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做太平犬也有错吗

做太平犬也有错吗 第351节

  宁牧在一旁附和道:“秦公所言不是没有道理,大夏北境长城,被周郎一支妖君就给攻破了,就算长城交给他们,他们能应付的了阿房?一个周郎都对付不了,逞论是阿房的大军了。”

  诸臣纷纷开始议论,

  身为首辅的卢士贤,沉默半晌后,道:

  “其实老臣是赞成长城搬迁的,但搬迁要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北夏能守得住,起码要让我们看到他们有足够的守备力量,单以目前而论,我和秦公的忧虑是一样的,长城搬迁,压根就不是钱的事情。”

  崇明帝点头道:“卢阁老此言有理。”

  这时候,秦清看向身旁的李晴雪,笑道:“该你出场了。”

  李晴雪点了点头,起身站起:“父皇,儿臣有一法子,不知当说不当说?”

  崇明帝笑道:“今日不是朝会,只是私下议事,晴雪只管畅言。”

  李晴雪点了点头,来到大殿中央,徐徐说道:

  “长城搬迁,是非常有必要的,正因为我们不信任大夏,所以长城更是非搬不可,搬迁或可有一线希望,不搬死路一条。”

  “至于卢阁老和秦公所顾虑的,确实是目下最大的难题,大夏国境线过于绵长,北境一线共七万三千里,而大夏真正算得上统帅的只有三人,左军都督宇文讳,右军都督平安禄,北院大王慕容惊鸿,如此绵长的国境线,只靠这三个人来守,显然不切实际,必然会出现调令不及时,布防出现漏洞的糟糕情况。”

  吏部尚书徐景寮点头道:“确实如此,大夏诸多将领,唯有这三人让人放心,余子皆不足担当大任。”

  “所以,”李晴雪将一副大夏北境城防图铺在大殿中央。

  图是周大海给她的,图上的各种战略标注没有任何遗漏。

  李晴雪指着边境防线图道:“我将这条防线依据地势分作二十一个部分,如果能有二十一名堪称帅才的主将坐镇布防,那么这条防线必定固若金汤,相互之间的调度也不会出现问题。”

  秦广皱眉道:“二十一人,哪里去找这么多?”

  李晴雪解释道:“边境线分为二十一段,每一段防线也就三千余里,大夏西南经略使赵豖的西陲军,和东南经略使岳思琮的南淮军,都是打过硬仗的,可以分别据守两处,再加上宇文讳、平安禄和慕容惊鸿,大夏可以布防五条线。”

  宁牧诧异道:“九殿下的意思是,咱们大秦也要举兵北上?”

  二十一条防线,眼下才被李晴雪分走了五条,可想而知剩下的肯定是大夏以外的人来补。

  “没错!”李晴雪点头道:“此太平洲一洲之劫难,我们自然不可坐视不理,咱们这边,秦公、秦晖、陈亭、宁牧,可镇守四处,这样一来,二十一已去其九,剩下的,就需要大夏和我们同心协力,派出使者南下联络中部和南部的各大王朝,让他们出兵北上。”

  卢士贤吃惊道:“此举无异于纸上谈兵,我们这边尚且犹豫,何况南边那些王朝。”

  这时候,秦清开口了:“晴雪的这个方案,景烛楼赵楼主也已经知晓,并且非常赞成,如果咱们派出的使者说不通那些王朝北上参战,赵楼主会出面交涉的。”

  李晴雪附和道:“赵楼主的意思,他们听也得听,不听也得听。”

  秦广皱眉沉吟半晌,沉声道:“此举或可一试。”

第436章 出钱出人(求订阅)

  李晴雪的这项方案,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崇明帝也觉得可行。

  当然,真要去做,难度还是非常大的,并没有人对此抱有期望。

  北夏防线,依照地势,被分为二十一段,有长有短,长则四千多里,短则两千多里。

  按照李晴雪的计划,每一段需布防大军二十万到三十万不等,这要是总体算下来,最后的数量简直匪夷所思,

  有将没有兵,有兵没有粮,都是大问题。

  所以大家虽然认可这个方案,但实施难度足以让任何人望而却步。

  崇明帝道:“既然方案是晴雪提出来的,那么就由晴雪事先和北夏打个招呼,探探他们的口风,如果此事做不到,长城搬迁的事情朕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事情暂时这么定下了,但是诸大臣还是被崇明帝留在宫中,日常换洗衣物可由家人送来,在事情没有眉目之前,大臣们连家都回不去。

  太子李元乾做为皇室成员,负责招待北夏使团。

  下午,他专程去了一趟御膳房,亲点了十二道菜,包括酒水瓜果,都由他亲自点定。

  傍晚时分,秦清和李晴雪,在太子的陪伴下,来到了北夏使团的行宫。

  落座之后,李晴雪将大乾商议过的话题,重新叙述一遍。

  大冢宰杨隋听罢之后,看向大夏皇帝道:

  “此事做起来难如登天,但如果一旦办成,不失为一道固若金汤的天堑防线,大乾皇帝的意思很明显了,我们如果不去做,这事连谈的余地都没有。”

  拓跋英雄环顾左右:“诸君怎么看?”

