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科技入侵现代

科技入侵现代 第249节

  还有我当年关于轨道校准的公式推导的手稿。我60年的时候刚成为NASA的中级工程师,在帮冯布莱恩那边计算牛顿引力摄动修正公式。

  甚至在手稿的空白处,我骂鲁道夫是该死的刽子手,在这里装模作样装成好人的话都原封不动地停留在那。

  哦天哪,我承认这招真的很管用。

  伦道夫,好吧,这个名字听上去和鲁道夫是那么的相似,总之他说服了我。

  我也想知道他是怎么搞到那些手稿的,以及他到底有什么目的。

  还有最重要的是,如果可以,我还真想再完成一次登月。”

  奥尔德林听完后连忙问道:“你的那些手稿里有没有奇怪的地方?”

  海恩斯思索片刻后说道:“你别说,还真有。

  里面老是会出现一个莫名其妙的教授。

  我印象里可从来没有这样的教授存在。

  可在我的手稿里,过去的我好像对这位我记忆里并不存在的教授格外推崇。

  说什么教授居然能够帮助自己补足牛顿引力摄正公式的第四项和第五项。

  什么教授的计算比计算机还要更加精准。

  然后其他手稿里,教授也时不时会出现。

  总之很奇怪,过去的我把教授描绘的好像无所不能。

  但我真的不记得有这样的人存在。

  牛顿引力摄正公式明明是我自己慢慢花时间给计算出来的。

  中间和冯布莱恩那边发生过不止一次的争执。

  我真的不记得有什么教授。”

  从海恩斯提到教授开始,海恩斯后面的话奥尔德林已经浑然听不进了。

  他一心在想,这奇怪的教授到底是什么意思?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略微有些颤抖:“他叫什么?”

  海恩斯疑惑道:“什么叫什么?”

  奥尔德林说:“不是什么叫什么,是教授。

  你不是提到给你的信里面也有教授吗?

  我想问的是,教授叫什么。”

  海恩斯恍然大悟:“没有,就是教授。

  没有姓也没有名字。”

  奥尔德林把自己的信内容和海恩斯说了一遍。

  双方确认了,教授都是同一个教授。

  然后他们又分别去找飞机上的每一位前NASA雇员确定。

  确定他们都有收到信,并且信里面都有教授的出现。

  最后二人重新回到自己座位上,对视了一眼后,异口同声道:

  “所以,教授到底是谁?”

  不止他们疑惑了,飞机上的所有前NASA精英雇员们都开始疑惑了。

  把时间往前拨一点。

  林燃乘坐华国方面安排的专机回国,申海市方面、申海交大和申海本地媒体在机场迎接。

  林燃走下飞机,就有人献花和握手欢迎,然后是一个简短的讲话:

  “很高兴能够回到祖国,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我这段时间归心似箭,在回国前夕,看到我接受百花社的采访播出后,互联网上说国家要给我创造良好的环境,让我能够心无旁骛的做研究,不然我会择良木而栖。”

第226章 林燃的开学第一讲

  “我想说的是,现在国家为我们创造的环境已经够好了。

  同样是哥德巴赫猜想,陈景润先生做完哥德巴赫猜想也只能在充其量 20平的房间里仰望数学的星空。

  高斯在库尔策街住了九年才搬到的哥廷根天文台,希尔伯特到哥廷根之后一直住在威廉-韦伯街29号,他们的居住环境也谈不上多好。

  而我一回来申海交大方面就给我安排了远比当年要好得多的公寓。

  我决定回国就没有想过环境,环境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

  物质条件、个人名誉这些都只是身外之物,无论是数学科研也好,或者是其他领域的科研工作也好,最重要的是人。

  希尔伯特在威廉-韦伯街,哥廷根是全球数学的中心,这条街又是哥廷根学术社区的核心。

  希尔伯特在这里和菲利克斯·克莱因讨论学术问题,和鲁伊兹·布劳威尔争论超限数和集合论,带出了赫尔曼·外尔、理查·科朗特等一批学生。

  可是,等到了 1943年,希尔伯特在哥廷根心情忧郁地去世。他死前感叹哥廷根的衰落:数学?什么都没有了!

  为什么?

