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13:超级科技帝国 第33节
广大的网友玩家们自然是强烈支持,而家长们仍然认为游戏是洪荒猛兽,也因此在网上产生了巨大的争议。
……
翌日,元界智控公司总部。
孟秋颜带着几份文件来到了陆安的办公室。
“公司的顶层设计架构我已经整理出了一套方案,你看看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孟秋颜把几份文件放桌上,又说道:“这是顶层设计方案,这是董高监的安排,这是人员名单,这是激励方案,这是薪资待遇调整方案。”
元界智控现在的员工规模已经达到1500多人,原来的管理架构只适用于不超过百人的小团队,确实亟待调整。
陆安先是拿起顶层设计方案打开阅览,点点头:“都挺不错的。”
孟秋颜制定的方案就是按照陆安所期望的将元界智控打造为社会型企业的价值理念,大部分设计陆安都认可,孟秋颜的价值观本就跟他一样。
接下来陆安先后看了几份文件,然后开始着手确认公司董高监的人事安排。
根据这套顶层设计方案,元界智控董事会由董事长、副董事长、常务董事和董事构成。
陆安迅速在脑海里扫过公司的一系列员工,又看了看孟秋颜的推荐名单。
末了,陆安有条不紊地说道:“副董事长三人,镜宣、于长乐还有你。”
孟秋颜点点头,旋即在副董事长一栏写下于长乐、镜宣和她自己的名字。
陆安看她写完便继续道:“常务董事四人,胡成良、蒋余年、何亮、郑侯文。”
片刻后,陆安又接着说:“董事成员五人,方雨舟、杨毅成、张闻捷、楚骁、张鹤之。”
公司的董事长自然是陆安担任,这就是元界智控今后的核心层,总共13人组成董事会,这13人里有8人是公司初创团队成员,另外5人是招进来的高级人才。
……
(Ps:求追读、月票~~)
第51章 公司顶层设计大调整
接下来便是公司高级管理层的人事安排。
公司首席执行官(CEO)由于长乐兼任,首席运营官(COO)由何亮兼任,首席技术官(CTO)由陆安兼任,首席信息官(CIO)由楚骁兼任,首席营销官(CMO)由杨毅成担任,首席品牌官(CBO)由方雨舟担任,首席人事官(CHO)由张鹤之兼任。
孟秋颜在管理层兼任首席行政官(CAO)和首席财务官(CFO)两大职务,此外她还兼着董事长助理职务。
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也基本都在核心高管层里任职。
现阶段先把大的框架定下来,以后公司人员扩充时,再相对应的做人事调整即可。
此外,公司的监事会由严思修、秦观月、谢宇等11人构成。
孟秋颜把这些名单都整理好,陆安再看了一遍,确认无误点点头:“嗯,就这样决定。”
公司的决策大脑安排完了,接下来便是薪资待遇的调整,分为基本工资和虚拟股权收益两个部分。
元界智控新的架构体系下,分为技术岗和管理岗。
技术岗细分为12个级别,由低到高为P1级初级工程师到P12级首席科学家。
管理岗细分为9个级别,由低到高为M1级主管到M9级的董事。
陆安看了孟秋颜设计的薪资待遇,随后沉声说道:“稍作调整一下,技术岗P1级年薪待遇为25万元人民币,以此为底数,每升一个职级增加前值的30%,以此类推;管理岗亦是如此,M1级年薪待遇为25万元,以此为底数,每升一个职级增加30%。”
每升一个职级增加前值的30%,比如P1级年薪25万,那么P2级就是32.5万,P3级就是42.25万。
技术岗到最高P12级的年薪待遇就是448万元人民币,管理岗到最高M9级的年薪待遇就是203万元。
孟秋颜按照他的安排进行了调整,随后不由得道:“管理岗的待遇是不是低了些?”
闻言,陆安淡定地说道:“作为一家高科技公司,以技术文本,首先就是要尊重技术,最直观且质朴的诠释就是搞技术的拿钱比搞管理的要多。再说,这不是还有虚拟股权配置吗,跟着我混还用愁待遇低?”