  平安禄道:“九殿下的这项计划,绝对是稳妥的,但是想要办成,来自各方因素的阻力极大,首先,太平洲北方,以大夏、大乾、伽罗王朝国力最强,中南方以大秦、大楚、大兴,大商,大燕国力鼎盛,但是这其中,伽罗王朝近百年没有过战事,直到妖族入侵,才勉强扩军,战力堪忧。”

  “另外,大商、大燕两大王朝向来以富庶闻名天下,地域虽广却无险可守,只能交好其它王朝,才能免于祸事,此番妖族入侵,两国直接向大秦称臣,献上金银粮饷无数,才换来大秦王朝的大军庇护,那么剩下可以考虑的,其实也就大秦、大楚、大兴三大王朝。”

  宇文讳接着补充道:“先不说咱们能不能和三国谈成,就算谈成,让他们引兵北上又是一大难题,太平洲地形南北长,东西窄,距离咱们最近的大楚王朝,距离北夏尚且有十多万里,这十多万里的路程需要耗费多少粮食?不可想象啊。”

  “确实艰难,”拓跋英雄点头道:“尤其是眼下近海被妖族占据,又不能走海路,单说借兵这一点,几乎是办不到的。”

  众人陷入沉默,脸色都不好看。

  十几二十万里,这要走多少年?这么多人又要耗费多少粮食?

  这简直就是天大的难题。

  更何况,诸国眼下还在遭受妖族侵扰,肯不肯借兵也是一大问题。

  李晴雪道:“还有一个备用方案,各位想听吗?”

  拖把皇帝客气道:“九殿下只管讲,今日之事,两位由始自终都在为大夏考虑,拓跋心里唯有感激。”

  李晴雪道:“借不来兵,那就只有自己练兵了。”

  平安禄闻言,摇头苦笑:“按照九殿下的谋划,每一段防线就需要大军二十万,这二十一段防线,四千万大军,恕我直言,十个大夏也没有这样的国力。”

  “但是你们有人,”李晴雪正色道:“大夏地处北方,疆域辽阔,民风彪悍,若说练兵,没有比大夏更合适的,而你们也确实拥有足够多的人口。”

  宇文讳直接道:“九殿下此言如同儿戏,我大夏人口虽众,但也不可能抽调四千万青壮劳力北上戍边,那样一来,征兵还未开始,只怕已举国动荡,民乱则国乱,介时只怕现有大军都会哗变。”

  “左都督先听我说完,”李晴雪笑道:“养四千万大军,大夏固然养不起,但如果是整个太平洲来养你们这四千万大军呢?他们不给人,钱总得给,两者必须给一个。”

  “说起来容易,他们哪会主动给我们钱粮?”杨隋冷笑道:“除我大夏之外,他们都没有迫在眉睫之危,大多都想着让我们消耗妖族,期盼妖族到了他们那里时,实力会被大大削弱,甚至到不了他们那里。”

  “所以,我们要来硬的,”李晴雪脸色阴沉道:“我已经想好,借兵太不切实际,那就让他们花钱养兵,大夏儿郎拿命戍边,他们如果连点钱粮都舍不得,那就只能翻脸了,现在只等苏御回信一到,我就会着手准备,到时候这些王朝皇帝哪个不听话,那就换个听话的。”

  大夏众人闻言,面面相觑。

  他们没有想到,这么狠辣的一句话,竟是从一个女人口里说出来。

  但是他们又莫名其妙觉得,这个女人可以做到。

  这时,李晴雪开口道:“在我霞举洞天,璐国百姓已经开垦农田三十万亩,数量仍在扩大,介时所有粮食,都会运往大夏,閟府洲荣老板已经答应,只要我们拿钱,他会通知荣氏主宗,准备好所有军需民需资源,到时候他的商队会直接送往大夏。”

  啪的一声,平安禄直接拍桌起身:

  “如果没有这些后顾之忧,我大夏可以练兵,只是九殿下可否告知,你会如何逼迫那些人主动拿钱呢?”

