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入侵现代 第109节
不过关于发光装置是半导体材料发光,他们过去只是一种猜测。
他们不敢把发光装置单独拆下来,做晶体结构分析和元素鉴定。
而这篇漂洋过海而来的论文无疑给他们的猜测下了结论。
黄昆听完后补充道:“没错,另外论文中提到,这种相干光发射的证据包括光的窄谱线宽度和强度的突然增加,这应该是存在某种阈值效应。
这些都是激光行动的典型特征。
他们的实验是在低温条件下进行的,而树莓派发光装置的发光是在常态下进行的。
我猜测是因为阿美莉卡佬的复现操作受到了一定的技术限制,使得他们做不到室温下的连续激光操作。”
黄昆像是想起来什么一样,他连忙说:“等会,我把吴锡九叫来,他上个月和我说过一种红外相关光也是通过纯砷化镓的p-n结实现的。
你等等,我去找锡九过来。”
大约十五分钟后,办公室里聚集了华国半导体组的核心力量,吴锡九、王守武等人全部都在这里集合了。
大家先听黄昆介绍完他才拿到的学术期刊上关于半导体发光的论文后,吴锡九举手道:
“没错,上个月的时候我在阿美莉卡的《物理评论快报》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名字叫《砷化镓结的相干光发射》。”
吴锡九说的论文英文名是“Coherent Light Emission from GaAs Junctions”,发表于1962年11月1日的《Physical Review Letters》(物理评论快报)。
吴锡九接着说道:
“他们主要是通过向砷化镓的p-n结施加正向偏置电流,然后就激发了相干的红外光发射,因为红外光的波长超出了人肉眼感知范围,所以我只是和黄教授提了一句,我没联想到树莓派的发光装置。
他们主要是通过发射光的谱线宽度显著变窄和发射光表现出一定的方向性,确认了相干光的存在。
另外他们明确观测到了阈值效应的存在,当注入电流超过某个临界值时,光发射强度显著增加。”
黄昆听完后总结道:“锡九,你把你看过的那篇论文找出来,两篇论文并作一篇一起研究。
守武,这样,你负责实验的复现,最多三天时间,三天之内我们要完成实验的复现。
阿美莉卡围绕发光二极管的进展非常快。
短短一个月时间,就从纯砷化镓p-n结中观察到红外相干光发射,扩展到了可见光范围。
我们也要加快进度了。”
黄昆说完后,吴锡九补充道:“只是和这篇论文里提到的红色LED比起来,树莓派的发光装置还能发绿光。
它会不会用到了其他的化合物?
树莓派上的发光装置既然只是起指示灯作用,我想我们得给钱院长那边打一份报告,看能不能把树莓派上的发光装置弄下来做进一步分析。”
黄昆听完后摇了摇手:“起指示灯作用是我们的猜测,实际上它到底起什么作用谁也不知道。
先打报告吧。”
对于华国而言,但凡是和树莓派有关的最新发现都要打报告。
负责管理此事的官员和科学家哪怕再忙,也会第一时间抽出时间来查看他们的报告。
当天晚上在一间隐秘的会议室里,负责行政和负责科学的二人就此事展开讨论。
“老钱,你猜的没错,估计这台树莓派就是从通用电气来的。”
黄昆他们递上的报告,信息要求事无巨细都要写清楚。
包括二极管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和树莓派的联系,发表论文的作者背景之类的。
其中昕克来自通用电气一下就被他们注意到了。
华国方面的信息并不闭塞,一直都不闭塞。
在这个传统媒体时代,华国有太多办法能够获得世界最新消息。
林燃和通用电气、摩根、洛克菲勒之间的关系,在各大媒体的报纸上时常能见到有关报道。
尤其在阿美莉卡持阴谋论的报纸上,更是把林燃渲染成洛克菲勒和摩根安插在华盛顿的钉子,为实现他们不可告人目的的钉子。
“和我们之前猜测类似,阿美莉卡方面很可能获得了不止一个树莓派。
他们的树莓派数量足够多,白马才有可能拿到,给我们之后才不会被发现。”
华国方面为林燃担惊受怕了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担心林燃把一台树莓派传回华国国内的事情被阿美莉卡方面发现。
尤其在这半年,这种担心更甚。
因为古巴危机期间,华国也没闲着,他们打下了一架U-2高空侦察机。
获得U-2高空侦察机之后,和树莓派里的图纸一对照,自然知道林燃没撒谎,里面确实放了U-2的图纸。
华国复刻U-2已经开始了。
内部命名为曙光系列的侦察机,已经由成飞的前身132厂在负责复刻了。
源源不断的图纸、参数和模型从攀枝花运输到蜀都。
132厂从1962年开始承担了仿制苏俄米格-17II样机的任务,此时又加了一项,那就是仿制U-2。
米格-17II就是未来的歼-5,而U-2的仿制在内部则被命名为曙光-1.