“另外,自明年2015年起,全体员工按照各自当前职级的基本工资每年涨8%,最高涨到20年截止,工作20年仍然在职的,往后均按照当期待遇给。”
陆安这个决定显然是对标国内信用扩张的增速,信用扩张越大,钱贬值的越大,而公司的基本工资每年涨8%,意味着员工的职级待遇是保值的。
每年的基本工资涨8%,如果一位P1级员工在元界智控工作了20年,那么他的工资待遇可以从最开始的25万元涨到20年后116万元。
这还是按照他20年后还是P1级来计算的,正常情况,在公司干20年不可能一直在P1级。
而最高职级P12级工作20年后,基本工资待遇能从一开始的448万元年薪涨到2255万元。
孟秋颜本来觉得管理岗待遇给的相对有点低,配合每年涨8%的规定就不低了,而且工龄有了含金量,干的越久离职意愿就越低,因为干的越久拿到的钱越多。
陆安补充道:“此外,员工若是升职了,则在次年按照升职后+实际工龄乘以8%来涨薪。”
比如一位P1级员工在公司入职满3年,彼时他的P1级年薪从25万元涨到29.16万元。
然后这名员工连跳几级升到了P5级,这个职级的基本工资待遇是56.68万元年薪。
该员工升职到P5级后,他在第四年的工资不是拿56.68万元,也不是61.21万元,而是以P5级56.68万元为底数,按他入职满三年后,再以8%连涨三年的工资底数来算。
由此可以得出,这名员工升职后,他在第四年实际拿到的年薪是71.4万元,到第五年则是77.11万元。
若是后面又升职了,也是按照同样的计算规则来给对应的薪资待遇。
末了,陆安看了看虚拟股权激励方案,旋即说道:“嗯,你这个方案没问题,无需调整,就这样决定吧。”
虚拟股权激励方案符合陆安的要求,该方案规定公司全体正式员工,入职满三周年即可获得虚拟股权最低档的保底配股资格。
实际具体配额股数是多少,依员工的贡献而定,核心逻辑是能者多劳、贡献越大配额越多。
虚拟股权配置,员工不需要自己花钱行权认购,而是公司直接免费配置,但员工若离职,他分配到的虚拟股权也会自动被公司收回,而不是出钱从员工手里回购。
因为是免费配置的,员工没有出钱行权购买。
所以虚拟股权只有分红权,没有投票表决权,这是跟何亮他们那二十多个初始团队成员手里的股权最大的区别。
比如何亮手里的10万股,那是实打实的原始股,有分红权且有投票表决权,毕竟这是他花真金白银行权认购的。
陆安说道:“分红调整一下,公司实现盈利后,则按当期年报结果,拿出当期净利润的20%,以现金分红的方式在次年足额发放给全体持股的员工。”
例如,今年公司净利润有100亿,则拿出20亿来分红。
孟秋颜点了点头,旋即按照他的意思进行调整,原来的方案是拿出15%的净利润,陆安增加了5个百分点。
末了,陆安再次阅览了一遍调整后的方案,满意地点点头:“不错,整体框架就这样确定了,两天后公布并执行吧。”
……
到了第二天上午,公司在内部发布公告。
就公司组织架构、人事、待遇等做出重大战略调整,三天后即生效执行。
相关文件贴在了公司内部的公示栏上,也有电子版文档,只要是元界智控的正式员工,就可以下载阅览。
中午休息吃午饭的时间,不少员工在公司内部的公示栏围观。
公告发布出来之后,立刻就在内部引起员工们的轰动,大多数基层员工们最为关心的还是薪资待遇的调整。
“好家伙!最新调整后的待遇比那些知名顶级大厂都明显高出一大截了啊。”某工位的一位员工正在看着电子版,跟旁边的同事聊的正起劲。
他的同事振奋地说道:“按照新的职级架构,我应该是P1级,就是说,明年我能拿25万的年薪?”