  李晴雪笑道:“不急,等苏御回信一到,我自会告诉你们。”

  两天后,秦清收到了苏御的飞剑传信,随之而来的还有天魔女嬴盈。

  嬴盈一身大红长袍,出现在养心殿,冷眼扫视众人一圈后,目光落在李晴雪身上:

  “苏御给我传信,让我听你安排,老实说,你实在不够资格指派我,让我听你的,这是不可能的,而且苏御让我做的事,多少有点坏规矩,不过好在他说,出了事他来背,那我只好辛苦辛苦了。”

  说完,她顿了顿,继续道:“我的时间有限,你只管列一份名单给我就好,放心,我这个人也是讲道理的,先软后硬的流程还是要走一下的,免得最后苏御怪我办事不靠谱。”

第437章 这个人越看越蠢

  四千万的新兵,几乎到了举国皆兵的地步。

  大夏固然人口众多,但是突然挪出四千万不从事农业经济生产的青壮劳力,国家瞬间就会大乱。

  这可不是在开玩笑,没有足够的后勤保障,大夏这边是不会着手准备的。

  所以当嬴盈离开之后,大夏皇帝使团仍然住在行宫,静等消息,同时趁着这段时间,开始谋划如何征兵养兵。

  如果事成,秦广、秦晖、宁牧是注定要带军北上的,所以他们三人,连带李晴雪,参与了大夏的整个方案制定。

  秦清则是返回了洞天,洞天里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她处理。

  行宫内,大夏北境边防图被铺展在地面,平安禄将整条防线目前的布置,详细的叙述出来,毕竟秦广他们对大夏边防并不熟悉。

  二十一段防线,地理位置各异,最难守的是冰原海、北荒地,独孤岭和白毛沟。

  这四段防线气候寒冷,环境恶劣,对于普通士卒来说极具考验。

  好在大夏这些年来对这几个地方的布防还算有点经验,只要在此基础上多加优化就好。

  平安禄道:“首先第一步,我们需要在各地兴建粮仓,尽量集中在北王庭,与阿房这一战,是毕其功于一役,四千万大军就算整个太平洲来养,也维持不了多久,而且大量青壮奔赴边疆,势必造成我大夏人口断代,所以还需要将其家属随军迁移,单此一项的耗费,就是天文数字。”

  众人纷纷表示认同。

  事实上,平安禄的顾虑绝对是一针见血,短时间内抽空大量青壮劳力,势必会影响这些人下一代的出生和养育。

  大夏愿意征兵,但不是去送人头,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大夏会在未来二十年后,出现一个超级人口大断层。

  也就是生育危机。

  所以迁移新兵家属,是非常必要,而且必须做的。

  士兵可以轮流换防,抽空回家,这样一来就有足够的时间生育,而且边军家属的补贴必须高,这又是一项很大的花费。

  至于没有家眷的,大夏还需专门成立一个部门,为那些单身汉解决问题,确保人口繁衍。

  而这些,秦广在很多年前,就在北疆实施了,凭军功换老婆,目的也是一样,都是为了繁衍。

  两名财部官员,带着二十余人,就站在大殿角落,他们每人面前都有一张长桌,桌子上除了算盘之外,还有许多稿纸。

  他们在计算每一项的开支。

  噼里啪啦,算盘打的震天响。

  平安禄接着道:“除此之外,就是兵器甲胄,以及各种弩炮器械的打造,棉服,火油,箭矢,饮水,马匹,药物........等等各项开资,还需在防线背后紧急修建驻军大营,木材、布帛、铁器、油布,这又是一项大开销........”

  平安禄非常耐心的讲述着各方面的利弊,听的众人头都大了。

  这简直就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就连秦广,也是瞠目结舌,毕竟他戍边几十年,只是听过一遍,立时便明白困难都集中在哪些地方。

  这太难了,四千万大军啊,这种事情整个太平洲,也就大夏王朝敢试一试,其它王朝根本不具备这个条件。

  接着,只见平安禄一屁股坐在地图上,苦笑道:

  “最困难的是,就算北疆长城顺利迁移到大夏,但我们仍需补上长达二万二千里的一段城墙,时间还不能太久,只是这一项的耗费,应在十万万两之上,而且还是拆东墙补西墙的情况下,将大夏原有城墙拆掉,不然石头都不够。”

首节 上一节 351/4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奇幻领主:从每日情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