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入侵现代 第117节
IBM制造的大型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提升,让它能够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算法则能决定它能发挥多大的威力。
最后的学习内容,则决定了它的智慧程度。
人工智能,它一定和人类似。
人的智慧程度取决于他接受的教育,他的智商和他的经验决定的。
智商对应的是算法,包括逻辑推理、问题解决、记忆和语言理解等先天或遗传决定的能力。
教育是人类通过系统性学习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它类似于人工智能中机器的能力,机器的计算能力为智能的实现提供支持。
经验则就是数据了。
在乔治敦这个项目中,他们用的机器是IBM701,算法是一个纯规则的算法,而语料则是一些俄语和英语对照的句子。
从IBM 701提高到IBM最新的机器,增加语料的丰富程度,对算法进行优化,它体现的效果自然会好得多。”
和国防部但凡是知道乔治敦项目的,都会对林燃提出的技术奇点概念,表示质疑。
因为他们觉得这不现实。
而林燃要做的就是直面这种质疑。
既然做好了要把老美预算烧进人工智能这个无底洞,林燃早就做好了充足准备。
就怕你不提乔治敦项目。
还好台下有捧哏。
林燃要的效果就是让在座的人都意识到,人工智能在他的主导下,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教授,我赞同你的观点。
人类大脑有10的11次方个神经元,当机器的晶体管数量达到这个量级之后,我们是完全有可能让机器实现和人类一样的思考能力。
只是我也会有疑问,大脑的神经元它处理的信号包括了模拟信号和离散信号,可晶体管也好电子管也好,都只能处理0或者1的电子信号,它是一个离散的电子信号。”马文·明斯基说。
哪怕是人工智能专家,在当下也会怀疑,机器真的能达到和人一样的水平吗。
“晶体管也能处理连续的模拟信号。
而且IBM从701到7090只花了八年时间,就把运算能力从2000次每秒进化到了10万次每秒。
我们不一定要做到和人类一模一样的大脑,它会慢慢成为人的工具,这也是一种技术奇点。
只是这种技术奇点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奇点影响那么大。
从只能用于数学计算,到可以用来进行机器翻译,再到现在的可以在国际象棋领域下赢人类棋手,机器的进步速度远超我们的理解范畴。”
在白宫开了足足半个月的会,后来也被认为是人工智能的奠基会议。
尽管阿美莉卡成立人工智能委员会,以及给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科研机构经费拨款要等到新的乔治敦翻译机亮相,但人们还是把这场1月会议认为是人工智能的奠基仪式。
至于为什么,人工智能明明在阿美莉卡奠基,最后华国把技术奇点实现了,那又是另外的故事了。
第145章 林燃带来的灵感
帝国从来都不缺乏人才。
阿美莉卡如此,苏俄也同样如此。
阿美莉卡有人类群星闪耀时的科学家们,苏俄同样有。
如果说谁对林燃提出的技术奇点最为敏感,意识到他想要的时间点来了,那无疑是维克多·格鲁什科夫莫属。
作为自动控制理论领域的专家,二毛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科学院控制理论研究所的所长,他是能接触到来自阿美莉卡的学术期刊的。
当他看到《科学美国人》杂志上大幅度的报道伦道夫·林和IBM合作,通过将十个计算机并行打造了一台能够战胜人类的人工智能机器,并且提出了技术奇点的观念,提出新的冷战胜负论后,维克多察觉到,自己等候多时的机会已经出现了。
什么机会,在联盟范围内推广OGAS。
前面有提到OGAS,但是只是轻描淡写的一笔。
这玩意的全称叫全国自动化经济管理系统,这是维克多受到诺伯特·维纳的控制论思想启发,认为现在联盟这种纸面统计、人工决策的方式已经无法适应越来越复杂的经济需求了。
柏林危机之所以会发生,就是因为这种经济体系低效,联盟分配的物资匮乏所导致的。
厨房辩论为什么尼基塔会哑口无言,同样是现在的经济体系过于僵化和低效导致的。
维克多不认为改成阿美莉卡那种市场化就是好的,他所希望的是靠技术来解决问题。
那就是全国性的自动化网络,来实时收集、处理和分析经济数据,从而起到优化生产、分配和消费的作用。
他的设计非常宏伟,甚至已经体现了计算机网络、自动化技术和云计算的基本原理。
但没有被通过。
原因有很多,苏俄的计算机技术无法支撑、资金支持不够,最重要的还包括官僚机构担心这会削弱他们的权力。
担心这样的自动化系统会暴露低效和腐败问题,甚至威胁到他们的职位。
