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科技入侵现代

科技入侵现代 第426节

  “OpenAI就一百来号人,这种公司确实用不上这么多人,这两个月,大家的工作其实都谈不上多饱和。”

  “后悔了,后悔没能给林总留下深刻印象,在这两个月一次工作汇报都没去过。”

  “林总常年不在办公室,来的次数两只手都能数得过来,你就算想去汇报工作也得先找到人再说啊。”

  “是啊,再说我们做数据处理的,汇报啥工作?除非有什么创新方法,但你也得先跟小领导汇报,人家直接给你截胡了。

  毕竟只要有你个思路,林总就能给你倒推出来,压根不会给你待价而沽的机会。”

  “有没有什么盘外招能留下来的?人生难得几回搏!”

  “这也算搏?这不纯纯上林总的大船啊,十年前在微信组的人过的什么神仙日子,想必大家也看到了,现在比当年微信组还要牛逼的大船出现了,这不是搏,这是想方设法上船”

  “是啊,微信组当年比拼的是企业内力,产品哪个都能做,现在可不一样,林总的头脑有其他人能比吗?”

  赵松下看着小群里,他就觉得搞笑,要真有办法,谁会告诉别人啊。

  大家都是直接竞争对手。

  两千号人,最多只有三百人能留下。

  这两千号人,当年能进腾讯当ai算法工程师,就已经是精挑细选,杀出重围,现在则是优中选优。

  谁都无法保证自己能留下。

  赵松下知道,这种时候自己得用盘外招了,人生难得几回搏说的没错,不过不是上船搏,而是搏一个上船机会。

  “喂,许仙,在吗?”赵松下回家之后,拨通了徐贤的电话。

  这是他唯一的人脉,能够直接联系到林燃的人脉。

  过去有个所谓六格世界理论,意思是你通过六个人,能和世界上任何一个人产生连接关系。

  赵松下庆幸自己燕大数学系本科的经历又能发挥作用了。

  当年能进腾讯当算法工程师,靠的就是这个履历。

  18年找工作的时候工作环境还没有这么恶劣,自己只是学了点人工智能和算法相关知识,靠着燕大数学系的金字招牌就进了鹅厂。

  现在他又要靠这段经历了。

  “松下君,怎么说?燃哥为难你了?想让我帮你说两句话?”徐贤接起电话来也不客气。

  许仙是徐贤的外号,松下君就是赵松下的外号,暗示他是霓虹人。

  毕竟霓虹取名就喜欢用地名,简中互联网的古早笑话不就是,霓虹人在哪做就给后代取什么名。

  什么山上、田中、川口、村上之类的。

  赵松下这个名字就很霓虹,所以他们喜欢在后面加个君。

  徐贤和赵松下本科时候是室友,后来徐贤读博,赵松下去了腾讯,两人时常还会聊两句,关系不错。

  徐贤发和林燃吃饭合照之后,赵松下才知道自己的大学室友居然还有这种人脉,居然和燃神是高中同学。

  当时他也在那条朋友圈下面跟风过:

  “燃神带我飞!”

  后来赵松下因为被调动到申海出差,在林燃手下工作,他也偷拍过林燃,然后发给徐贤,分享在林燃身边工作的感受。

  所以徐贤才会那么问。

  “当然不是,林总和我中间最少差了八百个级别,怎么可能为难我。

  是这样,会战结束了,然后我想留在林总身边工作。

  看你能不能帮我个忙,给林总递句话。”在职场已经摸爬滚打这么多年,赵松下在说的时候没有丝毫的不好意思。

  关系该用就得用。

  能靠关系留下来,那也是本事。

  “啊?在腾讯不比在燃哥边上有前途得多啊,燃哥再牛,他也是一家航天类公司,做的也是航天相关业务。

  工资上限是很低的,你被燃哥的个人魅力给感染了?

  个人魅力可不能当饭吃。”徐贤调侃道。

  赵松下吐槽道:“不是,这公司是林总和马老板新成立的公司,主要就是研发人工智能,对标OpenAI,非常厉害,现在已有的成果不比GPT差。”

第346章 深红和文心一言

  “不比GPT差?”徐贤听完之后有些惊讶,但想到这是燃哥的杰作一下又不觉得惊讶了。

  能一年时间登月,主导了华国版的GPT很奇怪吗?

  小说才需要讲逻辑,现实中从来不需要讲逻辑。

  现实中的顶级天才就更不需要讲逻辑了。

  “这样,你把简历发给我吧,我只能帮你和燃哥说一句:这是我大学室友,在同等水平下给个机会。

  更多的,我也无法保证了。”

  徐贤稍加思索后说道。

  赵松下惊喜道:“多谢许仙,下次来燕京我扮演白娘子也不是不行。”

  他很清楚,这已经是徐贤能做到的极限了,如果对方说包在我身上这种话,他反而不敢信。

  徐贤知道对方在开玩笑,无语道:“滚滚滚,小事,我也不确定燃哥会不会看到,还不确定能帮到你呢。

  等你确定能留在燃哥那,到时候你再准备好道具好吧。”

  赵松下说:“许仙,还是你更变态一点,道具都来了!”

  徐贤解释道:“我这说的是cos道具,想什么呢!”

