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入侵现代 第162节
李宏波点头道:“没错,机器赢了!真了不起啊,机器居然能下赢人。”
张志刚问:“会不会是老美作弊?毕竟他们一贯卑鄙。”
李宏波下意识反驳道:“不可能。”然后又语气温和的解释道:“你想想,这里来来往往这么多人,这又不是他们自己的地盘,这是毛子的地盘,作弊怎么可能跑到人家地盘上来作弊?
老美刚闹出这么大笑话,现在又跑到毛子地盘上作弊,被抓出来之后,被毛子在国际舆论上狠狠嘲笑?
老美没这么蠢。”
张志刚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说的也是,确实没这么蠢的。”
这也就是他们不知道前脚沃伦委员会发布报告,后脚报告被BBC开专访节目打脸,要是知道,估计这个结论得动摇。
李宏波在回去路上感慨道:“你知道那机器有我们华国人的功劳吗?”
张志刚惊讶道:“华国人?”
李宏波纠正道:“不对,华人,深蓝是由林燃教授带领团队设计的。”
李宏波能知道是因为他能接触技术类杂志,张志刚可接触不到。
林燃在华国也算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了,几乎人人都知道这位华裔数学大师同时还在白宫担任高官。
张志刚听说后,回想了一下刚才机器下赢人类那一刻给自己所带来的震撼,“真了不起啊!感觉林燃教授简直是万能的,你说他什么时候能像钱院长一样回来?”
这句话才出口,一下就陷入了沉默,没人再开口说话,两人心里很清楚,恐怕永远不会有那样一天。
莱比锡本地的采购经理赫尔曼·施密特,上次他就采购了来自华国的熊猫牌收音机。
这次看到来了新货,也不例外,他也给对方下了一笔五千台的订单,在得知订单一万台的话可以提前获得一台样品。
因此他把订单增加到了一万台。
毕竟这次华国拿来的是全新的小型便携式收音机,参数上还是硅基晶体管,试听效果更是找不到任何毛病,加上多波段和大型扬声器效果,这些都表明了一点:不愁销路。
毕竟过去两年时间,华国产品已经靠着品质和使用体验征服了很大一部分的用户。
在东德的国营商店里,你提熊猫,基本上不需要再另外介绍它来自哪里,参数如何。
莱比锡的一间会议室里,来自华国的样品摆在桌子上,会议室里除了施密特外,坐满了来自VEB各个收音机相关公司的电气工程师和半导体专家。
VEB是东德企业的前缀,东德所有企业都有这个前缀,翻译成中文叫人民所有企业。
30岁出头,身材瘦高,戴着一副圆框眼镜,穿着简朴的工作服的克劳斯·穆勒在这群人中也是专家,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专家中的专家。
他拿起熊猫S1,掂了掂重量,又仔细观察旋钮和刻度盘的设计,随后打开开关,调到一个当地广播频道,清脆的声音从中传出,几乎没有杂音。
穆勒自言自语,眉头微挑:“音质还不错,听起来很稳定。”
随后调到另一个频道,同样听到了清晰的广播声。
在座有工程师说道:“这性能似乎不比西方的差啊。”
穆勒小心翼翼地拆开收音机,观察电路板和元器件。
工程师们站在背后,探着头在看其电路板布局。
“和我们猜测的一样,焊接工艺很精细,华国在这方面我感觉又有了进步。
之前的第一代熊猫在电路板的焊接工艺上就比苏俄的产品要表现的更好,这一代感觉还要更好一些。
布局和调谐电路一直是华国的强项,我们得记录下来好好学习他们的设计思路。”穆勒说。
随后穆勒这才发现了异常:“华国居然用了平面工艺!”
华国在当下研发出平面工艺并不奇怪,要是没有才奇怪。
平面工艺是指通过在硅晶片表面形成氧化层并进行光刻、掺杂等步骤,制造出性能更稳定、一致性更高的晶体管和集成电路。
平面工艺1959年被研发出来之后,在当下已经成为了技术主流。
哪怕没有树莓派、林燃的提醒、华国半导体研发力量的集结,这些都没有,原时空里华国电子科技集团第13研究所的前身河北半导体研究所也在1964年开发出了硅外延平面型晶体管。
六十年代初期,华国在半导体领域一直都有追踪上前沿技术步伐。
而现在,情况远比原时空要乐观的多,华国全新一代的便携式收音机,已经和西方阵营高级货在质量上有的一拼了。
这也得益于树莓派带来的一些技术启发,比如发光二极管,就让华国的科学家们意识到硅基掺杂硼(P型)或磷(N型)掺杂剂能够精确控制晶体管的电学性能。
“不,我感觉这效果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扩散掺杂了,我怀疑他们搞定了离子植入技术。”穆勒似乎从广播声音中找到了些许灵感。
在座工程师们面面相觑,因为大家没听说过这玩意。
“离子注入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掺杂是指在硅中故意引入杂质,以改变其电学性能,形成晶体管和二极管所需P-N结。
而这种掺杂分两种,一种是扩散,基于高温通过气体将掺杂原子引入到硅晶圆的表面,再扩散到晶格中。”
“气体扩散这一技术在40年代就出现了,50年代贝尔实验室实现了精确控制,贝尔实验室1951年在《Physical Review》发表的论文里就详细描述了硅晶体管的扩散掺杂,公开了该技术。
当时晶体管的发明者肖克利提出了另外一项扩散技术,就是离子植入。
但目前硅谷都不一定实现了量产的离子植入工艺,华国人是怎么搞定的呢?”穆勒百思不得其解,“而且要是真用到了离子植入,30美元一台的价格也未免太便宜了一点。有可能是我猜测错误。
如果我猜测错误的话,就是华国在气体扩散技术上有所突破,总之无论是哪种可能,我都建议我们要加大和华国的技术交流,我们和华国又没有矛盾,在半导体领域,我们完全可以合作,也应该要合作,尤其在东德要推广OGAS的当下。”
第173章 上钩的东德佬
4月的燕京还是有着一丝凉意。
东德代表团人数很少,只有寥寥数人。
他们抵达燕京后,入住王府井附近的燕京饭店。
打算次日前往位于西郊的半导体研究所。
他们没想到的是这里只有大小猫三两只,稍微叫得出名号的半导体科学家都没在燕京。
这次来的除了穆勒外,还有VEBHalbleiterwerk的技术负责人卡尔·魏斯,他精通半导体工艺。
房间里,魏斯和穆勒闲聊道:“你确定华国人掌握了离子注入技术?”