总之他在去年提出这一概念提交给克里姆林宫之后,就像是石牛入海,再无音讯。
作为一位控制理论大师,从林燃的专访、技术奇点的概念和深蓝的横空出世,他看到了一丝曙光。
外部压力带来内部变革。
他有预感,很快克里姆林宫就会召见自己。
维克多觉得自己需要做好万全准备。
二毛和欧洲接壤,因此从一些非正式渠道还是能够收集到西方杂志。
维克多在看到深蓝的新闻后,就开始发动一切人脉关系收集市面上能找到的所有和林燃相关的报道。
因为大家都是科学家,对方能在白宫搅动风云,主导NASA项目,以华人之身,还是出身欧洲的华人之身,成为NASA的影子局长。
维克多觉得从中一定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拼图。
从公开采访和新闻报道中,维克多想自己大概找到了这块拼图。
和白宫担心的一样,白宫围绕人工智能的会议前脚才开完,后脚会议纪要和重要人物讲话就出现在了克里姆林宫的桌上。
“科罗廖夫同志,你是我们之中唯一和伦道夫·林打过交道的人,你看完这些报道和内容之后,我们想听听看你对技术奇点和人工智能的看法。”尼基塔说。
片刻后,科罗廖夫斟酌道:“以我浅薄的认识,我不确定伦道夫所说的人工智能技术奇点能不能实现。
但计算机绝对是最好的工具。
哪怕不考虑人工智能,只考虑计算机在各项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作用,我们都需要加大对计算机的研发和投入。
打个比方的话,人类的大脑是力,我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用力举起重物。
而计算机就是杠杆,它能发挥出一个放大作用。
原本可能只能举起一百斤的重物,有了计算机作为杠杆,我们能撬动一千斤的重物。
从更本质的角度出发,计算机是硬件,人工智能是载体。
但我们现在用来计算数学方程的算法,它也属于一种人工智能,只是它和伦道夫所说的人工智能比起来是狭义的人工智能,是只能解决特定问题的人工智能。
而伦道夫所说的是和人类一样,通用的人工智能。”
只能说大师就是大师,哪怕不从事计算机相关研究,也一语道破了人工智能的本质,描绘出了通用型人工智能概念的雏形。
“因此,我们无论如何都要加大对计算机技术的投入。”科罗廖夫说。
他能意识到人工智能的潜力,也对现在苏俄把资源全部用于发展军事而感到不满(这点在Asif Siddiqi著作《红色火箭的挑战》中有所体现)。
技术奇点对于科学家群体来说,是一个很好争取资源支持的点。
苏俄加大对计算机研发的投入,计算机投入使用,是能够惠及所有科学家群体的。
科罗廖夫的态度如此,克里姆林宫找来的其他专家同样如此。
一直到维克多。
和白宫把所有专家在同一时间聚集在一起,大家畅所欲言探讨不同。
克里姆林宫采取的策略是一个个来。
维克多·格鲁什科夫是最后一位走进克里姆林宫讨论此事的专家。
“格鲁什科夫同志,我们想听听你对计算机的看法,关于技术奇点的想法,以及更重要的,关于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经济分配的看法。”
熟悉的声音响起。
关于OGAS,克里姆林宫内部讨论过很多回。
有人反对自然就有人支持,阿列克谢·柯西金就是其支持者之一,因为他看到了这个系统提高经济效率的潜力。
经济分配资源在林燃的专访中有提到,苏俄方面不知道才不正常。
在来之后又重复看了一遍技术奇点相关报道后。
维克多说:“我认为技术奇点的抵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们必须要在这方面加大投入,从现在开始,从此刻开始。
计算机的潜力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的。
计算机能在国际象棋领域战胜人类,那它就能在其他领域战胜人类。
我们在太空领域赢得比赛,我们也要在计算机竞争中取得胜利。
我们需要重视技术奇点这件事。
至于计算机分配资源,这也是我在OGAS系统中所说的。
通过一个计算机网络来实现经济分配的自动化和优化。
它的本质我也阐述过很多遍,就是通过实时数据收集和分析,来取代传统的手工统计和多层审批流程。
通过提前预测供需变化,优化资源分配,最终起到提高资源分配效率的作用。
在这方面,我非常赞同林教授的观点。”
一个冷酷的声音响起,这是来自计划委员会,也就是苏俄指令型经济的核心。
主要负责制定计划和协调全国经济活动,计划委员会就完全依赖人工统计和地方上报数据,也是OGAS的主要阻力之一。
尼古拉·拜巴列夫说:“格鲁什科夫同志,你是否担心这是阿美莉卡的阴谋。
我们一旦采取了这样的方式,如果失败了怎么办?
上一篇:人在崩铁几千年,游戏开服了?
下一篇:重生者太密集?我带国家队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