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入侵现代 第157节
“五十年代朱利叶斯网络在NASA的复刻”
朱利叶斯·罗森堡是一名电气工程师,他在二战期间及冷战初期通过其社会关系建立了一个信息传递网络,向苏俄提供敏感信息,尤其是曼哈顿相关信息。
苏俄内部把它命名为“Enormoz”,而阿美莉卡则把它叫做朱利叶斯网络。
其中包括了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的电气工程师奥斯卡·塞博勒,他参与了原子弹爆炸触发装置的研究,1951年跑到了苏俄。
洛斯阿拉莫斯最年轻的物理学家西奥多·霍尔,代号“Mlad”,在1944年底的时候主动联系苏俄,提供关于钚弹发展的信息。
德裔英格兰物理学家克劳斯·福克斯,1943年起参与曼哈顿计划,他向苏俄提供了原子弹设计的关键信息,包括内爆技术和氢弹早期研究细节。
“朱利叶斯网络阴影重现,苏俄阴谋再起。
回溯五十年代,朱利叶斯·罗森堡及其构建的人脉关系网络将原子弹机密出卖给苏联,这一行径令举国上下震惊。
如今,历史似乎将以更危险的方式重演。林教授的任命很可能会是朱利叶斯网络在NASA的复刻,其背后隐藏着苏俄的狡猾阴谋。
林教授曾多次与科罗廖夫公开接触,但全程二人谈话没有第三个阿美莉卡人知道,其行踪与动机令人不寒而栗。
‘冷战如火如荼,NASA是阿美莉卡对抗苏俄的战略堡垒。’著名评论家威廉·巴克利愤怒警告,“将一位背景可疑的少数族裔科学家推上局长宝座,无异于将我们的太空计划拱手送给苏俄!”
他痛斥此举是政治正确下的愚蠢妥协,完全无视国家安全的根本底线。
林教授的少数族裔身份是近日争议的焦点。在民权运动喧嚣、社会动荡的当下,保守派人士指出,约翰逊总统此举不过是迎合少数族裔选民的政治伎俩,而非基于忠诚的慎重抉择。
‘美国需要的是对国家赤胆忠心的领导者,而不是那些可能心向外敌的异类!林教授的出身令人不安,他的忠诚度必须被彻底质疑!’威廉·巴克利表示。
参议员巴里·戈德华特直言:‘NASA绝不能成为苏俄人的乐园!林教授的任命将极大程度放大这样的可能性,是对我们国家安全的公然挑衅!’
作为太空计划的核心,NASA掌握着无数尖端技术和军事机密。若林教授出现一点对苏俄以及socialism的同情,这些机密恐将尽数落入敌手,使阿美莉卡在太空竞赛中一败涂地。
林教授固然没有表现出来过对socialism的同情,但他曾不止一次表现过对华国文化的认同,这种文化上的联系甚至能够跨越时间和地域限制,让他出于对华国同胞们的同情而传递NASA的高精尖技术给华国,间接造成阿美莉卡的技术落入苏俄人之手。
‘苏俄早已对我们的技术虎视眈眈,’前NASA官员约翰·史密斯痛心疾首,‘林教授的行为模式与朱利叶斯网络如出一辙,我们绝不能让五十年代的悲剧重演!’
追随已故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的保守派人士更是群情激愤.”
多勃雷宁心想,要是教授是朱利叶斯该多好。
苏俄直接可以提前宣布自己在太空竞赛中取得胜利了。
“我们是不是可以搞出点动静来,暗示阿美莉卡教授和苏俄有关。
做一些暧昧的表态,给他们一些错觉,来延缓他们登月的进度。”多勃雷宁内心暗自思忖。
苏俄和阿美莉卡过去在肯尼迪时期尽管有着种种不愉快的发生,但从整体宏观层面来看,大家的紧张态势是出现了缓和,而且是很大程度的缓和。
现在,林登·约翰逊关于冷战的表态显然和肯尼迪截然不同。
苏俄方面也意识到,过去那种态势缓和的局面几乎没办法持续,双方还是要真刀真枪开干。
所以那肯定是想方设法给对方添堵。
其实苏俄一直都有类似的想法,就是营造林燃和他们有关的迹象。
只不过因为科罗廖夫不同意,认为这样会导致真正的顶级人才远离我们。
苏俄没有以德服人这种说法,但是有意思相近的谚语:“我们不要用武力夺取,要用善意赢得”。
而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仁慈外交,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塑造的库图佐夫也说明了他们有这样的文化传统。
在林燃提供的凸优化论文帮助苏俄方面率先实现月球软着陆后,这样的看法陆续占据了上风。
所以一直苏俄都没有给林燃找事。
多勃雷宁无奈的摇了摇头,他知道自己的提议肯定没办法获得莫斯科的同意。
毕竟科罗廖夫人就在莫斯科,自己却只能通过电话或者电报的方式传递信息。
比起给林燃找事,林燃要给多勃雷宁找事了。
“叮叮叮~叮叮叮~”
白天出去活动了一整天,晚上回到大使馆之后,多勃雷宁正打算要躺下休息,结果房间里的电话响个不停。
要知道这个电话属于他的私人电话,很少人知道。
会在这个时间点给他打电话的人就更少了。
多勃雷宁慢慢从床上爬起来,
“你好,多勃雷宁。”
“你好,我是V。”
一个奇怪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本来还有一些疑问的多勃雷宁一下就清醒过来了:“盖伊·福克斯那个V?”