  后来能留在深红科技的初始员工,每一个都被扎克伯格以千万美元年薪起步加绿卡的形式挖角,人送外号亿万富翁摇篮。

  当然,现在没人知道,未来大模型的员工会如此值钱。

  而且这个未来没有多久就要到来了。

  后来徐贤才意识到,自己的这几个字,好像比一字千金还要值钱啊。

  得到徐贤承诺的赵松下,开始着手准备起自己的简历,他打算除了简历外,再附带一篇自己写的关于人工智能的综述,作为自己能力体现的一部分。

  只是一张简历还是太过单薄,哪怕能提高半点胜率,他也不介意去做。

  对聪明人来说,他们知道该搏的时候就得搏,平时躺平没问题,但一旦机会出现,绝对不能因为自己没有尽力而错过。

  另外那边,徐贤等着赵松下把简历发给自己之后再帮忙转发给林燃。

  顺便在刷知乎,徐贤一度怀疑知乎是不是监听了他的通话,他才和赵松下聊完,知乎就把“如何评价GPT,为什么GPT没有能诞生在华国”推送到了他的首页。

  这是一则点赞数破万的回答:

  “谢邀,只能说在引领科技这方面,阿美莉卡依然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在引领科技发展方面,阿美莉卡还是灯塔。

  你能说阿美莉卡已经疲态尽显,帝国余晖,对地球的控制远不如从前,地缘政治的操盘水平同样大不如前,华尔街和华盛顿的深层政府正在吞噬这个国家,但你不能否认的是,这个国家在科技上依然在引领着世界前进。

  国内早期的互联网大厂都是阿美莉卡企业的本土化产物,iphone问世带来智能机时代后,国产安卓品牌才开始崛起,特斯拉出现后,各种国产新势力层出不穷。

  阿美莉卡开创,华国跟随、追赶甚至是超越,目前我们极度缺乏从0到1的开创性成就。

  以燃神的阿波罗登月和燃烧一号来说,确实,我们做到了阿美莉卡都做不到的丰功伟业,我们甚至首次踏上了月球南极的土壤,在那里留下了永久性的基地,我也不怀疑未来燃神和华国航天合作之下,能够把那里打造成月球基地。

  但前者依赖的是阿美莉卡60年代的阿波罗登月,后者是在SpaceX的猎鹰九后的产物,我们一直在跟随。

  包括这方面,阿美莉卡先有的GPS,然后我们顺势搞了北斗。

  我也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华国的国产大模型会和GPT一样好用,甚至比GPT更好用,但我们仍然在跟随。

  我不是说跟随不好,跟随当然好,跟随别人成熟路线,这一科研方式的投入产出比最高,很适合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换句话说,其他国家想走华国的路线还走不成呢。

  只是我一直都很好奇一点,那就是当阿美莉卡也黔驴技穷,不再有新的突破性技术,那么我们要怎么办?我们真的能有层出不穷的原创吗?

  我倒不像GZ或者外网的HGD一样,动不动就把问题的高度上升到很高的高度,因为我们没有,霓虹欧洲也没有,难不成就只有阿美莉卡的选举是选举,其他这些国家都不是选举?

  我认为之所以过去最重要的科技创新都率先诞生在阿美莉卡,根本原因在于两点,第一点是这里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有足够的人口,这决定了你的科技创新有用户买单,90年代的掌声电脑动辄能卖上百万台,当时放在华国,单台5000美元的高价,别说上百万台,能卖一万台都算你牛逼,PDA又奠定了后来智能机时代首先产生。

  第二点就是阿美莉卡有着全球最牛逼的资本市场,布雷顿森林协定被推翻后,超发的美元不断流入硅谷,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正循环,创新-融资-上市-财富自由,华国哪怕是过去的全民创业时期,资本市场需要的不是创新而是赚钱,你的业务在硅谷有什么对标,本土落地怎么做,凭什么打赢大厂?

  庞大的消费市场和最牛逼的资本市场,这二者共同造就了阿美莉卡的创新奇迹,我们现在要问的是,我们要怎么打造属于我们的创新奇迹?

  阿美莉卡能营造的环境我们能营造吗?

  如果不能的话,那就只能靠天才的灵光一闪,类似燃神这样的顶级天才,我相信他早晚有一天,也能带来空前的创新,但我们能一直有燃神这个级别的天才诞生吗?”

  当然还有一些这国怎,动辄反思的回答,徐贤看着就来气。

  “谢邀,最近一直在和燃哥研究人工智能,只想说四个字:且听龙吟。

  且听龙吟好吧!”

  徐贤因为和林燃的关系,也算是知乎红人了,粉丝从几万增长到了大几十万。

  知乎的粉丝没有膨胀,几十万已经算是头部博主了。

  他的回答发出去后,点赞数迅速破千,回答里的留言都是:

  “什么时候发?已经等不及了!”

  “我都要忘了燃神也是学人工智能的,还是Graph AI的博士,期待燃神给我们一个惊喜!”

  “又龙吟了吗?我来晚了吗?已经准备好参加吟啪了。”

  “燃神民间发言人是吧?”

  不过确实,很快就且听龙吟了,只是先吟的这条龙是百度。

  3月中旬百度在燕京的总部大楼召开产品发布会,宽敞的礼堂内座无虚席,数百名媒体记者、投资者和科技爱好者在台下就座,期待百度给大家带来的惊喜。

  舞台上,一块巨大的LED屏幕闪烁着蓝白相间的光芒,屏幕中央是“文心一言:智能新时代”的字样。

  台下,前排的记者们忙着调整相机,后排的观众则在低声议论着ChatGPT引发的热潮。

  “百度这次算是赶上了,能在国内第一个拿出人工智能大模型,也算是没白花这么多年all in AI。”

  百度All in AI是在2017年的年初,前微软高管陆奇加入百度,担任首席技术官,履职不到24小时,Robin便与陆奇一同坐在了媒体面前接受提问。

  随后确定下来要All in AI的战略,在当年7月的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首次宣布。

首节 上一节 426/4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崩铁几千年,游戏开服了?

下一篇:重生者太密集?我带国家队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