穆勒不假思索道:“当然不可能。
没有人能够不拆解的情况下,仅仅凭借拿到收音机就确定它是不是采取了离子注入技术。
也许林教授可以,但我肯定做不到。”
这里是指自由7号坠落,在传闻中,林燃只是通过肉眼看图纸就判断了它有问题,这也成为他传奇故事的组成部分之一。
越懂行越觉得不可思议,怀疑是阿美莉卡的宣传手段。
穆勒接着说:“不过你就不好奇华国同行们为什么进展这么快吗?
从自由阵营的中档货,这才短短两年时间,现在推出的已经是自由阵营高端货了。
而且无论是质感还是声音又或者是我们用示波器和半导体分析仪测量它的晶体管电学特性,它表现出来的特质也和我们在学术杂志上了解到的德州仪器生产的不相上下了。
无论从什么角度出发,我们都应该来探探究竟,看看能不能和华国合作。
尤其在我们要推OGAS的今天,半导体技术对我们而言显得格外重要。”
是否用到了离子注入技术,哪怕用仪器也观测不到,最多从增益、噪声系数和击穿电压上判断华国造的晶体管比他们要好得多。
表现出了更低的噪声和更高的一致性。
但具体技术细节还是要靠面谈,看对方是否愿意透露。
魏斯听完后无奈道:“你说的没错,我们现在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为了完成OGAS,我们几乎各项工艺都处于一个落后状态。
不过好在苏俄那边表示会陆续有一批来自硅谷的工程师和来自硅谷的技术资料。”
穆勒惊讶道:“真的假的?”
和单纯的技术人员穆勒比起来,魏斯多少带点管理序列在,知道的信息也更多。
他点头道:“真的,人已经在莫斯科了,这回肯尼迪的死让很多阿美莉卡人都感到失望。
因此苏俄那边抓住时机,给一些倾向于或者有可能倾向于我们的科学家传递了信息,从有回音的那部分里挖来了一些。
据说人已经到莫斯科了。
还是教授影响力大,过去我们提要重视半导体技术,压根没什么用,过去多少资源力度支持,反应之后依然是多少资源。
而教授提出技术奇点之后,莫斯科那边一下就重视起来。
又是给资源,又是推广OGAS,甚至连KGB都利用起来了。
教授这影响力真的没谁了。
不但能影响白宫,还能影响莫斯科。”魏斯说。
这也是当下所有科学家或者工程师们的共识。
也就是现在时代杂志没搞全球100位最有影响力人物,不然林燃怎么着也能跑到前二十去,前二十里唯一的非政治家。
“是啊,如果教授在华国工作就好了,我相信如果教授回华国,恐怕柏林没有任何人会反对我们和华国进行技术合作。”穆勒说。
当下环境下,华国和东德的关系比较僵硬。
不过不影响双方仍然有经贸往来,华国继续接着参加莱比锡贸易大会。
正冷经热,依然存在。
东德是熊猫收音机很重要的一个市场。
“这太难了,教授想回华国几乎不可能。”魏斯说完后和穆勒接连苦笑起来,因为大家都知道林燃这种科学家跑到socialism阵营来的难度。
而且还是参与了NASA所有核心项目。
会议室里,双方相对而坐。
会议室整个布置突出一个简单,桌上摆放着技术文档、水杯和笔记本。
魏斯双手交叉,目光扫过收音机。
穆勒翻阅宣传册。
华国负责对外贸易的翻译张梅则微笑道:
“魏斯先生,穆勒先生,欢迎来到燕京。希望这次访问开启我们之间合作的新篇章。”
穆勒点了点头:“谢谢张女士。我们在莱比锡博览会上见识了贵方的收音机,性能令人印象深刻。今天希望深入了解你们的技术。”
这属于围绕技术的小型会议,只有技术人员和翻译的参与。
上一篇:人在崩铁几千年,游戏开服了?
下一篇:重生者太密集?我带国家队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