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同人小说 > 将夜:吾为当世仙

将夜:吾为当世仙 第26节

  驾车的李慢慢看着陆续疾行而过的马车,说道:“老师,入试的考生,都已经到了,咱们是不是回来得有些晚了。”

  牛车内。

  正在吃着糯软,且香气四溢的考红薯的夫子,说道:“不晚,一点也不晚。”

  “那些出风头的事情,让他们去做就行了,我一个老头子,回来得刚刚好。”

  烤红薯很是美味,夫子连同焦香的红薯皮,也是一同吃下。

  而后又饮了半葫,三十年陈的九江双蒸后,方才眯上了眼睛。

  李慢慢赶着牛车,悠闲着朝着书院走去,老黄牛的步伐依旧稳健。

  许是临近家里,老黄牛的步伐,明显得加快了许多。

  ——

  书院内。

  为国羽翼,如林之盛的羽林军,早已在方圆数里戒严。

  暗侍卫们也是穿梭于,书院外的树林之中,准备随时出动,好护卫陛下。

  书院入试考,本就是唐国一大盛事,这一次陛下也是来了兴致。

  陛下、王后娘娘联袂而至,亲王殿下自然不用多说,本就是历次书院入试考的常客。

  朝中朱紫,衣冠禽兽们齐聚一堂,对着诸多学子,指指点点。

  哪家的子弟天资聪颖,哪家的子弟修为进境很是不错,哪一个乡下的天才,该收入门下,当作走狗。

  书院入试的名额尤为珍贵

  ,大部分都是书院教习不辞辛劳,于郡县官学之中选取。

  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情世故更是无处不在。

  哪位教习老家亲人,多了千亩良田,哪位教习的一副字画,卖了万金。

  这些若真的去深究到底,不知有多少人,要去那菜市口上,走一遭!

  最后唐国最受宠爱的四公主,方才来到了书院,坐于唐王左下位置,以示恩宠。

  而李渔与王后娘娘之间,更是母慈女孝,史官对于今日之景,也是一一记下。

  御史台的御史们,瞪大了眼睛,想要找出满堂朱紫们的过错,好告上一状。

  虽然身着青袍,可给个朱紫都不换啊!

  书院入试考,共考试六门,礼科、乐科、射科、御科、书科、数科。

  共学子七百余人,取其中二百余人,余者皆不录取。

  因今日天气晴朗,故而入试六门,第一门考试,于书院前坪的草甸之上觉醒。

  七百余桌案,前后各间距半丈有余,书院的教习们,开始分发试卷。

  书院的教习们,往来于桌案之间,一一分发笔墨纸砚。

  今日书院开考,注定要在唐国的史册之中,留下浓重的一笔。

  陈玄坐于矮凳子之上,看着卷面之上,唯一的一道题目。

  曾几何时,陈玄从书上的故事中,见到过那一道题,夫子究竟饮了几壶酒,斩了多少斤桃花。

  “题目并不难,可要的真的只是一个答案吗?”

  这一道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真的有些二,二就是二,不是两。

  陈玄淡然一笑,提笔写道:“那年春,夫子周游,路遇桃山,饮了一壶酒,砍了满山桃树。”

  “满山桃树不在,桃花嫣能存焉?”

  “桃树滚落,砸死了满山人。”

  装酒的壶只有一个,自然只能是一壶酒,而不是二壶酒。

  况且夫子不仅砍了满山桃树,还砍了满山人。

  陈玄停笔交卷,继续下一项的考试,教习们虽面带疑惑,还是收掉了陈玄的试卷。

  在陈玄交卷后不久,宁缺也是交上来自己的试卷,一张很二的试卷。

  其他的学子,有的抓耳挠腮,有的冥思苦想,有的则是智珠在握。

  其中不乏一些,年纪轻轻就已然,有了偌大的名声的天才。

  这时一辆牛车驶入了书院,坐在看台上的陛下闻风而动,领着王后娘娘,以及四公主李渔快步,朝着牛车走去。

  老黄牛叫嚷了几声,宣示了自己的存在。

  朱紫们自然不敢怠慢,谁都知道书院的分量,更清楚夫子的分量。

  一众朱紫着急忙荒的样子,也是引得正在考试的学子举目四顾。

  教习们,连忙维持秩序,以让考试顺利的进行。

  拿着两份试卷的教习,也是走向了夫子的牛车,知道标准答案的教习。

  自然知道这两份试卷,与标准答案,有着很大的差别。

  但奈何其中有一位名头响亮的道人,自然只能先征求下夫子的意见。

  毕竟这试卷,本就要送到旧书楼,交由三先生批阅。

  见礼之后,朱紫们很有眼色的自行离去,不敢再待在牛车旁,打扰夫子与陛下。

  教习匆匆赶来,将手中的两份试卷,交给了大先生。

  “大先生,有两位学子提前交卷,答案颇有些意思,我实在是不知该如何评断。”

第37章 夫子的评价,陈玄的六科甲上!

