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入侵现代 第391节
唯一能给他入主白宫造成威胁的就只有尼克松,弗雷德跳梁小丑,那么疯子理论和尼克松解决越战的论述不谋而合。
只是因为尼克松未来要这么做,他没办法提前挑明,挑明了苏俄知道,你到时候再这样搞就没用了。
汉弗莱也是看完林燃的方案后,才意识到,尼克松在接受采访时候所透露的信息以及对解决越战的信心来自于何方,不就是疯子理论吗?
那白宫先把这一招给用了,到时候这不但不是尼克松的王牌,反而会成为对方电视辩论时候的出血点。
所以汉弗莱恳请罗斯托一定要说服林登·约翰逊。
如此重要的事情,副总统汉弗莱不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林登·约翰逊对其产生了嫌隙,他的野心被约翰逊洞察到了。
克利福德靠回椅背,目光扫过众人,心理中权衡法律风险:作为律师,他思考是从国际法角度。
“总统,这是个高风险赌注。
国内,国会和媒体会视之为鲁莽;国际上,联合国或盟国可能谴责。
但如果我们以情报为基础,模拟演习而不实际升级,或许能奏效。
关键是保密和可控,让苏俄担心而不引发连锁反应。”
约翰逊听着,双手交叠,思绪如潮水般涌来:在座各位说的各有道理,腊斯克的谨慎是国务院的风格,麦克纳马拉的支持体现了他对教授的无条件听从,而罗斯托的乐观源于他的鹰派观点。
自己的支持率已低到谷底,党内麦卡锡的10%支持如芒在背,为什么不利用弱势转强势?
但升级核威慑,可能让冷战失控,影响全球平衡。
在这种时候,反而教授战无不胜的神话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时至今日,每年一到诺贝尔颁奖典礼的时候,历届诺贝尔和平奖都会被媒体们扒拉出来点评一番。
其中无论是哪个角度的点评,林燃在1961年的时候以热线获得诺贝尔和平奖,都被认为是最有含金量的和平奖之一。
时至今日,它仍然在关键事务上发挥着作用。
林登·约翰逊终于开口:“谢谢各位。
这不是轻率决定,我们需要更多情报评估,麦克纳马拉和罗斯托,准备详细方案,包括潜在苏联回应。
会议到此结束。”
在座众人称是,大家知道,林登·约翰逊这是打算孤注一掷了。
同时也是对方最后一搏了。
如果这次没成,对方今年的总统大选必败无疑。
现在他试图抓住这一线生机。
房间内,众人起身,脚步声在走廊回荡,约翰逊独自坐了片刻,盯着地图,内心仍未平静:这真的是结束战争的钥匙吗?
然而事情压根不按照白宫制定的剧本来,他们本来想要做好充分准备再执行疯子理论。
但1968年1月30日,北越的春节攻势如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而来。
北越同时发动大规模进攻,袭击了西贡、顺化和多个阿美莉卡基地,甚至短暂攻入阿美莉卡大使馆。
白宫分析室里,来自一线的情报堆积如山。
林登·约翰逊总统站在地图前,脸色铁青,盯着屏幕上实时传回的电视画面:燃烧的街道、倒下的士兵,以及新闻主播沃尔特·克朗凯特的低沉报道:“这场攻势证明了战争的僵局”。
攻势虽在军事上被击退,但造成超过4000名美军伤亡,并通过媒体直击美国本土,林登·约翰逊的民意支持率暴跌至26%,党内反战声音如麦卡锡这般汹涌。
这不是单纯的战场失败,而是地缘政治的转折点:北越的韧性依赖苏俄援助,而攻势暴露了阿美莉卡的脆弱,如果不反击,冷战中的信誉承诺将崩塌,让苏俄更占优势。
现在到了前所未有的危险局面,推动战争民调暴跌,妥协,冷战局势小崩。
因此在分析室里,林登·约翰逊恨不得给麦克纳马拉来一刀,不是你要亲自下场,我们会到今天这样的窘境?
林登·约翰逊召集紧急会议。椭圆形办公室内桌上就两种材料:盖洛普民调数据和关于苏俄援助的评估。
“各位,”约翰逊开口道,声音沙哑而疲惫,“春节攻势让我们损失惨重。
国内,那些反战分子在街上游行,国会预算辩论中甚至驴党人开始转向。
苏俄是幕后推手,他们援助河内,却不愿直接卷入,我们没有时间再缓慢推进了,教授的提议必须现在马上执行。”
林燃赫然在列,他点点头:“总统先生,攻势后的现实是我们的杠杆。
你的支持率已跌至谷底,党内分裂让连任无望,这反倒能让您在国际上显得无所顾忌。
通过模拟核警戒,我们创造不确定性,相信我,克里姆林宫会理性计算成本。
让他们觉得白宫是疯子,从而施压北越短期停火,以换取我们在军备控制上的联动。”
麦克纳马拉说:“是时候了。”
腊斯克则无奈叹息。
罗斯托则说:“总统先生,我们没有时间再犹豫了!”
