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入侵现代 第125节
这台机器的速度和准确性确实和过去比起来有了很大的提高。
多久能大规模应用?”
加尔文停顿了一下,谨慎回答:“如果有更多资源支持,我们可以在六个月内开始扩展系统。不过,我们还需要继续优化算法和扩充语言数据库。”
麦克纳马拉鼓掌,转身对沃森说道:“沃森先生,恭喜,你们将获得国防部的订单。”
然后接着对林燃说道:“教授,我就知道你肯定能做到。”
最后才是加尔文:“加尔文教授,国防部后续会跟你联系。”
林燃说:
“大家也不要太乐观。
乔治敦只能说能用,离用好还有很遥远的一段距离。
IBM方面得提高机器的性能,性能越好,它的翻译准确度就越高。
其次乔治敦大学这边要继续沿着我设计的技术路线,不断挖掘它的潜力。
但这条机器翻译的技术路线是有上限的。
只有统计学方法上的更新换代,才能实现更好的翻译效果。
不过等你们挖掘到这条技术路线的上限之后,我建议在这个过程中,乔治敦大学最好多招一些统计学和理论数学专业的博士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
最后是国防部这边,后续在使用乔治敦机器用于俄语翻译的时候,其实还是要依赖人工审核。
能够帮你们提升效率,但提升效率的程度有限,你们不能完全依赖机器。”
其实乔治敦的效果就和最早的翻译有点类似,纯机械式的翻译。
不会按照语言特性进行优化。
只是因为英语和俄语都和拉丁语系有关,只是有关,相关性不算低。
但肯定比英语翻译成中文要简单得多。
“当下这个版本的乔治敦翻译机器,在军事、科技这两个特定领域会表现的比较好,在其他领域,以及对于复杂句和非专业语境下,它的错误率会比较高。
俄语是高度屈折语言,名词有六格变化,动词有复杂的时态和体,而英语语法较简单,仅仅依赖词序和介词而已。
乔治敦机器想做到准确处理格变化和词序调整,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困难。
我们目前也只是通过概率表和上下文窗口缓解了多义词问题,规则系统确保了基本语法的准确性。
简单句大概能够达到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准确率,但复杂句,像嵌套从句之类的还是很容易出错。
对于新闻、外交声明这种结构清晰的文本,它的效果应该会很好。
但对涉及到大量口语的对话,它很难准确捕捉细微差别,错误率可能会达到50%。
我觉得各位需要保持一个谨慎乐观的态度。”
林燃说完后,腊斯克开口道:“教授,这已经足够了。
对于目前白宫和国防部的需求来说,它只需要批量处理书面文本,像新闻、报告之类的就已经是很大的作用了。
电话会议这种,我们也没指望他能够做到准确翻译。”
确实,作为一个都快要被判死刑的项目,一年后被砍掉,甚至被认为是AI寒冬,现在被林燃两个月时间就救回来,当下具备了实际应用价值。
这已经是一种飞跃了。
访客们陆续离开,兴奋的低语在走廊里回荡。
麦克纳马拉非要去林燃的办公室坐一会。
“教授,关于你想借阅《MIT辐射实验室系列》,我这边已经批准了。
最快应该后天IBM那边就会批准,包括当时的一些雷达设计方案之类的内容我让林肯国家实验室一起提供给你。
正好你也看看这方面的内容,看有没有什么灵感能够提供给我们。”麦克纳马拉一边喝茶,一边说道。
林燃心想,妈的,好人啊!