  书院前坪,逐渐恢复了平静。

  学子们也是平复了下来,即使是今日入不了书院,但见到了夫子。

  日后回到了家乡,与旁人吹嘘起来,也能下住不少同乡。

  教习们松了一口气,在院长的关注下,这一场入院试,可不能砸了。

  走下牛车的夫子,周身笼罩在黑色罩袍内,显得格外的高大。

  唐王李仲易说道:“前几日,礼部尚书还说,夫子不出席此次入院试。”

  “没想到夫子,竟在书院入院试前赶了回来,实在是我唐国一大幸事啊!”

  当年在王宫之中,沛言赢得了天子之剑,但夫子一言之间,却让他坐上了唐国的王位。

  时至今日,再见夫子,仍旧是十分感激,他那个弟弟,也太不成器了些。

  夫子看着书院前坪,正在作答的学子,说道:“本来是要继续游历,但长安来了个很有意思的人,所以想要回来看一看。”

  或者说他在周游诸国的时候,看到了一个人,一个很有意思的人。

  那个人来到了长安,他又如何够继续寻找,那两个一心想要躲着他的故人呢?

  李慢慢在将手中的两份试卷,递给夫子后,平静的说道“老师,这两份试卷的答案,的确是有些出乎意料了。”

  夫子接过试卷,看清楚了所署的姓名后,抚须笑道:“饮了一壶酒,砍了满山桃树,桃树滚落,砸死了满山人,这个砍字用得极好。”

  “只是这一份试卷上,饮了二壶酒,斩尽了满山桃花?”

  “慢慢啊!这个二字何解,为何不是两壶,而是二壶呢?”

  “告诉教习们,加试谁能解出,为何是二壶,不是两壶者可入书院。”

  今天的书院入试考,的确很有意思,这两份试卷,也很有意思。

  只是夫子现在还想不通,为何是二壶,不是两壶呢?

  李慢慢问道:“该如何评断呢?”

  夫子将试卷交给了一旁的教习后,笑道:“甲上!”

  一旁的李渔心中很是高兴,那个渭城的军卒,今日已遇风云。

  风气云涌之时,在无人能够阻挡,宁缺的起势,一个入了夫子眼的小军卒。

  从这一刻起,便不在是卒子,而是可以驰骋天下的军。

  唐王李仲易在知晓,这两份试卷其中一份,是出自唐国军卒之手后,也是颇为欣慰。

  “夫子,不知是何人,能够引得您老人放弃游历,莫非是未来的十三先生吗?”

  对于夫子口中,那个极有意思的人,李仲易其实易经有了猜测。

  几乎可以断定,就是那位太平道陈玄,入院试文试中,最先交卷的那人。

  若是夫子能够将其收为弟子,也算是一桩美事。

  夫子摇头苦笑道:“太平道陈玄,为道门的真修,我若是收了他为徒,岂不是毁掉了一位道门真修?”

  “书院虽有教无类,可这位太平

  道陈玄,入书院不过是为了,博取众家之长罢了。”

  他也动过此念,但是本能的感觉,不应收陈玄为徒。

  况且那夜,他看到了那个瘦弱孩童的时候起,就已经注定了,那个孩童会成为他的第十三位弟子。

  唐王李仲易神情凝重的问道:“夫子,太平道陈玄,真有如此修为?”

  夫子看着如此慎重的李仲易,笑道:“担心那么多坐什么,太平道陈玄,求得是一个太平罢了,又不是西陵神殿那些混蛋。”

  “陈玄先入书院就读,已经是在示弱了。”

  而后夫子走上牛车,在唐王李仲易一大家子的注视下远去。

  唐王李仲易看向了李渔,不知在想些什么,而后更是无奈叹息一声。

  夫子的牛车离去后,王宫的侍女,方才举着仪杖走了过来。

  护卫着唐王一行人,前往六科考场巡视,引得一声声山呼万岁。

  由于夫子归来,书院的教习们,对于今年入院试进行了些许的改动。

首节 上一节 26/1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英雄?那必须是我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