  因为人没了。

  希尔伯特的学生分布在世界各地。赫尔曼·外尔参与创建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在普林斯顿建立起新的世界数学中心;理查·科朗特则去了纽约大学,也就是现在的纽约大学库朗研究所。

  人是最重要的。环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

  当华国的数学家们有很多菲尔兹、很多顶刊、世界最前沿的数学研究在华国的时候,我想这样的环境才能吸引华国甚至全球数学家的到来。

  因此在下定决心回国的时候,我很清楚,我回来是来创造环境的,而不是要国家给我提供什么环境。”

  林燃戴着口罩,穿着防护服,只能从护目镜隐约看出其决心。

  来的申海方面领导一边鼓掌,一边在内心感慨,果然如同百花社报道表现的一样滴水不漏。

  林燃的即兴演讲通篇都表达了肯尼迪总统名言“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的思想。

  动辄引经据典,用陈省身、希尔伯特和高斯举例,既证明了国家提供的环境之优越,又表达了自己的使命。

  任凭谁来,都会觉得无可挑剔。

  哪怕事先找人帮忙写,也写不了这么好。

  这里的好,是指符合林燃的身份,符合大数学家的身份。

  换人来写,写的更花团锦簇有可能,但写的情真意切,符合身份不太可能。

  其实还是因为之前有过一次,百花社的采访,所以这次华国方面也希望林燃能讲几句。

  好好鼓舞一下士气。

  省的老是说华国一流人才去阿美利肯,二流人才去欧洲,三流人才留在本国。

  明明这样的现象在近几年已经有了很大改善,最近又开始鼓吹起来。

  来参加欢迎仪式的申海本地数学院士们听完都觉得有点奇怪。

  怎么又是哥廷根。

  你也不是哥廷根毕业的啊,你去过哥廷根没。

  怎么张口闭口就是高斯、希尔伯特,对他们的住宅都引经据典。

  你不应该讲杨振宁吗?过去长期在石溪分校任教,又或者是丘成桐和陈省身,前者在石溪分校任教过两年,后者则和石溪分校有着深厚渊源。

  谈哥廷根倒也没错,毕竟是前数学圣地,但总感觉怪怪的。

  这段讲话由申海本地媒体发布后,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

  网友们的观点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林燃格局太大,其他因为条件留在国外的学者们好好看看,另外一种就是坐等打脸的,坐等林燃出国然后打自己的脸。

  不过林燃已经不在乎,他一边在宾馆呆十四天,晚上在 1960带着NASA继续阿波罗计划,白天在宾馆完善自己在2020年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另外一边则在指挥申海交通大学给他安排的工作人员们做这做那。

  小李是申海交大的行政工作人员。

  准确来说是申海交大数学系的新晋辅导员。

  刚刚硕士毕业,然后留校当辅导员。

  也就这几年行情还好,硕士留校算不上多困难。

  毕竟在申海,留校当辅导员想要买房,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工资甚至还赶不上外卖小哥。

  所以竞争并不激烈。

  毕竟当下数学系的硕士想找工作,大把好的工作任你挑。

  小李留校,反而被认为是不明智的选择,因为他家境谈不上多好,远远谈不上能给他在申海买房的地步。

  数院方面安排给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和数院新引进回国的大咖对接好工作,满足对方的一切要求。

  小李心想,还好自己是男的,要是自己是女的也要满足一切要求吗?

  这个工作其实沾点私人助理的性质了。

  放眼历史来看,绝对一等一的好事。

  像钱院长回国之后华国给他安排的张秘书,后来一路升迁,到了处级。

  林燃按照年龄、资历和能力来说,光是表现出来的口才和讲政治的程度,在交大混个副校长、校长绝对绰绰有余。

  到那个时候,自己不就是对方的绝对心腹,混个办公室主任或者数院的行政管理序列职位还不是轻轻松松。

  所以小李那叫一个尽心尽力,觉得简直是天上掉馅饼,要不是他刚来没有被分配具体的辅导员工作,这好事也轮不到他。

  更不用说,林中清,申海交大的校长加了他的微信,和他寒暄两句之后,要求小李一定要做好服务工作,并且把林燃吩咐他的工作以周为单位做报告。

  林燃还在阿美利肯的时候就加了他的微信,开始吩咐工作了。

  “小李,我在交大边上租了间房子,需要麻烦你联系装修公司,帮我按照我发你照片的风格对房间进行改造装修。

  具体费用方面,你到时候按照报价发给我,我直接转给装修公司那边。”

  “好的”

  然后就是一批照片、地址和租房的具体位置。

首节 上一节 249/3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崩铁几千年,游戏开服了?

下一篇:重生者太密集?我带国家队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