大家互相之间交换眼神。
最终,林登·约翰逊深吸一口气,内心下定决心:攻势的冲击已让他别无选择,这不是鲁莽,而是无奈的选择,利用弱势转强势,或许能迫使莫斯科调解。
这回不是林燃自己说自己从来不会失败,而是林登·约翰逊在内心默默祈祷,这一flag能成真了。
教授,你的不败金身要是破了,我就只能灰溜溜下台了。
“好吧,我们实施,教授,你作为全权特使,去日内瓦谈,我们先启动威慑。”
2月中旬,美国开始了极限施压。
国防部下令B-52轰炸机在太平洋上空进行模拟核警戒演习,路径有意接近苏俄远东边境,雷达信号有意泄露。
约翰逊在公开讲话中暗示“所有选项都在桌上”,虽未明说核武器,却让外交渠道沸腾。
苏俄的外交抗议随之而来,但情报显示,莫斯科内部开始评估风险:列昂纳德不愿因越南而冒险,尤其攻势后北越的进攻虽大胆,却暴露了后勤极限。
3月初,林燃抵达日内瓦。
日内瓦初春的景象无法缓解谈判的紧张氛围。
被派往日内瓦和林燃见面的是柯西金,他是此时苏俄三驾马车里的温和派。
本来去年要和林登·约翰逊在葛底斯堡谈的。
当然苏俄方面派柯西金和林燃谈,这已经是国务卿或者总统待遇了。
如果白宫来的是一般资历的全权大使,哪怕是罗斯托,那么苏俄也最多派库兹涅佐夫来谈。
柯西金的神情很是疲惫,显然他也被最近的核威慑局势骤然紧张弄的疲倦万分。
“柯西金先生,”林燃开口道,“春节攻势后的局势已不可逆转。
总统的国内压力,包括民意崩盘和党内挑战,让他已无政治约束。
如果北越不让步,我们将考虑极限选项。这不是威胁,而是现实:苏俄的援助维持了河内的抵抗,但升级风险会威胁到所有人,总统先生已经几近疯狂。
你们比我更了解林登·约翰逊,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
柯西金听着这口标准俄语,思绪一时间没有回到谈判内容上,要不是外面的阳光和建筑风格提醒他,他会以为自己在克里姆林宫开会呢。
柯西金点燃一根烟,心理中权衡:阿美莉卡的威慑大概率是虚张声势,但约翰逊的困境却是切实存在的。
攻势证明了北越的决心,却也耗尽资源。
如果真的把约翰逊逼疯,局面失控,苏俄真的能够承担这样的代价吗?
苏俄的软弱性在这种时候体现得一览无遗。
正如罗斯托在林燃乘坐专机离开华盛顿之后,他和林登·约翰逊共同在机场上看着远去的专机幽幽道:“总统先生,相信我,苏俄一定会妥协!”
片刻后他又重复了一句:“一定会!不妥协不是苏俄人。”
柯西金回应道:“教授,我们支持北越方面自卫,但和平符合共同利益。
我们可推动巴黎接触,促使河内停火,但条件是阿美莉卡需要承诺撤军,并且不干涉东欧。”
谈判自然没有那么简单,整个谈判持续了足足十五天时间。
林燃在给白宫的电报中显示:“他们开始松动,攻势让克里姆林宫计算成本,我们的施压起了作用。”
随后,克里姆林宫方面最终拍板决定,敦促河内停火。
双方代表共同在日内瓦签署为期一年的停火协议。
第321章 绝对的解题者
“教授,我们之所以会愿意签和平协议,很大程度是出于对你的信任。”柯西金坦言。
“尽管科罗廖夫同志已经去世,但科罗廖夫同志一直对你倍加推崇,他一直希望让我们把你动员来莫斯科工作。
哪怕你们当时共同参加面对面节目,你当着他的面,怒斥了莫斯科对燕京的所作所为,我们认为这是出于民族情感的选择,更加证明你是一个真正的和平主义者。”
双方达成共识,确定要签署一份为期一年的停火协议,林燃在离开日内瓦前夕,柯西金和其在万国宫的花园里散步时说道。
像这类签字,要么列昂尼德和林登·约翰逊亲自来,要么就是迪安·腊斯克来,一般来说不会是林燃来签,哪怕他是全权大使。
再者,林燃也不感兴趣,因为签字时间需要等起码半个月,要等三方对协议内容确定。
他不想就为了在记者的镁光灯下出现,而等足足半个月时间。
作为冷战最具代表性人物之一,林燃从来都不缺媒体曝光度。
哥伦比亚电视台在和大T合作之后,一直有试图通过珍妮·赫斯特联系林燃,试图说服他也在他们那开一个脱口秀节目,并且保证林燃的脱口秀节目一定会是有史以来最受关注、收视率最高的节目。
大T私下也和林燃说过,大致意思是林燃的人脉资源太广,想请谁来接受采访就能请到谁,甚至连被放逐到黑海一直度假的尼基塔,如果林燃想,也未必就请不到。
林燃采访尼基塔,当时说起这个的时候,光是在颅内想想,大T都要高潮了,他代入的是林燃的角色。
万国宫花园的现场,安保人员都远远在周围,花园被围起来不让外人进入,只有林燃和柯西金,他们走的很慢。
记者们在安保范围内抓拍照片,美苏就越战达成停火协议,教授亲自谈下来,这是绝对的大事件,尤其在北越春季攻势后的这个时间点。
“好吧,我对苏俄没有好感也没有恶感。”林燃幽幽道。
柯西金点头:“我们知道,你是绝对的现实主义者,对你而言,解题已经成为了你的本能,你不会把个人好恶掺杂到解题里去。
无论是数学问题还是现实中的问题,当问题抛给你的时候,你想的只有一点:我要如何解决它。”
这也是KGB对林燃的解读,绝对的解题家,眼中只有问题,没有任何道德准则和道义标准。
克里姆林宫对于这样的解读,很是认可。
他们觉得林燃数学家的身份和数学家的思维方式已经深入骨髓了,连疯子理论这样的办法都能想出来,丝毫不怕真的掀翻棋盘,搞出核大战来。
没错,莫斯科不怕林登·约翰逊,他们担心林燃。
上一篇:人在崩铁几千年,游戏开服了?
下一篇:重生者太密集?我带国家队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