪政府赢得了巨大的声望,成功挽回了猪湾危机后岌岌可危的声誉。
至少没人会认为肯尼迪年轻,所以无法解决复杂的国际问题。
单纯从这次古巴危机来看,肯尼迪无疑表现的非常好。
至于阿美莉卡也要把土鸡和意呆利的导弹撤走,阿美莉卡不说,谁知道他们曾经在这两个地方部署过导弹呢。
这里多说一句,整个冷战期间,苏俄击落过不下4架U-2,他们也完全有能力仿造U-2,之所以他们没有这么做,是因为对苏俄来说,他们有更好的选择,那就是两年之后的米格-25.
U-2配备的高分辨率相机以苏俄的光学工业在分辨率和小型化上的能力,也没办法做到直接复制。
但苏俄有自己的方式,能够确定阿美莉卡人把导弹给撤走了。
“我想说,过去一个月的事件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次深刻而严峻的考验。我们生活在一种危险的阴影之下,这种危险是很少有几代人经历过的。
但在这些日子里,我为我们人民的勇气和冷静感到骄傲,这种勇气和冷静使我们能够做必须做的事,同时避免可能将我们所有人拖入灾难的鲁莽或轻率行动。
我们赢得了一场胜利,不是对任何国家或人民的胜利,而是我们所有人所寻求的和平与安全事业的胜利。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所有问题的结束——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但这确实意味着,我们现在可以更有信心地应对这些问题。”
肯尼迪说完后,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来自全球各个国家的记者云集在这里。
此时后世传统意义上的白宫新闻办公室还没有启用,那个特定的房间直到1969-1970年才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此时白宫的新闻办公室还只是一个小型工作区域,供新闻秘书与记者日常沟通。
不适合当下这种大型场合。
起码来了超过五百名记者,同时还包括电视台的直播设备。
别说新闻办公室,就连白宫最大的房间东厅都塞不下这么多人。
上一篇:人在崩铁几千年,游戏开服了?
下一篇:重生者太密集?我带国家队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