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科技入侵现代

科技入侵现代 第214节

  尤其是在记者曝光登月返回过程中,莫斯科把指挥权限移交给NASA,由林燃亲自指挥加加林返回地球后,这种声音更是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

  即将到来的加加林访问阿美莉卡,在纽约的哥伦比亚电视台和林燃接受专访,更是让全球民众都翘首以待。

  大家想要听到登月中更多非技术上的细节。

  这也将会是加加林康复调养后的第一次出国。

  林登·约翰逊顿了顿,语气变得严肃,“但教授,我们现在全力以赴搞阿波罗,预算已经捉襟见肘,你知道这几年NASA烧钱烧的有多厉害。

  国会那些家伙可不会轻易掏钱给新项目。”

  林燃早有准备,他的声音平稳而充满说服力。

  我来这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尽可能烧阿美莉卡的预算吗。

  不然来干嘛,来给阿美莉卡做技术扶贫吗?

  可回收火箭,像马斯克的SpaceX同级别的可回收火箭,在2020年,其他商业机构也好,国家航天组织也好,连尾气灯都看不到。

  此时林燃需要做的就是利用NASA的资源来研发可回收火箭技术。

  这是少有的,在当下时空研发没有任何技术上的难点,反而因为充分发达的太空投入,有着优势。

  回到2020时空之后又能用得上的技术。

  这也是林燃大权在握后在这个时代的小试牛刀。

  “我完全理解预算的压力,总统先生。但请允许我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阿波罗是一场冲刺,目标是登月;但太空探索是一场马拉松。

  为了确保我们在未来几十年的太空领导地位,我们需要现在就为下一代技术奠定基础。

  可回收火箭不仅能节约成本,还能让我们在商业和军事领域占据优势。”

  约翰逊的目光在林燃和图纸间游移,陷入了沉思。

  办公室内的老爷钟滴答作响,时间仿佛在这一刻放慢了脚步。

  终于,约翰逊开口道:“你说得有道理,教授。但这技术有多难?需要多少时间?”

  毕竟林燃的名声摆在这。

  约翰逊也很清楚,林燃从来不会提出让他难以做到的要求。

  NASA内懂技术的很多,但懂政治的真没几个。

  在约翰逊看来,即便是冯布莱恩这样,从德意志出来的,也只能算在政治上及格罢了。

  林燃和科罗廖夫在BBC进行的面对面专访,约翰逊全程看完,包括其在纽约时报接受的专访,约翰逊同样也是一字一句地看完了。

  约翰逊知道,林燃在表达中,既表达了对和平的呼吁,又表达了对苏俄的不耻,以及对白宫的吹捧。

  因此对于林燃,约翰逊认为是不亚于自己的政治家。

  如果是白人加阿美莉卡出身,约翰逊甚至认为对方早晚能当总统。

  林燃露出微笑,他知道约翰逊的兴趣被勾起了:

  “技术上的确有挑战,比如火箭再入大气时的热防护、精准的着陆系统,以及快速翻新的流程。

  但我们的团队已经确定了关键领域,并相信这些问题可以解决。

  至于时间,如果我们现在开始投入,以NASA的实力,十年内可能会有一个可用的原型。”

  约翰逊点了点头,手指轻轻敲击桌面。“十年,嗯……那可不短。”

  他停顿了一下:“国会那边怎么办?他们可不会喜欢听到NASA又要花大钱。”

  林燃早有对策:“总统先生,我们可以从小规模开始,比如资助一个技术验证项目,或者开发一个可回收的第一级助推器。

  这样初始投资较小,但能证明概念的可行性,为未来争取更多支持。”

  约翰逊缓缓说道:“这倒是个办法。让我和顾问们商量一下,看看能挤出多少预算。”

  林燃郑重道:“多谢,总统先生。我相信,这将是阿美莉卡太空事业的明智投资,确保我们在星辰大海中永远领先。”

  约翰逊挥了挥手,示意他可以离开,但眼中多了思考。

  林燃没有离开白宫,而是前往艾森豪威尔大楼。

  麦克纳马拉在自己办公室等自己:

  “教授,阿美莉卡这架庞大的战争机器快要动起来了。”

  林燃面色如常。

  “教授,我在作战指挥室给你留了一个顾问的位置,说顾问是考虑到你平时时间有限,但实际上只要你来白宫的时候,你的权限不亚于我。

  你是否愿意接受顾问的角色?”