第150章 德辉,我们长话短说(52k)
我只是要28卷的《MIT辐射实验室系列》,你居然连雷达设计图纸都要连带着一起给我。
早知道你这么大方,我就直接找你要了,何必再找IBM绕这么大一个弯呢。
林燃表面不动声色,内心早就飞到华国,不知道华国得到这些技术能节约多少时间。
他觉得自己还是有点过于低估麦克纳马拉的好感度了。
对方的好感度和信任度恐怕远远超出他的想象。
林燃心想,现在知道也不晚,他得尽快把麦克纳马拉推荐给尼克松了。
麦克纳马拉作为象党成员,如果从现在开始就和尼克松搭上线,他能在国防部从1960年一直干到1976年。
指不定还能爆出什么好东西来。
这种属于是会行走的宝箱啊,爆的东西又好,爆率又高。
林燃不是不愿意提供技术给华国,而是你提供给华国2020年的技术,这中间存在的60年代差,拿到帮助是非常有限的。
对当下的华国来说,雷达技术才开始起步,要赶上阿美莉卡50年代的水平,起码要等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了。
50年代初,苏俄方面提供了P-3、P-8、P-10等早期雷达给华国,是雷达不是技术,这些雷达都是米波,工作在VHF波段,几十至百兆赫兹,主要用于防空预警。
效果类似阿美莉卡40年代的SCR-270,探测距离约100-200公里,但精度低,抗干扰能力差。
而到了中期,华国开始仿制P-12和P-15,一直到56年自主组装的522雷达建成,此时也就相当于阿美莉卡40年代初的水平。
而后续在漫长的时间里,华国在雷达技术上进展缓慢。
明年华国才试制成功腔体磁控管技术,这一技术是英格兰蒂萨德使团在1940年的时候给阿美莉卡分享的。
60年代末,雷达技术在微波领域取得突破,部分性能接近美国1940年代中期水平。
后续到七十年代之后开始慢慢引进法兰西和Israel的雷达技术。
对当下的华国而言,能拿到这套资料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好,我主要想着补补课,我在电气工程领域还是有太多要补课的地方了。
总感觉我对计算机的了解还不够深。
我还是有太多课要补。”林燃说。
麦克纳马拉连忙道:“教授,你还是太谦虚了。
如果你不懂计算机,那就没人懂了。
我非常清楚你参与之前的乔治敦项目是什么样,你参与后的乔治敦项目又是什么样。
教授,你是阿美莉卡最重要的学者,甚至冯·诺依曼都没有你重要。”
麦克纳马拉猛猛狂吹。
林燃点头道:“我希望也能为联邦做出和冯·诺依曼主任一样的贡献,帮助联邦赢得冷战最终的胜利。”
陈景润在纽约的日子过的相当不错。
他既有纽约城市大学提供的奖学金,又通过了富布莱特项目,这里还有一笔奖学金。
在伦道夫公寓租了间房子,因为他是华裔数学系在读博士的缘故,还有额外的优惠,别人30美元一个月,他只需要20美元就够了。
纽约城市大学的数学系在皇后学院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学部,离法拉盛的伦道夫公寓非常近,步行距离也就4到5公里左右。
骑自行车最多花个二十分钟。
加上陈景润自己本身就是淡泊名利的人,对物质没有多高的追求,现在的薪水对于他在纽约生活那是绰绰有余。
隔三差五就去参加纽约数学家们举办的各种活动,跟着哈维·科恩参加数论研讨会。
他的天赋也逐渐焕发光芒。
来阿美莉卡之后围绕哥德巴赫猜想的论文已经通过了《数学新进展》的编辑审核,即将发表。
他也将成为又一位能够在四大数学期刊上独立发表文章的华裔数学家。
虽然这个哥德巴赫猜想不是他后来成名的1+2,但是也是数论领域一次不算小的突破。
哈维·科恩说让他把结果再做的完善一点,争取三年之后到国际数学家大会的总会场做一次一个小时的汇报。
物质世界只能说不匮乏,精神世界那就是极大满足了。
在数学海洋里,从之前的偏老式数论方法,到现在的现代数论、拓扑和几何都有所涉猎。
陈景润的数学天赋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一直到4月份,他才跟着周元燊一起去深蓝展览馆参观。
这还是因为新闻大肆报道IBM的最新成果-巴别塔。
现在它不叫乔治敦翻译机器了,它有了新的名字:巴别塔。
白宫的官员在接受外界采访的时候,把它夸到天上去了,称之为阿美莉卡迈向人工智能技术奇点的里程碑时刻。
国防部负责翻译的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宣称,这将大幅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让他们体会到教授所说人工智能协助人有多便利。
而IBM把巴别塔拉到技术方舟公开展览后,所有纽约市民都能花个五美元体验一下技术方舟的翻译能力后,更是把巴别塔和人工智能推向了高潮。
陈景润终于坐不住了,在周元燊的力邀之下,两人一起去时代广场的技术方舟参观。
同为纽约数学界的年轻华人,二人关系不错。林燃那属于另一个次元去了。
当然陈景润去还有别的任务在身,那就是参观完之后写一份详细的报告。
“果然和报纸所说的一样,真是诡异的华丽啊。”周元燊感慨道。
周元燊和陈景润作为数学家,更能从线条中体会到几何的美感。
陈景润无奈道:“唯一的遗憾就是人有点多。”
目测望去,和世博会的热门场馆排队人数差不多,里里外外起码绕了有四圈。
本来热度逐渐消退下去的技术方舟,随着巴别塔的入住,热度又上来了。
“你不觉得它从里到外都是一种冰冷的未来感吗?”周元燊吐槽道。
在这个时空,后世无数科幻电影里的大反派都是IBM。
上一篇:人在崩铁几千年,游戏开服了?
下一篇:重生者太密集?我带国家队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