“没错。”
这位员工顿时乐不可支,因为他才入职不久,刚刚过了试用期成为正式员工,入职待遇是月薪1.2万。
就这个待遇,他都已经超级满足了。
因为像BAT互联网三巨头那些大厂的基层员工的待遇也就这样了,元界智控目前的待遇是直接对标那些大厂的。
而随着公司新的待遇从明年起执行,P1级技术岗的年薪是25万,等于月薪过了2万元,相较于他入职时的待遇直接涨薪73%左右,已然比那些大厂里的基层员工待遇明显高一截。
更让大家惊喜的是,入职后每年都会按照上一年的待遇为基准值上涨8%,最高可以涨20年。
还有入职满三年就有期权配股资格,而且还有保底机制。
这下元界智控的工作要成为业内的超级香饽饽了,不少刚刚入职的员工暗道幸好已经上车,今后估计来公司求职的人恐怕会成倍飙升,进这家公司的难度也必定成倍增加。
……
第52章 一怒之下怒了一下
元界智控最新的待遇调整方案,其待遇下限就比那些顶级大厂要高,而上限期望值更高。
因为有两大复利效应加持,使得上限非常高。
一个是每年涨薪8%,可以连续涨20年;另一个是每提升一个职级,待遇比上一个职级多30%。
理论上,一个程序员在P1级岗位干了20年,在不考虑他20年都没有升职加薪的情况下,他在20年里可累计获得1144.05万元的工资,平均年薪为57.2万元左右,已然是入职第一年的待遇的两倍以上,这还是没算虚拟股权分红收益的数字。
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在公司干了20年还停留在P1级,就是熬资历,能熬20年时间,怎么着也得混到P5级以上,而且肯定入职满三年就有虚拟股权,保底也能吃到最低档位的配股分红收益。
公告出来后,元界智控的初始团队成员无不振奋使然,大多数人都升职了,很满意新的岗位安排,像于长乐、何亮几个人更是一飞冲天,进入了公司董事会。
于长乐这会儿正被同事们祝贺,公司的董事会和高管层名单已经一并公示了出来,于长乐成为了元界智控的CEO,并且进入了董事会,成为三大副董事长之一,妥妥的一飞冲天。
面对大家的祝贺,于长乐佯装淡定,尽量压制心中的振奋,做好表情管理。
随后他找个由头去了一趟洗手间,把门一关,表情管理瞬间失败,直接把内心无比兴奋和惊喜交加的情绪全写在了脸上。
直到过去良久,于长乐从洗手间里出来后,他的表情恢复如初,面对大家的祝贺都是谦虚以待,颇有总裁风范。
该说不说,陆安没有看错人。
人前能守得住心态,管得住情绪,说明没有得意而忘形;
人后躲在洗手间里释放心中情绪,是真情流露,也是人之常情,说明是个正常人。
另一边,何亮与张闻捷两人也收到了同事们的祝贺。
升职加薪,大家都高兴。
他们两人也是元界智控董事会13人成员之一,张闻捷是升任董事,何亮升任常务董事。
根据元界智控的《公司章程》规定,在董事会层面,常务董事与董事的决策权力平等,但在公司运营层面,则是常务董事的实际权力更大,因为其直接参与管理并掌握执行权。
总体来讲,常务董事更具实权。
常务董事作为核心层高管,掌握日常经营管理权,比如审批预算、调度资源、任免下属等,实际控制权更强。
在一些特殊场景,比如董事长、副董事长或CEO都缺位时,常务董事可以被授权代行最高管理权,比如临时主持工作,此时的权力就远超普通董事。
元界智控的董事会内部也是能分四个层级的,作为公司创始人的陆安是董事长,在元界智控绝对的说一不二的存在,这自是无需多言,属于元界智控唯一的T0级别终极大BOSS。
董事会内部T1级别则是三位副董事长,孟秋颜、镜宣和于长乐三人。
上一篇:说好机甲打怪,徒手爆星什么鬼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