华国方面非常担心,林燃搞来这些资料到底花了多大功夫。
费的功夫越大,你暴露的风险也就越高,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也就他们得到的12月阿美莉卡报纸里,为庆祝NASA飞跃金星任务圆满完成,肯尼迪在头版头条,林燃在第二版,华国方面的担忧才稍微有所好转。
林燃的价值太高了。
生怕他暴露。
“没错,阿美莉卡很可能是对树莓派进行了拆解。
所以他们在半导体上的技术进展才这么快。”钱院长都开始自我攻略起来了。
第140章 跨时代的产物(5k)
此时的华国,在压力面前,已经在全面拥抱西方的学术期刊、学术相关杂志,而且重点放在半导体领域。
不看不知道。
一看吓一跳。
过去大家是一个断开连接的状态,华国半导体领域的专家们大部分在55年及以前回国,对于55年之后的进展其实是不太了解的。
来自西方的期刊杂志帮他们补足了这方面的课。
屈润普挑的期刊又非常有代表性。
《应用物理学快报》、《物理评论》、《IEEE电子器件交易》、《电子工程时报》等。
在当下整个阿美莉卡的半导体产业都处于一个技术突破和市场扩展的关键节点。
前脚华国的科学家们才确定了树莓派是硅基晶体管,后脚就在阿美莉卡的业界杂志上看到,硅谷的半导体行业已经在用硅基晶体管大规模取代锗基晶体管了。
这种感觉就好像,你才找到方向,后脚就发现对方已经领先你老大一截了。
1958年和1959年德州仪器和仙童携手发明了集成电路,仙童推出了基于平面工艺的硅台面晶体管,并将其集成到早期IC中。德州仪器则开发了包含多个硅晶体管的简单逻辑电路。
光是结合这两个新闻,华国的科学家就能确定树莓派就是硅基晶体管的集成电路,不过是已经实现了超级小型化的晶体管,小到纳米甚至更小的体积。
另外有一点就是,实际上硅谷的半导体技术是爷爷,树莓派是孙子,是硅谷半导体技术发展数十年后现代科技的产物。
但在华国视角里,树莓派是爷爷,阿美莉卡的半导体产业是孙子。
也正是因为硅谷半导体产业如火如荼的发展,让华国下意识觉得阿美莉卡获得的树莓派是一批货,类似一整个飞船上面装了满满一箱。
然后林燃凭借着自己的身份地位人不知鬼不觉地弄了一台。
而阿美莉卡拿到如此多树莓派之后,分发给了硅谷的各个企业,这才有了当下阿美莉卡半导体产业的蓬勃发展。
1962年,阿美莉卡的国防部和NASA采购了几乎全部的集成电路产量,则为华国提供了侧面佐证,这是阿美莉卡政府和产业界的配合行为。
你有无数台,想怎么拆开来进行破解就进行破解,我手上就一台,还要为我提供算力,我根本不敢动,一动复原不了怎么办?
既然我不敢动,那我就只能依赖你研究外溢成果了。
这也是华国加大从西方引进学术期刊,甚至是电子相关专业杂志的根本逻辑所在。
这些杂志有通过约翰·屈润普的渠道提供给黄运基的,也有其他像龙思凡这样的同志采购的。
最后通过香江海运条线运回华国。
时效性再差,也是华国从成立后最同步的一次了。
阿美莉卡产业的相关报道最迟三个月就会出现在51区。
包括整个51区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保护,用与世隔绝来形容不为过。
在历史的机缘巧合下,这个时空的华国在半导体领域直接就开始走IDM模式,甚至比IDM还更夸张,是未来华为的模式。
这里解释一下,半导体加工有很多种模式,像英特尔就属于IDM模式,从设计到制造到封装和测试全部自己负责。
像英伟达、AMD、高通属于Fabless模式,他们只设计芯片,芯片制造外包给代工厂。
最后就是Foundry模式,也就是台积电这种代工厂模式。
不止这些模式,还有别的模式。
但其中最特殊的一定是华为这种,能自己干几乎全部都自己干。
当下的华国就是这种模式。
举国之力在发展51区。
更有趣点在于,华国已经找到了合适的半导体制成品-熊猫牌晶体管收音机,已经尝到了些许这个模式的甜头。
对华国而言,这样的正循环一旦构建完成,就是无法阻挡的大势。
而现在的华国,已经要从LED二极管发光装置上找到那个撬动雪球的点了。
只是此时51区的人们还没人意识到这点。
他们内心只有一种紧迫感,不能比阿美莉卡慢太多。
蜀都,国营132厂。
苏俄在53年的时候将制造喷气式飞机米格15和教练机雅克-18的制造权转让给华国,并提供成套技术资料和样机。
这两架飞机都包含了发动机技术。
上一篇:人在崩铁几千年,游戏开服了?
下一篇:重生者太密集?我带国家队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