第205章 什么顶级纸上谈兵专家啊(58k)

  “顾问算了,我最多观察一下。”林燃说。

  麦克纳马拉听闻后有些失望。

  在麦克纳马拉心目中,林燃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

  纵横纯数和应用数学无敌手。

  擅长纯数的很多,但从纯数切换到应用领域,大多需要时间来适应。

  像林燃这种可以无缝切换的少之又少。

  而同时能在这两个领域做到顶尖的,那就更是没有。

  在哥廷根神迹之前,麦克纳马拉是亲眼见证过神迹的。

  那就是 NASA现场指挥加加林返回地球,计算精度比IBM大型计算机集群还要更快更准。

  在观察室目睹这一切发生的麦克纳马拉 ohmygod喊个不停。

  要不是因为战争机器在启动中,加上他身份敏感,出行有限制,安保临时安排也很麻烦,他在听说了林燃哥廷根演讲内容之后,早就一个飞机飞过去了。

  后来媒体大肆报道哥廷根神迹后,麦克纳马拉还私下和林燃抱怨过,抱怨为什么不提前告诉他。

  如果提前知道,他一定要安排出一周的假期现场见证神迹的出现。

  因此在现场证明孪生素数猜想后,林燃已经不是神了,在麦克纳马拉看来就是上帝在人间的数学行走,比神还要更高一个级别的存在。

  加上有《 MIT辐射实验室系列》为林燃背书,而且打的是百越,又不是华国。

  因此麦克纳马拉不假思索就发出了邀请。

  他自己不但迷信数学指导战争,同时也是实际上的实践者。

  二战时期,他用统计学来分析轰炸霓虹的效果, 60年代,麦克纳马拉更是声称战争能够用具体的量化指标来进行可视化,1962年5月跑到百越去,更是声称“每个量化测量都显示我们正在赢得战争”。

  麦克纳马拉在有些领域,甚至是堪比光头的微操高手。

  他坚持对军人操作细节都得进行量化控制,像侦查飞行,他坚持要求飞行员要遵循严格的“目标时间”(Times-Over-Targets,TOT),即每天同一时间执行。

  没错,听上去愚蠢无比,你这样做不就会增加飞机被击落的风险吗?

  最开始,百越方面不敢置信,觉得阿美利肯是使诈,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结果老美就真这么蠢,一直按照长官的微观要求执行。

  导致一系列飞机被击落,像查尔斯·克卢斯曼中校就被击落坠毁在石缸平原,并且被俘虏。

  麦克纳马拉在战争方面就是信奉统计学入骨的一个人。

  而在过去,他认为自己这一套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他的计算能力还不够强。

  我找整个地球上最强的那个人来帮我计算,我一定不会输!

  麦克纳马拉属于是想了一万遍,也没想过是他的策略有问题。

  我靠这套策略把霓虹炸了个稀巴烂,怎么会错呢?

  麦克纳马拉大概是认为,百越面积更大、地形更复杂、阿美利肯也没有亲自下场。

  这回,“天兵”不但自己亲自下场,我还要请教授来帮我计算。

  导致失败的因素解决了,这下总不会输了吧。

  麦克纳马拉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林燃听说后,摇头道:“抱歉,我不想介入战争。

  不过我不介意来白宫述职的时候,去观摩一下你们的具体作战计划制定。”

  林燃确实不想干预,但他想让这个时空的阿美利肯在数据驱动的道路上走的更远一点。

  “教授,择日不如撞日?现在我们就去看看。”麦克纳马拉发出邀请。

  林燃欣然同意。

  走进作战室,就看到巨大的百越地图和各式统计图表。

  地图上,彩色图钉密密麻麻,标记着双方的前沿阵地。

  麦克纳马拉站在地图前,伸手向林燃示意,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个标记,试图通过这种方式从中窥见战争的未来。

  林燃的出现让作战室内的低语短暂停顿。

  麦克纳马拉转过身,脸上绽放出热情的笑容,伸出手:“教授,欢迎你的到来。我很高兴你能亲眼见证我们如何用数据驾驭这场战争。”

  林燃微笑道:“麦克纳马拉,我就只是观察一下。统计学在战争中的应用是个引人入胜的课题。”

  麦克纳马拉引领他走向地图,指向一片布满红色图钉的区域。“这是我们最新的情报,显示 YG在这一带的活动。我们通过这些数据规划空袭和地面行动。”

  他的声音充满自信。

  林燃要是不知道他们僵硬的作战计划,还真信了。

  “数据量令人印象深刻。但我想问,这些情报的来源如何验证?在战区的混乱中,数据的可靠性是个挑战。”

  麦克纳马拉语气坚定:“我们有多种渠道,空中侦察、地面报告、俘虏审讯。我们通过交叉验证来确保准确性。”

  他指向一旁堆积的打印纸,“这些都是最新的伤亡和物资数据,每天更新。”

  林燃鼓掌:“真是个好办法。”

  想靠庞大数据捕捉战争本质。

  林燃心想,你们不得买爆华国的电子计算器啊。

首节 上一节 214/3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崩铁几千年,游戏开服了?

下一篇:重生者太密集?我带国家队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