本来多勃雷宁是不知道这一英格兰典故的。
主要最近这几个月来,V隔三差五就登上报纸头版,其头像和事迹随处可见。
知名度堪比开膛手杰克了都。
加上阿美莉卡正在疯狂把锅甩出去。
胡佛无论如何都不想背上刺杀肯尼迪这口大锅。
因此负责调查的沃伦委员会,时不时就放出消息,暗示肯尼迪之死和V有关,V自导自演了这一出好戏。
但架不住,他们不清楚V手上到底有多少料。
所以也不敢把话说死,只是用证据和逻辑,把民众的想法往V身上引。
多勃雷宁几乎一下就想到了这个名字。
神秘的V,在一个寻常的夜晚来电,以一种神秘的方式,这不是很合理?
“V先生,你好,很高兴接到你的来电。”
第170章 这计划神了!(66k超级精彩的一章)
杀了胡佛?
这未免太仁慈了。
把能够断送胡佛政治生命的照片交到苏俄人手里,这才是对他最大的报复。
你不是喜欢躲在背后这种操纵一切的感觉吗?
如果你的把柄被苏俄人给掌握了,这种回旋镖,才是对胡佛这种人的致命一击。
让他夜不能寐,忧心忡忡,满腹心事,内心永无安宁。
至于有了胡佛的帮助,苏俄人能够在阿美莉卡整出什么顶级好活。
林燃就无从得知了。
不过当下,在听到V自我介绍的那一瞬间,多勃雷宁的内心都已经悬在了半空中。
这声音,这语气,这简短介绍所带来的强大自信,多勃雷宁压根没有怀疑这不是V。
“我有一份关于约翰·埃德加·胡佛的大礼。
放在1310 Wisconsin Ave NW,乔治城餐厅一楼西侧男厕所最里面的冲水箱上,去晚了也许就被别人拿走了。”
“先生,先生,先生!”多勃雷宁还没说完,电话那头就挂了,只留下短暂的忙音。
纽约时代广场街头,寒风呼啸,林燃戴着V的面具站在电话亭把电话放回原位。
电话亭作为锚就是好啊,这种时候不就发挥作用了。
至于多勃雷宁的私人电话是怎么来的。
不是科罗廖夫告诉他的,也不是从后世1995年多勃雷宁出版的个人回忆录《In Confidence》里找到的。
科罗廖夫没告诉过他,多勃雷宁的个人回忆录里就更没有了。
苏俄后世解密的公开资料中,都查不到多勃雷宁的私人电话。
这是燕京宫的龙思凡告诉他的,林燃估计是华国方面告诉他。
大致意思是,遇到紧急情况,如果要跑,可以想办法联系多勃雷宁,让多勃雷宁提供协助。
不过林燃不是用来求救的,而是用来给阿美莉卡和苏俄之间添上一点小小作料的。
在1月寒风中,林燃脸上的V字面具被路过行人注意到。
一位带着孩子的母亲经过时,小女孩惊讶地指着林燃对母亲大声说道:“麻麻,你看,报纸上的那个面具人好像出现了!”
还没等母亲反应过来,林燃已经推开门消失在寒风中,母亲顺着女儿指着的方向望去,则什么都没看到,只看到一扇被推开又自动关上的门:“你是不是眼花了。”
女儿哭喊道:“有怪物!我刚刚明明就看到了面具人。”
只是短短三分钟时间,充其量只被一个人看到。
林燃要考虑的是怎么有意思怎么来,多勃雷宁要考虑的就多了去了。
电话挂断后,他打过去没人接,他几乎是从床上跳起来冲出房门大声吼道:“尤里!赶快给我安排去Occidental Grill的车,现在立刻马上,我要在五分钟之后出发!”
尤里是一等秘书,负责处理具体事务。
他们的配置分为参赞、一等秘书、二等秘书、文化专员和安全人员。
其中参赞是高级官僚,一等秘书才是具体办事的。
尤里立刻起身,拿起电话拨通车队,简洁地传达指令。
挂断后,他轻声问道:“大使先生,这么晚去餐厅……”
话未说完,多勃雷宁摆手打断:“事关机密,准备车就好。”多勃雷宁的声音平静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眉宇间难掩紧张。
尤里不再多问,迅速执行。
几分钟后,一辆黑色伏尔加轿车停在大使馆门前,引擎声在夜空中低沉回响。
多勃雷宁戴上帽子,裹紧大衣,走下台阶。
司机为他打开车门,他沉声吩咐:“去Occidental Grill,越快越好。”
车子随即沿西北16街疾驰而去,街灯在车窗外飞速掠过,多勃雷宁却无暇顾及。
他的思绪飞转,试图揣测V先生留下的大礼究竟是什么。
因为对方提到了埃德加·胡佛,所以多勃雷宁对于所谓大礼隐约有些猜测。
“该不会是胡佛和克莱德·托尔森的亲密照吧?”
上一篇:人在崩铁几千年,游戏开服了?
下一篇:重生者太密集?我带国家队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